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追求“完美”的视界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波提切利的名画《春》,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绘画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神及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些理解加以探讨,试图找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解这些关系的“完美”思想境界。
  【关键词】《春》;人性;神性;和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开端,时代需要有新的激情和活力来建构起新的社会运行模式,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就处于这种蓬勃的创造浪潮之中。在经历了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时代,人性的张扬和人的心灵境界的追求是文艺复兴巨匠们不约而同的目标。但神性的光环不可能在文艺复兴到来之后就彻底消失了,而自然的不断被发现又使得人在对自我的关照中,找到了另一个“对象”。怎样对待神性、人性和和人的自然感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看待人在这个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中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在这里被设问成哲学问题的问题,我们在波提切利的作品《春》里慢慢寻找答案,当然这不是唯一的答案。
  1.波提切利的《春》,创作于1478年,又被称为《维纳斯的盛世》。画面里跃然于上的是九位仙神,没有重叠、穿插,并且根据他们在画中的不同作用,安排了恰当的动作。每位人物各自以灵动柔美的线条腾于果林的背景之中,整体有一种静谧、和谐、柔亮的美。画中央是维纳斯女神,她比其他人位置稍稍高些。在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中,一般只有圣母玛利亚才被安排在拱型之下,波提切利在这里借用了这种形式,在维纳斯身后,波提切利利用树枝与背景天空将树型有意识地留出了这样的一个拱型。深色的背景树林,恰好在她的周围豁然开朗,突出了维纳斯主角的地位。她左手提着衣裙,右手稍微举起,仪态端庄、典雅,表情透着恬淡温雅,明眸中透视出神傲一切的灵蕴,她就是爱和美的化身。在画的右侧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画的左侧是三美神的形象,她们正舞动曼妙的身姿,融入到微褐色的树林背景中。画中唯一占据显著位置的男子仿佛在摘树上的果子,眼睛看着上面,脸上带着期望,似乎在憧憬着……此外,在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去。整个画面都涌荡着春的信息,画中的人物动感传神,整幅画和谐优美,各个看上去都自然而且自信。画面的布局和人物的造型表现出一种安详和恬然,仿佛传达着一种遥遥相及的爱意和圣光。
  在这幅画当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对于神性的人性表达:所有的人物都以世间常人的形态展现出来,也都有着普通人感性的表情,无论是欣欣然的还是急切切的……而这种表达又是在神性中完成的,飞舞的小丘比特,能唤化万物的春神……神性的灵光在整个画布上闪现。而舞台剧般的画面中,自然性表现的树林又给这人神的关系中增加了一道融合性的风景。通常所理解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反对神性”的话语在這里被颠覆了,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可不言说的人、神和自然的和谐。画家的理性主义的布局和描绘中,表现出了一种幻化却又不失“真实”的世界。这是一种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和谐,也是波提切利画意中要表达的“完美”。
  2.这里的“完美”是不失去人的真实的完美,同时也是在人心中有神性擎立的情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倾向于表达一种人性张扬的个性之美,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表现。波提切利的另一副作品《圣奥古斯丁在书斋》就非常强烈地表现了这一点。占据这副画主导地位的是,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在进行哲学的构想的神态。从这幅画看来,正是这随性漫幻的表达带有着人文主义者特有的情感来对传统文化进行着理解。也正因如此,《春》中的希腊神话故事才有波提切利式的阐释。正如蒙田所说:“我们必须保留一个一切属于自己、完全自由的后室。在那里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建立主要的退避场所。在这个退避的地方,我们应该与自己经常交谈,而且谨守秘密,以至于不受任何相识、任何外界来往的干扰。”①波特切利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审视着他心中的神话世界,并用他的笔触表达了出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春》这幅作品中,神性的光辉是处处普照的:维纳斯稍稍高出的画中的位置,全部仙子在作品中都是完美和圣洁的化身。画中女性同神性结为一体,女性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真实社会地位能否让我们说,这是卑微同圣洁的结合,是人性局限对神性的无限的膜拜,是人在心底对神的“沉思”的凝聚和对神的“洞见”的渴望。因为“神性被认为充分地、完全地被包含在每一个有限的体现神性的具体现象中。”②所以那种“深思”和“洞见”的最终结果是认识上帝。
  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主流是主张高扬人性,使人性从中世纪的神性的压抑中解脱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全面否定文艺复兴时期人性对神性的期待和渴望。而正是这种不否定,才是符合文艺复兴的真正本质含义的。正是在人性的追求中达到同神性的统一,才是文艺复兴事情人文主义者的真正目标。这种统一不是追求本体的神性的至上,而是在追求通达人性中容纳一切力量的本体世界。人文主义者踏踏实实地切入到感性世界,感性始终是美好的,人文主义的力量也在这里。在他们表现的感性中,似乎说明感性本身就是一片神圣的光环,所以,这充满神圣诗意的维纳斯画面就是对人的自然感性生命的完美表达。而这种表达带着人的外在本质和内在的本性。人文主义者不反对神性,但也不再像中世纪那样以神为中心,而认为除了从现实的自然感性的生命理解人之外,人还有一面,即在思辩活动中,这时候人有信仰——不仅是面对神——这一超感性的的存在,它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反驳,而且是面对思辩本身,通过思辩去面对一切事物,甚至把它们统一在思辩活动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波提切利的作品也正是这一人神共在,但更以人的感性和亲切统罩着整个画面,使得画面表达了一种人文主义特有的和谐之美。
  波提切利表达的这种和谐之美必然是根植在人性之中的,也正是人性中的矛盾前提和表现,才能有对这和谐的价值的看重。前面谈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感性人性的表达和对神性世界的渴望,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在感性世界中,总是让人充满了个体的忧伤。因为在特定的自然感性世界里,神的感性力量不可能到处达及,“人们对未来有一种紧张的心态,对探索有一种焦虑的心态,对宗教有一种不安的心态,对人间的事物的脆弱性、不完善性和不公正有一种苦涩的认识。”③但也正当一个感性和谐的自然生命被撕碎时,人的所有生命内涵就有了彻底的暴露和彻底的宣泄。悲剧就是表达这样场景的艺术形式。而就这幅《春》来说,神所代表的维纳斯的中心地位和众多类于感性生命存在的其他诸神形成了对比,此外,有无限性的神只能是用人的感性形象来表现等,都是对人性的多重性的真实表达。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也有了对对立、对矛盾的“模糊”和“朦胧”的原因——最终还是根源于人的存在。也正是由于根源于人的存在,在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在画布中、在文字间,才能看到自然感性的冲动处处守住了神的灵验和静谧,不为冲动所动,从而显示出人神和谐所特有的超越性,并用注重超越性去考察整个世界,达到一种人、神和自然统一的境界。这也是我们在赏析波提切利的不朽名作《春》最终能够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注释:
  ①《蒙田论文集》,引自《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集》,第162页.
  ②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504页.
  ③桑德拉?苏阿托尼:《文艺复兴》,第5页.
  参考文献:
  [1]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六卷),“文艺复兴美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13-16.
  [2]克里斯特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八个哲学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6-6,2.
  [3]周春生.文艺复兴时期人神对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20.
  作者简介:于萌(1977-),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研究方向:美学教育、油画;李玲(1979-),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苗族刺绣的图纹绚烂多彩,笔者被苗绣的美所深深吸引,曾深入贵州省东南部的凯里西江千户苗寨等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本文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图腾崇拜入手对中国鸟图腾的年代进行浅析,通过对苗族历史和习俗关系的探究,试图追寻苗族刺绣图案文化内涵并分析苗族刺绣图案的造型艺术。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腾历史;图案含义;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J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苗族刺绣图腾图案的源起  苗
【摘要】博物馆社会教育是博物工作者在不断探索中,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来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公益教育模式。它是依托社会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博物馆这一特殊文化传播载体进行的普及性教育,其特点是公益性服务,具有广泛的民众性和直观的趣味性,老少皆宜,是启迪民众铭记历史、弘扬历史文明、普及自然科学的宣传平台,能够积极发挥引导民众提升素质,普及人文科学的教育作用。以此达到丰富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
【摘要】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引入侗族舞蹈课程,有助于发挥侗族舞蹈在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气质、塑造形体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感受能力,以培养更高素养的播音主持人才。本文以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侗族舞蹈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侗族舞蹈;非舞蹈专业;播音主持;课堂教学;播音专业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侗族舞蹈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符合各民族最高利益的正确道路和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必然选择。红色文化在民族独立的抗战烽火中孕育、发展和丰富,充满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智慧,彰显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牢固树立民族家国情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实
【摘要】时尚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大的时代背景下流行的主流服饰,因此,一个时代流行的服饰具有极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是极为典型的生活方式表征。以海南岛上的土著民族黎族为例,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使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将其与其他少数民族区分开来,并相对完整的认识和了解黎族群体主流的服饰文化从古到今辗转经历的四个时代变迁:原始社会的“贯首衣”、封建社会的“筒裙”、现代社会的“牛仔裤”和近年来“筒裙的复
【摘要】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将现实主义手法融入戏剧中是新时代戏剧的一大特色。艺术生产需要对焦现实题材,攻坚克难,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都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主要以家庭背景为内容,进而围绕家庭和婚姻等问题展开情节,包括社会与道德。《人民公敌》则是通过对污染事件调查中,通过一系列的事情,从而引出人们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的博弈,内容十分丰富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这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工艺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如何使传统工艺美术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则是一直困扰业内人士的重要问题。拘泥于传统,就会失去市场;大胆创新,则会丧失文化意蕴,所以,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该何去何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本文以木雕为例,对工艺美术的现状进行了
【摘要】彝族是一个以热情好客著称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彝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牟定山区的彝族在酒、肉、苦荞等食物中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饮食特点,形成一个民族独特的用餐礼仪,这些在彝族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彝族;彝族饮食;楚雄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牟定彝族人民凭借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传承和发
【摘要】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具有用词对仗等文化特征。楹聯文化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对楹联文化的研究,可以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山西闻喜县寺底村有创作楹联的传统,在当代社会颇受重视,有固定的创作群体和传承群体,并在节庆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场合广为应用。楹联成为寺底村的标志性文化,对传统村落的振兴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楹联;文化;寺底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愈加凸显。从基础教育开始,国家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音体美等各项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新兴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基础教育的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效果。在小学的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逐渐被认同和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充实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给予课堂无限的活力和创新性。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小学美术课堂更加生机勃勃。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