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经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从分析数学认识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与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入手,对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数学认识活动中的思维过程
  思维是人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是学生个体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发生的,它是学生个体在认知实践中,在感性认识特别是表象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语言,以原有的认知基础为中介面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实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学习的数学材料是思维的对象,数学语言是反映思维活动的一种工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抽象概括出反映数学知识本质的、规律性的关系。在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决定着接受新知识的优劣程度和速度,原有的思维结构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而作为学生高一级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作用于新的思维对象,形成新的认知过程。随着认知活动的循环往复运动,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作为它的一个部分的思维结构也得到发展、提高,它们处于一个动态的相互运动、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在认知活动中,学生个休的思维作为认知活动的核心部分,经过不断磨炼,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方式,即形成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二、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
  1.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概括能力弱。初中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抽象概括能力则较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例如:在七年级时,讲《有理数的除法》的这节课时,学生对“平均”不理解,我在教学中正是利用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的。我拿来20x根粉笔,分给4个人,我是按照8x、4x、5x、3x的顺序分的,然后我问同学们“这是平均分吗?”学生回答“不是”。后来,我一个一个的分,正好每人都分得5x根粉笔。学生说:“这就是平均分,就是每个人分得的粉笔同样多。”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正是借助直观的实物粉笔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直观教具,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有效思维的时间短。由于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就较短。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
  3.初中生的思维不够深入。由于初中生独立思维能力不强,在遇到困难时不能深入的思考,只考虑表面。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2x、4x、8x、14x、22x__44x、58x中间的数应该填几,有很多同学找不到规律,就放弃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他们的印象中像2x、4x、6x、8x、10x、12x、14x这样的等差数列,才算有规律,因为它们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差2;而2x、4x、8x、14x、22x__44x、58x它们的差是2x、4x、6x、8x、10x、12x、14x具有一定的变化,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多,这与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4.初中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初中生往往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常以旧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比如,在八年级下册《角的认识》一课中,由于学生刚刚学习直角∟,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只有这样∟的角才是直角,而换个角度看时,在学生生思维中与以前学过的直角不一样,所以就误以为不是直角。正是由于学生思维的这种定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
  三、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置悬念,点燃思维火花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切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得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火花。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方式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最好时机是一节课的开始。悬念设于课开始,可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常从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实质处设置悬念。如在进行“经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现有一拖拉机残缺的轮胎无任何标记,要买一个与原来大小完全一样的轮胎,你有办法吗?带着一个悬念,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索。这时我指出同学们只要学习这节课后,就可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听了都很兴奋,顿觉数学就在身边,产生了非学不可之感。有时也可在课结束时设置悬念,例如,课中根据学生常犯的隐蔽性错误,激起问题悬念,启发学生分析错误根源,找出解决办法。课尾进行猜想设置悬念,深化问题,引出新结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问题的热情。如学习了经过一点可作无数个圆,经过两点仍可作无数个圆,提出经过三点可作多少个圆的问题,请同学们等待下节课便知分晓。
  2.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
  当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有几种可能性时,他们往往产生认知冲突,不知选择哪个,这样引起的最大限度的心理“不平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是激发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情感力量,它对思维具有激活和指向作用,冲突的解除过程就是认知结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解深化的过程。我在考查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程度时,创设了下面的教学情境。师:请解不等式a-2>5。生:a-2+2>5+2,即:a>7。师:为什么要在不等式两边加2呢?生: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1,或加10,或加100,总之加上同样的数,不等号都不改变。师:如果在较大的一端加2,同时在较小的一端加比原来小的数(如加1),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也不改变,例如:a-2+2>5+1,即a>6,而这与上面的算法结果就不同了,这是怎么回事?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如下三种认知冲突:(1)就结果来说,a>7和a>6,哪个正确?(2)就方法来说,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与不等式较大一端加大数,较小一端加小数哪个正确?(3)就两种解法来说,“a>b→a+c>b+c”与“a>b,c>d→a+c>b+d”哪个正确?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呈现出情绪激昂、主动思维的气氛,最后,在教师诱导下,以排除认识冲突为契机,加深了理解,弄清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设计意外情境,激发思维兴趣
  意外之事一旦发生会更加令人关注,促人思索,耐人寻味。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两种事情,一种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种是与自己毫无联系的。毫无新意的东西使人厌烦,全新的东西又令人望而生畏。教师若能从这两种情形中挖掘出令人兴奋的意外之“物”,便会引起学生惊诧,产生“竟有如此之事”的感慨,从而激发思维兴趣。例如,问到某个代数式的最小值是不是“-1”时,很多学生迅速回答是。而当我指出这个答案有误时,学生几乎都感到惊奇。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大家发现此代数式的最小值应为零。诸如此类情境的设计,可为学生预防在掌握概念、定理、法则时产生的纰漏敲警钟,避免学生马虎、大意的坏习惯,养成细心、周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4.精心设计问题,适时质疑启发
  古人云:“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才能产生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思维,有时也可“故设陷阱”将错误暴露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疑虑,这种“欲擒故纵”的办法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而且可预防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5.适当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产生于客观世界,反过来又为客观世界服务;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用课外活动来实践和应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我在教学“相似形”时,曾组织了两次课外活动,一是利用成比例线段,就地测量操场上的旗杆和树木的高。二是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这些活动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又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兴趣,巩固发展了他们的数学知识。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永远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研究,方能取得成效。这样,我们数学教师才会在新课改中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建树,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蒋长存.例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数学教学研究. 1999.
  [2]汪自安.数学思维品质[J]. 数学教学研究. 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战争是高科技的战争,作为保护士兵生命的重要装备,头盔的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本文对现代军用头盔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我军头盔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头盔;现状    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飞速发展,士兵生命面临比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更严峻的威胁,作为最基本的战斗装备,军用头盔由单一的防弹功能发展为多种用途综合于一体的新型头盔。本文就军用头盔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探。  一、盔体防护功能
期刊
摘 要:词语借用属于世界各语言中的共有现象。借用词即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在英语教学中汉语借用词经常出现。本文将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借用的原因以及构词原则和方法,最后,追溯到其与中英文化的关系。同时说明各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作用,对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借用词;借用词构成;借用词在英语教学的应用    提起英语单词,很多人会向想到它是一种纯粹的本国语言,其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处理图像、数据、文字和声音等教学信息,它以其独有的特点被广泛地运用于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现代西方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史》的后续,具有抽象、晦涩、知识点繁杂的特点。通过把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到《现代西方哲学》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创设知识情境,历时与共时地显示哲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达到高效高质地管理教学与组织教学的目标,而且可以充分激发
期刊
摘 要:面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和“学习化社会”,本文以任务驱动学习模式、研究型学习模式、竞赛学习模式三种教学模式,探讨了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学生;能力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而信息技术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
期刊
摘 要:针对现行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内容、方式等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期望可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法概论;教学现状;建议    经济法概论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经济法概论原理,了解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并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怎样通过一个学期的经济法概论教学,完成这样一个教学目标
期刊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它的特点在于:教学强调促进学员的发展,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员全面发展;教学中强调学员的“学”,教员的主导作用应在于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造,既要着眼于充分发挥教员的优势,更要着眼于充分激发学员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参与。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本质内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
期刊
摘 要: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提问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学提问的原则和教学提问的方法,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设问质量以激发学史兴趣;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和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规律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方法;原则;艺术性;有效性;五忌.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巧妙的提问,能迅速激起学生
期刊
管理、装备、培训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三大法宝,作为其中之一的员工培训,历来是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是煤炭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搞好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培训的效果,是需要企业长期研究和不断加强的一项重要任务。山东能源新矿内蒙能源公司作为新矿集团发展较快的新能源化工基地,在员工培训方面力图早着手、早起步、早见成效,为建设现代化能源基地
期刊
摘 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幻灯、投影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投影幻灯;数学教学    电化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电化教学手段以它特有的功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幻灯、投影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小学数
期刊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活动为基本特点,以实现真实的交际意图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结对或小组活动等形式互动性地完成课堂任务,从而实现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的目标。对比大一学期两个学年在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前后的学生英语成绩,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英语成绩比较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