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习惯走向阅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f0902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25日,我第一次参加“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网上研讨,它带给我的是震撼,是激动,更是无尽的启迪。整理,消化,吸收,思考,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一、改“教”为“学”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在主题的引领下整合阅读,不要只纠结于某一篇,要立足于主题,来进行统筹性的教学安排。主题可以是多方位的,它可以是文章的情感、内容,亦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法、语言文字,一切从单元目标、学生实际出发。不只整合教材中的课文,立足于某一篇,拓展一篇或一组相似的文章,不以单纯的讲解为主,而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让学生自己有所发现。紧扣单元主题, 让学生由疑而读,因读释疑。一个单元确立一个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紧紧围绕它,扎实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在运用中领悟,这样的课堂更有厚度,更具价值……
  可以说,“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这个重要问题一抛出,就引起了教师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各抒己见,将实践性很强的做法与思考抛出来,又激荡出更强的“回音”。看着满怀教育激情的群体的智慧表达,我不断地思考:曾经,我们总习惯于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教”一篇课文,现在,我们的确需要对我们以往的习惯做一番审视,教得多,便什么都有了吗?教的都是学生需要的吗?课堂的宝贵时间,留给学生了吗?作为教师,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给予必要的指点、引领,讲解一番,自然是应该的。但是,讲风过盛,课堂便成为了纯粹的“说教”之地。对于此,参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师都有清醒的认识:简单却精练的“教”的背后正是有效的“学”。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主题的统领下有意识地自学,并进行展示,教师适当引领,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有莫大的好处。
  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一阵又一阵的热烈讨论,让我们感受到了改变的迫切性。“语文主题学习”的出现,是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 正因为如此,教师们才如此坚定地行走在了“主题引领,单元整体教学”的道路上。正因走对了道路,大家才有了那么多智慧的策略,才有了如此多的、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理念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二、改“课外”为“课内”
  如何在课内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研讨主持人、山东潍坊市潍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姜素萍老师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操作层面。课内海量阅读,一直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典型做法。以往的课堂教学也注重拓展阅读,也注重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把阅读兴趣的培养当作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可是,明确地将海量阅读放在课堂上,唯有“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师们而已。
  为什么要将海量的阅读放到课堂上来呢?听听教师们的声音,就自然能够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功莫大焉!”
  “醉心阅读的孩子是幸福的!”
  “学生利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语言,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海量阅读首先要做的便是让学生爱上阅读。语文、阅读,不再是无聊乏味的学习,而是学生用情感去触摸,去体验。唯有学生将心灵浸润到阅读中去,阅读教学才能丰盈而美妙!大量言语材料的自由接触,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学生才能“心有戚戚焉”。当阅读真正获得自由时,语文学习才能丰满而灵动,才能吸引学生亲近语文学科。课内海量阅读,就是要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对语文的爱从课堂开始!
  在对“在课堂海量阅读”理念坚守的同时, 课题组的专家、教师们在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在课堂进行海量阅读。那么,教师们都有哪些高招呢?
  “我们可以采取课内一篇课文带几篇丛书选文的阅读方法,也可以集中拿出课内时间进行阅读。”“课内要想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老师就得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阅读之中。”“对于‘语文主题学习’,我不提倡教师像讲授课文一样讲解,我还是根据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像优美的散文,我主张孩子们大声朗读,积累好词佳句。”“选取有针对性的几篇,引导总结读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师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文章推荐,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课外阅读,并在课内进行交流,评比……”
  聆听着这些经验之谈时,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江苏省金坛市陈耀方校长讲过,李希贵校长最早提出“先开枪,后瞄准”理论:先读起来再说!所以陈校长几年前就开展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量地、自主地读起来再说的实践!浸润到文本的世界里,时间长了,总会有所收获!不用过多地讲解,学生自然在读中会有所感悟。学生丰富积累后,教师于学生困惑处略作指引,使其获得有用的阅读方法,在培养出兴趣之后让学生自由展示,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改“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给予时间,充分信任,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能溢出更多的书香,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时双眸定会更加闪亮!
  三、改“少”为“多”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挑战很大,这从教师们言辞之中不难发现。那么,低年级又如何围绕主题有效地开展阅读呢?”
  山东李秀红老师指出:“师生共读办法好!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在学生熟读教材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共同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可采用‘师生共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即教师大声朗读,学生跟着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就重点讲解,读完后,让学生谈感受或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积累了不少好词语,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山东的胥丽老师则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激发、引领:“进行朗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让孩子们讲讲书上的小故事;出一些填空题,看谁填得又对又多;在家里和家长进行读书比赛……”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一定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毕铭丽老师特别强调教师范读的重要作用,而姜维萍老师则进一步指出,低年级的阅读不应只局限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应灵活地、创造性地拓展阅读,让学生接触更多更有趣的读本,如绘本、其他带图的读物,激发小朋友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聆听着这些充满智慧的表达,我感受到的是低年级教师对孩子们浓浓的爱!当我们习惯性地讲解教材中的一篇又一篇课文时,忽略了孩子渴望接触到更多更有趣的鲜活的言语材料的需要,他们的课堂被机械的、枯燥的知识所填充。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解放孩子,让他们听到更多的故事,读到更多有趣的儿歌,他们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出更美丽的笑容!
  一个半小时的交流研讨,全国各地教师不断迸发的智慧火花,让参与研讨的教师们忘了夜越来越深,这使我感慨万分:“语文主题学习QQ群”拉近了全国语文教师的距离,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里,我们不再在传统研讨的“人数有限,碰撞有限”这一“习惯现象”面前滞留,而是跨越时空,多地多人,尽情深入研讨,方便而高效!恰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过度条分缕析,面面俱到,而是改变习惯,走向阅读,我们创造出了属于我们语文学科的精彩!对于研讨的内容,相信各地教师会和我一样,在教学中不断仔细回味,努力消化吸收!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对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仰慕已久,拜读时往往先是感叹,继而佩服。但读到《对自然美的科学解释——解读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内心响起的却是不同的声音。  首先来自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体裁的认定。  孙教授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论说文”,通篇分析也始终不离这是一篇议论文的基本定位:“文章开头,并没有把论点亮出来”,“这就是议论文追求的层层深化的模式”,“这倒是有点符合传统的议论文三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低年级语文教师尤其要在怎样让孩子快乐写话这一环节上多下工夫。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写话的兴趣,激发写话的情感,调动生活积累,使学生有话可写呢?在长期从事低年级写话兴趣班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将写话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多年的实践表明,写话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下面是我上写话《秋天美》的教学情景。  课前布置:让孩子在课后多到公园、果园、田
期刊
苏州的小巷是很有特点的,幽深曲折,一条连着一条。幽深更深之处,往往有一座小桥。苏州小巷最让人流连,最让人念想的,是街河相傍的蜿蜒,宽宽窄窄,像姐妹,又像兄弟。姐妹与兄弟的最柔软处,就是小巷子里的桥。  我说桥,只是在打比方,我要用桥来说秦兆基先生的散文。秦先生是一位既当语文老师,又当作家的人。他当语文老师的时候,带领着同学在课堂上剖析作品,剖析之后,整理一下,就是文学评论;他当作家,写散文,也写诗
期刊
顾丽芳老师给我发来了这本书的电子文稿(部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一种如饮甘泉的阅读快感,使我停不下来。  当初答应为这本书写序,是有些犹豫的。因为顾丽芳老师教的是小学语文,而我长期在中学任教。虽然教的都是语文,但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毕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多有不同,为这本书写序,我能有话可说吗?  现在看来,当初的犹豫有些可笑。读了顾丽芳老师的书稿,我觉得不但有话可说,而且有话“
期刊
王荣生教授在给语文学习任务定位时说:“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这句话不仅出现在他的几篇论文中,也出现在他的一些报告中,可以说是王教授近几年来研究阅读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观点把本来只与学习任务相关而并不是学习任务的“理解、感受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课文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以文带文”的单元整体学习策略,学习本单元课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 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本单元中人物的特点。  3. 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习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期刊
【教学目标】  1,感受雾凇的“奇”,并通过朗读向读者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2,感受作者描写景色时细腻的笔触,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迁移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描写景色时细腻的笔触,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迁移练笔。  【教学过程】  一、走进主题。回顾美景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奇观吧,请各位好好欣赏一番。  (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妙得当的新课导入好比一把钥匙,开启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 回顾旧知,承前启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由理念到行动、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性的工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们如何“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第七届“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两岸三地专家的成果分享与名师的经验交流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一、 从阅读中学习  香港语
期刊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本讲述了林肯当选总统后首次就职演讲前,一位参议员企图用其卑微的出身来羞辱他,让他下不了台;林肯巧妙接招,智慧应答,成功地将参议员对自己嘲弄的笑声化为了赞叹的掌声,并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篇文章的文学性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呢?  教材与教参编写者显然将本文解读引向了林肯精神品质的体验,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