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夏季体育课教学四“不宜”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体育课本来是学生喜欢的一门课,但由于夏季的到来,体育课又成为学生想上又不想上的一门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天气热学生都不愿意流汗,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就根据夏季的特点来谈谈小学的体育课教学。
  【关键词】小学 夏季 体育课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强,喜欢与同学在体育课堂上展示自己,更愿意在活动中用取得的胜利来获得愉悦感,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快乐。然而,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作为任课教师,只有恰当的根据外界的变化而作出合理的选择,才能做到对学生负责,对职业负责,才能真正的搞好课堂教学。夏季体育教学是我们经常面对的,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夏季体育课教学要做到四个“不宜”:
  一、运动量及强度不宜过大
  体育课要想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其中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要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太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达不到授课的目的;运动负荷太大,学生身体承受不起,反而对身体有损伤。而在夏季这个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如何科学地安排运动量更是每位体育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夏季天气炎热,温度很高,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就会心率加快,身上出汗,如果运动量及强度过大,体温就容易升高到39度、40度,而此时调节体温机能失衡,身体所有机能特别是脑子的机能有可能发生障碍,导致学生发生中暑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适当控制教学的活动量,多提供一些原地徒手模仿练习、素质练习和小运动量的单一练习等。练习强度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练习前后应安排准备和整理活动,练习中间可稍微休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和询问来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根据面色、流汗多少及反应快慢等及时调整运动量,必要时让学生停止练习或带学生到通风遮阳的地方进行休息放松。
  二、竞技类教学内容不宜太多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喜欢游戏、球类和带有竞技性的活动,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这些竞技类的教学内容最能体现小学生争胜好强、一争高低的特点,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也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但夏季体育课还要考虑到气候带来的不利因素,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气候和学生需求之间来寻求平衡,力争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活动。上课前,要根据当天气温状况,临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特别是遇闷热、日晒和高温天气时,必须要减少原计划安排的一些竞技类项目内容,可选择一些诸如队列训练、韵律操、小游戏等竞技性不强的内容来补充,防止学生在不间断的激烈的对抗中增加身体的负荷,以免造成身体不适。每次集中教学的时间不宜太久,可适当增加休息次数,休息时最好安排在校内阴凉通风和平整安静的地方。
  在学生休息的间隙,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教给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教给他们自我测量脉搏的方法,知道自己即时的身体状况,并能进行自我控制,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地点不宜长时间固定在烈日下
  众所周知,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室外课和室内课,除了开学初第一节或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在室内授课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课堂教学。现在小学体育课每周三到四节,学生特别喜欢在室外上课,因为学生天生好动,希望放开自己的手脚,更愿意在阳光下、大自然中做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但作为体育教师,既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要视情况而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夏季体育课教学场地不必坚持在原来一贯的操场上,提醒学生上课时尽量穿浅色、舒适、宽松、透气性能良好的服装,若不影响活动,可以让学生戴上白色遮阳帽。课堂上的40分钟,体育教师要察言观色,时刻把握学生对夏季高温的适应状况,不宜让学生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尽量避免炎热的阳光长时间直接作用于头部,防止日晒病及皮肤晒伤,特别要关注那些体弱怕热学生的即时反应,既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又让他们从此不惧怕上夏季体育课。
  四、课后不宜大量补水
  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进行一些体育项目的练习,在从事一些竞技类和游戏类的活动时,他们的身心特别是身体投入很多,各个器官机能运转加快,身体消耗在所难免,出汗现象不可避免,学生感觉口渴也是习以为常。
  正常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时损耗了大量的能量,而随着体热的散发,人体又通过呼吸和排汗丢失一定水分,课后,学生普遍存在大量饮水的习惯。其实,适当地补充水分是可以的,并且具有解渴、祛暑之效。学生能在补水的过程中,逐步消除口干、亢奋等状态,慢慢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以便学生进行下节课的文化学习。但若补水过多,大量水分容易积聚在胃肠道,使人感到胃部沉重、满胀,引起呼吸不畅;而且运动后,心脏此时最需要的是休息,以便消除疲劳,而此时大量饮水会加重心脏负担,让人感觉不舒服。另外,由于运动中大量排汗,其中也损失了若干盐分,因此,体育课后适量地饮用加少许盐的凉开水是必要的,但切记不要大量补水。
   当然,夏季体育课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把握住重点,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为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就会找到许多适应夏季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使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得到正常有序的开展。
其他文献
初中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如何进行教学是我们政治课教师探讨的一个最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教学应遵循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此淡淡体会。  一、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方向原则性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文明习惯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
【摘要】时代呼唤体育工作者不仅要把学生培育得体魄健壮,更应重视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生活和学习的新型人才。本文从改变教法、创造氛围、实施差异教学、鼓励提问、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学生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方法,
概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有重要实际应用意义,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知识,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掌握好概率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学生解题得心应手呢?rn三角函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广大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没有教师的积极配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就建立不起来。  据最近上海市对部分中小学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88%的教师表示热爱并乐于从事教师职业,绝大部分教师注意个人的师德培养,认为爱生、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
【摘要】要摈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提倡“重过程”的新教育理念,还学生的发言权,使他们在评价中成长、创新、发展,张扬个性,获得受人尊重的主体地位,享受美术带给他们的幸福。  【关键词】评价 引导 创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及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美术教育的首要阵地就是课堂。叶澜教授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已形成坚固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
【摘要】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阵地,是师生“演”好一堂课的大舞台。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呢?我认为,师生情感交流、师生合作参与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激活课堂的三大主要因素。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激活    于漪老师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动的、活的,充满情趣和灵性的氛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社会性和综合服务性。在语文教学的三大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最关键的是课堂
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前,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层出不穷,但只要你粗略地浏览一下,你会发现不少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似乎缺少关键的一点,即对个性化阅读的研究缺少“个
优美流畅的音乐旋律,蕴含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教学的好帮手。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的教学资源。它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以其生动的形象来表现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旋律在语文课间涌动,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高尚的、灵魂升华的情感。因此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旋律可以陶冶情操,激励情感。在教学实践中
多年来,语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走入了误区,教师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按照老师事先设定的路子亦步亦趋,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造成了高耗低效的后果。显然,这与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新课程把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和重点。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等,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突出创造教育。时代呼唤要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