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共鸣”效应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英语课堂教学的“共鸣”效应,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和谐有序中达到双向互动,使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相统一、相一致,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效应,能够有效地克服英语教学中你教我学、你说我练的单一、被动的传统弊病,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产生出这种“共鸣”效应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产生“共鸣”效应的前提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起着引路带动的作用。教师本身的言行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会产生最为直接的触动。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而且还要具有极大的热情和感染能力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尤其对于缺乏语言生活环境而显得枯燥的英语的学习,这一点更为重要。
  1、教师必须要有一份爱心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共鸣,需要教师对学生和英语知识的热爱。如果英语教师本身就不热爱英语教学、不热爱所教育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很难相信他(她)会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爱心是连接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师生在英语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中产生“共鸣”的第一非知识性要素。
  2、教师必须要有一种专心
  要使课堂教学产生师生“共鸣”,仅仅具有一份爱心是不够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学好的。特别是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知识面和理解能力都有限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很容易走上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久而厌学的老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有了共同的兴趣,产生了一时的“共鸣”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能时时长久的保持住这种学习的热情。实践中,我们也切实感受到,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便是曾取得较好效果的方法,用久了也会失效的。因此,作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必须要有一种钻研业务的决心和恒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能研究和挖掘出师生间的“共鸣”点,努力做到长教常新,保持和巩固好学生的兴趣。
  3、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童心
  童心意味着快乐。教师,他所面对的有着颗颗童心的学生,教学中,师生的“共鸣”不仅来自学习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共同兴趣产生出的快乐。因此,作为初中的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就必须要保持好这种愉悦的情绪,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验学生的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把知识的传授当成自己的快乐。
  
  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产生“共鸣”效应的基础
  
  英语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产生的“共鸣”,不仅需要教师的“导演”,更离不开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主动参与。因此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预定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
  1、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互动“共鸣”的效果,就要要避免教学中出现“一言堂”现象。一堂课,就算是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影音播放),如果你不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也不会在脑海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当前接触电脑较多的学生来说。因此,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传授产生“共鸣”效应,就必须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动脑、动手、动嘴学习语言的习惯和能力。如在学习八年级下“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布置了课前任务,让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上网搜索有关机器人的图片和各类信息。在授课过程中,让他们把搜到的信息用软盘在多媒体上为同学们介绍相关的知识,我再找准时机,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有的同学提出的想法很令我吃惊,有些是我想不到的,真正地达到了教学相长。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提高了。
  2、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或教学的方式感兴趣,注意力就会集中而持久,参与的意识也就愈强。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就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兴趣,“共鸣”的效应也会更大。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还是在知识传授的触及点,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的激发。如在教授七年级下Unit7时,我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原材料做fresh juice和hamburger ,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制作的实际演练,兴趣盎然,情绪高涨,甚至会因为原材料的多少而发生争执,既是对目标语言的操练,又是英语教学学中用、用中学的体现。
  3、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兴趣的激发,“共鸣”的增扩,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开新渠、引活水。然而,如果单靠教师个人的努力难免会受自身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新教改提出的任务目标,而且也是教学上广挖渠、多放水的好办法。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虽然缺乏日常语言环境,但英语教学内容却有着丰富的生活资源,这也是实现英语教学中师生“共鸣”效应的物质基础。让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用英语进行交流,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而且也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增添互动的活力,增强教学效果。我在教授过去时态时,让学生带来了他们去旅游的照片,利用照片的内容学习过去时态。原本枯燥的过去时态,经过我们精心设计,变得有血有肉。在此基础上,可设计拓展任务,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育课堂的和谐民主性是产生“共鸣”效应的保障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把自己定位在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和学习指令的发令人,学生往往处于被动、静默的接受状态,日常接触中,教师也往往会保持师道尊严,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教学中的双向交流被所谓的课堂纪律束缚,极少会产生教与学上的“共鸣”。因此,只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為教与学之间产生互动“共鸣”提供保证。
  1、注重情感交流,增强师生关系
  情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如果教师对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过大,在教学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能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达到教与学的“共鸣”。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没有语言的交流、没有感情的沟通,要学好英语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必须要正确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把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体现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上,这样才会使学生能够亲近教师,参与教学上的互动。
  2、坚持平等待人,营造和谐氛围
  在营造英语课堂教与学的“共鸣”效应上,教师常常会遇到教学尺度难以把握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存在不同的差异。由于教师忙于教学,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互动活跃的学生比较关注,往往会忽视学习较差和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与教师的“共鸣”很难达到全体全面。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要注重以平等的思想和公平的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要体现出对每个人的尊重,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有的放矢地关爱每名学生,让不同层次和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与学的“共鸣”上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浓厚学习氛围。
  3、把握激励原则,优化学生心境
  要达到教与学上的“共鸣”效应,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不能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生比: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在学生那里就很可能是个难题,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要注重这一点。达到“共鸣”效应,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而这一目的需要过程。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皮革马里翁”效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期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减少学生的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这样才能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形成师生良好互动,达到教与学的“共鸣”效应。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三中)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道操作题:  将6×4(单位:厘米)的小方格矩形纸,沿着格线剪去一个正方形后,剩下来的新图形的周长与这张矩形纸的面积在数值上相等,而且新图形的面积与这张矩形纸的周长在数值上也相等,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怎样剪法(试举一例)?  分析与解:因为矩形纸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周长是20厘米,据题意剪剩下来的新图形的周长应是24厘米,面积应是20平方厘米。所以剪去的正方形面积应是(24-20
期刊
对称问题是中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抽象函数的对称问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的对称问题又分为点对称问题和直线对称问题,下面,谈谈这两种对称问题。    一、点对称问题    所谓点对称问题,即:中心对称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1、若函数恒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是奇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3、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例1、与直线关于点对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大量的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后,每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他们虽然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总提不高,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于是出现了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最后
期刊
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锐,喜欢提问,敢想,敢创新的特点,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数学课的导入,浅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导入法    导入法是从与课题有关的趣味事例出发,导入新课。如:讲正数与负数时,向学生介绍早在15世纪,欧洲的商人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十”号来表示超重,画一个“一”号表示不足。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个符号的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产生于需要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现,从而引发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动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入迷,入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高效,达到互动的目的。    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指由教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得到答案
期刊
Project 板块是译林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各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这部分是一种开放性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小组协作,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他们自己选定的课题。Project 分A﹑B两部分,A部分为阅读材料,为B部分提供范例或者引发课题内容,B部分是Project本身。  然而,在对该板块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投入精力少,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现象,教师仍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笔者认
期刊
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居高临下以训斥的口气与之谈话,则难以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    一、与学生谈话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我们知道,事物的内容决定着事物的外在形式,但内容必须通过外在形式加以反映和深化。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
期刊
作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使初中学生顺利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物理概念的形成,大多是建立在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归纳出来的。  实验可以将物理现象较直观地展示出来,直观性强的物理现象容易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所以,实验教学对物理概念形成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因受年龄和接受能力的局限,引导他们形成物理概
期刊
【摘要】在语言生活中,非语言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心理不同反映在它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日本人语言心理的分析,探讨一下如何得体地使用日语,达到很好交流的目的。【关键词】语言心理 交流 非语言因素    语言使用的最高境界是“得体”,“得体”会使人联想到礼貌和得体的使用原则在语言中的表现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契约的结果,更是人们长期认识感知客观世界的结果。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不
期刊
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主要依赖教师课堂45分钟的教来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应彻底变革。英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核心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知识载体、设备器材,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独立摄取知识、探索知识,以开放合作方式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