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教材中的配乐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t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层学校的电教设施的进一步完备,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电化教学,电教教材的配乐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配乐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必须从声音的节奏、背景音的选配方面着手,来打造一段充满和谐美感的电教片。
  【关键词】节奏 静 写实 写意
  
  电教教材是听觉和视觉艺术的统一。从审美角度来看,要想制作的电教教材能引起学生的美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配音工作中应当善于将一些审美观加以体现、运用与展现,使学生能主动的轻松愉快地接受教材中所要体现的内容。那么,在电教教材配音中如何将审美意识加以体现与运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地感受和认识。
  
  一、声音的节奏美
  
  节奏是一切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的组织力量。电教教材的节奏主要通过画面和声音来呈现。色彩、光效以及镜头的推拉摇移等蒙太奇手法创造出视觉的节奏,而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强弱等构成了听觉节奏。配音时,如果画面中的主体物是静止的或运动缓慢,而且镜头的变化少,时间长,那么我们就不应该选配激昂的快节奏乐曲;如果画面的主体物为快节奏的运动,我们就不该配上平静、徐缓的慢节奏乐曲。否则将失去声画的协调统一,节奏紊乱,当然也无美感可言。
  电教片中,声音也能表现节奏。如:介绍《通信对抗》的片子,配上电波传输和接收机的声音,学生看画面的同时听到节奏性的声音,好象真的置身于电磁环境里,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声音节奏和镜头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完美构成整个教学片的总体节奏。
  
  二、声音的寂静美
  
  “此时无声胜有声”,静也是一种声音效果,但这只是在能听到声音的情况下才有此感。表现静是电教教材独特的效果之一。我们感到宁静,是因为我们听到了极远处的声音或近旁的极低微的响声。当一阵和煦的春风送来了草原的竹笛声,当中秋的夜晚传来蟋蟀的吟唱,当我们听到了远处马鞭的唿哨声,我们才能领略到静的美妙。
  在电教教材中,寂静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效果。首先,寂静可以突出画面的动作。教师的生动表演,传情的表情和手势,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画面能够表现和说明的就不要画蛇添足地附加何何音响。其次,如果在教学中,某一画中一切音响突然完全停止,镜头也随即变成特写,这一画面内容便会激发某种新的意义,从心理上无形地就产生一种紧张与期待。比如:在《控制爆破》教学片中,施工人员埋好炸药,队长将要下达起爆指令,一只手表的滴答声,敲打这爆破前的寂静。这样也会引起学生对爆破过程的注意。因此,在配音时有意识地制造效果声的动与静,能取得特殊的教学效果。
  
  三、声音的写实与写意
  
  电教教材的声音有写实与写意两类。所谓声音的写实是指不加任何选择地,尽量地使画面上一切可能发音的客体,如:生活中的逼真的原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同期声”。实践证明,一种自始至终的音画同步,直接再现同期声,反而不能造成真实感和自然感。所以声音也必须象画面一样,经过一番精心的选择、美化和加工。在电教教材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利用写同期声的加强、减弱或增加、减少,来表现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虽然同期声本身有时能够传递教学信息,增加画面形象的逼真感和可信性,但也不能自然注意地滥用,尤其要避免影响教学效果的吵杂噪音。一部电教教材要有目的地选用几处最有表现力的地方插入同期声,但不宜整片都充满同期声,否则,不仅杂乱无章,失去艺术表现力,而且影响解说,使声音成为画面的累赘,当然也就失去美感。但该用同期声的地方而不用,也会使片子减色甚至失去教育作用。
  画面中的声音完全不采用写实性的声音,就成为写意音。我们在电教教材中常用的背景音乐就属此类。因为背景音乐中是作为画面的伴奏,烘云托月,渲染气氛。配制背景音乐的目的是深化我们的视觉印象,创造教学效果和美好价值,所以,这类音乐的时间延续要分寸得当,恰到好处,一般不宜全篇选配;音量也要十分微弱,要使学生不易察觉,否则,音乐声太突出,或曲调起伏太大,就会影响解说语言的清晰度,产生了音乐的反作用。而且情绪上要保持中性,要不愠不火。不要盲目地追求音乐表面上的感官悦耳,或选用学生熟悉的音乐,那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电教教材中,我们要摆正音乐在电教片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要求用音乐去解释、说明、表现画面,而应当是画面的补充和修饰,要以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的丰富色彩于画面的千变万化相结合,给画面增加审美范围内的一种感觉元素,而这种感觉元素更多地是触及理性,而不是感情。
  总之,在电教教材中使用音乐应该做到:少而精,低而轻,节奏根据内容定;解说主音乐辅,二者应该相呼应。在进行声音的混合时,要注意以解说为主体,解说不能被音乐、音响所掩盖而听不清。声音要有层次,互不影响,互补干扰,三者音量的大小的比例,应完全按有利于电教教材内容的表达而决定。同时注意声音的特写、转场、谈入淡出等蒙太奇技巧的运用,避免片子开头时音响或音乐突然而起,也不要在片子结束时音响或音乐嘎然而止,或中间忽高忽低。各种声音的联结过渡要自然、顺畅,起伏要得当。按照声音的特性规律,根据画面内容,表现出声音的主与次,静与响,强与弱,远与近,快与慢的对比,声音的连贯、重叠、气氛的制造,这都需要精心的技术和艺术上的科学处理,方能取得电视教材听觉艺术的美。
  (作者单位:276022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自从当了一名教师,逐渐发现自己啰嗦起来。这还不打紧,让人吃惊的是我当了班主任之后,变得婆婆妈妈,说话总是唠唠叨叨。原因何在?原来自己爱说教的缘故。张三迟到该狠狠批评,李四上课接嘴很不应该,王五作业未交有失学生身份……纪律一大堆,又来一团糟的清洁卫生,归根到底一句话:学生思想品德差。班会课上,大骂一气,骂了半天,老师在骂,学生在听,骂过之后屁事没得,下了课,还不是到教室外玩去,一切照旧。日子一久,班
期刊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备课、讲课,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巩固并不理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重教轻学”的结果。教学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结合,只注重一面而轻视另一面,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思想政治教学怎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
期刊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我立足于素质教育,进行积极探索,改变思想品德课“我教你学”、“我说你服”的传统模式,在其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还学生判断、选择、思考和创造的权力。课内外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现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平等对话,关爱学生    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平等对话
期刊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呢?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下面,就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情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大量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我们要时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都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中,良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创新”,便成为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根基。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情景 解决生活问题 创造性提问    小学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的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启发式教学中,良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创新”,便成为完成这一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把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放在了应用语言上。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就必须最大程度地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对此,教材中知识的呈现主要以情景对话为主,情景对话的编排贴近现实生活,便于日常交流,语言口语化,便于学生充分理解。主要包括:购物、问路、看病、约会、感谢、道歉、问候、介绍、告别、祝贺、打电话、就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秀生的培养也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课堂教学既要照顾大部分学生,又要照顾班内的优秀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此要有切实的考虑和周密的计划。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优秀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更有效地培养优秀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在自主探究、自主活动、自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综合课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起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的目标。  综合课内容简单,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好,课堂上教师怎样下手,有点无所适从。“无为有处有还无”,放手让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就无形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和能力一旦形成,必将会磨刀不误砍柴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沿着想学、会学、肯学、爱学的路子
期刊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在努力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同时,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数学科学生成绩分化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因数学科基础原因而辍学,未能完成九年义务阶段的学习。中学数学科后进生的学习归因及转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
期刊
校长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监督者,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社会的桥梁。校长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与学校教育的实际效果密切相关。在多年的工作中,虽然没有胜任过校长职务,但颇有一些心得,特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好校长,首先应是一个好教师。为此,校长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校长才能不断更新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