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各国的失业率不断攀升,在我国,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以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标志的高职教育而言,必须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便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这对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课题组为此进行了社会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情况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学校负责分配的人员座谈、对毕业生访谈、文献查询等方法, 对北京市17家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主管发放了调查表。对我院不同专业及岗位的20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发放了问卷,收回20份;对我院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82份,收回174份,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96%。本次调查设计的大多数问题采用多项选择,选择比率大于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
  (1)用人单位招聘员工首要考察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是专业技能:113.48%;知识水平:96.35%;思想素质:90.79%;责任心:62%。专业技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企业在聘用高职毕业生时,首先注重职业技术能力,希望毕业生上岗后能够很快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启示:教育者应该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同时,不能忽视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及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因为学生不仅要具有胜任某一行业具体岗位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2)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的非智力因素。除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还比较看重的因素有团队协作:128.06%;沟通能力:70.20%;责任意识:61.52%;尊重谦虚:40.30%。这清楚地表明,他们非常看重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现阶段不少高职学生缺乏诚信,协作精神差,国家和集体观念淡漠。高职毕业生作为生产一线的操作者,需要与同事进行沟通与合作,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必备要求。善于与人合作对高职生职业生涯的稳步发展和人生之路的顺利展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启示:高职毕业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责任意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善于沟通与合作的人,这是立足社会,长足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文精神传授,注重素质教育,走技术与人文融合之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
  (3)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的看法,用人单位看重知识储备,教师看重技能掌握(参见表1)。
  对比分析发现,用人单位与教师均认识到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用人单位将知识水平排在第一位,专业技能排在第五位,与教师的观点正好相反。这一现象反映了目前在高职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综合素质等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高职教育者认为,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岗位技能就行了,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强调专业课的地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这种实用功利的思想,有日趋严重的倾向。这是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片面的理解。在调查中,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高职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岗后只要用心学习,很快就能掌握岗位技能,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
  启示:高职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使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 “专业至上”“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
  (4)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令人担忧(参见表2)。
  “责任意识”是用人单位和高职教师共同强调的,教育者应该对此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用人单位从自己所需人才的角度出发,认为高职毕业生身上还缺乏“创新能力”;高职教师从他们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认为高职学生身上缺乏“学习能力”。两者并不矛盾,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正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高职毕业生离校后的继续学习能力及在工作岗位上创新能力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2.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生对维系自身可持续发展因素认识不足。问题:你认为自己目前需要提高的素质或能力有哪些(可多选)?学生回答是专业技能:73.2%;创新能力:67.2%;组织能力:57.1%;专业知识:56.5%;心理素质:54.7%;沟通能力:53.5%;学习能力:48.8%;道德修养:45.8%。
  调查表明,学生虽然对各方面能力及素质都有选择,但最看重的是专业技能,这正反映出他们的价值取向。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道德修养”等对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排得比较靠后。
  (2)高职生乐于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问题:你希望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可多选)?学生回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56.5%;加强实践操作训练:57.1%;获取职业技能证书:57.1%;博览群书提高修养:51.7%;广泛交往学会沟通:63%;锻炼独立思维能力:58.3%;积极参加社团活动:44.6%;提高心理承受能力:64.2%。
  调查表明,学生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个回答非常符合高职生重视专业的特点,他们希望在活动中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符合将要走上社会的青年人的年龄特点,希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判断力,并学会与人交往。
  (3)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较低。问题:你认为目前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可多选)? 学生回答缺乏学习主动自觉性:77.9%;缺乏解决问题能力:59.5%;不善于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29.1%;调查显示,近八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近六成学生缺乏解决问题能力。这反映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及现状,提醒高职教育者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强对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职业技术教育应培养学生能应未来多种职务的能力,使其能适应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而不只训练专门从事某一项手艺或某一种专业。因此,高职教育切忌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低素质的熟练工,要发展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劳动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研究课题中,首次把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其中行业通用能力是指学生所掌握的通用、可迁移的,适用于不同职业领域的关键能力,简称职业能力,它主要包括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灵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自信心、压力的承受能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能力本位的社会中,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的基础,是适应多种职业和岗位转换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果不能够及时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高职教育和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全面、科学地理解职业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及课程体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使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重视基础文化课程,增厚学生人文精神底蕴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素质,才能为今后的不断学习做好准备。针对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知识面过窄, 文史哲、艺术修养不足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确处理有限课时与更高素质要求之间的关系,保证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让学生在文化知识、思维习惯和精神气质等多重层面上逐步形成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使学生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素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必备的综合素质
  (1)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需要,才会激发行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针对高职生的专业需求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研究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更要研究哪些知识是最适合学生接受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检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在教学方法上,将目前职教领域中“基于工作任务”“基于职业素质培养”或“基于问题”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教学,把学习知识贯穿于“任务完成”“职业素质培养”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动手做事、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获得并理解知识。
  (2)丰富校园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调查显示,多数高职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学习方法研讨班、文体竞赛、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多为学生创造深入社会、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根据GenBank收录的猪和牛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通用引物,在其上游引物内侧叉设计1条分别针对猪和牛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性引物。以这4条引物对出现附红细胞体痛典型
<正>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实验组编写的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六册,是在总结现行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革实验编写而成的。这一册教材和第五册教材的编写原则基本相同,就是要更好地适应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当减少大数目的认识和计算,适当简化有关四则运算的理论知识,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
采用vero细胞增殖的IBDV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用于定量检测IBDV抗体.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确立了该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诊断试剂盒,并对盒内各组
<正>~~
期刊
<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要借助儿童熟悉的事物、图形、启发学生去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实验中注意按照《大纲》的精神,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实验课本第六册的应用题主要是在第五册学过的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用综合算式解答
一、理论依据  1929年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提出,发展教育科学必须要有教师参与研究工作,而且强调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自我分析和综合思维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如今,我国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再度受到重视。新的教育心理学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鼓励与支持、培养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二、定义界定  1.教学研究  从根本上讲,对
<正> 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召开的弱智学校(班)教材编写工作研讨会,于4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江西、山东、大连等省、市教委负责弱智学校(班)教材编写工作的干部和编写组负责人,以及中国残联、中央教科所、北师大、杭州大学、重庆师院、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有关同志约30人参加了会议。
<正> 下面的教学计划不是为普通中学,而是为有师范定向的(培养未来进入师范院校的学生)中学制定的。在这方面的试验工作从1981年就开始了。 该教学计划旨在培养人文学科或自然、数学专业的教师。该教学计划明确指出:要做一名教师,无论他将选择讲授哪一门课程,必须具备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于是,在教学计划中就增设了诸如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外语等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在下午时间的活动内容。1992年将随着专业定向的多样化(培养化学、生物造形艺术等专业的教师),教学计划也要有所改变。
多媒体在呈现教育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等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尤其是在职校畜牧专业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在畜牧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形、光、声、
<正> 实行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本文就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谈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道。 一 什么叫做启发式教学?教学论中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