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大发展理念”整体性的现实把握

来源 :党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贡献中国智慧的整体发展思路,需要我们现实地加以把握,对“五大发展理念”整体性的现实把握,就是从大势所趋与人心所向相统一的角度对其进行认识,就是从为人导向与人为努力相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就是从历史整体性、内容整体性、问题意识整体性、惠民导向整体性对其进行统筹理解,就是从发展动力方面、发展平衡方面、发展持续方面、发展内外联动方面、发展共享方面对其进行现实思考,就是着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导向,着眼中国发展话语权方面对其进行精确的把握,也就是力求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对其进行务实的把握。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为人导向;人为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6)05-0043-05
  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着眼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现实基础上的理论思考,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不仅体现在其历史必然性、现实针对性、未来前瞻性相互贯通上,更体现在其为人导向与人为努力的内在统一上,还体现在其内涵的相互关联与话语权的呈现上。我们需要更为现实地把握整体发展思路。这个所谓的“现实”把握,就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把握,就是要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就是立足发展眼光、着眼整体视野、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变动性和整体性,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性和未来性,强调“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结果、是历史展开过程中的必然。也就是说,对“五大发展理念”不仅要展开演进的过程,而且要把其作为进一步出发的起点,看作一个流动的、生成的,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具有多种规定的多样性统一,是一个融涵立场方法、行动参与与实践追求的综合体,是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的统一体。就是现象联系本质、理论联系实际、国内联系国际、现状联系趋势、经验联系教训、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地综合把握。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贡献中国智慧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着眼世界与中国两个发展大局、着眼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眼新时期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着眼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而提出的具有针对性、战略性、整体性、可行性、人民性的发展思路。这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是建立在大势所趋基础上的人心所向,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与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具有造福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价值导向,是融目标和方式为一体的发展道路,是以科学的发展方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对于这样具有价值高度、理论深度、实践维度的发展思路,我们要融会贯通地去学习理解、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贯彻落实,从而在我们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身体力行中把应然的发展思路转变为实然的发展出路,在共享成果中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的思路与智慧。
  二、贡献中国智慧的发展思路是基于大势所趋基础之上的人心所向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融涵历史必然性、现实针对性与未来前瞻性的新思想,是建立在立足时代前沿、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征、回答时代问题基础上形成的最新成果,是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新时期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治国理政伟大战略、四个全面伟大布局基础上的智慧结晶,是汇聚民意、体现民心、回应民生的有力举措。“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我们党把握现实的主题词,是建立在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前最大实际的国情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变,这个当前最大世情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改变,这个最大的主要矛盾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没有改变,这个最大现实基础之上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与国情相结合的生命力、与时代同进步的创造力、与人民共命运的感召力,是大势所趋基础上的人心所向。
  三、人心所向的发展理念是为人导向与人为努力的有机统一
  五大发展理念的为人导向,是着眼于人的诉求与期盼,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覆盖范围上包括所有的人;从内容上包括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全面需要;从纵向上包括多代人,而不是少数人、个别人;从价值上来看,满足的是多代人多数人合理的全面需要。这个人为导向,意味着在解决发展问题中,牢牢把握以人的需要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导向,也就是不仅要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而且要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不仅要解决挨饿问题,而且要解决人民幸福以及尊严问题;也就是以民心、民生、民权为导向来落实发展理念,让人民不仅生存下来,而且生活得好、有幸福感、有获得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盼,真正做到以百姓心为心、以“人心为最大政治”(习近平),真正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胡锦涛)。这个为人导向的发展理念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不会自动变为现实,要使应然的理念变为现实,需要我们人为地努力,就是要自觉地走向、走近、走进“五大发展理念”,要把“五大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把“五大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就是化理念为方法,化方法为德性的过程,就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学”,就是现象把握本质地学,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地学,理论联系实际地学;“真懂”,就是吃透其历史背景,把握其学理依据、掌握其普及机理;“真信”,就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认同,充满信心,坚定信念;“真用”,就是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立场与方法找到合理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出路,从而在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努力中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目标。这个人为的过程就是干的过程,就是试的过程。就如邓小平所说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1〕。“五大发展理念”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毕竟实践出真知。“五大发展理念”能不能变成现实,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也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只是我们争取更好更科学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还需要其他相关因素的联动,需要协同作战。更进一步说,“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政策和方针,不一定在任何人的手中都具有相同的功效,而是需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才能生效,才能有生命力。所以,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需要我们人为地努力,这个人为地努力不是一句抽象的空话,而是包含很多潜台词,这些潜台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悟,去感受,去理解;同时,这个人为的过程是建立在遵循客观规律,把握内在本质,预知未来趋势基础上的人为,这个人为是实事求是的人为,是以人为本的人为,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过程。   四、为人导向与人为努力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
  据“学习中国”大数据库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用时84天,对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36次考察调研,53次讲述“五大发展理念”。其中,16次讲述创新发展理念,6次讲述协调发展理念,8次讲述绿色发展理念,11次讲述开放发展理念,12次讲述共享发展理念。”〔2〕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结合世情与国情的具体实际,把这些观点有机联系起来,作为我们新时期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却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首创。这印证了一个观点:真正的理论创新并不在于新名词、新术语的多少,而在于其综合方式所拓展的历史容量,也就是说“五大发展理念”真正创新性在于其整体性。这个整体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整体。这个整体不仅具有内容的整体性,历史的整体性,而且具有价值导向的整体性与问题意识的整体性。“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思路,具有问题意识的整体性,不仅是从宏观上对新时期树立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观、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什么样党的建设观、什么样的发展观等问题的思考,而且从中观上对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当进行深入思考。“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具有继承性的发展思路,具有历史的整体性,这个历史的整体性,不仅体现在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上,而且体现在其与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个倡导”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联系上。“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具有纵向历史的整体性,而且具有横向内容的整体性。这个内容整体性,具体体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相互关系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新思路,具有惠民导向的整体性,也就是“五大发展理念”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民生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权利方面的民主需要,还要满足人民对天更蓝、水更清方面的生态需要,也就是说不仅要使广大人民活下来,而且要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
  五、整体性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作为引领发展动力的创新理念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也体现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我们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是推倒重来,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借鉴基础上的吸收,结合基础上的创新。创新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现实约束基础上的择优;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解决问题而创新;不仅是为解决问题而创新,而是合情合理解决问题而创新。我们所说的创新就是从实际中找出规律,就是从实求知,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互动碰撞的过程,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过程,是融合、整合的过程,是寻实策,出实招,干实事的过程,是从实际出发,造福人民的过程。
  作为持续健康发展内在要求的协调理念,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发展理念,要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协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这个协调不是让原来发展快的停下来,而是让原来后发展的加快发展速度,但是这个速度是内涵质量的速度,是有更高要求的速度,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内涵新的理念和要求的协调;同时,协调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在政策方面的倾斜,这个政策倾斜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根据现实的实际需要进行倾斜,这个协调也内涵精确扶贫,就是让他们有发展的机会,发展的机制。协调不是机械的平衡,不是形式的和谐,不是数量上的,而是实质上的,有时看起来数量不平等,但其实是协调,协调就是求同存异,也是协调不同,这个协调是坚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的。不仅协调内外、对于内部区域也存在一个协调,协调是有层次性的,是整体的协调,协调就是统筹,就是兼顾,就是统筹兼顾,就是要有流通渠道,就是不能让弱者失望、绝望,要让他们有奔头,这就需要改革,也就是要达到协调,就要改革,深化改革,同时协调发展,协调也是稳定。协调说到底就是治理,就是改革,就是发展,对于协调,我们要吃透,准确把握,全力以赴落实。
  作为永续发展必要条件的绿色理念,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色青山,就是要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这个绿色发展,不是说我们的发展不以人为本而以自然为本,而是要可持续地以人为本,不能走极端,要合理地辩证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以及自然承受极限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自然,为人民服务。
  作为国家繁荣发展必由之路的开放理念,是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对外开放不是把我们变成别人,而是和而不同,是有选择地借鉴、有继承地发展,有创造地转化;开放是对内搞活,搞活不是搞乱、不是无序、不是恶性竞争,而是激活、是有序、是良性竞争;开放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是内外联动,是互通有无,是取长补短;开放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上下互动、整体推动;开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寻找别人能理解的方式达到推销介绍自己的目的;是通过引进竞争达到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目的,开放不是无原则的、无条件的、无方向的,而是有原则、有步骤、有方向的,这个原则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统一的原则,就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原则,就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统一的原则;这个步骤,就是先易后难、就是先沿海后内地、先城市后农村、先经济后政治、也就是开放是渐进的,逐步的开放,逐步的有序的渐进的开放才是真正的开放,这个渐进的开放不仅是指速度上,顺序上,而是指开放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社会主义的方向、人民大众的方向,也就是为人的方向。
  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共享理念,就是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分配正义,不能让一部分人承受发展的代价,而让另一部分人独享发展的成果,也就是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共享,不仅指经济,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就是说这个共享是动态的、全面的。我们说共享是全面的共享,并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是要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匹配,实现按劳分配;我们说的共享不是说要马上立刻实现,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过程,是一个每个人在原来基础上都有所增加,不是把一部分的幸福建立另一部分的痛苦之上,而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六、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的发展理念是以和平合作共赢为价值导向
  发展作为当今的时代主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它不仅是一个时间维度的概念,也是一个价值选择的概念,体现着一个国家如何面向未来、选择未来、走向未来的问题,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信仰什么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靠对外移民、殖民、对内剥削、压迫来实现,不能靠高能耗、高污染来实现,不能走城市矛盾农村转移、内部矛盾外部转移,只能靠自我消化矛盾、内部解决差距来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的域外经验可以借鉴,同时,也有更多约束我们发展的现实条件,这就对我们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发展,而且还要科学发展,要在和平、合作、双赢的价值导向下发展。因此,我们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不仅是我们实现发展的目标,也是我们实现发展的方式和条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们发展道路的本质规定性,我们要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方式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目标。
  七、结语:“五大发展理念”的话语权在于其整体性、过程性、战略性与人民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融目标和方式于一体的发展道路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以及话语权,都在于它的整体性、过程性与战略性以及人民性。整体性是指它所包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离开了整体性,只强调某一种理念,全面小康社会都不可能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性,是指“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是一个永远的过程。这是因为“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融目标和方式为一体的道路,它的实现自然会呈现为一个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五大发展理念”战略的制定和实践,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它呈现为更曲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看到它的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更加不懈地为之努力。它的战略性体现在着眼于中国梦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体现了目的性战略思维导向;它紧紧抓住了发展价值导向这个关键,体现了重点性战略思维导向;它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价值性战略思维导向;它坚持统筹兼顾,体现了辩证思维导向,它贯穿求真务实,体现了实践性战略思维导向。它的人民性,体现在它以人民的真实利益为旨归,这个人民的真实利益不仅包括眼见为实的当前利益、物质利益,而且是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于一体、融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于一体、融功利与道义于一体,是以科学的发展方式逐步满足最广大人民合理合法利益的过程。“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理性认识,拓展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思维视域,是我们党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问题的理论贡献,对于这样一个具有整体性、实践性、人民性、共赢性的发展理念,需要我们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需要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21.
  〔2〕习近平36次国内考察53次讲述五大发展理念〔EB/OL〕.中国新闻网,2016-01-09.【责任编辑:朱凤霞】
其他文献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是我们数学教师共同倡导的教学理论。如果数学教学失去与生活的联系,那么学生学数学将是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运用和发展。
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共转向建立苏维埃政权。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共转向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整个进程中,不仅存在着理论上的严重不足,而且还存在着实践中的重大失误。这
原载:《教育专题研究》1995年第3期 教师教学失态的表现及其不良后果。教学失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观的教学态度失当 教学行为失误,或教师有失身份的表现。教师失态表观
阅读中医有关古藉,发现载有很多令人称奇的医案,本文引荐几篇以情志调治方法治愈“怪病”的医案,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意念出奇迹 清人青城子在《志异续编》中载:一位岳州府名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以人为本,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又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双向交流的过程。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浙江地区的调查表明,平均年龄30多岁的企业家,患病率很高,而且多数是老年病。据调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相当一批年轻的企业家已经患上了诸如白内障、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血色鲜红,血量可少可多,少则痰中带血或小口咳血,伴有喉痒感;多则大口咯血数十毫升到数百毫升,量大而惊人。口腔、鼻腔和上消化
三十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无论是江河治理,还是农田水利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广大水利基层职工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人们生活在自然界,容易被有害气体、粉尘和金属微粒侵蚀,或受食物中的毒素损害,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积存在人体内,容易引起各种疾病。食疗可清除体内污染物。 一、常饮鲜果汁和
如果走访独生子女家庭,人们都能发现在父母的掌上明珠身边,几乎都有“三大堆”——吃的、穿的、玩的。在这方面小天使们可以称得上是个“富翁”,但孩子们的心身健康状况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