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UPPP联合鼻内镜手术的综合治疗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68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重度OSAHS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56例中重度OSAHS患者,实施UPPP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等多平面手术,其中部分不接受CPAP治疗的重症OSAHS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予以控烟、戒酒等行为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判断疗效。对是否行气管切开手术的两组患者的年龄、打鼾病史、BMI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打鼾明显减轻,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血压、血糖等控制较为理想,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出院前能顺利拔管。两组患者打鼾病史、BM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气管切开组患者的打鼾病史较长[(13.40±9.74)年/(7.98±3.04)年,P=0.02]、年龄普遍偏大[(45.74±6.27)岁/(41.76±9.76)岁,P=0.11)、BMI指数提示超重和肥胖居多[(32.38±10.34)/(26.34±3.15),P=0.02]。 结论 UPPP联合鼻内镜手术的综合治疗是中重度OSAHS的有效措施;对于病史较长、年龄偏大、超重甚至肥胖的重度OSAHS患者,气管切开术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体重指数,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13-04
  中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常常出现夜间睡眠打鼾较重,鼾声较响,影响周围人员休息,患者白天没精神,容易瞌睡,很多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性格急躁,阳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生活[1-5]。我科自2008年10月~2013年4月,对56例成人重度OSAHS患者实施了UPPP等多平面手术,术后进行体能锻炼、控制体重及斜坡卧位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经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及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符合中重度OSAHS诊断标准[1],经颅底至舌骨平面16排螺旋CT扫描、结合鼻咽喉内镜检查,确定阻塞平面,部分病例实施诊断性正压通气治疗。其中男48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43.1±8.8)岁;体重指数(20.7~72)kg/m2,中位数为27.40;AHI指数(缺失5例):10~138次/h,中位数为37次/h,睡眠时发生打鼾并发呼吸暂停的病史从1~40年,中位数为8.38年。见表1。
  1.2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准备,对于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患者经相应专科治疗后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后再进行手术,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重症肌无力、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所导致的中重度OSAHS患者进行相应专科的原发病治疗,从本研究组排除。由于大多数重度鼾症患者术前拒绝或不能耐受经鼻正压通气治疗(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ure,NCPAP)(可能因为南方气温较高,重症患者大多肥胖,工作、生活节奏较快,平时上床睡眠时间较晚,患者大多不接受医生采用NCPAP建议,或接受NCPAP治疗后每周配戴少于5d或每天配戴时间<4h),要求手术治疗,在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后,患者大多难以规范NCPAP治疗后选择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全麻,对于明显的白天嗜睡、随时打鼾的肥胖患者,予以气管切开术。UPPP手术:保留完整悬雍垂,解剖腭帆间隙,去除腭帆间隙及悬雍垂根部多余的脂肪组织,对于软腭后间隙狭窄的患者,在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同期行将软腭口腔及鼻面黏膜切开(相应的腭咽肌、腭帆肌予以钝性分离,不予切断),将软腭的鼻腔、口腔面对应黏膜对位缝合,将腭咽弓上段与咽侧壁筋膜及腭舌弓、三角襞缝合,扩大软腭后间隙及扩大口咽部左右径和前后径,形成新的延长悬雍垂根部,术中尽量保护黏膜完整性,不予切除过多黏膜。扁桃体切除:对于无明显慢性扁桃体炎病史,或Ⅰ°大小、且扁桃体隐窝无明显病变的扁桃体,予以保留;对于明显的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和吞咽,或者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有良性病变,如扁桃体乳头状瘤、扁桃体囊肿等患者,同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同期发现的鼻咽良性病变:如鼻咽囊肿、腺样体残留,在病理确诊的基础上联合鼻内镜下予以鼻息肉切割器切除鼻咽肿块;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予以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中在鼻内镜直视下予以鼻中隔黏骨膜对位缝合,鼻腔一般不予填塞。麻醉苏醒过程中,实施清醒后拔出麻醉气管插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史等资料,使用描述性资料分析,除性别资料外的数据资料,同时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气管切开手术组与非气管切开手术组间的病史、年龄、BMI等资料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2 结果
  该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中男48例,占85.71%,女8例,占14.29%;男女比例为6∶1。年龄分布:40~49岁较多。见表1。病史:从1~40年不等,BMI指数看,以超重或者肥胖居多。见表2。气管切开组患者和非气管切开组患者比较:前者的病史和BMI均较后者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2),而两组的年龄比较虽说没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11),但是气管切开组患者年龄明显
  表1 56例中重度OSAHS患者AHI、最低血氧、体重指数、年龄、打鼾病史病比较
  项目 类型 血氧(%)
  缺失 轻度AHI(5~15)(次/h) 中度AHI(15~30)(次/h) 重度AHI(>30)(次/h) 缺失 最低血氧
  (85~90) 最低血氧   (80~<85) 最低血氧
  (<80)
  5(8.93) 2(3.57) 9(16.7) 40(71.43) 5(8.93) 6(10.71) 12(21.43) 33(58.93)
  项目 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的年龄分布(岁) OSAHS患者的打鼾病史(年) 体重指数(BMI,kg/m2)
  <24(体重正常
  或偏低组) 24~28
  (超重组) >28
  (肥胖组)
  <35 ≥35且<60 ≥60 5年以下 5~10年 10年以上
  8(14.29) 47(83.93) 1(1.79) 13(23.21) 14(25.00) 29(51.79) 8(14.29) 25(44.64) 23(411.07)
  表2 UPPP手术同期进行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术式例数
  手术方式 A B C D E C+E C+D+B C+D+B+E
  例数 56 19 8 2 14 2 1 0
  注:A=UPPP手术;B=气管切开术;C=鼻中隔偏曲矫正术;D=鼻咽肿块切除术;E=舌根消融术
  表3 气管切开组与非气管切开组病例中病史、年龄、体重指数比较()
  分组 n 病史(年) 患者年龄(岁) 体重指数(BMI,kg/m2)
  气管切开组 19 13.40±9.74 45.74±6.27 32.38±10.34
  非气管切开组 37 7.98±3.04 41.76±9.76 26.34±3.15
  t 2.39 1.61 2.49
  P 0.02 0.11 0.02
  比后者年龄偏大。见表3。
  3 讨论
  中重度OSAHS可诱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6]。频繁发生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引起的夜间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增加了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促进了糖尿病的发展,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3,7]。中重度OSAHS往往存在鼻腔、鼻咽、软腭后间隙、口咽及舌后等多平面间隙的阻塞,UPPP手术联合鼻、鼻咽的多平面手术是治疗中重度OSAHS的主要外科手术方法之一[1,8-10]。
  UPPP手术联合鼻内镜手术可以有效解除中重度OSAHS患者的多平面解剖阻塞。鼻内镜手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术野清晰,操作准确。本组病例中,根据阻塞平面,作者同期进行多平面联合手术:通过UPPP手术解除口咽及软腭后间隙的阻塞,同期利用鼻内镜外科技术,在内镜直视下矫正鼻中隔偏曲所导致的鼻腔阻塞,利用鼻息肉切割器经进入鼻内镜的同侧或对侧鼻腔进入鼻咽部的方法,切除咽囊和腺样体残留等鼻咽腔阻塞。术后患者实施清醒后拔管。本组病例共计56例,UPPP手术同期进行鼻中隔手术8例、进行鼻咽肿块切除术2例、双极射频舌根消融14例,总之,该组病例中同期进行鼻腔、鼻咽、软腭后、口咽及舌根等2个以上平面解除阻塞的手术24例,均取得较好效果。对于多平面阻塞所导致的中重度OSHAS,文献推荐分期的UPPP手术[2],课题组认为UPPP手术同期联合鼻内镜手术也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重度OSHAS而患者不接受或不耐受CPAP治疗前提下,气管切开术是迅速解除重度OSAHS的重要抢救性措施[11-1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对于重度OSAS建议实施术前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ontin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或气管切开术。本组56例中实施预防性气管切开术19例,气管切开比例占33.92%,其中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两组在打鼾病史和体重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体重指数属于肥胖组的患者,打鼾病史较长的患者需要气管切开手术可能性较大。虽说两组的年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气管切开手术组患者年龄均较长,该组患者年龄大,肥胖,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较多,很多患者有多年抽烟、酗酒等病史,其中接受调查的大部分患者均承认阳痿,有5例45~60岁的男性患者,夫妻双方在手术签字前分别接受的调查中承认:打鼾20~30年,自从30岁左右开始不再有性生活,其中2例50岁以上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接受的夫妻双方分别调查中,夫妻双方的性生活满意度均较满意。随着UPPP手术过程中对于黏膜的最大程度保护而术后黏膜水肿较轻、而且对于鼻中隔手术使用鼻中隔黏骨膜对位缝合技术和术后不填塞鼻腔,并且全麻术后实施清醒后拔管,随着这些技术的改进,本组中重度OSAHS患者的气管切开手术率有降低趋势。
  中重度OSAHS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易引起一系列全身疾病,超重、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本组有7例高血压患者和5例糖尿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曾联合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酶受体阻滞剂3联抗高血压药治疗都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术前血糖需要三餐前和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术后血压控制较理想,术后6个月,不仅鼾症的症状改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饮食调节即可以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而且术后1年基本停用胰岛素也能较好控制血糖。本组患者中超重和肥胖以上人员48例,占85.71%,大部分患者在术后能通过戒烟、戒酒及体能锻炼、改善熬夜等生活规律,降低体重来促进康复,其中蒋姓患者实施UPPP手术和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鼻咽囊肿切除手术,术后加入山地车俱乐部进行活动,体重从原来98kg降低至78kg左右,术后随访2年,夫妻双方对鼾症和生活质量调查均有较满意的结果。
  综上所述,中重度OSAHS常常合并有多平面阻塞,UPPP手术同期进行鼻部等多平面手术在地市级医院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控烟、降低体重、体能锻炼及CPAP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对于伴有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等疾病,患者的参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9-12.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适应证(杭州)[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6):403-404.
  [3] 周敬,鲁沈源, 励雯静,等.148例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2):207-210.
  [4] 李进让,陈曦,孙建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情程度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2):97-100.
  [5] 孙晓强,易红良,曹振宇,等.重度OSAHS患者同期行UPPP与GAHM术后嗜睡量表的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4):283-285.
  [6] 薛越,慈书平,陈大仓,等.军人鼾症279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294-296.
  [7] 秦化祥,林佳,吴琬,等.温州青年学生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调查[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4):515-517.
  [8] 杨长亮,姚行齐,诸勇,等.腭咽成形加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73-1674.
  [9] 陈曦,宋建涛,陈东兰,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鼻通气状态的客观评估[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0-782.
  [10] 杨翠红,鲁宏华,林鹏,等.重度OSAHS患者手术前后鼻腔容积的变化[J].天津医药,2013,41(5):445-447.
  [11] 陈文文,刘业海,赵益,等.195例倒”U”形气管瓣气管切开术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8):839-840.
  [12] 陈宏,黄魏宁,杨弋,等.80岁及以上危重病肥胖患者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5):399-401.
  (收稿日期:2014-08-2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CAM在30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CAM在3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30例正常人群中的血清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CAM阳性率分别为26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CKD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体检人群中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44例,并按统计学四分位数方法选出高尿酸组和相对低尿酸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BMI,SBP,DBP,CHOL,GLU,GFR。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GFR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CHOL、GLU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栓通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88例(10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50眼)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44例(56眼)给予血栓通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WBV、PV、HCT、Fg)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成人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HPS)的误诊原因。 方法 选取我院15例误诊的成人腹型HPS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患者均有腹痛,伴恶心3例、呕吐4例、腹泻4例、血便3例、发热1例、关节疼痛3例、肌肉酸痛1例。伴大便潜血阳性6例,WBC升高7例,蛋白尿3例、血尿1例,血清淀粉酶升高1例,CRP升高6例,2例胃肠镜检查均提示黏膜充血水肿,可见糜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本地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h的573例患者的资料,对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 结果 573例患者中发生VAP 118例,VAP发生率为20.59%。11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2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97株,占77.6%,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严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了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22例治愈,4例死亡,治愈率为84.6%。 结论 早期切开引流,合理选用抗生素,良好控制血糖,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改善全身状况等,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次重复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安全性,以提高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治愈率。 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2014年2月130例行空气灌肠治疗的特发性小儿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0例行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中119例空气灌肠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1.5%,21例行重复空气灌肠治疗,1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52.4%。10例重复空气灌肠复位未成功者均出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MCA Vp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脱水降颅压,降压,止血,营养神经,维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预防Frey综合征及纠正局部凹陷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 例采用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口腔修复膜修复腮腺切除术后创面,对照组34例不做任何修复。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18个月,比较Frey综合征发生率及患者对面容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试验组局部凹陷发生率为7.89%(3/38),Frey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