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兵”的敬礼
   1月10日,在望奎县卫星镇敏头村贾店屯防疫卡口值守的复员老兵朱海向医护人员敬军礼。朱海于1971年参军,在部队入党,复员后一直务农。看到全县疫情形势严峻,70岁的朱海第一个站出来报名:“保村护家、站岗放哨,有我老兵!”此后,他每天早5点半上岗,直到下午1点半换岗,要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值守8个小时。遇到外地来支援的医护人员车辆,朱海总是开启道闸放行后退到一旁,挺直腰板,冲着车辆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再目送白衣战士走远。朱海说:“这帮孩子啊,顶着危险来帮助咱们,真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图、文/王宏兴)
  雪洞中的“硬核大爷”
   在兰西县平山镇复兴村村口,一座大雪堆中有一个被挖成倒U形的洞口,一位老人端坐在雪洞中值守疫情防控卡口,被网友们称为“硬核大爷”。
   这位“硬核大爷”是复兴村金宝屯62岁的网格员黄福军。1月16日7时,黄福军开始到村口进行巡逻、看守卡点,红袖标一戴、“小喇叭”一拿,成为本屯的“硬核看门人”。为了防风御寒,他琢磨着在卡点旁的雪堆上抠个洞口,然后拿了一把椅子放在里边。“虽然看不住病毒,但是我能看住人员进出。”黄福军笑着说。 (图、文/于海霞)
  寒夜里,他对着空气打拳
   这位在雪地里施展拳脚的人叫王泽飞,是省公安厅林区公安局东方红分局法制大队民警。1月21日,王泽飞在辖区西卡子疫情防控卡点执行值夜任务,负责过往人员和车辆的防控检查工作。
   1月22日凌晨1时18分,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5摄氏度,王泽飞的棉衣、棉鞋早已冻透,身体也冻僵了。按照规定,没车经过的时候可以上车暖和暖和,可王泽飞怕一暖和就上来困劲儿。为了不漏检一车一人,王泽飞不肯上车,就在执勤点跑步并通过打擒敌拳来取暖。 (图、文/刘 畅 黄 凯)
  一家三口隔窗相聚
   1月23日,北大荒农垦集团庆丰农场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測,在农场防疫卡口已经连轴转了13天的庆丰派出所女民警刘航前来支援,在农场工作的丈夫当天也在这个检测点值岗,女儿在家里老人的看护下排在等候检测的队伍中。做完核酸检测后,女儿过来抱着刘航的大腿说:“妈妈,你能抱着我去看看爸爸吗?”临近中午,刘航看到检测点人很少,便抽空抱起了女儿跑到检测点窗前,就这样,一家三口隔着窗户来了一场短暂的相聚。 (图、文/王铁军)
  日行4万步的
  微信运动“冠军”……
   连续十几天,哈尔滨市公安局呼兰分局光明派出所民警史广雨的“微信运动”小程序排名都是微信朋友圈里的第一名——平均每天近4万步。有朋友问他:“你最近是在减肥吗,咋走这么多步?”
   自1月17日以来,史广雨每天从所里出发,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来到核酸检测点。居民咨询问题,他要负责解答;居民之间因为排队产生小摩擦,他要去当“和事佬”;居民有不满情绪,他还要进行心理疏导……每天坚守防控岗位,尽管有些疲惫 ,但史广雨说:“再加一把劲儿,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图、文/叶 勇)
  萌娃向爸爸敬礼
   1月18日,在北大荒农垦集团前进农场有限公司进场高速公路卡口,垦区公安局辅警郭广旭和战友正像往常一样,配合农场防疫部门开展进出车辆人员检测工作,忽然看到妻子领着儿子从远处走来。儿子走到卡口警戒线前乖乖站定,向身穿防护服的爸爸敬礼:“爸爸,我想你啦!”面对儿子既乖萌又严肃的敬礼,郭广旭和战友郑重地予以回礼。这暖心的一幕,成为萌娃和爸爸的一场“男人之间的特殊对话”。 (图、文/王铁军)
  爱“说谎”的警察爸爸
   “宝宝不哭,爸爸很快就回家了。”隔着手机屏幕,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防疫专班民警迟峰向8岁的女儿又一次说了谎。迟峰负责统计辖区内人员排查情况等各项数据,经常连续几天都无法回家。
   自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迟峰就无暇照顾女儿,家庭的重担全都托付给了身为教师的妻子。
   “他是我的英雄。”迟峰的妻子这样说。“我在这儿,是因为群众需要我;群众需要我,所以我必须在这儿!”这是迟峰的承诺。
   (图、文/冯 迪 张智威)
  “这个年,我们在卡点过!”
   1月14日,省发改委驻海伦市海北镇南众村工作队的三名同志一回到村里,就迅速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绥化市局部疫情发生后,正在哈尔滨办事的工作队三名同志就商量是否回村——要是回村里,就得做好春节不能回哈尔滨陪家人过年的准备。最终,三人决定舍小家顾大家,马不停蹄赶回村里。看到驻村工作队主动回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村民们觉得既敬佩又暖心:“他们真是好样的,宁可不和家人过春节,也要回村里协助开展疫情防控,我们要是再不消停在家待着就不对劲儿了!”
  (图、文/马明超)
  抱着泡好的面睡着了……
   1月17日,一段由市民偶然拍下的视频迅速走红网络,点赞数量超过15万——一名民警右手抱着一碗泡面,还没来得及吃就坐在椅子上睡着了。视频中感动了无数网友的民警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王岗镇派出所民警孙超。因为当天警情很多,孙超连晚饭也没顾上吃,出警回来后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因为太困了,抱着一盒泡面就睡着了。这一幕正巧被前来派出所求助的市民拍摄了下来。事实上,后来孙超连这碗泡面也没来得及吃,因为他刚醒来就赶紧帮市民解决问题。 (图、文/杨有为)
其他文献
尽职尽责不懈怠 身体力行做表率   自疫情发生直至进入常态化防控以来,大兴安岭新林区塔尔根镇副镇长古成鸣放弃双休日,坚守岗位,未有一丝懈怠,对汇总、报表等一一把关,经常忙到深夜,还和其他同事一道坚持在防疫指挥部值班。在镇内绿化修剪草坪工作时,他见人手不够,就操起割灌机作业,受到干部群众一致称赞。  (田书凯)  上山采蘑迷了路 警民搜寻得救助   8月30日傍晚,北安市民李斌、刘泉在五大连池市
期刊
继苏打水、蒲公英、玉米须、冬瓜皮等“秘方”之后,“气泡水”又成了近年来降尿酸神话中的新晋主角。不少人认为,它能通过改变体内酸碱度达到降尿酸的效果。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所谓气泡水,包括自带气泡的天然气泡水,以及通过人为压力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注入其中的人工气泡水。饮用气泡水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产生碳酸氢根离子,而碳酸氢根属于弱碱性离子,“酸碱中和”也是“气泡水降尿酸”的主要“依据”。 
期刊
集美   “集美”是“姐妹”的谐音,是某网络平台主播的口头语,因其说话带有口音,让“姐妹”听上去像“集美”。后来这个词逐渐流行起来,并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取的地名集美(集天下之美)之意相结合,代指那些集外表美、心灵美、行为美于一身的人。     端水大师   最近,“端水学”在网络上盛行,引起广泛讨论。“端水”截取自“一碗水端平”,意在待人接物上左右逢源,谁也不偏袒。而“端水大师”就是这类能
期刊
江桥抗战纪念地位于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黑龙江省省级国防教育基地、黑龙江省青少年活动实践体验基地及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江桥抗战于1931年11月4日在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哈尔戈江桥打响,是时任国民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带领中国军民抗击日寇侵略的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
期刊
第六次出征   1月14日一大早,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刚结束在沈阳的抗疫指导工作,随即奔赴绥化支援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管向东从2020年2月起就马不停蹄地驰援武汉等湖北多个城市。结束60多天的湖北抗疫战斗后,他返粤休整仅3天,便再次披挂上阵,驰援绥芬河。随后,他两度奔赴新疆喀什,之后又前往辽宁沈阳,今年1月中旬奉命前往
期刊
汗水·冰珠   1月19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护士王涵博负责移动方舱实验室的核酸采集工作。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下,王涵博额头上的汗水很快结成了冰珠。他说:“穿上防护服,忙起来会出很多汗。根据感控要求,工作区域需要保持通风状态。冷空气让我们身上的汗水瞬间变得冰冷,甚至会凝成冰珠。”  (图、文/徐 旭 张美玲)  感人一跪   1月26日,为了给一名儿童做核酸检测,绥化市北林区第一
期刊
“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好身材的一个说法。近日英国有研究显示,肥胖与脑容量有关。   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9600多人的信息,测量他们的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并确定他们的脑容量。结果发现,体重指数较高、腰臀比较高的人,平均脑灰质体积为786立方厘米;而体重指数较高、腰臀比不高的人则为793立方厘米;健康体重的人,平均脑灰质体积为798立方厘米。也就是说,体
期刊
核酸检测“复阳”者还会传染别人?  近期,北京市西城区、山西省浮山县、广东省揭阳市等地都出现新冠肺炎痊愈后核酸检测复阳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康复后再次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复阳”是否还有传染性?“复阳”的比例有多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有三种情况会出现“复阳”:第一,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第二,病毒重新活跃起来;第三,再次感染病毒。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通过多部位多次采样
期刊
冬夜“生命摆渡人”   1月18日22时,绥化市北林区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寒风刺骨。74岁的芦秀琴推着刚做完透析的老伴兒从绥化市第一医院出来,等候在门口的绥化市爱心传递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公益车队志愿者石秋成等人便急忙把老人抱进车里。这已是石秋成当天第23趟接送急需用车的市民。   自1月15日9时起,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绥化市实行严格交通管制,出租车停运。为了让急需出门的市民有车可用,绥化市爱
期刊
天寒地冻,朔风彻骨,疫情凶猛。新年伊始,我省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又是在最寒冷的季节,带来的严峻考验可想而知。  面对刻不容缓的大考,我们看到了很多坚毅的身影,听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很多情景让人不禁湿润了眼眶:疾控专家和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生命守护生命;公安干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用热血铸就“金色盾牌”;基层工作者不惧风雪、严防死守,守护着万家灯火的祥和安宁;志愿者团队和爱心人士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