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理论下高校前沿课程的教学模式建构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370210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2005年加拿大学者西蒙斯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注重课上与课下、课本与网络的联结,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自学自研、生生互学、师生共学的方式开展,丰富课堂形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干高效。
  关键词: 出版专业 内容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 联通主义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2005年加拿大学者西蒙斯(George Siemens)在《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1]。此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内容保持持续增长状态,学生学习渠道不只在课堂,学生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等。这些观点切合了前沿课程的课程特点,对课程课堂教学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内容从来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保持一种未完成状态。课程改革首先要对内容进行更新。
  (一)内容更新的资料来源。
  1.出版教材、专著的收集。在出版业方面出版多部著作,美国安德烈·希夫林《出版业》,美国格雷科《图书出版业》,李苓《世界书业概论》,杨贵山的《国际出版业导论》《海外出版业概论》,羅紫初的《比较出版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中外出版业进行介绍。这类教材或专著是课程内容建设的理论基础,教学中可以参考,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2.出版报告与政策、新闻的解读。目前出版业界有较权威的研究报告,比如《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这两个报告每年都会出版,对中外出版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全面报道,是我们了解全球出版业发展动态的重要资料来源。在研读最新报告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国家出台的政策与各出版单位的新闻报道之类的资料,以此补充当下业界在经营管理、兼并合作、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
  3.研究论文的查找。更新数据使用研究报告等渠道,理论的更新还需要更多地关注理论前沿,所以学术论文也是重要的资源。
  (二)内容更新的方式。
  内容更新方式借助的是“师师—师生—社会”之间的互相联通,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首先是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人员在借鉴已有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然后把自身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转化过程中加强讨论,形成团队特色。
  其次是学生。信息化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在资料搜集、新事物的接受上,教师有时比不上学生,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通过师生共建实现。教师起主导作用,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利用各种数据、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同时可以跟踪毕业生,通过毕业生的工作体会调整教学内容,讲学生所需。
  再次是业界人士。编辑出版学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更新快,行业发展迅速,要想了解最新业界动态,和业内人士多交流是一个较好的渠道。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因为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定对整个行业有个清晰的了解,“出版业概论”这类课程内容的更新可以通过联系行业人士、咨询企业相关专家实现。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习个体与学习网络的联通,课程与课堂不是学习的唯一渠道,所以设计学生课前自学、互学 课上师生共学 课后探究的教学模式,把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联通起来,具体实现为五个步骤。
  (一)课程阶段的设定——三阶段,五步骤。
  1.课前自研内容的提出与自研。教师在课程之初安排自学研究计划与要求,发布自学参考书目与资源。然后班级分组。一般来说,每个组的研究专题需要两次课堂展示和每人一份的研究资料目录清单。这个过程主要借助网络平台发出,并对学生自研状况进行跟踪指导。学生的自学自研过程,联通的资源有网络、图书和实际的调研数据,具体研究计划由教师制订,学生分组实施。此环节中,小组内学生可以实现第一次互学。
  2.课中自研成果展示与互学。每次展示需要项目组的一名学生把研究成果以ppt形式进行课堂讲述,时间为15分钟左右。成果要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要勇于批判既有的一些观点,要有独到的观点。要求其他同学跟从学习,并能提出疑问,补充不足。
  3.课中师生评议,重点研讨。成果展示后要求自评和他评,通过评议找出热点进行共同研讨。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互学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专题之中热点问题进行二次研讨,碰撞共研火花,由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4.课中教师补充建构理论体系。通过教师的讲述补充学生自学和互学阶段的系统性不足,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框架,加深学习印象。
  5.课后深入探究。通过思考题、作业题、论文的形式,实现课堂延伸,让学生对课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个阶段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追踪指导与监督。
  在这五个步骤中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互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指明道路,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学习后有什么不足。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构成。
  在具体教学模式改革中借鉴当下较为成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优势互补,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协作性。
  1.课前、课后自学的“互联网 ”模式。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发生在许多不同方式中,如课程、电子邮件、社区、对话、网络搜索、邮件列表、阅读博客”。如吴燕、柴晶晶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一文提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上自建公众号的形式达到训练学生的目的[2]。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思路,互联网的资源丰富,搜索便利,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等联通已有学习探究内容,如教学视频、文献、习题的资源库,网络上相关的慕课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出具研究计划,让学生联通未知资源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互联网虽然便利,但实地的实践、调查,具体文献的阅读还需跳出互联网之外,可以在课程中安排实习实践环节和文献阅读环节。“出版业概论”这门课可以让学生去实地进行调查,比如新华书店的改革方法与成功等,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实现。研究现状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搞清楚。
  2.课中互学、共学模式。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分享与讨论,实现生与生之间的互学,是学生在团队学习后的第二次提高。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互学后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的讲授还是占据一定比例的,作为学生讲授的补充和完善,实现师生共学。
  在教师讲授的课堂上一方面借鉴“对分课堂”教学经验,加大课堂中讨论占比。“对分课堂”的概念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2014年在《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3]一文中提出的,强调讨论在课堂中所占的份额。这样一种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出版业概论”类似的行业前瞻性课程,因为课程中很多内容没有固定答案,结合现实比较紧密,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课堂中讨论时间可以根据情况安排10分钟-20分钟。讨论形式可以分为小组讨论与全班大讨论等多种。还可以借用雨课堂等形式增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另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过多采用讨论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在讨论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堂打造成案例分析课、情景模拟游戏课、问题辩论课、调查研究课、有奖竞答课等更多种形式。多种课堂形式的交叉使用,可以有效保持学生对课程的新鲜感、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
  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成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要确保学生自学有效且深入,帮助学生获得所需资源,师生实现资源共享。要在网络平台上建设如下资源库,帮助学生完成自学自研阶段的学习及课后的自研学习。
  1.自学资源库。这个库针对每个章节设立,包括课程录像、参考书目、网站、数据库等,同时附录必读论文全文和参考书相关章节。这个库由教学团队完成,学生做有益的补充。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多元,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往往会发现较好的探究资源,每个学期都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源,作为课程作业的一部分,由此锻炼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
  2.课后习题库。针对每个章节设定思考练习题目,针对课上内容设定,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设计分析题、问答题等形式。
  3.专题讨论库。针对热点问题设置专题讨论,如实体书店当下的经营方式与未来出路等。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现实,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评价体系建设重点是过程性评价多元化,全方位考核学生,功夫用在平时,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份额。自学阶段成绩的评价,通过学生联通资源的能力和学习成果的质量评价,同时参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课堂表现。但因分组的原因,课上展示的成果属于群体的成绩,教师评价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在自学阶段,可以增加评测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体现成绩的公平合理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掌握个体在群体学习中的情况。互学阶段的评价可以靠参与互动的次数与质量获得,课后复习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质量评价。
  (三)教学团队保障。
  教学团队要不断学习。一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用学术回馈教育;二要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服务;三要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方法与技术,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既能夯实专业基础,紧跟发展前沿,又能熟悉教学理论,结合学生特点,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总之,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前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都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所以借助互联网时代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课上与课下结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实现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George Siemens.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约翰·克利斯朵夫》全书四册为例,通过克利斯朵夫与高脱弗烈特舅舅、公爵、莱哈脱夫妇、奥利维、葛拉齐亚等人的交往,着重分析了交往背后克利斯朵夫的交友原则和友谊观,那就是真善美,这体现了克利斯朵夫正确的友谊观。  关键词: 克利斯朵夫 友谊观 真善美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之一,这不仅是一部充满着个人奋斗精神和人格力量的巨著,而且是一部关于友谊的书。知音难觅,知己难
摘 要: 发展职业教育的着力点是职业能力培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高职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意义等进行研究,为梳理体育高职院校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修订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体育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 体育 职业能力 运动训练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职学生职
摘 要: 本文将对陈金芳和赵小提两个身份、阶层、经历都不相同,却走向了相同的命运,沦为全球化时代的零余者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两人之间的对比,认识城乡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以及跨越阶层壁垒的艰难性。本文将对两人面对的精神困境,对时代的迷茫和困惑做出分析,以求找出当代青年的出路。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零余者 阶层固化 精神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对外开放政策
摘 要: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不利,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带动就业的顶梁柱,同时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针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全体在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创业意愿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提出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 创业 意愿   习近平同志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要想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
摘 要: 本研究以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为对象,研究学习者学习动机及课堂期许,发现该群体汉语学习社会环境良好,对汉语及中国文化感兴趣,内部动机强烈。学习者多为初学者,学习热情足但缺乏清晰的规划认知,融入目的语社群意愿低,外部动机较弱;汉语教师应安排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增添文化、历史、国情等内容,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奖励措施,鼓励学习者学习汉语。  关键词: 学习动机 课堂期许与奖励 教学建议  一
摘 要: 本研究基于和谐话语分析视角,对比分析典型世界非遗宣传语料和珠海非遗宣传语料,从内容选择和语言选择两个层面探析两组语料存在的差异,探讨译者在非遗翻译中如何利用和谐话语分析视角,更有策略地在内容和语言上进行选择取舍,以促进非遗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 和谐话语分析 非遗外宣 内容选择 语言选择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价值不言而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拥有辉煌
摘 要: 在早期延安文学抗战的大主题下,表现抗战主题的戏剧在延安文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当时有宽和的文学氛围,烘托着剧作家们的创作心境,描写国民弱点、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下国共两党内部抗战青年的复杂心态等问题的作品,成为这个时期具体表现的一种主题。  关键词: 抗战 延安文學 话剧  抗战初期,面对日军的侵略与暴行,整个中华民族的情绪都处于昂扬激愤的状态,具有敏锐责任感的作家知识分子反应更迅速。抗战成为
摘 要: “三全育人”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三全育人”模式,深入挖掘十方面育人内容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职能,按照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育人方式、模式,加强党的领导,把校内外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民办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民办高
摘 要: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以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对各种音程、音阶、和弦等的听辨、视唱测试,内容覆盖本学期所学的单音、音程连接、和弦连接、节奏、旋律和视唱。本文从作业情况、期中测试、期末考试、读写说专项实践、总评成绩、学习质量总体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 视唱 练耳 质量 分析  一、教学基本信息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
摘 要: 加拿大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别名格蕾丝——一个女谋杀犯的故事》,由加拿大早期移民时期谋杀案改编而来,借助套层叙事结构展露人物心理,厘清驱使案件发生的心理动机。本文从“物”叙事视角出发,以服饰和空间中“物”的倒置,剖析“物”在协助构建人物身份、引发身份迷失中起到的主体性作用。“物”之错置,是格蕾丝“疯”之缘由。格蕾丝犯下杀人罪行,是试图重组错置秩序、重构身份的尝试,以此可窥格蕾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