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基础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点。应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针对幼儿特点和身心实际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各项准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幼小衔接
一、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认识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个性教育等新的特征与趋势;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国人的期待。
1.幼小教育衔接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有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天才和优势特长,在3岁~6岁的自然属性阶段已经充分显现。因此,重视幼儿教育,把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到基础教育体系,深入研究并认真实践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科学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和整个民族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幼小教育衔接的联系
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毗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学习生活安排等诸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在玩中学,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性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断层。弥合幼小教育断层,实现教育从幼儿到少儿的渐变,正是幼小教育衔接的重点和核心。
3.幼小教育衔接的前提和准备
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发展已使幼兒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前提和准备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人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必须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地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前移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简单的过渡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对防止幼儿园教育异化倾向的思考
当前,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学前班、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办园方式百花争艳,传统教育方式、欧美教育方式等多种幼儿教育模式五花八门。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质量,争取家长的青睐,提高幼儿园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部分幼儿园片面迎合小学对新生人学的智力测试要求,片面地理解早期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多种异化倾向,这是幼小衔接中呈现出的倾向问题。这些现象与幼儿的健康发展及教育内在规律背道而驰。
让幼儿做好人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人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知识、提早要求幼儿掌握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语言、运算知识和技能。现实中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照搬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填鸭式教学,以为这样做幼儿上小学后就不会有什么困难,这样做实则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抹杀了幼儿个性,是一种拔苗助长的错误方式。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方式是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也不同,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不能泯灭幼儿天性,使幼儿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使它们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影响发展。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幼小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节点,应由小学和幼儿园相向互动完成。作为一名从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园教育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来谈一下幼小衔接。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幼儿园的学习是在娱乐和游戏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育学习活动,而小学教育则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教育目标和规则性。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就有计划地提出活动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逐步引导孩子们按照目标完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目标意识。
2.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小学和幼儿园的另一大区别是规整的活动安排和严格的作息制度及独立的生活能力。小学生要严格按照课表进行学习,课间、课外活动、做值日、整理或准备学习用具、如厕、喝水等都要自己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在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就要开始有意识地训练。
3.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方式发生变化,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规则约束也渐渐增多,所以培养幼儿承受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必要。特别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的自控能力、执行规则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等心理辅导要有计划地逐步实施。
4.开展小学环境感受活动
我们在幼儿园大班中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在真实的环境中按照小学的教育要求来指导孩子们的行为,使孩子们感知小学环境、熟知小学环境、初步了解上小学的基本规则,让孩子们对上小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着向往,从行为规则、环境适应性和心理状态准备等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更加现代的教学理念,推进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幼小衔接
一、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认识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个性教育等新的特征与趋势;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国人的期待。
1.幼小教育衔接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有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天才和优势特长,在3岁~6岁的自然属性阶段已经充分显现。因此,重视幼儿教育,把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到基础教育体系,深入研究并认真实践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科学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和整个民族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幼小教育衔接的联系
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毗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学习生活安排等诸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在玩中学,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性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断层。弥合幼小教育断层,实现教育从幼儿到少儿的渐变,正是幼小教育衔接的重点和核心。
3.幼小教育衔接的前提和准备
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发展已使幼兒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前提和准备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人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必须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地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前移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简单的过渡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对防止幼儿园教育异化倾向的思考
当前,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学前班、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办园方式百花争艳,传统教育方式、欧美教育方式等多种幼儿教育模式五花八门。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质量,争取家长的青睐,提高幼儿园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部分幼儿园片面迎合小学对新生人学的智力测试要求,片面地理解早期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多种异化倾向,这是幼小衔接中呈现出的倾向问题。这些现象与幼儿的健康发展及教育内在规律背道而驰。
让幼儿做好人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人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知识、提早要求幼儿掌握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语言、运算知识和技能。现实中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照搬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填鸭式教学,以为这样做幼儿上小学后就不会有什么困难,这样做实则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抹杀了幼儿个性,是一种拔苗助长的错误方式。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方式是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也不同,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不能泯灭幼儿天性,使幼儿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使它们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影响发展。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幼小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节点,应由小学和幼儿园相向互动完成。作为一名从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园教育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来谈一下幼小衔接。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幼儿园的学习是在娱乐和游戏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育学习活动,而小学教育则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教育目标和规则性。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就有计划地提出活动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逐步引导孩子们按照目标完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目标意识。
2.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小学和幼儿园的另一大区别是规整的活动安排和严格的作息制度及独立的生活能力。小学生要严格按照课表进行学习,课间、课外活动、做值日、整理或准备学习用具、如厕、喝水等都要自己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在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就要开始有意识地训练。
3.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方式发生变化,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规则约束也渐渐增多,所以培养幼儿承受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必要。特别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的自控能力、执行规则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等心理辅导要有计划地逐步实施。
4.开展小学环境感受活动
我们在幼儿园大班中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在真实的环境中按照小学的教育要求来指导孩子们的行为,使孩子们感知小学环境、熟知小学环境、初步了解上小学的基本规则,让孩子们对上小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着向往,从行为规则、环境适应性和心理状态准备等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更加现代的教学理念,推进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