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出版企业编辑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cm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培养出版企业编辑人才职业能力的意义,分析新时代下出版企业编辑的定义和职业素养,提出通过培养出版社编辑的互联网思维、资源整合和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改革编辑人才培养途径实现“政产学研”结合,促进出版企业建立科学、系统的编辑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  出版企业  编辑人才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115-03
  当前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井喷式发展的时代,媒体融合出现了新的形势。据《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我国媒体融合有几个鲜明特征:一是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运营商三者之间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合作领域逐渐多元化和深化;二是传统媒体转型逐渐加快,且互联网中心化的特征十分明显,移动互联网成为着力点;三是数字化技术应用、多媒体终端、多元化内容等基于媒体融合趋势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在“互联网+”的政策推动下,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立足自身领域,在进行大融合“增量”的同时,也在积极盘活资源进行“存量”,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新的形势表明传统出版企业逐渐朝多元化、跨领域的融合模式发展,纵向延伸、横向兼容、融合汲取、精耕细作成为未来的发展理念,传统出版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即将被打破,预示着给传统媒体转型和创新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在这一变革形势下,人才培养仍是当前出版企业与媒体融合发展的桎梏,需要一批新型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而遵循编辑职业成长规律,建立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传统出版企业编辑的成功转型,是出版企业需要重视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出版企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意义
  (一)传统出版业数字化改革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需求
  出版业在我国文化事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传播优秀文化、弘扬爱国情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深化出版业数字化改革,促进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出版企业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蓝图和具体政策指引下实现有序、创新发展,新的编辑思维、工作方法和理念和战略意识成为目前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此外,还须根据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形成与时俱进、努力创新的编辑价值观。因此紧跟时代步伐,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不仅是提高职业竞争力,获得深层次发展的动力,更是出版企业实现融媒体发展和数字化改革的必然需求。
  (二)出版企业编辑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出版企业在数字化改革进程中起步时间较晚,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主义作风明显,且市场化程度低,这一现状对培养编辑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制约。首先,体制上的弊端限制了编辑人员创新意识的发挥;其次,出版企业激励机制和创新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编辑在策划、选题上趋于应付,不求精益,创新动力不足。在出版企业新的发展形势下,创造性是编辑工作的核心,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須重视编辑职业发展的自我需求,努力掌握各种新的数字化技术和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跨学科、融媒体思维。
  二、新时代下出版企业编辑的定义和职业素养
  (一)出版企业编辑的定义
  日本著名编辑松本昌次在其著作《一个编辑的工作日志》中提出:编辑是从事与作者、专家、书籍创作者有关的工作,需要全面动员自己的人格、知识、教养、技能、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日常生活方式,等于个人的一切。出版企业的编辑通常需要扮演以下三种角色。
  第一,信息的“狩猎者”。编辑往往是对文字信息十分敏锐的人,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捕获、搜寻、整理出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例如与众不同的作品、有潜力的作者、各种新声音新观念,也可以是从无到有的创意人和策划者,这就要求编辑时时刻刻关注社会动态、时代变革、文化动向和科技发展,这些信息往往会激发出新的创意灵感。
  第二,文字的“魔术师”。编辑是“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的人,通过仔细阅读文字作品,向作者提出详细而坦率的评语和修改意见,通过组稿、审稿、改稿、版面设计、校对、印刷等流程尽可能将作品以完美状态呈现给读者。编辑还要反复斟酌、精心策划书名和标题,苦心编制宣传文案,其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力,占据市场先机。美国普利策奖得主斯科特·伯格在其著作《天才的编辑》中写道:编辑最要慎重的是不能画蛇添足,其能做的是为作家服务,充当作家的手脚,决不能认为自己身负重任,编辑需要投注的是心力,而非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三,沟通的“双面人”。编辑是出版企业和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面对出版企业,编辑要当作者的首要支持者,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实现将作品推向市场的最终目标;面对作者,编辑要充分传达、表达出版企业的意见,协助作者完善作品。
  (二)新形势下出版企业编辑的必备素养
  优秀的编辑首先要具备高品位和多方面知识,好奇心、广泛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等比“术业有专攻”更为重要。编辑还应具备一流的编辑技巧,强大的执行力、适应力和沟通力,这样才能面对不同的作者,协调处理复杂的问题。编辑还需具备大局观,站在发行人的角度去规划、思考和决策,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字概念,认清亏损和盈利。从以上论述可见,无论新的技术怎样促进出版企业变革,编辑人才的许多特质是无法取代的,例如辨别能力、接收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个人品位、决断力、情绪反应、对内容的编辑技巧、梦想和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从这些特质来看,对出版企业而言编辑岗位不能缺失,需要提升的是培养编辑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出版企业编辑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编辑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和实力雄厚的出版社两大途径,但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上二者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第一,高校存在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的差异,受到办学方式、办学思路等多个因素的制约,培养编辑人才多是以传统的课堂教授为主,实践操作较少,教学方法与时代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编辑进入到出版社工作后出现眼高手低的弊端,缺乏动手能力和沟通处理能力,短时间内难以独立胜任编辑工作。   第二,出版社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出版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策划、选题、营销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传统的“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模式存在培养周期长、效果欠佳的弱点,无法适应新形势对编辑人才的需求。从人力资源成本角度来看,出版社更希望从高校招聘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编辑人才,但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与出版社的人才需求出现了脱节。这些现象都要求出版社对编辑人才的培养机制做出及时的改革和创新。
  四、新时代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的机制和途径
  (一)培养编辑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指立体化、非平面、无中心和边缘的网状结构,由众多的点相互连接起来,类似于人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思维结构。传统的写作和解读受书本与稿纸有限空间的限制,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对信息进行解读或书写,多采取线性顺序。而采取互联网思维对内容进行编辑,信息载体几乎不受空间限制,能突破逻辑和时间的线性轨道,让思维翱翔在广阔的空间进行随意生发和跳跃。编辑工作中可在文本的任何节点上增删思想内容和冗余材料,并能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自由组合。思维不再被强制禁锢在线性平面上,而是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中穿梭。例如在编辑工作中,在电子本文内利用“定位”或“查找功能”可超越时空顺序瞬间达到目标位置,在相同问题的修改上可通过“替代”功能一次性同时完成。此外,线性叙事的传统文本中,时间的发展顺序都要事先精心安排,例如插叙、倒叙、补叙手法,叙事流程不能更改,而使用电子超文本的链接功能则能随意从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线性叙事的铁律。编辑在定题后对内容进行策划时,可结合互联网思维更加深入的洞察,根据非线性、无边缘、交互式、多元化、碎片化表达形式、时时传播等特征对数字内容进行选择、编辑和动态更新,从而避免简单的内容搬运、“旧瓶装新酒”的操作。
  (二)培养编辑的资源整合和应用能力
  编辑的劳动属于精神劳动,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个人品位,在数字化出版的背景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高度分化的条件下又开始了分久必合的发展趋势,面对可能涉及不同领域,只专不博则难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内容编辑,而只博不专又难以适应专业性强的内容。因此,合格的编辑必须是一名学冠文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的应用能力,既要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了解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又要有高层次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完善资源的收集、分類、整合、应用的一系列流程。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了解和学习数字化出版的专业规范,了解不同专业领域书稿的大致内容、使用范围、出版市场、修订信息。二是积极走访专家学者,参加出版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关注不同学科的研究动向。三是通过互联网经常查阅相关文献,关注前沿学科发展趋势、本学科和延伸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时进展。通过不断进行线上、线下学习,编辑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所编内容的学术品位,促进精品内容的诞生。四是在面对信息爆炸的网络社会,编辑要提高各种信息的心理敏感度和捕捉信息、转化价值的能力。现代编辑在采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时要敢于打破时空限制,根据市场和工作需要迅速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提炼为未来选题意向,这就要求编辑应积极探寻市场规律,深入了解市场现状,多与读者近距离接触,以读者的兴趣点为导向,经过专业思维提炼出选题,由原来的被动适应市场转变为主动出击赢得市场。只有主动把握读者群体的规模分布、阅读方向、阅读兴趣,才能准确定位选题,判断产品的销售空间,策划出受读者欢迎的高质量作品,获得规模化市场效益。
  (三)培养编辑的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是将各种方法、系统和专业人员结合在一起,约定预算、时间和质量目标,在具体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种工作。由于出版业生产的媒体内容较为单一,生产流程十分统一和固定,因此应用项目管理的出版社并不多见。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产品策划和实现需要倚重于编辑选择一个鲜活主体或组织具体项目,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和载体特征同时进行产品策划,并进行资源匹配和产品制作,在规定时间和预算范围内完成工作,这时的编辑更类似于项目经理的角色,在匹配项目团队时应充分调动编辑力量,加强排版力量,确保按时完成高质量的编辑工作。例如在《城市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指南》一书的编辑过程中就采用了项目管理法,由社长直接授权进行人力、物理、财力的调动,项目编辑对各项职责和目标进行细分,包括项目策划、文字编辑、版面设计、校对、出版、发行等相关编辑,这部80多万字的全彩印专业著作从交稿到出书只限定了短短的66天,从项目启动之日开始,严格做好编辑的时间管理,压缩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工期和付出代价最小、可行性最高的活动工期,保证了项目按总工期时间完成。该书出版后项目团队随之解散,团队成员回到各自原先的岗位上,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流程,为以后的图书出版项目运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四)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
  一是坚持“两点论”,提高平衡对立矛盾的创新能力。编辑出版实践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各种矛盾,例如如何对待“打擦边球”的内容,如何处理“利益”与“学术”的争执,如何兼顾产业和主业的协调等。这些矛盾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能做出非此即彼的武断结论,有长远目标的编辑就要立足于实际,善于灵活运用“两点论”,从矛盾双方中寻找平衡点和兼容点,将阻力转化为合力,能做出这一判断就是一种创新。二是在内容方面需要站在跨文化、跨领域视角,敏锐地捕捉文化科技信息。在多元文化时代,出版社编辑要具备开阔的视野,不受制于专业局限,从文化和科技进步中发掘出新事物,运用出版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例如面对娱乐盛行的社会风气,不能单方面地对娱乐消遣信息嗤之以鼻,而要善于去芜存菁,拒绝平庸,从低俗文化中发现亮点,在大众文化中秉持积极健康的品位。三是在技术上要善于运用数字化创新能力,随着电子读物的发展,创新型、复合型的编辑只会数字化操作还不行,必须既熟悉电子载体的运营模式,又熟悉出版内容,跳出传统媒介的桎梏,将自己塑造成多媒体和融媒体的设计者。   (五)改革编辑人才培养途径,实现“政产学研”结合
  对出版企业的编辑而言,“政产学研”是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开展的创新合作系统工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编辑的学习、生产、实践应用和科研,在政府的参与下,高校和出版企业可联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编辑专业学科设置的合理性和出版企业社会服务能力,上能对接社会人才需求,下能实时沟通市场,从而维持三方持续稳定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编辑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途径下,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主要前提,高校则要与社会衔接,加强与出版企业和相关技术企业的合作,满足市场需求,定向输送专业的编辑人才。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德国法兰克福书商学院“边干边学”的优良传统,学生在就读期间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处于出版单位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提高实践能力;而出版企业则要为编辑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良环境,与高校合作,每年为优秀的编辑人才提供学习费用和时间送其回校深造,或组织编辑“走出去”,积极与互联网企业、IT企业、电信通信企业、动漫文化企业等新媒体代表企业交流,让编辑深入体会融媒体时代的便捷和机遇,激发自我提升动力。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编辑轮换工作岗位,学习不同的工作技能,鼓励编辑积极参与媒体融合项目,在项目实践中锻炼职业素质,进步明显的编辑可给予职务、职称、工资和奖金等方面的优待,从而激发编辑的创新精神。
  出版企业编辑是网络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岗位,扮演着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角色,在出版企业面临数字化、互联网转型的新形势下,需从培养编辑的互联网思维、资源整合和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内部机制出发,并结合“政产学研”的外部培养途径,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编辑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为出版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培养大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编辑人才,让出版企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楚新,彭韵佳.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
  [2]李运文.试析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7(8)
  [3]张梦,张文绞.日本编辑出版教育概况[J].新闻研究导刊,2017(3)
  [4]A 斯科特·伯格.天才的編辑[M].孙致礼,尹礼荣,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101
  [5]王磊.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培养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4)
  [6]王新春.新时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传播与版权,2017(6)
  [7]沈挺.人力资本是出版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基于译林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7(16)
  [8]尹贻伟.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6(7)
  [9]肖叶飞.互联网思维下出版产业商业模式探究[J].中国出版,2016(20)
  [10]朱晓雨.新时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8(6)
  [11]梁徐静.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6(3)
  [12]徐小敏.以就业为指向的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略谈[J].就业与保障,2016(10)
  [13]王欣.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7(4)
  [14]刘彤,乔爽.项目管理:出版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利器[J].科技与出版,2016(4)
  [15]李睿旻,高敬泉,李春德.《城市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指南》出版项目案例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8)
其他文献
随着破损-安全设计概念和损伤容限设计准则的建立,航空器选材判据发生了变化,从而明显地影响了钛合金的发展方向和促进了一些呈现高断裂韧性、低裂纹扩展速率的高损伤容限钛
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水利财政投入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国外学者在水利财政支出总量、支出结构、支出体系、财政投资主体地位及使用效率,以及国内学者在水利财政支出结构、收入机
本文简要阐述逻辑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并运用例子来解析这些概念,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提供参考。指出逻辑学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学科,研究数
为了科学准确地反映水资源综合效益,基于突变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研究区水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据此提出水价分摊系数模型。实例应用结果显示,辽阳等6个行政区域水
本文从强调素材积累、注重文章细节描写、关注文章情节和人物、抓住文章情感点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具体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且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重视。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唯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只有对企业进行长期的规
本文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
通过在透射电镜中原位加热,研究了高纯Fe单晶主裂纹附近微裂纹的愈合过程结果表明:加热到973 K以上,微裂纹(0.25或2 μm)开始愈合;在1023 K停留100 s,微裂纹可完全愈合
针对海洋新型技术的匮乏、海外园区建设经验不足、文化交流水道形势严峻等问题,结合产业、教育、科技、资本、创业等协同创新方式,构建“世界水谷”全球体系,包括协同创新的商业
我一哥们做百货批发的,看上了一女孩子,死缠乱打,可是人家女孩心有所属,于是就坦白道:“我有男朋友了,过几天我们就结婚了,你别再缠着我了!行不?”  我朋友立刻颓唐起来,没过两秒钟时间,突然,他两眼放光,激动地说:“那你们结婚一定要用我的烟酒和糖啊!”  晕!真是生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