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明确目标 落实责任 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人才保障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省教育厅召集全省市县教育局长进行座谈,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近几个月以来对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分析把握我省教育发展的形势,对关系全局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强调,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全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
   1.我省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省教育事业在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第一,教育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优先发展得到了保障。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王三运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的讨论会上,专门讲到教育工作,强调要重视下乡调研,发展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前一段王书记在陇南、河西等地调研时,特别强调要抓好教育工作。刘伟平省长在省政府的重要会议中反复强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容很具体很详实,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规划都涵盖了教育工作,把教育深度融入了全省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同时,甘肃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2012年投入362亿,2013年投入374亿),保障了教育的优先发展。近三年来,教育支出成了全省第一大财政支出。
   第二,教育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7.59%,在园(班)幼儿达到54.98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6.15%,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从三年前的16.92个百分点缩小为1.35个百分点。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20个县(市、区)准备迎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三是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与全国平均水平只差1个百分点。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开展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试点。四是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我省高考录取率达到7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均创历史新高。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突破。一是初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中职免学费覆盖面达到93.1%,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承诺。二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改善。近年来我省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工程项目,中小学办学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三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实行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和教育扶贫项目。以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省3142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第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师德师风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师德有新提高、师风有新转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二是师资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近两年来,教师补充数量、教师培训人数和资金均创历史新高。仅2013年,全省录用教师6717人,教师培训经费达8500万,培训教师近9万人次。
   2.我省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总体来看,纵向对比的跨越发展与横向比较的滞后发展并存,是当前我省教育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一,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巩固“两基”成果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1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年,甘南、临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更低一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比全国低7.3个百分点,控辍保学、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时间相当紧迫。
   第二,教育结构不合理,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是职普比与国家“大体相当”的要求渐行渐远。我省中职教育在校生(包括技工学校)从2010年的44万人回落到2013年不足3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从2010年的64.7万人增至2013年的66.7万人,职普比从4:6滑向3:7。二是中职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小(目前全省共有中职学校316所,校均规模不到1300人)、办学条件差(包括基础设施与实训条件落后、“双师型”教师短缺等)、重复建设严重、“小而全与大而全”现象普遍、规模优势不突出、办学特色不明显,缺乏竞争力。三是就业质量不高,升学渠道不畅,缺乏吸引力,一些中职学校遭遇的生存危机与许多示范性高中的人满为患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我省教育发展的短板。一是毛入学率(26%)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00年的4.6个百分点扩大到2013年的8.5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优质资源短缺,高考压力仍然很大,办学条件紧张,师资力量、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等办学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指标低于西部平均水平。三是办学质量、人才培养、传承创新与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学科和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适应。
   第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成为制约我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是学前教育师资十分薄弱,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并存,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幼师队伍。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中小学普遍缺少英语和音体美教师,教辅人员严重不足。三是教育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理念不新,创新意识不强,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第五,办学条件差、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省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中小学标准化程度低。
  全省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主要办学条件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指标还低于西部平均水平。农村学校食堂、师生宿舍、取暖设备、厕所等生活设施亟待完善。二是全省教育财政投入多年来没能落实“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以2013年为例,“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中只实现了“1个增长”和“1个比例”(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增长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3.32个百分点,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77%,全省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比上年减少了1.26%,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6.80%,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比上年下降了1.41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重保障、轻建设”。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拨款354.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经费只有16.17亿元,约占总额的4.56%;仅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中职教育资助资金就高达40.75亿元,约占总额的11.5%。
   3.我省教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在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与甘肃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内容之多、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可谓前所未有,甘肃已经进入发展史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对于甘肃教育而言,政策与资源叠加,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和省上对教育的新政策,社会对教育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教育自身所面临的新矛盾,都将成为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必须直面、必须解决、必须承担的新任务。所有这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二,深化改革是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提出我省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内容丰富,工作量大,既有宏观的政策,又有具体的措施,既有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又有各类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不久前,刘伟平省长主持召开了全省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从8个方面对教育改革提出了28条具体的要求。欧阳坚副书记和咸辉副省长也分别就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教育改革。
   第三,加快发展是必然选择。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国家提出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向教育薄弱环节倾斜,为甘肃教育提供了重要机遇期和有利政策群。我省“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计划把教育作为推动跨越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平台为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1.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是今年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第一,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要严格执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今年元月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意见 ,省教育厅也印发了相关实施意见,并于4月初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对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进一步提升工作管理水平。在今年秋季的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二是要积极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学区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与帮扶,以及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分配,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据了解,北京今年将全面推行学区制。北京市西城区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将两三个街道划为一个学区,建设11个学区,将来每个学区都将包括三类学校,分别是优质资源校、教育成员校和特色校。实现学区内部硬件设施、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共享。我省一些市县也在积极探索学区制,兰州市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试点,大力推进联校办学、联片办学、集团化办学三种办学模式,在学校名称不变、编制不变、建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保留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独立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组织领导、教学管理、师资配备、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全市一体化办学的数量已达37个办学联合体108所学校。平凉市在中心城市推行学区制,推行义务教育学区管理、学前教育片区管理、教育科研一体化管理,通过开展城乡结对、学区联盟,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扶持办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学区制是一种中心拉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均衡发展策略,各地要更新观念,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五年努力,在我省大部分有条件的城区实行学区制,要有一个大的突破,让社会和老百姓深切感受到教育改革带来的力度和变化。
   第二,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试行中职生注册入学和中职免试升高职。逐步完善“2+2+1”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试点和“三校生”招生办法,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招生。目前,“2+2+1”试点改革学校原则上为省内所有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五年一贯制”试点改革学校原则上为包括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内的10所学校和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重点中职学校,学生实行“一对一”入学。以后,要进一步打破壁垒,最终做到“两个放开”即:放开“2+2+1”培养模式招生,放开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招生。要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引导中职学校加强技能教学与训练,激励广大中职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凡参加国家技能大赛和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的中职毕业生,可免试保送就读我省高职院校相关或相近专业。
   第三,制定出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即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招生考试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前做好综合调研,结合我省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认真论证改革举措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社会的可承受力,稳妥地制订符合我省实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推进高考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等具体实施意见。这项工作,要争取在今年秋季取得实质性进展。要进一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招生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要求,继续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关于今年高考的一些政策和办法,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让社会和考生及时了解政策变化,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过程监管力度,一定要安全、平稳地完成今年的高考工作,确保招生考试公平、公正。
   2.扎实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简称“全面改薄”)工作,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关于这项工作,我要特别强调:
   一是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这次“全面改薄”的实施工作将采取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中央不统一规定建设标准,不统一要求中央资金和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不统一确定建设目标(年度和最终绩效目标),不审批最终的实施方案(只报备),各省的实施方案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国家按照各省确定的建设标准和实施情况,以及年度绩效目标进行考核,考核分值将影响下一年度中央资金分配的权重。因此,请我们在座的各位要高度重视,真正把“全面改薄”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要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摸清底数、一校一策”的原则,实事求是制订好实施方案。这次“全面改薄”,一定要抓住“薄弱学校”和“基本办学条件”这两个关键,使我省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学设施、活动设施、生活设施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国家明确要求把“补短板”、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坚持勤俭节约,杜绝超标准建设和奢华浪费,不得将财政资金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拉大教育差距。严禁举债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和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绝不是建豪华学校。所以,各地要实事求是制定实施方案,如实准确填报数据。而且,年度绩效目标数据不是每年报送,而是全部通过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平台系统自动生成。前几天,我们对全省各地上报的数据做了初步汇总,数据不准,影响了全省的核报工作。三是要想方设法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上一轮(2011-2013年)的薄改项目,中央明确提出中央资金和地方资金要按5:5的比例配套,结果我们绝大多数县几乎都是0配套,只用中央资金建设。这次“全面改薄”,不提资金的配套比例,但任务是明确的,就是到2018年完成“有效保障基本教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生活设施”等6大任务,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中央资金全部是奖补,省上也实行奖补,而且财政提出要实行“后奖补”,县上不投入,中央和省上就不奖也不补,但任务最终还得完成。
   3.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要抓好一个“探索”。各地要继续打破行业、部门、城乡界限,通过采取一体化办学、资源共享、划转、借用等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探索组建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强校托管弱校、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等举措,努力扩大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积极破解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短缺造成的“上学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二是要抓好一个“推进”。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三是抓好两个“准备”。全力以赴抓好嘉峪关等10个县(市、区)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认定和敦煌市等10个规划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县(市、区)接受省级评估认定的准备工作。国家对嘉峪关等10个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初步定于8月下旬,有效的工作时间不足4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这10个县,要对照存在的问题和评估指标要求,聚焦问题,细化分工,明确责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关于敦煌市等10个县接受省级评估认定的问题,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敦煌市、高台县、崇信县、合水县4个县(市、区)基本达到了国家评估认定的三个“门槛”值(即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状况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近三年中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有两年存在不达标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初步具备了接受省级督导评估的条件;城关区、西固区、肃北县、肃州区、平川区、徽县等6个县(区)还没达到“门槛”值。教育局班子成员要分片分块负责,机关干部要驻点联系每所学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其他县也要提前着手、及早准备,把工作往前做,把时间往前赶,不能等待观望,不能临时抱佛脚,要对照评估认定指标要求,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解决突出问题,为下一步接受评估认定打下坚实基础。
  4.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资源
   关于学前教育。要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完成316所乡镇幼儿园建设任务。省上按照“以县为主、省级奖补”的原则,支持每所新建幼儿园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80万元,不足资金由市县筹措落实。截至4月底,省财政已下达专项补助资金2.53亿元,占省级资金总投入的41%。当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配套资金,尽快完成土地审批、勘察、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要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月报制度,抓住黄金施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年内要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二是要全力做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准备工作。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育厅已经制订了《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要因地制宜,提前准备,科学编制本地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编制要瞄准破解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在强化经费保障、破解师资瓶颈、扩大城市资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要多途径解决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目前,幼教队伍是我省教师队伍体系中最薄弱部分,教师严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缺少一支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幼教队伍。要尽快研究出台我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幼儿教师补充配备提供依据。要按照强化专业要求、淡化学历的原则,通过录用、招聘、转岗等办法,补充幼儿园教师。要落实和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确保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和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倾斜。四是要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通过落实政府奖补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改善办学条件,创造开放、竞争的良好环境,积极推动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五是要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要以幼儿园为重点,“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关于特殊教育。今年年初,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省上已经编制了《甘肃省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年)》,各市州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重点要抓好特教专项经费的落实。
   5.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加快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教育部已初步同意与我省共建国家级试验区。下一步,要紧贴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市场针对性强、专业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二是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要紧紧围绕兰州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推动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积极指导与新区产业关联度大的学校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开工。在进一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厅直属中职学校组建职教集团和“出城入园”建设方案,推动教育厅直属中职学校整合资源,出城入园,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加快整合职教资源。要加大市级统筹权,用两到三年时间扭转中职学校资源分散、效益不高的局面,集中力量在每个市州办好1-2所3000-5000人、规模适当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省建成30-40所左右重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四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坚持开放合作的育人模式。要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动区域内中职学校合理分工,办好一批示范学校、品牌专业,避免专业雷同、设施重复建设、生源恶性竞争的局面。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行业参与集团化办学,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与需求、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要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技能、有文化的劳动者。
   6.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抓师德师风。要进一步巩固“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完善“三纳入两渗透”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师德模范标兵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倡导全省教育系统形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风尚。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为契机,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教师,宣传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启动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带动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升华,实现师德大提升、师风大转变。二抓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工作必须面向基层,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学校倾斜,重点抓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要切合基层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和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动实施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等三项计划,着力解决基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继续实施好“国培”“省培”计划、外援基金会等多个培训项目,用好培训资金,提高培训效益。各地要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县区要按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要将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三抓轮岗交流。要完善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出台促进教师、校长交流的意见和办法,引导城镇学校教师、校长到乡村学校任教。同时,根据学科教学和管理需要,配齐配好专任教师、卫生保健和教学辅助人员,尤其要加强农村音体美、英语等薄弱学科专任教师的调配补充,使区域内学校教师在专业、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四抓教师待遇。针对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去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项目。我省及时启动此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中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县(市、区)配套资金筹措能力低,工作落实难度较大,地区之间工作开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对中央资金的争取和项目实施进度。落实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是一件惠民工程,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
   7.着力扩大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
   一要高度重视。2020年,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大方向,也是大目标。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在与其他教育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全力推动。二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难点,2014年“班班通”建设工作任务繁重、资金需求量也比较大,各地要积极主动协调,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三要坚持应用驱动。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环境和技术,让信息化真正与教学融入,让师生有效参与、有效使用,大力营造“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良好氛围,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四要强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全省中小学学籍管理、教师管理和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数据,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和信息服务作用。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实现全省80%以上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
   8.落实民族教育发展各项措施
   重点是全面落实支持临夏、甘南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着力解决两州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在临夏、甘南重点建设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扩大甘南州“9+3”免费职业教育项目招生规模,在临夏州开展“9+3”免费职业教育试点。实施普通高中“内地民族班扩招计划”,在省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和少数民族预科招生计划中单列并增加“民考汉”计划。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加大双语师资培训力度,认真落实教育部《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今后,省教育厅要全力推动行动计划,临夏、甘南州要积极主动,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任务落实。其他各市州要大力支持临夏、甘南州教育事业,共同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9.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省上近期将下发《甘肃省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各地要按照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高密度、全方位、广覆盖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要认真做好省委“24字人知人晓工程”,掀起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眼、入脑、入心、入行。二是以“千所示范校”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提出,力争用3-5年,在全省建设1000所德育示范校、1000所“快乐校园”示范校、1000所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今年,省上将创建200所德育示范校、200所“快乐校园”示范校、50所语言文字规范化省级示范校。要积极发挥示范校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示范校不是荣誉,是责任,不能只为了争牌子而忽略了牌子的作用。各地要加强对这些示范校的监管,对管理不善、运行不畅、作用发挥不好的示范校要考虑摘牌。三是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有条件的市县学校要设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活动空间,重点要大力开展心里健康活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今年,我省将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活动,在全省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带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10.坚持不懈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我还想再强调几点:一是认识要高。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和意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二是防范要早。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防范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认真开展师生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制订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校园安全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三是工作要细。要进一步细化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深入排查教室、食堂、宿舍等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特别是在营养餐、校车、校舍、校园周边环境等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方面,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千万不敢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四是管理要严。要严格落实门卫、值班、请销假等管理制度,确保校园教学秩序正常有序。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和“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和偏远地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现管理盲点和漏洞。五是信息要快。要严格舆情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准确、及时。发现苗头,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处置。重大事件、死亡事件必须在2小时以内逐级上报,及时续报,不能瞒报、迟报、漏报,不允许“催了才报、不问不报”。
   1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学习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廉政准则》,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二要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要落实反腐倡廉责任。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安排。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重要环节要亲自协调、重要案件要亲自督办。
   12.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要把“三严三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富有特色、卓有成效地开展好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让社会和老百姓满意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梳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关切。在老百姓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较高、师生期望较大的问题上、环节上、项目上,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推进教育治理法制化建设,善于出新招,着力见实效,做到全省教育系统上下一盘棋、全省教育风貌大转变。
   三、奋发有为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1.要转变作风,为民务实。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要以群众的需要、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多听师生的意见,多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落实好教育惠民政策,多思考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愿望,尽可能做到为民务实。要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教育资金绝不能截留挪用,绝不能挥霍浪费,更不能中饱私囊,一定要管好用好,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要严格执行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坚决杜绝教育违法乱纪行为,狠刹“乱收费”“辅导班”等影响和破坏教育系统形象的各种歪风邪气,要深入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强化过程督导,严肃查处“有偿补课”和节假日补课等行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努力形成全省教育系统风清气正和高效廉洁的良好局面。
   2.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教育发展的速度越快,需要我们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就越多,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各市县教育局长一定要牢固树立“本领恐慌”意识,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各类教育政策,深入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政策内容与实质,深刻挖掘并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切实发挥好各种政策的集成效应。要把学习作为职责和克服“本领恐慌”、增强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资源,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创新思路学,通过学习,研判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对教育的新要求,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源动力,转化为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正能量。要用新思路、新点子、新办法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3.要积极主动,勇于担当。有为才有位。只有积极主动、敢于负责、有所作为,才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在经济欠发达省份走出一条办好教育的新路。要提高政策灵敏度,对中央和省里提出的战略平台、重大构想作出深度思考,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担当起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特别要发挥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主体责任,做好谋划的文章,发出教育的强音,体现教育的作为,真正把教育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4.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各地要坚持以市为主、以县为主的改革思路,因地制宜、勇于探索,用新思维新方式,努力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对一些老生常谈、久拖不决的问题,要解放思想,转换思路,跳出框框,敢于突破;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在不违反根本原则的前提下,胆子可以大一些,步子可以快一些。对一些重大事项,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比如,要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与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5.要团结协作,精准发力。一定要牢固树立上下团结一致、省市县协调联动的意识,加强协作。省教育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要眼睛向下看,重心朝下移,服务往下放,多听取基层意见,多了解基层情况,多解决基层难题,多为基层搞好服务。各地要真正把教育厅当作自己的后勤部长,当作自己可依靠的力量,多提意见建议,做到上下支持,相互配合,实现整体工作协调推进。省教育厅开展工作,要结合基层实际,理解基层困难,瞄准基层需求;各地开展工作,要切合实际,领会总体部署,对准工作要求,提出可量化、操作性强的措施。只有省、市、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努力把工作朝前推。
   6.要加强宣传,营造环境。要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宣传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要抓住教育工作宣传重点,围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职教育免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面改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工作,将各种教育政策的解读、宣传送到基层、送到群众、送到家庭、送向社会,让全社会了解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进展,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新成果、新成就。要努力扩大新闻宣传的覆盖面,拓宽宣传阵地,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之间的协作,利用新兴媒体构筑教育新闻宣传的有效平台。同时,要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甘肃教育的良好形象,营造事业发展和育人成才的良好环境。
   7.要科学考核,正确导向。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坚持科学考核。要根除对学生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评价,特别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要丰富考核维度,增强“多元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改变对学校以“升学”为尺度的唯一考核方式,不能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要加强对学校在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教研活动、学生活动等方面的考核,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同时,要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最核心的是要认清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最根本的是要与时俱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地一定要根除“等、靠、要”的思想,强化自我发展观念,努力把当地的教育做大、做强,为全省教育事业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王嘉毅厅长在全省市县教育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略有删节。)
  
  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普通高校数字资源总体支出成本达到理想的状态,总的数字资源购置节约经费达70%,这在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区域性数字资源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其资源整合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到提
图书馆可以通过文献调查、网站访问统计、网站链接推荐、与用户信息互动等方式统计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主要有:整合地方文献资源,鼓励用户
省域高校院系的专业资料室研究是图书馆学的薄弱领域,文章通过对广西高校文学院系资料室的情况进行调研得知,广西高校文学院系资料室发展的程度不一;生存环境不尽如人意;管理
介绍了多媒体共享空间(Media Commons;简称MC)概念以及多媒体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针对大学图书馆多媒体共享空间服务和国内外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共享空间的发展和广泛
商品过度包装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国外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模式,提出我国现阶段应采取以政府行政执法监管为主体、行业和社会联动参与监管的模式,
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文章探讨以农业产业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文章主要从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方面入手进行探讨。济宁二号煤矿生活污水处理的成功应用为矿区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由来、服务模式以及我国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障碍与对策。参考文献6。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体验式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065—01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指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识,属于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体验式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利用实践以及反思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不仅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特点,而且也符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