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建适宜的学习情境,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
  一、师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预习并不是课前粗略地浏览一下即将上到的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了解新的教学内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对于教师而言,更是要合理地规划教学进度、挑选教学内容以及把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并做好解答准备。此外,课前准备时,教师还应当适当地预测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问到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课前预习有助于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将被动的家长和学校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达到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方法本来灵活多样,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创新主要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条条框框,突破已有经验,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共同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不要让学生局限于自己的教学和书本知识,因为历史是讲不完的,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为达成教學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设计。无论是讲解、讨论,还是操作、自学,都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充分调动学生的存储,化难为易。2、提出适当的思维要求,设置好目标达成的学习坡度,目标的达成,是需要有循序渐进过程的。每节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紧扣目标,设置好几个渐进的坡度,使学生在有适当思维要求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3、要重视练习的设计,为目标的达成服务。练习无论难度大小,都应该与目标紧密联系,都必须有一定的思维要求。练习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随机安排。此外,还有许多让学生得到有效练习的途径——有质量的提问,可以引发他们的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明确要求的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学习知识又学到方法。
  三、在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总体目标上,要由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转变,逐步变知识传授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有关历史知识时必须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对于初一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方面的创新性行为奠定基础,教师应重视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激情,向学生初步介绍、示范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和运用这些方法,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思路以教会学生对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提出问题并逐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对初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渐尝试创新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并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步培养流畅、准确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能从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中发现这些资料的新作用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不是哗众取宠的、否定一些已有的定论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观点),最终形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表新观点、新看法的习惯。
  对初三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教学着力于学生认知历史现象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和展示,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思维方式得到优化,具有符合自身学习知识实际的方法,具有一定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不囿于教材观点的评论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分析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恰当(或不正确)的方法或习惯并加以纠正,最终让他们学会独立地学习和分析历史知识、历史材料。
  总之,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上,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并在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同学习时期要有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的目标,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创新性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数学学科,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概念教学和问题教学两个方面,通过例子对该课程的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教学;注重案例教学法;前后知识相互衔接与贯通;计算机技术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五个方面浅谈《概率论与数理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师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的教师的一种共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高举着的小手消失了,抬头直视的目光不见了,抢着回答问题的的激情没有了。究其原因,主要心理作用,认为积极回答问题“爱表现,抢风头”恶性循环直接造成口语表达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口语词汇贫乏,用语不准确,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平铺直叙,缺少感情色彩;二是缺乏条理性,要表达意思时不懂得分别阐述,啰嗦没有条理,思路混乱,甚至语无伦次;三
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对实验进行探究性研究。  而在实际授课中,我发现在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时,由于光线,角度,距离,上课状态等原因,一部分学生无法从实验中得出有效结论,或无法观察到实验中的一些细节操作。而分组实验也往往局限于中考实验项目,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在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的同时,也让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家庭小实验,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来做
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
摘要: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课改路上的热门话题,追求高效语文课堂成为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新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中,走过了这样一条教改之路:从“低效课堂”到“有效课堂”,再提升到“高效课堂”。其自身发展说明了课堂教学没有完美,只有日臻成熟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個“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
[1月]做好播种繁殖的准备,包括品种、花色的选定,播种土的配置、高温消毒和播种盆的清洗消毒。[2月]花种属嫌光性种子,播前浸种1天,播后覆土5mm深,发芽适温为18℃~20℃,播后2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高中学生已初步认识到了事物的复杂性,已经懂得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道理,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已经得到更高的发展,且已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比较独立地分析并判定各种事实材料,进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有,在意志品质方面,高中生的意志独立性和坚持性也都有迅速发展,已具备了不过分依赖教师的独立品格和自主能力。为此,笔者认为,高中教师理应正视学生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