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MD伞兵战车
北约最早称BMD伞兵战车为BMD/M1970。BMD-1于1973年11月首次在莫斯科阅兵式上出现。它可水陆两用,车内可乘坐2名乘员和5名伞兵,车后外部可设两排座椅,搭载6名伞兵。该车主炮为1门73毫米2A28低膛压、短后坐滑膛炮,另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头两侧各装7.62毫米PKT机枪。
BMD-2伞兵战车在BMD-1基础上改进而来,为有效抗击武装直升机,BMD-2采用新型双人炮塔和1门30毫米自动火炮。其射速200-300发/分,射程达1000~4000米。
由于BMD战车在阿富汗山地作战时,悬挂系统时常发生故障,搭载的伞兵坐在车外,安全无法保障,因此苏军在BMD的基础上改进发展了BTR-D空投型装甲输送车。该车与BMD-2的区别是,加长了底盘,负重轮由原有的5对增加到6对。车长加至6.02米。取消炮塔,战斗全重减至7.5吨。车内空间扩大,可载乘员和伞兵13人。
采用BTR-D运兵车为底盘的“诺那”2S9 120毫米空投型自行迫榴炮于1981年服役,曾在阿富汗战争使用。北约称M1981式。火炮身管长1.8米,间瞄射击最大射程8800米。
BMD-3伞兵战车于1990年开始装备,它比BMD-2有更大改进。发动机功率增加到331千瓦,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水上最大速度10千米/小时。车体长加至6.1米,使用BPS-950式无货台空投系统。
2004年9月,俄罗斯又推出了BMD-4伞兵战车。该车火力比前几型都强,主要装备2A70型100毫米滑膛炮,并列1门30毫米机关炮。公路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45千米/小时。
BMD系列战车在研制和配空投装置使用时都采用代号,分别为915、916、950(代表BMD-1、BMD-2和BMD-3伞兵战斗车),925(代表采用6个负重轮的BTR-D空投型装甲输送车和“诺那”2S9型自行火炮)。这些代号在各型伞系统中表明所投放的战车型号。
BMD的三种空投方式
BMD系列伞兵战车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空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投性能,使用伊尔-76飞机可空投或空运3辆,空投高度500-1500米,飞行速度260~400千米/小时,可采用单个投放或连续投空投方式。使用安-22飞机可空运4辆BMD伞兵战车。
BMD伞兵战车采用的空投方式有三种,即MKS多伞组合空投系统,PRSM降落伞-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以及PBS无货台空投系统。
BMD伞兵战车最早使用MKS多伞空投系统,如MKS-5-128R型多伞空投系统。其中M是多组,K是伞衣,S是系统,5为降落伞的数量,128R代表货台型号。这是一种多伞组合的空投系统,俄军大量装备。该系统采用P-7(或PP-128)型空投货台,是一种通用空投系统,可空投弹药、给养、车辆和火炮等重装备,最大空投系统重量可达9300千克。着陆时用6个气囊缓冲。伊尔-76和安-12飞机均可使用。战车使用时需经部分改装,主要是将货台上的降落伞挂架去掉,伞系统直接置于战车上的4个吊点,并将战车系留在货台上。
为了减轻战车空投系统重量,设计部门去掉了繁重的空投货台,研制成功PRSM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如PRSM-925-83型空投系统。其中,P代表降落伞,R代表火箭制动,SM代表系统,925代表战车型号,83代表批号。该系统采用火箭喷出的燃烧气体产生的反推力,减小降落速度,较好地解决了战车着陆时的撞击力。火箭制动空投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制动距离长,使用较小面积的主伞就可达到较小的着陆过载。除用于BMD战车外,该系统还用作宇宙飞船载人回收舱的着陆缓冲。
由于火箭缓冲方式存在成本高、设备复杂、保管维修困难等问题,俄又研制出了一种采用气囊缓冲的PBS无货台空投系统,也称“舍里夫”空投系统。如PBS-925空投系统,其中P为降落伞,B为无货台,S为系统,925为战车型号。该系统将伞系统和缓:中气囊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着陆时气囊首先触地,利用其排气过程,气囊变形而吸收部分着陆冲击能量,使战车完好无损。气囊缓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缓冲效果好和成本低等特点,是俄军目前主要使用的战车空投装备。
BMD空投过程
第一阶段 当载机到达空降场上空,领航员打开飞机货舱门,按下“投放”按钮,使挂在机尾部的牵引伞抛出,在气流作用下打开充气。在大小为8~10米2的牵引伞的拉力作用下,打开与飞机地板锁在一起的固定—牵引锁,并将战车沿飞机地板上的中央导轨和两条滚棒向外拉离飞机货舱。
第二阶段 战车脱离飞机瞬间,开锁装置在弹簧作用下打开牵引锁,使牵引伞与战车分离并迅速拉开辅助引导伞,通过该伞可迅速将主伞打开。在使用PBS无货台空投系统时,在辅助引导伞拉开主伞同时,先打开稳定减速伞,保证系统进一步减速,防止空投战车过度翻滚,以保持较好的开伞姿态。
第三阶段 用PRSM降落伞—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空投时,用1具540米2或3具350米2的主伞。当主伞系统拉直时,拉绳起动探杆开锁器,在离机12秒后,探杆由水平状态转向垂直状态,使探杆移至工作位置并由触杆锁锁定,触杆伸出规定的长度。在主伞系统拉直的同时,提起4台PRD固体燃料发动机组件,吊带系统拉直,打开了火箭缓冲系统的保险。火箭发动机组件进入准备工作状态。
用PBS无货台战车空投系统空投时,使用MKS-760ф-4多伞系统(760ф代表单伞面积760米2,4代表降落伞数量为4具)的主伞或9具MKS-350-9型的多伞系统,当主伞系统拉直时,带动连动机构,解脱滑板和缓冲气囊的约束,使滑板和缓冲气囊靠自重下落,缓冲气囊展开自然充气涨满。
第四阶段 此时使用PRSM降落伞制动战车空投系统空投的战车,以16~23米/秒的速度下降。当探杆触地瞬间,接通电路,点燃火箭,火药燃烧的气体从喷口喷出,产生反推力,使战车再次减速,下降速度减小到4~5米/秒。着陆时左、右滑板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了战车与地面的冲击力。触杆触地时变形脱落,触杆只能使用一次。
用PBS无货台战车空投系统空投的战车下降速度为8米/秒,着陆瞬间气囊被压缩,排气孔泄气,缓冲系统工作,减轻了
战车与地面的冲击力。在战车着陆瞬间,作用在主伞上的空气阻力突然减小,主伞着陆脱离锁迅速工作,使车辆和伞系统分离,以防止在有风条件下战车被刮起的降落伞拉翻或拖曳。
载人空投
载人空投是俄空降兵的专利,其它国家目前尚只能望其项背。1973年1月5日,在苏联斯洛博通卡伞降场,一架安-12运输机用MKS多伞空投系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人员乘BMD伞兵战车空降的壮举。进行载人试投的是梁赞空降兵学校的少校教员祖耶夫和空降兵亚历山大.马卡洛夫上尉。1976年1月23日,在普斯科夫郊区,第76近卫空降师基斯洛沃伞降场完成了使用PRSM-925-83降落伞-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的载人空投。1983年4月23日,由尼古拉等人乘坐BMD-1伞兵战车,使用“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成功地从伊尔-76飞机空投下来。1998年8月,俄罗斯实施了伞兵战车满员载人空投试验。这次试验是俄军第76近卫空降师所属一个伞兵团的7名官兵,用“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乘坐BMD-3伞兵战车从伊尔-76飞机空投下来的。
战车载人空投需要对战车和空投系统进行部分改进。首先,车内加装“卡兹别克”空投座椅。这是用宇宙飞船上使用的座椅改装的,座椅使乘员呈仰卧状,座椅头部有减震器,从而使载员在着陆时,人员脊柱不会受到冲击伤害。其次,战车上的降落伞连接点改用火工品,即在着陆或着水后,人员在车内一按电钮就将降落伞连接点解脱掉。车内还安装有自动脱离信号显示装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BMD伞兵战车具有良好的水上行驶性能,再加上采用“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实现了水上降落,从而威力大大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海空三栖战车。俄罗斯曾多次成功地在海上实施水面空降试验。当战车着水后,乘员不必先伞降至水面后再游上战车,而是随车空降后,不用出车,通过车内控制装置,用火工品将伞系统连接件炸掉,再启动发动机,转动履带,解脱车下部分的气囊、滑板等部件,打开喷水装置,战车便可在海上行驶,执行强渡或抢滩登陆的战斗任务。这种载人空投的方式,不仅大大增强了空降兵部队的机动化程度,也开创了海上空投战车执行两栖登陆作战的新式样。
北约最早称BMD伞兵战车为BMD/M1970。BMD-1于1973年11月首次在莫斯科阅兵式上出现。它可水陆两用,车内可乘坐2名乘员和5名伞兵,车后外部可设两排座椅,搭载6名伞兵。该车主炮为1门73毫米2A28低膛压、短后坐滑膛炮,另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头两侧各装7.62毫米PKT机枪。
BMD-2伞兵战车在BMD-1基础上改进而来,为有效抗击武装直升机,BMD-2采用新型双人炮塔和1门30毫米自动火炮。其射速200-300发/分,射程达1000~4000米。
由于BMD战车在阿富汗山地作战时,悬挂系统时常发生故障,搭载的伞兵坐在车外,安全无法保障,因此苏军在BMD的基础上改进发展了BTR-D空投型装甲输送车。该车与BMD-2的区别是,加长了底盘,负重轮由原有的5对增加到6对。车长加至6.02米。取消炮塔,战斗全重减至7.5吨。车内空间扩大,可载乘员和伞兵13人。
采用BTR-D运兵车为底盘的“诺那”2S9 120毫米空投型自行迫榴炮于1981年服役,曾在阿富汗战争使用。北约称M1981式。火炮身管长1.8米,间瞄射击最大射程8800米。
BMD-3伞兵战车于1990年开始装备,它比BMD-2有更大改进。发动机功率增加到331千瓦,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水上最大速度10千米/小时。车体长加至6.1米,使用BPS-950式无货台空投系统。
2004年9月,俄罗斯又推出了BMD-4伞兵战车。该车火力比前几型都强,主要装备2A70型100毫米滑膛炮,并列1门30毫米机关炮。公路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45千米/小时。
BMD系列战车在研制和配空投装置使用时都采用代号,分别为915、916、950(代表BMD-1、BMD-2和BMD-3伞兵战斗车),925(代表采用6个负重轮的BTR-D空投型装甲输送车和“诺那”2S9型自行火炮)。这些代号在各型伞系统中表明所投放的战车型号。
BMD的三种空投方式
BMD系列伞兵战车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空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投性能,使用伊尔-76飞机可空投或空运3辆,空投高度500-1500米,飞行速度260~400千米/小时,可采用单个投放或连续投空投方式。使用安-22飞机可空运4辆BMD伞兵战车。
BMD伞兵战车采用的空投方式有三种,即MKS多伞组合空投系统,PRSM降落伞-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以及PBS无货台空投系统。
BMD伞兵战车最早使用MKS多伞空投系统,如MKS-5-128R型多伞空投系统。其中M是多组,K是伞衣,S是系统,5为降落伞的数量,128R代表货台型号。这是一种多伞组合的空投系统,俄军大量装备。该系统采用P-7(或PP-128)型空投货台,是一种通用空投系统,可空投弹药、给养、车辆和火炮等重装备,最大空投系统重量可达9300千克。着陆时用6个气囊缓冲。伊尔-76和安-12飞机均可使用。战车使用时需经部分改装,主要是将货台上的降落伞挂架去掉,伞系统直接置于战车上的4个吊点,并将战车系留在货台上。
为了减轻战车空投系统重量,设计部门去掉了繁重的空投货台,研制成功PRSM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如PRSM-925-83型空投系统。其中,P代表降落伞,R代表火箭制动,SM代表系统,925代表战车型号,83代表批号。该系统采用火箭喷出的燃烧气体产生的反推力,减小降落速度,较好地解决了战车着陆时的撞击力。火箭制动空投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制动距离长,使用较小面积的主伞就可达到较小的着陆过载。除用于BMD战车外,该系统还用作宇宙飞船载人回收舱的着陆缓冲。
由于火箭缓冲方式存在成本高、设备复杂、保管维修困难等问题,俄又研制出了一种采用气囊缓冲的PBS无货台空投系统,也称“舍里夫”空投系统。如PBS-925空投系统,其中P为降落伞,B为无货台,S为系统,925为战车型号。该系统将伞系统和缓:中气囊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着陆时气囊首先触地,利用其排气过程,气囊变形而吸收部分着陆冲击能量,使战车完好无损。气囊缓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缓冲效果好和成本低等特点,是俄军目前主要使用的战车空投装备。
BMD空投过程
第一阶段 当载机到达空降场上空,领航员打开飞机货舱门,按下“投放”按钮,使挂在机尾部的牵引伞抛出,在气流作用下打开充气。在大小为8~10米2的牵引伞的拉力作用下,打开与飞机地板锁在一起的固定—牵引锁,并将战车沿飞机地板上的中央导轨和两条滚棒向外拉离飞机货舱。
第二阶段 战车脱离飞机瞬间,开锁装置在弹簧作用下打开牵引锁,使牵引伞与战车分离并迅速拉开辅助引导伞,通过该伞可迅速将主伞打开。在使用PBS无货台空投系统时,在辅助引导伞拉开主伞同时,先打开稳定减速伞,保证系统进一步减速,防止空投战车过度翻滚,以保持较好的开伞姿态。
第三阶段 用PRSM降落伞—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空投时,用1具540米2或3具350米2的主伞。当主伞系统拉直时,拉绳起动探杆开锁器,在离机12秒后,探杆由水平状态转向垂直状态,使探杆移至工作位置并由触杆锁锁定,触杆伸出规定的长度。在主伞系统拉直的同时,提起4台PRD固体燃料发动机组件,吊带系统拉直,打开了火箭缓冲系统的保险。火箭发动机组件进入准备工作状态。
用PBS无货台战车空投系统空投时,使用MKS-760ф-4多伞系统(760ф代表单伞面积760米2,4代表降落伞数量为4具)的主伞或9具MKS-350-9型的多伞系统,当主伞系统拉直时,带动连动机构,解脱滑板和缓冲气囊的约束,使滑板和缓冲气囊靠自重下落,缓冲气囊展开自然充气涨满。
第四阶段 此时使用PRSM降落伞制动战车空投系统空投的战车,以16~23米/秒的速度下降。当探杆触地瞬间,接通电路,点燃火箭,火药燃烧的气体从喷口喷出,产生反推力,使战车再次减速,下降速度减小到4~5米/秒。着陆时左、右滑板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了战车与地面的冲击力。触杆触地时变形脱落,触杆只能使用一次。
用PBS无货台战车空投系统空投的战车下降速度为8米/秒,着陆瞬间气囊被压缩,排气孔泄气,缓冲系统工作,减轻了
战车与地面的冲击力。在战车着陆瞬间,作用在主伞上的空气阻力突然减小,主伞着陆脱离锁迅速工作,使车辆和伞系统分离,以防止在有风条件下战车被刮起的降落伞拉翻或拖曳。
载人空投
载人空投是俄空降兵的专利,其它国家目前尚只能望其项背。1973年1月5日,在苏联斯洛博通卡伞降场,一架安-12运输机用MKS多伞空投系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人员乘BMD伞兵战车空降的壮举。进行载人试投的是梁赞空降兵学校的少校教员祖耶夫和空降兵亚历山大.马卡洛夫上尉。1976年1月23日,在普斯科夫郊区,第76近卫空降师基斯洛沃伞降场完成了使用PRSM-925-83降落伞-火箭制动战车空投系统的载人空投。1983年4月23日,由尼古拉等人乘坐BMD-1伞兵战车,使用“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成功地从伊尔-76飞机空投下来。1998年8月,俄罗斯实施了伞兵战车满员载人空投试验。这次试验是俄军第76近卫空降师所属一个伞兵团的7名官兵,用“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乘坐BMD-3伞兵战车从伊尔-76飞机空投下来的。
战车载人空投需要对战车和空投系统进行部分改进。首先,车内加装“卡兹别克”空投座椅。这是用宇宙飞船上使用的座椅改装的,座椅使乘员呈仰卧状,座椅头部有减震器,从而使载员在着陆时,人员脊柱不会受到冲击伤害。其次,战车上的降落伞连接点改用火工品,即在着陆或着水后,人员在车内一按电钮就将降落伞连接点解脱掉。车内还安装有自动脱离信号显示装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BMD伞兵战车具有良好的水上行驶性能,再加上采用“舍里夫”无货台空投系统,实现了水上降落,从而威力大大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海空三栖战车。俄罗斯曾多次成功地在海上实施水面空降试验。当战车着水后,乘员不必先伞降至水面后再游上战车,而是随车空降后,不用出车,通过车内控制装置,用火工品将伞系统连接件炸掉,再启动发动机,转动履带,解脱车下部分的气囊、滑板等部件,打开喷水装置,战车便可在海上行驶,执行强渡或抢滩登陆的战斗任务。这种载人空投的方式,不仅大大增强了空降兵部队的机动化程度,也开创了海上空投战车执行两栖登陆作战的新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