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000岁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生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古希腊大立法家梭伦曾经说:人被指定的寿命是70岁。《圣经》中记录的最长寿者是玛士撒拉,据说他活了969年。有科学家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活到1000岁并非没有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几乎逐年增加,但幅度很小。例如,在2002年,西班牙人、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1.02岁、77.4岁和77.99岁,到2005年,分别增加到82.31岁、77.7岁和78.4岁。按照这样的增长幅度,人要想活到100岁是不容易的。目前已被证实的世界上最长寿者是法国妇女让娜·卡蒙,她卒于1997年,一共活了122岁零164天。至少从近期看,全球绝大多数人是活不到这个岁数的。然而,一位英国遗传学家却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活到1000岁也并非没有可能。他的乐观并不是盲目的——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大幅度延长动物的平均寿命是完全可行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药物
  
  很多科学家希望研制出一些抗衰老药物以达到帮助人们延年益寿的目的,而大部分抗衰老药物的实质是使用营养补充成分。有关抗氧化补充剂(例如维生素C和E、硫辛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延长寿命的推测,都源自于有关衰老的“自由基理论”。该理论认为,生物体之所以会衰老,是因为细胞会随着时间而累积自由基损害。所谓“自由基”,是指任何在外层具有一个未配对单个电子的细胞。像黑色素这样的自由基不具有化学活性,但大多数自由基很活跃。对大多数生物结构来说,自由基损害与氧化剂损害密切相关。氧化剂损害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暴露在氧气中的铁会被氧化而生锈。而诸如维生素C这样的抗氧化剂则能阻止氧化过程。
  某些营养补充剂确实在抵抗一些与衰老有关的疾病,或延长动物的平均寿命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在人类身上尚未被证明有任何效果。
  其他不太常用的抗衰老药物还有催产素、胰岛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生长激素。不过,对这些生长激素使用效果的有关证据相互矛盾。一项早期研究暗示,对老鼠使用生长激素能够延长老鼠的平均寿命。而其他一些动物实验结果则显示,生长激素其实会降低这些动物的最大寿命,尤其是老鼠,如果缺乏生长激素,它们可以活得特别长。大剂量使用胰岛素被发现有可能导致寿命缩短,而经过基因改造使脂肪组织中缺乏胰岛素的老鼠则活得更久。
  此外,反转醇被证实能够延长酵母菌、果蝇、某些鱼和老鼠的寿命,对哺乳动物的实验则在进行之中。反转醇是一种乙酰化酶促进剂,其延长寿命的原理据推测与基因密切相关。
  2008年,葡萄牙电视台播出的一个节目展示,有一种植物提取物有可能让酵母细胞永生,这种植物的分子能在氧化剂和热应力等致命条件下保护细胞。在延长酵母菌的寿命方面,这种植物的效能比反转醇高7倍。
  对于使用抗衰老药物以期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做法,有些科学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衰老是一种自然过程而不是什么疾病,因此没有必要通过服用药物来试图减缓衰老进程。
  
  限制热量
  
  1934年,美国科学家在观察实验室老鼠时发现,那些被喂食热量剧减的食物、但主要营养水平仍能得到维持的老鼠,其寿命竟然比预期增加了一倍。后来,又有研究者对这一发现进行了一系列更详尽的实验。1986年,有研究报告说,限制实验鼠的热量摄入能够显著延长老鼠的寿命。不仅如此,热量限制还使得老鼠长久保持青春容貌和年轻活力,延缓衰老性疾病的出现。
  上述发现随后被推而广之到其他一系列动物身上,甚至包括人。与此同时,许多人开始通过节食减少热量摄入以期达到长寿的目的。2002年,一项对30名志愿者进行的限制热量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人“看起来”真的比一般人衰老得缓慢一些。例如,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人体血液的收缩压会随着年龄上升,而这些志愿者的平均年龄达55岁,他们的平均收缩压却只有110,也就是相当于20岁年轻人的水平。不过,主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指出,还不能肯定这些志愿者真的减慢了衰老进程,只能说他们看起来是这样。
  
  2007年5月,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指出,在动物身上,导致“热量限制性长寿”的基因是PHA-4,在人类身上也可能相似。据此将来有可能开发出长寿药物,其原理就是模拟热量限制的效果。不过,科学家们同时提醒说,药物再好也无法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的锻炼对于想长寿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对于采取限制热量方法的人来说,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重要营养物的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热量限制也不能过度,否则可能引发贫血、肌肉萎缩、虚弱、眩晕、昏睡、疲倦、恶心、腹泻、便秘、胆结石、丧失理智和严重抑郁等后果。
  迄今为止,热量限制已被证明能够延长每种实验动物的最大寿命(请注意并不是平均寿命),其中包括老鼠、酵母菌、果蝇和线虫。对老鼠来说,减少5%的热量摄入能使最大寿命提高近50%。目前,对灵长类动物热量限制与长寿之间关系的实验仍在进行中。
  尽管对酵母菌、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令人欣喜,但仍有人批评说,对实验室老鼠的热量限制实验结果并不能推广,因为多年的近亲繁殖已经让这些老鼠变得跟它们在野外的同伴不一样了。退一步说,就算老鼠实验的结果可以被部分推广,也只能推广到那些寿命本来就不长的动物身上。要想最终查明是不是能够推广到人类身上,无疑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实验期——理由很简单,人的寿命跟老鼠相比可是长得多了。
  
  克隆和器官替换
  
  随着人体克隆和干细胞研究等生物技术的发展,用人工培育的“新”器官组织替换衰老器官组织的前景已经浮现。在实验室中,培育器官组织用以替换的可行性已被证实,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实验就是制造了一个狗膀胱,把它移植到一只狗的体内后发现它仍具有活力。不过,膀胱和其他简单生物结构易于被人工培育,而哺乳动物的关节和肢体等复杂生物结构目前还无法被人工培育。但考虑到技术进步的速度之快,人工培育简单或复杂的器官组织来移植、替换衰老或损坏的器官组织终将实现。其中最令人向往的一个场景是,一个人的大脑被从他已经衰老的躯体上移植到用他的身体组织克隆的一个新的、年轻的躯体上。20世纪中期,曾经有人对猴子和狗进行大脑移植实验,但因排异反应和无法连接神经而告失败。不过,随着对神经系统研究的深化,大脑移植有朝一日也肯定会成功。器官组织克隆替换技术的支持者相信,在延长生命的各种未来技术中,该技术将最早成熟及应用。
  最近,美国国防部已经开始了一项计划,就是在老鼠身上培育人体组织,将来移植给截肢者。这无疑会加剧关于干细胞研究和人体克隆的道德伦理争议。其中,对使用人类干细胞尤其是胚胎干细胞的争议最大。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彻底颠覆了生命的原本定义,但干细胞研究的支持者却指出,细胞的形成和毁灭事实上一直都在发生,因此对干细胞的使用并没有什么不当。
  与此类似,治疗性克隆也是一种产生细胞、身体组织甚至从理论上说制造整个身体(称为繁殖性克隆)的有效方法,它能克隆出与被克隆者完全一样的人(从理论上说,通过克隆就能让被克隆者的形象永存。当然,这种永存跟被克隆者自己的永存完全是两个概念)。围绕克隆的争论与针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争论相似,不过在大多数国家,公众反对繁殖性克隆的声音更加强烈。
  
  人体冷冻
  
  人体冷冻技术的产生背景是:随着生命延长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或许最终能让人们得以再活千年万年,并且“青春永驻”。不过,这些技术或许要再过50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会出现,而在此期间,那些企图“永生”、并且也为此花得起钱的人们——甚至是年轻人都有可能因种种原因过世,那么他们又怎么能等得到新技术用到自己身上呢?
  人体冷冻为他们提供了“一辆通向未来的救护车”,这个“未来”就是各种生命延长技术大显身手的那一天。
  人体冷冻学的基本思路是:在成千上万年间都不至于引起生物组织改变的低温下,让渴望永生者能够有大量时间来等待未来延长生命技术的成熟与应用。
  一种乐观的人体冷冻学观点是:未来的医学技术不仅能够治愈一些疾病,使每个人都能够返老还童,而且还能够修复由冷冻保护过程所引发的一切损害。细胞修复技术(纳米技术和纳米医药) 有望最终达到这一目的。为了将这种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科学家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旦某人被宣布死亡,立即对其实施快速冷冻和心肺功能支撑。
  
  人体冷冻并不是要把人冻僵,因为冰对身体组织非常有害,所以所有的人体冷冻机构都使用冷冻保护剂来阻止结冰,一般是用甘油,它能避免大约80%的结冰。人体冷冻学家们相信,有朝一日,由疾病、衰老和冷冻过程所带来的一切损害都将被纳米技术修复。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研发的技术已能将冷冻结冰减少到不到0.2%。2005年7月,有科学家宣布,他们在零下135摄氏度的低温下保存了一只兔子的肾脏,后来又将它移植到一只兔子体内,结果这只肾脏活性十足,功能完全正常。
  心脏停跳和呼吸停止,是许多国家判定法定死亡的常用标准,但这些标准与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死亡并不相符。当宣布某个人法定死亡时,其身体细胞和组织仍然很有活力。哪怕在室温下,这些细胞和组织也还要过几小时才会死,要过几天才会腐烂。尽管神经损害在心跳停止4~6分钟后就会发生,但不可逆转的神经变性过程却要在几小时过后才会出现。
  只要在宣布法定死亡后立即实施快速冷冻和心肺功能支撑,就能在冷冻低温下长时间保存细胞和组织。一些人尤其是儿童在掉进冰水、心跳停止1小时后照样能存活。如果心跳只停止了45分钟,则有可能完全康复。
  受这类现象启发,人体冷冻小组会守候在一个濒死者床边,一旦此人被宣布法定死亡之后,就立即对其实施冷冻和心肺功能支撑。人体冷冻学家并不相信法定死亡是真正的死亡。事实上,在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后,仍有可能通过电震使其心跳恢复。
  就目前而言,人体冷冻学还不是一门现实可行的科学,迄今为止,还没有哪怕一只哺乳动物在经过冷冻保存后死而复生。难怪一些学者表示,“相信冷冻技术能让人死而复生,就好比是相信能让一只汉堡包重新变回一头牛一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冷冻保护技术的一些基础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一些支持人体冷冻学的研究者认为,就像人们最初不相信的克隆技术已经变成了现实一样,人体冷冻技术最终也一定能达到目的。
  当然,人体冷冻是需要花费大量费用的,因此只有那些很有钱的人才有可能冷冻保存自己的整个身体,而那些钱不算太多的人就只能保存自己的部分身体,最常见的是保存头部。一些伦理学者认为,人体冷冻技术就像其他一些生命延长技术那样是违背伦理的,而只保存头颅更是违反纲常,极其丑恶。
  
  “永葆青春攻略”
  
  2007年,英国遗传学家奥布里·德·格雷博士在其所著《终止衰老》一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的“通过基因工程彻底忽视衰老之策略”,我们不妨简称其为“永葆青春攻略”。格雷声称,有朝一日人类将能够在年轻的状态下拥有成千上万年的寿命,也就是说,你我至少能活1000岁。“永葆青春攻略”的独特性在于,其目标是通过研发一系列工程技术来无限延长个体的寿命,就好比是通过各种技术革新,包括通过更换或改进等手段以提高零部件的强度,从而长久保持一辆古典汽车的良好状态。具体而言,格雷列出了7种攻略,以对付7个“致命的问题”。
  ①肌肉细胞损失只需通过适当的锻炼就能修补或逆转。至于其他组织,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来激发细胞的分裂,在某些情况下则需要干细胞。
  ②通过激发免疫系统,衰老的细胞可以被移除。或者利用基因疗法,引入只杀衰老细胞的“自杀基因”来消灭衰老细胞。
  ③对于后果严重的蛋白质交叉结合,通过能破坏结合的药物即可消除大半。不过,为了破坏某些交叉结合,可能还需要研发生物酶技术。
  ④细胞外的垃圾如淀粉状蛋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消除,疫苗能让免疫细胞“吃掉”这些垃圾。
  ⑤对于细胞内部的垃圾——脂褐质,需要引入新的酶(或许是来自土壤的酶)。土壤酶能够降解我们自身的酶所无法降解的脂褐质。
  ⑥对于线粒体变异,并不打算修复它们,而是运用基因疗法,将经过适当改良的线粒体基因样本引入细胞核,从而阻止变异的线粒体造成损害。
  ⑦对于癌症(即所有变异中最致命的序列),策略是利用基因疗法并借助干细胞阻止正常细胞转变成“永远不死”的癌细胞。
  值得一提的是,格雷博士还合作资助了“最长寿老鼠奖”,那些能够延长老鼠寿命或者能让老鼠返老还童的人将得到奖励。但是,有科学家指出,格雷的“永葆青春攻略”太富于幻想性,其中提到的一些“攻略”何日才能实现还根本说不清楚。不仅如此,如果真能让人活到1000岁,那么生命和人类的原本意义将不复存在。还有科学家悬赏10000美元,准备奖励给第一个能彻底驳倒格雷的“永葆青春攻略”的人。而格雷则针锋相对地将“最长寿老鼠奖”的奖金从10000美元提高到了20000美元。
  2006年3月,著名科技期刊《技术评论》宣布,该杂志已经选定一个评审团来裁决上述“比赛”的胜负。同年7月11日,该杂志公布了评判结果:无人获得全部20000美元的奖金。裁判们一致认为,他们看到的任何反驳都不足以彻底推翻“永葆青春攻略”,不过,普雷斯顿·埃斯特普及其同事的反驳最有说服力,因此评审团将10000美元奖金颁发给了他们,以表彰他们“认真仔细的学术研究”。然而,埃斯特普等人并不领情,他们抨击评审团没有表达他们的原意——他们并不反对延长人类寿命的目标,但认为格雷的方法明显是伪科学的。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这笔奖金,并把它全部捐赠给了美国衰老研究联合会。而格雷则反驳说,埃斯特普等人根本没有弄清“永葆青春攻略”的实质。
  直到今天,“永葆青春攻略”仍然具有很大的争议性。不过,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一项引领我们走向长生不老之路的“模糊指示牌”。
  
  暂停生机和下载心智
  
  著名科学期刊《科学》2005年4月22日发表文章称,用化学方法对老鼠进行的暂停生机实验已经取得成功。所谓“暂停生机”,是指利用外部手段延缓生命进程,而非终止生命。在此情形下,呼吸、心跳和其他非自主功能或许仍在进行,但只有通过人工手段才能探察到。例如,极度低温已被用来促使个体功能的延缓,尽管这项技术迄今为止尚未应用于人类,但在狗、猪和鼠身上进行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科学家将狗体内的血液抽干,然后将一种冰冷的溶液注入其循环系统。在这些狗临床死亡3小时后,将血液重新输回其循环系统,并电击它们的心脏,结果这些狗全部复活。科学家在狗身上进行了200次实验,结果获得90%的成功率。
  科学家至今仍不清楚意识究竟是怎样存在的,因此也就无法读懂人类心智的生理化学结构,但一些未来学家乐观地预测,随着电脑技术的飞跃,最早到21世纪20年代,电脑硬件就将能够驱动人类心智的功能模型。这里涉及到一项新技术——下载心智。
  所谓“下载心智”,是指将人的心智(意识)传输到一个更耐用的材料容器上。说到这个容器,你恐怕最先想到的就是电脑,但这里所说的“容器”并不一定就是电脑。这个理念是基于唯物主义的,即意识完全是由一个异常复杂、相互作用的生理与化学系统决定的。目前,多项正在开发中的技术都假设将在类似的时间框架内完全读懂人的大脑功能。假如向电脑传输人类心智真的能够成功,那么既然可以制造寿命很长的高强度电脑,因此也就能够从理论上大大延长人的寿命,甚至可以通过复制将一个人的心智传输到多台电脑上。
  不过,下载心智的理念遭到科学界的广泛质疑。首先,读懂人类心智还遥遥无期。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算能够读懂心智功能,而且还能将一个人的心智传输到电脑里去,那么这个人的身份就得以保存下来了吗?如果此人的心智被进行了多重复制,那么这个人的个人身份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有人提出了一项“可能行得通” 的办法:让人的大脑与电脑部件相互作用,逐渐用机械部件替换生物组织,但保持原有的大脑功能完全不变,最终替换完毕。不过,这个办法仍不足以解决所有的伦理难题。
  对下载心智理念的质疑,跟心智克隆及下载装置的持久性直接相关。例如,假如某人的心智已被下载,而此人自己的心智(生理心智)仍然存在,那么被克隆的心智(电脑心智)将被视为异己。生理心智将视自己为“正宗货”,但它最终还是会死去;电脑心智也会视自己为“正宗货”,但它是人工制造的。即便被克隆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被克隆者的心智仍将死去。总之,即便一个人的心智永远存在,即便这个人一直被克隆下去,这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永生”吗?
  
  相关链接:泰德怎么了?
  2003年8月,美国《体育画报》披露说,棒球明星泰德·威廉姆斯的遗体并未被阿尔科人体冷冻公司整体冷冻,而是被分成头部和躯干两部分分开冷冻,泰德的儿子因此拒绝支付尚未支付的超过11万美元的冷冻费(总费用为13.6万美元)。
  据报道,自泰德于2002年7月过世后,按照其儿子约翰的意愿,泰德的遗体一直被悬浮于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的液氮中加以保存,以期将来他能够复生。但随后传出消息说,泰德并未被整体倒立悬浮于阿尔科的液氮罐中,而是他的头颅被置于一个装满液氮的钢罐中,躯干则被置于同一房间中一个近3米高、充满液氮的圆柱形钢箱中,并且呈直立而非倒立姿势。据透露,泰德的头部被刮光了头发,钻了洞,并且还因为储藏温度的变化而多达10次被弄碎。
  报道说,泰德在2002年7月5日早晨去世后,他的遗体立即被飞机运往阿尔科公司,并于当晚放上手术台,通过手术将头颅与躯干分离。这不仅违背了约翰的要求——整体保存其父亲,而且侵犯了泰德的隐私——据说有许多人当时都在手术现场,而且还拍了许多手术过程的照片。
  这条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至于阿尔科公司所在的亚利桑那州众议院于2004年通过一项议案,要求将人体冷冻置于本州丧葬委员会的管理之下。不过,该议案最终在该州参议院未获通过。
  
  相关链接:非人类生物长寿纪录
  仍存活类
  玛士撒拉树——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白山上的一棵狐尾松,至今已有4800年树龄,是目前已知仍旧在世的最长寿生物。
  齐塔——一头已经76岁的黑猩猩,是迄今已知存活于世的最长寿黑猩猩。
  已死亡类
  “普罗米修斯”—— 1964年砍伐于美国内华达州大盆地国家公园里的一棵狐尾松,“享年”4900岁,是已知最长寿的单个生物体。
  圆蛤——2007年从冰岛沿岸海域打捞上来一只圆蛤,其年龄在400~410岁之间,是已知最长寿的动物。但科学家认为还有更长寿的圆蛤尚未发现。
  图伊·马里拉——一只射纹龟,由库克船长送给汤加皇室家族,去世时年龄超过185岁,是已知最长寿的爬行类动物。不过,一只亚达伯拉巨龟去世时可能已经活了250岁,但这一年龄尚未被证实。
  北极露脊鲸——被猎杀的一头北极露脊鲸的年龄在211~245岁之间,是目前已知最长寿的哺乳动物。
  多毛虫——根据生长速率估计,一只深海多毛虫(管虫)的年龄已超过250岁。
  锦鲤——“享年”达215岁的一条锦鲤,是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
  
  相关链接:
  ● 同卵双胞胎一般会在3年之内相继去世,异卵双胞胎一般会在6年之内相继去世。
  ● 鸟和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很少能够活到最高寿命,这是因为它们常常会死于事故和疾病。
  ● 食草动物的牙齿最终会磨损到无法进食的地步,因此这些动物最终可能被饿死。
  ● 通常情况下,那些体型较大或者更能有效抵御掠食者的物种更容易达到最高寿命。
  ● 以下是一些动物的最高寿命举例:老鼠,4岁;狗,29岁;猫,36岁;金鱼,49岁;马,62岁;大象,86岁。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一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
  ●疾病固然是影响寿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但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被认为是人类最大的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70%~80%的人死于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和肿瘤等,它们被统称为“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指吃得太油腻、太咸、太甜,饮烈性酒,大量抽烟,贪图享受,长期过夜生活,缺乏运动,以及赌博、纵欲、吸毒等。
其他文献
昆虫学家近日在马达加斯加新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蜘蛛,其所织网的直径竟然宽达25米。更稀奇的是,它们的网居然能悬挂在河流、湖泊、小溪等流动水体的上方。这种蜘蛛属于达尔文树皮蜘蛛家族的一员,昆虫学家至今对这个家族所知甚少。达尔文树皮蜘蛛的雌蛛体长仅两厘米多一点,雄蛛体长则只有雌蛛的1/5一。它们编织的巨网在抓捕猎物方面卓有成效,这不足为怪,因为网的面积很大,而且网丝的韧度在所有蛛网中都最强。科学家打算进一
未来医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的曾曾孙子长大。  打造“永生不死”之身  科学家称,人类在未来20年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不久前,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对外披露,他将实施一个名为“俄罗斯2045”的惊人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作“阿凡达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人的生命,直至实现“不死之身”。据说该计划目前已获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大
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最远已经能够看到距离地球140亿光年的天体,人类发射的各种太空探测器已经成功造访了太阳系的七大行星,人类的足迹甚至已经印在了月球上。然而,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却知之甚少。  地心究竟有什么?为什么说“上天容易入地难”?让我们循着科学家的思路去探究深藏地心的秘密。    1 进入地下巨型水晶洞    19世纪的著名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地心游记》讲述了林登布罗克教授等人
从1990年开始,一家名为“保护国际”的国际环保组织开始派出科学家到人迹罕至的地区进行物种调查。  该组织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非盈利环保组织,宗旨是保护地球上尚存的自然遗产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并以此证明人类社会和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保护国际”下设的“快速评估项目”(RAP)小组,其主要任务是考察一些人迹罕至地区的珍稀生物,以向世人展示地球生物的多样性。20年来,该小组派出的科学家的足迹遍及
策划 本刊编辑部 编译 方陵生等    据报道,2008年,一支国际洞穴探险队在我国重庆地区意外发现一个深达1026米的地下洞穴,该洞穴被认为是世界最深洞穴之一。  探险队员们是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找到这个洞穴的。在最初看到这个如深渊一般的洞穴时,队员们都惊呆了。他们后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在整个攀爬过程中,他们没有人敢向下探望,因为洞穴的深度足以让人晕眩,而且给人一种在狭长空间里的压迫恐惧感。一位
移動数字
期刊
晨曦之于一日的时光是最初的温暖;笑容之于待哺的婴孩是最初的烂漫;而对于古今师者,其谆谆追寻的“最初”又到底是什么呢?是精湛的教学技艺?是拥有渊博的知识体系,还是有着光辉的获奖经历、卓著的地位?  一开始,笔者按照哲学本源的方式思考,认为教育的最终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所有都应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生命力的人为终极目标,这才是教育的最初出发点。那么,这个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呢?然后,笔者翻阅了大量教育专著
① 他深信:有一天他将重返人间  “人体冷冻学之父”罗伯特·艾丁格生前工作照,图中的旧式冷藏罐已被新式液氮罐取代。  2011年7月23日,“人体冷冻学之父”罗伯特·艾丁格因自然原因离世,享年92岁。按照他的意愿,人们没有为他举行悼念仪式,他的遗体将被冷冻保存以待未来复活。  1976年,艾丁格在美国密歇根州克林顿地区建立了“人体冷冻学研究所”,现在他本人成为这里冷冻保存的第106名长期“居民”。
自1993年以来,美国考古学家伊安霍德每个夏天都会来到土耳其的一个叫做“查塔胡育克”的地方,对一座高度超过20米的土堆进行考古发掘。尽管如此,每当霍德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他仍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就在他的脚下,埋葬着一座修建于8000多年前的古老城镇——查塔胡育克,土耳其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查塔胡育克的原意是“岔口处的土堆”。在对这座遗址进行最初的发掘之前,有
到2048年海鲜可能消失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起来,否则海洋食物(人们俗称的海鲜)就有可能在2048年消失。科学家指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正在加快,人们消费的海鲜种类里有29%已经枯竭。如果这种趋势长期延续,那么最早在30年之后人们就不会再有海鲜可以享用。海洋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跟海水水质下降、有害藻类爆发、海洋死区、捕杀鱼类及海岸洪水泛滥密切相关。    太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