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克服中职生的说写障碍,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大多数中职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待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师也普遍认为中职生的语文基础很差,必须克服他们的说写障碍。本文将浅谈如何克服中职生的说写障碍,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并提出个人建议,希望对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 语文教学教育 语文教师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5-01
教师在实施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辅助中职生克服说写障碍,巩固他们的语文基础,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本文将从转变教师的内涵,开展生态对话式课堂;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三个方面来浅谈提高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内涵,开展生态对话式课堂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多学习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注重自己的课外阅读,用语言文化陶冶自身的精神世界,做到爱岗敬业,把精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中职语文教育工作中。同时,教师要用全部的热情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因为中职生的语文基础差就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
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具有低碳性、自主性、合作式、多层次、和谐性、高品质等六种内涵特质。在这六种内涵特质的指导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具有明显优化,教师的讲课思路更加清晰,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低碳性的课堂美化了教室环境,教室里的灯光节能而且不刺目,自然就保护了学生的视力,窗帘色彩柔和,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教室里的绿色盆栽赏心悦目,这样的环境可以调动起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性的特质是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式讲究学习的合作性,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多层次是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学习语文,教师应该告诉学生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以后的工作都需要语文,可以通过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像曹雪芹、路遥、霍达、狄更斯、塞万提斯等,用文学家的故事来教导学生要巩固自身的语言文字功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课堂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中职语文教育走向和谐性。而且,传授语文知识要注重高品质教育,辅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说写障碍,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科学文化修养以达到中职语文教育的标准。
二、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调动学生的说写兴趣,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文本,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林清玄的《好雪片片》、莫言的《卖白菜》、《我的空中楼阁》、《像山那样思考》等,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可以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来回答,在解读《我的母亲》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母亲,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应鼓励学生向自己提问题,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三毛的《雨季不再来》、冰心的《繁星.春水》、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莫泊桑的《项链》、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文学作品能以其独特的感召力让学生陶冶在高雅的文化之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产生强烈的精神力量,提高自身的涵养。而且,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写读后感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联动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例如举办小型的口语交际活动、辩论赛、语文常识竞赛或者作文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传达学生的心声,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还应该让口才好、文章比较出色的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四、结束语
语文是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克服中职生的说写障碍,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要辅助中职生克服说写障碍,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就要转变教师的内涵,开展生态对话式课堂;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克服学生的说写障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黔欣.克服中职生说写障碍有效提高语文应用能力[J].教育导刊,2010(08)
[2]刘芳.克服中职生说写障碍有效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4(08)
[3]吴雪琴.中职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0(01)
[4]任玲.浅谈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才智,2010(06)
【关键词】中职生 语文教学教育 语文教师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5-01
教师在实施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辅助中职生克服说写障碍,巩固他们的语文基础,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本文将从转变教师的内涵,开展生态对话式课堂;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三个方面来浅谈提高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内涵,开展生态对话式课堂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多学习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注重自己的课外阅读,用语言文化陶冶自身的精神世界,做到爱岗敬业,把精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中职语文教育工作中。同时,教师要用全部的热情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因为中职生的语文基础差就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
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具有低碳性、自主性、合作式、多层次、和谐性、高品质等六种内涵特质。在这六种内涵特质的指导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具有明显优化,教师的讲课思路更加清晰,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低碳性的课堂美化了教室环境,教室里的灯光节能而且不刺目,自然就保护了学生的视力,窗帘色彩柔和,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教室里的绿色盆栽赏心悦目,这样的环境可以调动起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性的特质是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式讲究学习的合作性,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多层次是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学习语文,教师应该告诉学生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以后的工作都需要语文,可以通过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像曹雪芹、路遥、霍达、狄更斯、塞万提斯等,用文学家的故事来教导学生要巩固自身的语言文字功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课堂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中职语文教育走向和谐性。而且,传授语文知识要注重高品质教育,辅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说写障碍,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科学文化修养以达到中职语文教育的标准。
二、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调动学生的说写兴趣,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文本,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林清玄的《好雪片片》、莫言的《卖白菜》、《我的空中楼阁》、《像山那样思考》等,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可以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来回答,在解读《我的母亲》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母亲,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应鼓励学生向自己提问题,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三毛的《雨季不再来》、冰心的《繁星.春水》、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莫泊桑的《项链》、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文学作品能以其独特的感召力让学生陶冶在高雅的文化之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产生强烈的精神力量,提高自身的涵养。而且,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写读后感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联动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例如举办小型的口语交际活动、辩论赛、语文常识竞赛或者作文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传达学生的心声,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还应该让口才好、文章比较出色的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四、结束语
语文是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克服中职生的说写障碍,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要辅助中职生克服说写障碍,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就要转变教师的内涵,开展生态对话式课堂;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克服学生的说写障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黔欣.克服中职生说写障碍有效提高语文应用能力[J].教育导刊,2010(08)
[2]刘芳.克服中职生说写障碍有效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4(08)
[3]吴雪琴.中职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0(01)
[4]任玲.浅谈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才智,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