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逆反心理”之我见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并阐释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以及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对策,提倡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逆反心理;消除;因素
  
  一提到现在的初中生,人们不免会摇头咂舌:现在的初中生,难管呐!你叫他上东他上西,你叫他打鼓他念经。何处此言,是因为现在一些学生常滋生"逆反心理",故意违反校规校纪,和你唱反调,令老师家长大伤脑筋。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做出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常因"逆反心理"作梗而"作乱"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生中的后进生,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曾遭受生活、学习中的失败,自卑,失落,又得不到鼓励、疏导;有的甚至受到家长的打骂、老师的批评,从而对生活学习悲观失望,失去兴趣。进而采取敌视的态度,甚至用违反纪律、不安心学习来"报复"家长和老师。
  初中生的这种"逆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制约。
  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由于他们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特殊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日益强烈,在心理上情绪方面发生问题行为,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引起敌对情绪。思想上,由于他们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考虑问题欠成熟,结果就会因一叶障目,一时冲动而"犯规"。
  如果说主观因素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粒种子,那么客观因素则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土壤、阳光和雨露。
  在客观因素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是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教学管理欠佳、教学态度不端等的做法,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其结果就会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违纪升级"等严重后果。从而就产生与教育者要求相悖的思想和行动,出现德育教学的"负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教学态度,改善人际关系。首先,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热情,不要冷漠;多鼓励,少批评。忌讽刺挖苦,忌重"优"轻"差",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起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公平公正。让这些所谓"差生",也感受到爱的温馨,从而让他们课上课下不惹事生非。其次,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不要粗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温情去感化他,用诚心去打动他,使其羞于"故伎重演"。本校班主任圈里,治班方面,巾帼的成效要好于须眉,其中缘由,想必是"怀柔"胜于"大棒"。第三,批评有缺点的学生,言语要适度,不要过激,以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扩大了他们的缺点。既要正视她么的缺点,又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他们要扬长避短,使他们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以健康的发展。有的老师把有缺点的学生批得体无完肤,结果不但苦心白费,而且最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得到集体中部分学生的支持,而其他学生又抱无所谓的态度而视之,则矫正起来就比较困难。教师应该遵循集体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班集体及健康舆论的作用,使那些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弃暗投明,在集体力量的推动下走上健康之路。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乐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要与家长做好"二沟通"。教师可通过家访,电话等多种手段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向家长谈及学生在校的情况。双向交流,双向合作,对这些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症下药",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和家长交流合作中,教师切忌向家长告学生的黑状,向家长搬救兵,把包袱推给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这样的结果,最易造成师生对立,更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
  当然,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办法有很多,如可通过建立学习"互助组"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促进那些后进生的思想的改变等等。所有的方法中,最行之有效的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促膝谈心。用爱心去唤醒他们,用诚心去感化他们,用热心去帮助他们,用耐心去教育他们,只要我们用一颗诚挚的心去对待他们,定会使他们"拨逆反正"。我们的德育效果也会由"负效果"向"正效果"的方向转化。
其他文献
【摘要】寓言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幼儿的喜爱。如何通过寓言教学,对幼儿进行美德教育,成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创设寓言教学的良好情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寓言;教学    寓言题材广泛,内容大多取材于动物世界,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简单易记,虽然简短但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把教育寓于故事之中,给人以生活中触类旁通的教训,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在
期刊
【摘要】四川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体制是建国以来在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开展以及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和深化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提升、开放、沟通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体制。  【关键词】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策    如今,如何培养一批批高素质、高修养、高能力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如
期刊
【摘要】小学中年级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型的过渡期,作为班主任,应时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在此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本文就笔者在工作中搜索、积累的班主任工作笔录谈谈心得。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班主任;过渡期教学    小学阶段分低、中、高年级三个学段。其中,三年级是一个转型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平台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
期刊
【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科技语体是其典型语言特色。本文从诗化语言的角度出发,探究在说明文中适当地运用诗化语言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诗化语言;说明文;学习兴趣;审美思维;交流体悟    日常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说明文的学习抱有一种排斥和抵触的心理,这是由说明文重抽象介绍、轻感性表达的文体特点决定的。我们的教师在解读说明文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干枯的科学和实用性语言去讲解,而不
期刊
【摘要】烙画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今在政府和民间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推陈出新,把烙画艺术推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在烙画的创作中,要从构图、布势、主宾、疏密、虚实、开合、空白、对比、均衡、色彩、背景、装饰性、题款及钤印等诸多方面入手去考量,让当代烙画艺术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民间艺术;对比;均衡;装饰性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
期刊
【摘要】《幸运儿吉姆》是英国作家金斯利.艾米斯最有名的作品,讲述了下层阶级吉姆意想不到的得到幸运的故事。发表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篇书评多角度的评价了这部小说。本文试图总结在翻译这篇书评时新历史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各种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吉姆;翻译技巧    一个合格的翻译家不仅要精通外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从事一项具体的翻译工作时还应有积极认真,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这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管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关键词】西方风景画;中国山水画;意境;形象;气韵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管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因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各自发展的不同而产生,也就是说,山水画与风景画是随着各自文化的变迁而演变的,形成
期刊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永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对其解释,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积极进步的儒家思想。其思想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如本文所要论述的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立之不朽的思想,其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
期刊
【摘要】在布满钢筋混凝土的繁华都市中,每个人都渴望压力远离自己,而现实的生存处境告诉我们,只有恰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才是最好的办法。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已不再是国民劣根性的代言人。对其重新塑造,结合时代精神来诠释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阿Q;现代生存困境;现代精神    在鲁迅的诸多作品中,《阿Q正传》是唯一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古今中外对此众说纷纭的人物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