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的形态、基本问题和历史考察——以社会发展合理性为中心

来源 :理论与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_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观具有不同的形态,合理的发展现的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合理的发展现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古代中西方社会发展中理性尚未萌发,发展合理性问题无从谈起;近代西方社会理性高歌猛进,发展合理性问题正在孕育却居于思想的支流;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发展合理性问题逐渐突出。成为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上高度自觉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多元利益冲突和多元意义知识的冲突是现代多元社会的两种基本表现,这些冲突的存在对达成某种基本共识提出了强烈的诉求。因而,为了维系现代多元社会的基本凝聚力,多元社会需
改革具有两种性质,即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制度变革,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制度变革,后者并不属于当前论域。法治在我国表现为两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价值、技术和制度三重维度的统一。在价值维度上,他用人化自然观,统摄自然的先在性和人的主体性;在技术维度上,他用生态劳动观,阐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
自近代开始的工业化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大的非线性转向,由此提出了人类发展观的整体转换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转换的最重要成果。当代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
“批判理论”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本文试图从马克恩主义的视域来观照“批判理论”,揭示出它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重继承关系——主体批判思想、主客体相
探讨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涉及哲学审视当代问题的诸多层面,起始问题是何谓"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其次是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再次是如何在理解过程中深入思考哲学的当代性。只
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既蕴含了对无产阶级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描述,同时又以政治经济学为方法载体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证明,这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启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从重视物质财富增长到重视人的价值提升的范式转换。这一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本位的发展范式蕴涵着诸多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本文对当前如何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设想。阐述了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改革的目标和推进策略。认为新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以发展党内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考察,认为这一理论具有认识论和批判性的两个纬度,二者是”是和应当”的结合体,前者为后者提供养料,开拓新的批判领域,增强批判的力量,而意识形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