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幼儿园,对学前的孩子来讲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他们不愿意去幼儿园。要让刚满二周岁的幼儿尽快从家庭走入幼儿园这个群体,适应集体生活,消除对新环境、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陌生感,融入“园”里,我们必须对他们入园前后进行调查和做好相关工作,使我们的“未来”能够安逸、快乐的成长。
一、入园前后的不良反应
(一)情绪上的不适应
幼儿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一种天性的“依赖”,他们依赖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等。当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比如幼儿园,如果其依赖的对象不在视野里,他们就会愁眉苦脸、诚惶诚恐,滋生出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且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稳定性差、外露性强。在一个班级里,如果一个或几个哭喊,其他的幼儿也会受到波及,导致整个班级里成了哭喊的海洋。
(二)同伴交往上的不适应
父母或长辈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幼儿入园前,他们整天是“第一老师”呵护或宠爱着,他们是家庭的“中心”,重点保护的“大熊猫”。在这个小环境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以为是、随心所欲,没有平等、合作或谦让、互助的意识,也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常出现与同伴打闹互不相让,争抢玩具的现象。
二、改进对策
(一)提前家访
(1)与家长沟通,消除家长顾虑。当前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导致了家长们不放心幼儿入园,并无意识的流露在平素的言行中。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家访,使家长坚信:入园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的人格的健全是大有裨益的。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入园后经过我们老师的帮助、指导,并与之开展活动,他们便逐步觉得入园是快乐的、开心的。
(2)与幼儿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家访前,我们对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增进师生的关系,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在家访时,我们带上小礼物,对每位幼儿叫一叫他们的小名,牵一牵他们的小手,抱一抱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好感。
(3)了解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委婉的调查幼儿(特别是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孩子)的系列情况,如兴趣、习惯、病情以及孩子的进餐量、大小便时间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这样也能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幼儿入园时的不适感。
(二)开展亲子园活动
(1)看一看幼儿园的生活。组织适龄入园孩子在其父母的陪同下于入园前,到幼儿园参观。让孩子们认认老师,触摸园里的玩具,翻看园里的动画图书,观看小哥哥小姐姐们的表演等使幼儿产生“我想上幼儿园”的强烈欲望。
(2)讲一讲幼儿园的故事。我们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对前来参观的幼儿表示欢迎,同时告诉他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幼儿觉得我只有入园了就能学新的本领,给他们造成“入园”的期待。
(3)玩一玩“幼儿园游戏”。在参观、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要求后,和幼儿玩“幼儿园上课”的游戏,了解在幼儿园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开展活动的规则,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群体嬉戏和生活。
(4)交一交新朋友。
正式入园前,帮助幼儿认识一个同伴,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幼儿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三)环境创设
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适宜的环境,实际上是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的生活道路。”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幼儿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启动智慧之门,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1)创设安全、和谐、温馨的家庭化环境,努力营造另一个“家”。对2-3岁的托班幼儿来说,幼儿园一个复杂、陌生的集体环境。为了给幼儿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我们在区域内投放各种软软的靠垫,像在家里一样滚、躺、玩耍。又如小型滑梯、摇摇马等,总能吸引很多刚入园的幼儿。开学家访时我向每户家庭都收集了一些全家福照片,看到爸爸妈妈熟悉的身影,看到自己开心的笑容,让他们又找到了家的感觉。
(2)丰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游戏兴趣。①让材料开放。如:在美工区,我们把所有的工具摆放在桌子上,绘画作品张贴在该区的墙面上,这样孩子们的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也得到了提高。②体现材料的多样性。例如生活区里的袜子,我们用来夹袜子,帮娃娃穿袜子,用来玩袜子配对的游戏,在喂食玩具里我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自然材料,如玉米、绿豆、红豆等。③要体现材料的趣味性。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他们最喜欢有角色、有情境的游戏,所以材料的投放也要具备这些条件,这样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比如在生活区里我们投放了“给娃娃穿衣服”、“给小动物喂食”等材料,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做好入园前后的准备工作,就能减轻和逐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早日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适应幼儿园新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镇中心幼儿园)
一、入园前后的不良反应
(一)情绪上的不适应
幼儿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一种天性的“依赖”,他们依赖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等。当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比如幼儿园,如果其依赖的对象不在视野里,他们就会愁眉苦脸、诚惶诚恐,滋生出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且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稳定性差、外露性强。在一个班级里,如果一个或几个哭喊,其他的幼儿也会受到波及,导致整个班级里成了哭喊的海洋。
(二)同伴交往上的不适应
父母或长辈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幼儿入园前,他们整天是“第一老师”呵护或宠爱着,他们是家庭的“中心”,重点保护的“大熊猫”。在这个小环境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以为是、随心所欲,没有平等、合作或谦让、互助的意识,也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常出现与同伴打闹互不相让,争抢玩具的现象。
二、改进对策
(一)提前家访
(1)与家长沟通,消除家长顾虑。当前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导致了家长们不放心幼儿入园,并无意识的流露在平素的言行中。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家访,使家长坚信:入园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的人格的健全是大有裨益的。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入园后经过我们老师的帮助、指导,并与之开展活动,他们便逐步觉得入园是快乐的、开心的。
(2)与幼儿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家访前,我们对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增进师生的关系,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在家访时,我们带上小礼物,对每位幼儿叫一叫他们的小名,牵一牵他们的小手,抱一抱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好感。
(3)了解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委婉的调查幼儿(特别是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孩子)的系列情况,如兴趣、习惯、病情以及孩子的进餐量、大小便时间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这样也能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幼儿入园时的不适感。
(二)开展亲子园活动
(1)看一看幼儿园的生活。组织适龄入园孩子在其父母的陪同下于入园前,到幼儿园参观。让孩子们认认老师,触摸园里的玩具,翻看园里的动画图书,观看小哥哥小姐姐们的表演等使幼儿产生“我想上幼儿园”的强烈欲望。
(2)讲一讲幼儿园的故事。我们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对前来参观的幼儿表示欢迎,同时告诉他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幼儿觉得我只有入园了就能学新的本领,给他们造成“入园”的期待。
(3)玩一玩“幼儿园游戏”。在参观、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要求后,和幼儿玩“幼儿园上课”的游戏,了解在幼儿园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开展活动的规则,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群体嬉戏和生活。
(4)交一交新朋友。
正式入园前,帮助幼儿认识一个同伴,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幼儿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三)环境创设
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适宜的环境,实际上是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的生活道路。”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幼儿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启动智慧之门,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1)创设安全、和谐、温馨的家庭化环境,努力营造另一个“家”。对2-3岁的托班幼儿来说,幼儿园一个复杂、陌生的集体环境。为了给幼儿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我们在区域内投放各种软软的靠垫,像在家里一样滚、躺、玩耍。又如小型滑梯、摇摇马等,总能吸引很多刚入园的幼儿。开学家访时我向每户家庭都收集了一些全家福照片,看到爸爸妈妈熟悉的身影,看到自己开心的笑容,让他们又找到了家的感觉。
(2)丰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游戏兴趣。①让材料开放。如:在美工区,我们把所有的工具摆放在桌子上,绘画作品张贴在该区的墙面上,这样孩子们的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也得到了提高。②体现材料的多样性。例如生活区里的袜子,我们用来夹袜子,帮娃娃穿袜子,用来玩袜子配对的游戏,在喂食玩具里我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自然材料,如玉米、绿豆、红豆等。③要体现材料的趣味性。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他们最喜欢有角色、有情境的游戏,所以材料的投放也要具备这些条件,这样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比如在生活区里我们投放了“给娃娃穿衣服”、“给小动物喂食”等材料,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做好入园前后的准备工作,就能减轻和逐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早日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适应幼儿园新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