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府扶贫减贫战略解析

来源 :东南亚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e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缩小贫富差距是其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泰国的扶贫减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 988年的65.2%下降到201 7年的8.5%.尽管如此,泰国仍有530万人的生活水平在贫困边缘徘徊,随时都有可能变为贫困人口.泰国贫困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不利于贫困群体掌握资源、个人因素和条件的限制等.泰国历届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各项战略来减贫扶贫,如土地改革战略、农村基金、医疗卫生扶持政策(“30铢治百病”计划)、1 5年免费高质量教育、农产品最低保障价、大米典押政策、“最低日薪300铢”计划及巴育政府福利卡精准扶贫项目等措施,根据地区、群体和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实施精准扶贫、减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得不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若是要使贫困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泰国还需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改革.
其他文献
本文从泰国文学入手,通过不同时期泰国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华人及中国形象,探讨泰国华人群体的“中国性”问题.泰国政府对华人“中国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前现代时期的漠视,到民族主义时期视其为“泰国性”的竞争性“他者”,再到冷战时期视其为意识形态的威胁,及至崇尚多元化的当代全球化时代,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其泰然视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华人身上的“中国性”也在不断嬗变,从最初区隔于主体社会之外,到对抗同化,再到逐渐形成双重认同,最终融入泰国社会,成为社会主体人群,并形成了“华泰杂糅”的新华人文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泰华性
出于全面经济改革和振兴疫情下印度尼西亚经济的考虑,佐科政府频繁修订法律,并且利用集权和疫情加速法律修订以获得改革的合法性,但也使得许多法律修订案的颁布过于仓促草率,
在泰国近90年的民主化道路上,政治权力结构经历了多种模式的变化,其中有四种形态存在的时间较长,对泰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较大,即披汶的军人独裁模式、沙立的军队—王室联
自1898年以来,菲律宾就与美国保持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其内政外交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期间,美国与西班牙、英国所签订的三个国际条约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其中不包括南
北极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已从原来的主权权益问题扩展到气候、航线、能源、生态和军事等更大的范围,北极问题也正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元化.北极问题给北极地区和全球带来的机遇
贫困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既是本国扶贫减贫的大力践行者,也是世界扶贫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经过数十年
政党制度作为现代代议制的核心,其功能的滞后与缺失是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面临的一大难题.从印尼20余年的民主实践来看,转型后曾占据主导地位的世俗政党呈现衰弱之势,而伊斯兰
1898-1930年间,美国通过与西班牙签署《巴黎条约》和《华盛顿条约》,与英国签署《美英条约》,明确界定了美治菲律宾的领土界限,我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不位于其中.自
近些年,中、美、日等大国陆续推出各自的海外基建支持计划.对此,在大国战略、地区竞争和全球秩序三个层面上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对东道国国家层次和次国家层次的影响还研究不足.本文在参考曼恩的国家基础权力概念和索伊佛的三条实证路径(国家能力、国家权重和次国家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基建对东道国国家基础权力之影响的分析框架.据此,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海外基建对东南亚国家基础权力的影响,着重讨论了若干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即基建对合法性的影响、融资模式的嫁接、东道国两难处境下的社会动员、佐米亚与国家建构,以及东道国内部的不
泰国王室具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泰国具有重要的角色和地位.1 932年,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王拉玛九世在国家发展和扶贫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拉玛九世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