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介:
  《雷雨》是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雷雨》这一课的语言简短,基本上是一句一景,语言精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色,又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他们对雷雨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提取明显信息和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加上教材配的雨帘密织的插图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学时要牢牢抓住学生和文本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记忆中的雨,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紧接着,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接下来对文本的学习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積极性,做到寓教于乐。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的各个语言片段时,先让学生找出课文写到了哪些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在朗读感悟中,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
  一、巧用媒体,唤醒记忆,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1)齐读词语,想想这几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有“雨”字,表示不同的雨)
  (2)交流互动。是呀,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谁来说说你记忆中的雨,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说清楚,唤起学生的记忆)
  2.观看视频。(播放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视频)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揭示课题。同学们看得仔细,听得也很认真!这就是夏天的一场雷雨景象。有位作者把这场雷雨写了下来。那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雷雨》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景象?本文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2.认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压 蝉 垂 户 扑”,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教师正音。
  (2)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3)多媒体课件出示玩“赶走乌云”游戏。去掉拼音打乱生字顺序竞赛读。
  (4)多媒体课件出示玩“摘苹果”游戏。课文中词语竞赛读。(雷雨、乌云、窗户、黑沉沉、压下来、垂下来、蝉叫了、迎面扑来)
  3.分段读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提示学生认真看课文,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字下面点上圆点,帮助纠正。
  4.回答问题。说说课文写了哪些景象?本文描写的顺序是什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用卡片和多媒体课件玩“赶走乌云”“摘苹果”等游戏学习生字词,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
  三、合作探究,细读感悟,体会变化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讲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讲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雷雨中:第四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雷雨后:第七、八自然段)
  2.自读课文。圈出每个自然段中表示景物的词语。
  3.填写卡片。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卡。思考: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学习情况。根据学生汇报进行订正。
  5.感受情景。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1)出示词语(乌云 树叶 蝉 大风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齐读。思考:课文是怎么形容、描写这些景物的?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思维导图、情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联系生活,感受“沉闷”。①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②齐读,引导:谁来做个压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压”是向下用力)句中的“压”是什么意思?出示乌云压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压”给你的感受。(“压”形象地写出了乌云又厚又低的特点)③树上的叶子和蝉是怎样的呢?它们为什么是这样呢?(让学生感受天气闷得一丝风也没有)④朗读句子,读出乌云越来越逼近的沉闷,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受。(第一句语速稍快,重读“压”字;第二句语速稍慢,注意两个“一”字的变调,重读)
  (4)借助字理,联系生活,体会“垂”字的妙用。①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②读句子,说一说:蜘蛛为什么要从树上垂下来,逃走呢?③课件出示“垂”字的演变,相机理解字义。④出示蜘蛛逃走的图片,引导观察,体会蜘蛛因为风大,特别害怕,笔直地降落,急切逃走的情景。⑤朗读。请你把风的大和蜘蛛的害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指导重读“大风”“乱摆”,“垂下来”与“逃走了”连读。)
  (5)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雷雨前闪电和雷声的变化。①雷雨即将来临,蜘蛛逃走了,你们快看,你们快听!——(课件出示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②多媒体演示闪电、雷声。③朗读句子。怎样读这个句子,才能体现出天气的突变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朗读时:在“闪电”“雷声”处稍加停顿,以突出“越来越亮”“越来越响”,力度、语气要读得一句强过一句,这样,既表现了雷电的气势,也表现出雷雨即刻而来的迫切感。)   (6)小结雷雨前的景象。板书:乌云压 叶不动 蝉不叫 大风吹 枝乱摆 蜘蛛垂 闪电亮 雷声响
  6.加深体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至六自然段,体验雷雨中风雨雷电的变化过程。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雷雨中的画面。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第五自然段表现出的空中雨帘密织,雨大到笼罩了一切,模糊了一切的情景。播放雷雨时的录音,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雨很大)
  (3)出示句子,以读代讲,边听边感受画面。(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①指名比赛读。②评一评,谁读得最好,为什么?(“哗,哗,哗”读得重,停顿短,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读得缓慢,因為雨太大了。“渐渐地,渐渐地” 读得稍慢,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③小结。雨下起来了,先是越来越大,后来越来越小。(板书:雨下起来 越下越大渐渐变小)④指导朗读。读出雨的变化。雷雨就是这样,来得快,去得也快。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齐读。朗读时:三个“哗”字的音调要一个比一个读得高,中间停顿稍拖长,表现雨声大,雨势急;第二个“渐渐地”要比第一个音量稍低,语速减慢,体现出雷声、雨声慢慢变小的过程。)
  7.分享喜悦。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感受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
  (1)出示雨后图片及课文语句。(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2)学生齐读。
  (3)回答问题。你们喜欢雨后的景象吗?为什么?
  (4)理解语句。结合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日出彩虹悬 池塘水满蝉蛙叫 空气清新蜘蛛坐),出示重点语句,指导理解,朗读。
  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①这句话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挂”字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高悬在天空,十分美丽)②配乐欣赏几组雨后天空美丽彩虹的图片。③指导读出天空的美丽。
  出示:蜘蛛又坐在网上。①边读边想象画面,想想那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坐”字好,它写出了蜘蛛此时的悠闲自在)②(出示蜘蛛雷雨前后不同样子的图片和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比较蜘蛛前后不同的样子,再次感受蜘蛛雷雨前的害怕,雷雨后的舒适、惬意。③指导朗读,读出蜘蛛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有效地突出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多形式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小结方法,整体回顾,引导背诵
  1.总结方法,整体回顾。这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抓关键词句、读中标记、图文结合等方法,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
  2.朗读课文,角色体验。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边读边回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结合板书,讲述变化。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4.借助填空,引导背诵。
  (1)满天的(  ),黑沉沉地(  )下来。树上的(  )一动不动,(  )一声也不出。
  忽然一阵(  ),吹得(  )乱摆。一只(  )从网上(  )下来,逃走了。
  (2)(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3)(  ),雨下起来了。
  (4)雨(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  )。
  (5)渐渐地,渐渐地,(  )小了,(  )也小了。
  (6)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  )迎面扑来。
  (7)雨停了。(  )出来了。(  )在天空。(  )叫了。(  )又坐在网上。(  )水满了,(  )也叫起来了。(学生借助填空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背诵是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就本课教学来说,也是落实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变化的另一种方式。在课堂上实现准确背诵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本环节借助填空的提示来进行引导,降低了背诵的难度,为学生搭建了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文字,进而内化为语言。
其他文献
她,是一位行者,在教学的路上执着而虔诚。她用爱和智慧编织着以“学”为基点的语文教学之梦,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快乐而又多彩的语文世界。  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首批国家级小學语文骨干教师、云南省“云岭名师”、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李青霖老师在语文教学、班队建设、学校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都颇有收获。  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的传播者  李老师的语文课
期刊
【案例背景】  单元整理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单元整理复习课的任务是针对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通过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深化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年12月11日至13日,云南省“万人计划”小学数学许华庚名师工作坊分别在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龙泉育才学校、金实小学三地举行了以“单元整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所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魅力  创设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
期刊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应该成为阅读的天堂。”——朱永新  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阅读推广已然成为很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也有更多班主任将其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是构建班级学习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项,它能让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活动中班级学习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的一种存在形式和
期刊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自相矛盾》是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课文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语言前后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可笑故事,火辣地讽刺了那些说话不讲逻辑、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人。寓言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寓意: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有趣;人物形象鲜明而逼真,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这是一篇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俄国寓言家陀
期刊
阳光临照的校园,书声琅琅,伴随着几声清脆的鸟叫,几片树叶悄然飘落……  校园中高大的树木静静地挺立着,见证着云铜小学的沧桑变化,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云铜学子的成长,默默记录着云铜教师的辛勤奉献。  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安静地扎根、生长,默默积蓄着力量。在屬于他们的季节里,花儿静静绽放,鸟儿俏立枝头……无分先后,不论品种,高矮错落,各以自己舒展的姿态,悄无声息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自然地组成这美妙的景致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此理念已得到大家的共识。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反映课程改革的理念。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中,几乎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教师们将如何熟悉它?领悟它?把握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研读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新教材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
期刊
本文以具体的解决问题课例为例,探讨备课中教材研读的具体思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材研读的途径和参考。  一、承前启后纵向研读把握知识点  研读教材不要局限于单元教材或整册教材的小圈子之内,要善于跳出单元教材和整册教材这个局部去统揽教材这个整体。  1.回顾知识点的前侧基础支撑。  如,在研读教材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21页解决问题例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他们对具体的形象思维比较依赖,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具有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特性。  一、教材地位  时间概念是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是典型的数学概念,常见的量中的一种。从全学段看,一年级
期刊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  二、教材地位  “公顷”是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后的一个面积单位扩充,目的是让学生从小的面积单位逐步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这个单位在全篇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了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也为下一课学习“平方千米”做铺垫。  三、教材深读  1.从教材编排的变化处思考。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