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5例,小肠4例,结肠1例,直肠2例,食管1例,肠系膜1例。14例中,恶性11例,良性3例。结论:CT可作为GIST常规检查方法,其敏感性高,定位相对清楚,并对定性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指从食管一直到直肠的消化管的非上皮、非淋巴造血组织、呈梭形细胞分化为主的肿瘤。这类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故曾称平滑肌瘤[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0~75岁,平均514岁。14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其中6例有胃肠造影资料,5例有超声内镜资料,全部病例均行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包块4例,肛门指检肿块1例,消化道出血4例(便血3例,呕血1例),腹痛2例,腹胀伴呕吐1例,另2例分别在体检和其他原因做CT检查时被发现。
  14例患者均行水充盈法CT检查准备,方法:患者禁食8小时,扫描前15~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0mg,扫描前口服温开水800~1000ml,螺旋CT扫描采用16排CT机,均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均为8mm,螺距10平扫后,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33ml/秒)注入碘海醇,剂量按15ml/kg,注射开始后25~30秒行动脉期扫描,50~60秒间开始扫描静脉期,3分钟延迟扫描。较小病灶取5mm层厚和间隔。
  结果
  GIST的性质:14例GIST中,良性3例,恶性11例。其中肝转移2例,侵犯邻近脏器和肌肉2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膜腔转移1例。
  GIST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生长方式:病变发生在胃部5例,小肠4例,结肠1例,直肠2例,食管1例,肠系膜1例。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9例,分叶状5例(均为恶性)。肿块大小不一,良性间质瘤3例,直径≤5cm。11例恶性GIST中,肿瘤直径≥5cm 8例(7273%)。生长方式:腔内型3例,向腔内外突出者(混合型)4例,向腔外突出者(腔外型)7例。
  GIST的密度改变和强化特征:CT平扫为较均匀的低密度,有4例出现钙化,8例肿瘤中心出现更低密度坏死和囊变区。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明显增强,中心坏死和囊变区无强化。
  腹水和肿瘤转移:有1例肠系膜恶性间质瘤出现腹水;1例直肠内、1例胃部间质瘤发生肝内多发转移灶。
  讨论
  GI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见[2],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其次为食欲减退、上腹部隐痛、胀痛。
  GIST的病理特点:GIST起源于多分化潜在的间质纤维细胞,病理上主要由胃肠道肌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多形性细胞所组成[3,4]。根据其电镜及免疫组化特点可分为如下几类:①平滑肌分化肿瘤;②神经或自主分化肿瘤;③具有平滑肌及自主神经双向分化的肿瘤;④特殊分化肿瘤。以上几型中以第一及第二型最为常见,约70%左右,其中又以第一型最常见,约占其中50%。第三及第四型非常少见,尤以第四型更少见。
  Amin等根据鉴别良性及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3个组:①良性:肿瘤最大直径<5cm,分裂像<5个/50HPF;②交界性或低度恶性:分裂像少于5个/50HPF,但肿瘤最大直径>5cm;③恶性:分裂像>5个/50HPF,肿瘤肿瘤最大直径也>5cm。由于条件限制,本组病例只分良性3例,恶性11例,未按以上标准细分,也是不足之处。
  GIST的CT表现:①平扫:肿瘤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分叶状。本组5例肿瘤边缘出现分叶状改变。肿块密度为等密度或高、等、低、混杂密度,瘤体内常因出血、坏死和囊变,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本组有4例出现多个小点状钙化,2例见瘤体内有高密度出血。当肿瘤坏死与胃肠道相通时,可出现水和(或)气体充填影。②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12例,其中8例瘤体内出现大片或多个小片状坏死。瘤周多表现为花边样和结节状强化,部分病例瘤体呈团絮状强化,瘤体内和瘤周可见线状或成簇状排列的小血管影。
  GIST的鉴别诊断:GIST的临床诊断较困难,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胃肠道癌:癌起源黏膜层,表现为黏膜皱襞明显破坏、中断,局部形成形态不规则肿块,管壁常增厚、僵硬,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组有3例术前误诊为胃肠道癌,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②消化道腺瘤:尤其是起源于胃后壁的胃间质瘤需与向外生长的胃腺瘤相区别。胃间质瘤通常见于胃的近端部分,而胃腺瘤多见于胃的远端部分。胃腺瘤邻近肿块的胃壁增厚,胃周淋巴结可增大[5]。③类癌:类癌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且多引起粘连改变,极少发生远处转移,临床可以产生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和哮喘等类癌综合征。④淋巴瘤:浸润性胃恶性淋巴瘤表现为粗大而僵硬的黏膜皱襞,肿块型表现为多发的、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溃疡型表现为大而不规则的龛影伴有胃壁增厚。小肠恶性淋巴瘤CT可见“夹心面包征”和“动动脉瘤样唱腔扩张征”易于GIST相鉴别;⑤平滑肌类肿瘤:平滑肌类肿瘤影像表现难与GIST相区别,同样表现为局部肿块、肿块内可见坏死或钙化,临近胃肠道壁无增厚、淋巴结转移少见等征象,但病理上平滑肌类肿瘤CD117及CD34呈阴性反应,可加以鉴别。
  总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于与其他病变相鉴别,熟悉GIST的影像表现、鉴别诊断要点并细致观察病变,对影像科医生的诊断工作大有益处。尽管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查率高和术前定性诊断有帮助、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因肿瘤体积较大、并与相邻组织器官分界不清时,确定其组织来源尚有一定困难,需结合胃肠造影和内镜检查,来提高定位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武忠弼,杨光华,主编[M].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8.
  2叶惠义,李树峰,赵瑞峰,汪伟,主编.实用腹部综合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70.
  3周建春,郭亮,沈海林,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131.
  4S Crowther,L wyld,Q yamani,et al.case report:castro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of 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Br J Radiol,2002,15(900):987.
  5劉伟峰,丁汉军,王海林,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4):316.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正确应用  性状鉴别是中药药剂工作者的必备基本功之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中药饮片的直观鉴别。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去区分判断中药饮片的真伪有劣,提高鉴别能力,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现对于几种常见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从植物来源,性状特征等方面进行辨析,可以使中药调解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之异同点,性状相似而功效有别,确保其准确应用,介绍如下。  牛膝与川牛膝  牛膝:①来源:为苋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配合中药消银汤辨证加减分期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苦参素注射液0.6g静滴并配合中药消银汤辨证加减分期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使用消银汤辨证加减分期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注射液配合中药消银汤辨证加减分期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苦参素注射液消银汤寻常型银屑病辨证加减  寻常型
期刊
关键词儿童家庭饮食调养  由于儿童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期,五脏六腑功能尚不完善,肺、脾、肾三脏器表现尤为不足,因此较成年人更易患病。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依据传统医学的因地因时辨证,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但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还可以提高各种疾病的防治能力。为使儿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及活泼的童年,家庭的中医保健—饮食调养则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体质分型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益心健脾丸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早期时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将7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心健脾丸(药用:党参、川芎、茯苓、菊花、葛根、降香、制半夏、枳实、延胡索)。两组疗程均30天,治疗后评价疗效和测定血浆Hcy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浆Hcy变化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10月份第2周使用半夏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半夏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用量。方法:抽取10月份第3周所有使用半夏的处方,按照自行设计的方法,统计出各科使用半夏的资料。结果:制半夏最小应用剂量6g/服,最大应用剂量30g/服,常用剂量8,9,10,12g/服。结论:制半夏在汤剂中的现代临床用量大于2010版药典规定范围。  关键词制半夏现代临床用量分析  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胆宁片在治疗胆道结石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胆道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胆宁片,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指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3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30例,好转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8%。结论:胆宁片治疗胆管结石及胆道炎症患者,药物治疗后能够明显减轻上腹部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15天。结果:两组TG、CH、LDL-C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显著
期刊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治疗  黄褐斑,又称肝斑或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因内内分泌失调、代谢物瘀积所致的一种显性表现。常因肝气郁结、气血亏虚等因素引起,证见面部斑块,中医则以旺肾健脾、补肝益肺、养心养血为治则,使五脏气血充盈,肌肤得养,达到祛除斑块,还美丽与人的目的。  病因病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将黄褐斑源于忧思抑郁,血热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外科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纤维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1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取出支气管异物,异物取出成功率达100%。异物发生在右下叶基底段2例,发生在右中叶支气管1例,发生在右中间支气管2例,发生在右侧支气管12例,发生在气管1例。异物种类,辣椒皮1例,西瓜子3例,花生米6例,小石头1例,猪排骨2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恶性梗阻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诊断胆道良恶性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资料齐全的26例恶性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CT征象,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7例,壶腹部癌4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胆道恶性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截断征”、“双轨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等。结论:CT检查对有无胆道梗阻、梗阻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