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最”地区扶贫开发调查与思考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贫困人口众多的东部地区,难点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青南牧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是最偏僻、最贫困、最落后的“三最”地区,是扶贫开发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立足玉树州实际,探索一条有效的扶贫开发之路,对于加快青南牧区乃至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玉树藏族自治州贫困概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州。该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三江源”头。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州辖6县,48个乡镇,257个牧(村)委会。其中:玉树、囊谦、杂多、治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称多、曲麻莱为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34个贫困村,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91%。
  
  二、玉树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玉树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39363万元,较2004年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3.9元,较2000年的1203.65元,增加590.25元。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2005年为7.29亿元,五年增加了4.2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0.85亿元。实现了交通建设、小城镇建设和能源建设的新突破,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85.8%,青壮年非文盲率78%,“两基”人口覆盖率22.5%,广播人口覆盖面达到83.65%,电视人口覆盖面达到58.84%,医疗保险参合率为85.6%,计划生育率达到9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13‰以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族宗教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01— 2005年,全州贫困人口由126103人,减少到93558人,五年减少32545人,平均每年减少6500人。
  
  三、当前玉树州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玉树州扶贫开发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第一,贫困面仍然很大。一是贫困人口多。现有贫困人口93558人,占全州农牧民总人口的36.2%。二是分布面广。贫困人口分在全州6县46个乡镇234个行政村,贫困县、村分别占全州县、村总数的100%、91%。三是贫困程度深。贫困村绝大多数分布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缺乏、基础设施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的地区。第二,自然环境严酷。全州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雪、早霜、低温、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第三,生态环境恶化。全州退化草场面积5197.7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9.74%。第四,产业结构失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63.5%;第二产业为15%;第三产业为21.5%。第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截至2005年底,还有6.68万人、49.6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58个贫困村不通路;196个贫困村不通电。第六,扶贫开发项目投资效益不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导致扶贫开发项目选择难、实施难、管理难,投资成本加大,产出效益低。二是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的投资,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相对比较低。三是缺乏项目综合系列化服务。四是尚未建立健全项目后续管理制度。五是整村推进项目覆盖面小。第七,社会发展缓慢。全州尚有102个贫困村没有小学,青壮年中文盲、半文盲比重相当高,部分地区高达50%以上。162个贫困村没有卫生室,缺医少药,群众就医十分困难,因病致贫的现象较为普遍。167个贫困村群众看不上电影、电视,听不到广播。第八,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相应的设施和技术,加之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四、加快玉树州扶贫开发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生态立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实施“生态立州”战略,走出一条创生态产业、建生态大州、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之路。一要思路驱动。即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发展思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立足点,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减畜限牧、生态恢复、城镇带动、产业发展、牧民致富、建设小康的新路子。二要投资拉动。建立健全以国家专项投资为主体,企业、信贷、社会投资和农牧户自筹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以项目配资金,以招商引资金,以奖励代补贴,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统筹安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兴办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城乡经济。三要科技带动。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推广和普及草地、黑土滩、鼠害综合治理、畜草平衡等方面的各类先进实用技术。四要市场牵动。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藏毯编制、民族工艺品加工、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大力开拓外部市场,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和扶持牧民进入市场,实现后续产业与市场接轨。五要城镇推动。积极引导各县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并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
  1.加快发展牧农结合,以牧为主的优势产业。把畜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立草为业,积极推动集约化经营,加快产业化进程。一要突出发展畜草产业。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和全面轮牧、局部休牧、部分禁牧的总体要求,以退牧还草为主体,把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促进畜牧业生产由粗放经营的集约经营转变,达到畜草产业规模化发展。二要优化畜牧业结构。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高的藏系羊比重。加快推广毛肉兼用型优良品种的经济杂交技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三要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以扶贫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公司+农牧户、公司+基地+农牧户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机制。
  2.围绕扶贫开发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优质青稞、蔬菜、中藏药材、牛羊育肥、特种养殖(野血牦牛、白唇鹿、藏獒)等商品基地建设。按照地理环境和优势资源,确定发展重点,努力做到每县有一个支柱产业。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着力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形成具有规模大、带动面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企业,促进千家万户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做到一个支柱产业有一个名牌产品当龙头,一个系列有一批拳头产品支持,一个县有一批特色主导产品。
  3.做大做强具有民族特色的加工业。继续精心组织实施好安冲藏刀、民族服饰、帐篷加工、藏毯编织、陶艺制作、佛教工艺品、嘛呢石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特色加工业。市场运作,多方融资,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培训和造就一大批素质较高的民族特色产品加工队伍。下功夫做好特色文章,创精品,树名牌,增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一是建立劳务输出组织。州、县、乡、村要建立劳务输出领导机构和管理网络,做到有人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二是明确劳务输出目标。明确贫困户至少转移一个剩余劳动力,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劳务输出责任制。三是示范引导。为使劳力输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县先抓一个劳务输出试点村,成功之后全面推行。积极发挥省级“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类党校、科技培训中心、农牧民夜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优先培训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证书,保证外出务工人员质量。
  (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要多方融资,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银行贷款的投融资机制。二要联动开发,滚动发展。立足优势,加快发展以水电资源为主的能源工业,走水与电联动,电与工联动,工与贸联动,城与乡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加快解决196个贫困村不通电的问题。加大贫困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贫困村人畜饮水困难。三要突出重点,配套建设。以巴塘机场建设为契机,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优先解决58个贫困村不通路的问题。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社会发展。按照扶贫开发规划和行业部门规划,切实抓好161个贫困村没有卫生室和167个贫困村不通广播电视的问题。
  (五)实施科技兴州,提高民族综合素质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动员全民办教育,适当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办学,逐步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民族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把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教育、扫盲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多层、全方位、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新格局,提高民族素质。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不断提高科技扶贫开发水平。把计划生育纳入扶贫开发战略,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六)在落实研究争取优惠政策上下功夫,加快玉树州富民强州步伐
  一要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和省上的优惠扶持政策,并结合玉树州的实际,制定出更全面、更详细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二要积极争取更多更优惠的扶持发展政策:一是人才培养政策。在全国发达地区举办玉树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培养班,从小学办到大学,其经费由中央财政或对口援助地区承担。二是生活困难补助政策。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60岁以上的群众,按照青海藏区牧民年最低生活消费支出1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三是扶贫开发政策。将玉树州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列为特殊贫困地区,将全部农牧民纳入贫困范围,进行重点扶持。确定东部的一个发达省(市)对口帮扶玉树州,重点加强在干部、资金、项目、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物资、劳动力培训输出等方面的援助工作。
  (七)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完善扶贫开发保障体系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办法》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以扶贫开发工作总揽全局。实行州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并把扶贫开发的效果作为考核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保障体系。按照村党支部“五个好”(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贫困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同时抓好领导干部联点帮扶和年轻干部驻村帮扶,进村子、出点子、找路子,扶思想、扶观念、扶措施。以增强村级组织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保障力。建立健全由扶贫、财政、计划、银行四位一体的资金协调运作体系;农牧、水电、交通、教育、科技、卫生、广电等部门组成的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管理体系;监察、审计、纪委等部门组成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监督体系;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帮扶体系。
  [责任编辑:徐永祥]
其他文献
[提 要] 从赣州的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分析了赣州职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赣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观点。  [关键词] 赣州;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建设    赣州是革命老区,位于江西省的南部,也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也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设区市。由于自然、政治、历史等原因,一直以来工业化进程滞后,地方财力薄弱,人均GDP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赣州区
期刊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及扶贫开发的帮助下,老区乡镇的社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了宣传交流老区乡镇的经验与做法,本刊特开辟“老区乡镇”栏目,不定期地对老区乡镇进行报道本期刊发江西省遂川县大坑乡的经验做法同时,欢迎全国老区乡镇踊跃赐稿    大洲村位于遂川县大坑乡西北部,与井冈山下七乡五斗江乡堆子前镇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全村有9个自然村,131户570人,有林地面积11310亩,其
期刊
1998年,仁和集团的前身“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还是一家靠租赁的厂房生产,员工三十几人的小企业如今,仁和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家上市公司,35家子公司,总资产10.3亿元,员工5000余人的大型现代化民营企业2006年,仁和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贡献国家税收1.2亿元,在全国中药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24位,利润排名第8位  提到仁和集团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和显著业绩,人们自然会想到
期刊
一深化完善挂钩帮扶机制多年来,江苏省坚持实行了“五方挂钩”帮扶措施,即省委省政府组织各级机关部门苏南发达县(市区)省属大企业高等教育院校(科研院所)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五方挂钩”帮扶,并将帮扶重心下移到1011个经济薄弱村目前,全省参与挂钩帮扶的部门和单位有1898个2006年,选派了1095名年轻干部,组成24支“扶贫工作队”,到苏北24个县开展驻村帮扶其中,有1011名队员直接到1011个经
期刊
上饶市第六小学创办于1947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所古老的学校在市级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校长周继英的带领下,以教育教研为先导,以德育工作为灵魂,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素质为目标,努力追求和谐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和谐,学校各项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学生和家长由衷地说:“周校长和老师们在用‘心’办学。”  近年来,学校在软、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期刊
江西省铜鼓县地处赣西北罗霄山脉北端东部山地,总面积约154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7%,山势陡峭,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20座,森林覆盖率高达86.42%,居全省第一位,活立木总蓄积量947万立方米,活立竹总株数5438万株,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7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与喧嚣的城市相比,这里多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自然,多了一份绿意。  铜鼓是革命的圣地。毛泽东在这里
期刊
一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了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全球無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系应运而生,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奥地利是世界上主要的有机农业生产国家,同时也是有机食品消费的大国,借鉴奥地利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奥地利在有机农业发展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机农业发展运动
期刊
长河村位于安远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是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几年前,说起长河村,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典型的“烂仔村”该村有人口500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0.4亩,农业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群众生活水平日趋直下江西理工大学扶贫工作组的到来,为该村注入了勃勃生机,社会事业迅速发展,长河村从此旧貌换新颜    扶教育 教后人    2004年9月1日,是长河村民难以忘怀的
期刊
[摘要] “十一五”期间是江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寻求实现“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江西省;“十一五”规划;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作为与国际接轨时间较早、整体开放程度较高的我国旅游业,当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旅游业竞争已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至目前的区域竞争。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旅游发展。江西上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如何在江西对接长珠闽,“泛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