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教师范读,感染学生;依据教材,指导朗读;重点段落,着重朗读,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指导
  朗读既是传统语文学习的精髓,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名言,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朗读入手,既要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起点,又要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来落实。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形式灵活,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大愿意读课本,甚至厌烦读课本,这并非学生认识不够,主要是学生缺乏朗读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是首要的。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从而使学生想读乐读,用心去读,读得人情人境,从而使学生体验朗读的乐趣。总之,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会使课堂充满活力。而学生一旦在朗读教学中有了成功的自豪感、成就感,他们便会对阅读倍加喜爱,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学古诗(诗歌)时我让学生配乐诵读,故事性较强的选择分角色朗读。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方法,教师应择优而取。
  二、示范引领,做好朗读表率
  教师的普通话一定要过关。试想如果一个老师自己都不能字正腔圆地准确吐音,怎么能要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学生又怎么会信服呢?所以老师必须做到朗读清晰、准确,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教师的朗读一定要声情并茂。作家在创作时总是真情入文,教师在朗读时要能熟练地运用表情和声音,传达出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久而久之,这样也能起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范读是不容忽视的,它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巧妙把握,掌握朗读技巧
  学生对课文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知道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课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只有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并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才能使语言生动、形象,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才能将文章有感情的朗读出来。那么,如何能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呢?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借助范读、跟读、听读等形式给予学生朗读技巧上的模仿,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停顿、重音、连读、换气等朗读技巧的标注练习。便于学生把握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进入意境。
  四、适度放手,给足朗读时间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还是抓分析、重提问,而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课堂是学生习得能力的主阵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少了,课外又能由谁来指导呢?因此,教师要大胆改变“讲——问——答”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读代讲,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充分信任学生,在指导的同时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
  五、科学评价,增强朗读信心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朗读情感的训练中也是如此。人都是需要激励和评价的,尤其是学生,一个称赞或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除了有声的语言之外,教师还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对学生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学生有了自信,朗读便不成问题。但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指导性、多元性。多鼓励,少批评;多样化,少相同。
  总之,阅读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习惯和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要针对不同学生朗读上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巧妙地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邢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2]康中秋.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文学教育(下).2008(06)
  [3]李木花.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
  [4]蒋玲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1(01)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 726306)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和阅读历史课本,培养科学的读书方法,做到把读书、听讲、完成作业和复习密切结合就成为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而阅读则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我们在阅读历史课本时,有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关键词:历史;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阅读课本不仅仅是学生从事学习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高成绩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现行中学历史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运用口头语言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读写能力的需要。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是现代人必备的才能。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他们的思想灵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做好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关键要抓好七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作文;培养细心的观察能力,丰富生活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很值得关注。单一的作文教学偏离了学生作为作文主体的正轨,束缚了其生命的灵性。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新!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观察想象,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改革在翻新花样上做足了文章,但创新精神严重缺失是不争的事实。重“结果”不重“过程”,难以收到实效。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历来是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我们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辨证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在此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强化学生“会完整写出一篇作文”的教学,而且要做到更深刻、更灵活地教给学生“会写成一篇好作文”的个性化出口。  一、精雕细刻,创新动人  1
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建设和谐社会还需要寓言么?答案是肯定的.不论你是否承认,从诞生到当下直到未来,寓言都会发挥独特的影响力.rn《狼和小羊》中的狼充分展示了掠夺者的残忍本性,《狐狸和乌鸦》
期刊
有一种现象大家都知道:在某一方面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该生比其他学生更主动。所以,做为教师,他的第一要素不是讲授,而是如何想办法让学生主动起来!  一、几种方法  1.强迫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若不完成就强迫,或延长学习时间或采取处罚措施,总之,你不动我采取各种措施推你动。这种方法最容易造成学生反感,甚至反抗,有一句话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此法一定要慎用。  2.说教  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自己的点滴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生活;实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输出和运用,
光明日报抨击“三陪”现象有力度光明日报3月26日、27日连续发表抨击“三陪”现象的报道,分别题为《“三陪”——娱乐和消费文化中的腐败现象》和《学者如何看“三陪”》。文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