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资源 厚植家国情怀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疫情背景下,许多鲜活的生活资源都是极好的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生活教材。作为思政课程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应该紧扣生活,巧用资源,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形式,设计让学生走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树立强国志,化为报国行。
  关键词:国家意识;生活资源;精神偶像;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A-0072-03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启蒙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激发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等。《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1]。找到抽象的价值观、德育理念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件、人物等的联系,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与这些具体事物关联的活动来加深对国家意识的理解,比空洞的灌输和说教更具感染力、说服力。
  2020年初,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力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国政府采取了适当延长假期、调整学校开学时间、支持网上办公等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广大师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和学。如何在国家面对危机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如何在全国上下涌现出成千上万个普通人的感人事迹时,引领学生建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感?这是值得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思考的。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样的“大课”,不会出现学校的课程表里,但这些鲜活的生活资源都是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极好的生活教材。思政教师应该紧扣生活,巧用资源,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形式。
  一、关注疫情国际形势,激发爱国情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实际 上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从本质上而言,情感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情感的倾向性决定着它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关。道德与法治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职责,要遵循情感的心理特征规律,发挥生活现象对人心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认同和热爱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坚持“道路自信”的积极感受。
  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产生的情感才是稳固的情感。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对于这样的形势,教师应适时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之一。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记录每天更新的国内、海外等疫情实时追踪的相关数据,绘制成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再让学生纵向和横向比照数据的前后变化。学生发现国内的累计治愈数据在逐日上升,而海外的累计确诊数据却在不断上升。在数据比较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为什么在短时间内,我们国家能够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而海外有些国家的疫情却没有得到较好地控制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背后原因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启发学生围绕在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哪些应急和保障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防控,海外各国又是如何面对和处置疫情等问题进行探究研讨。教师相机出示有关疫情的图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学生直观感受到在危难面前,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这样,学生通过对疫情背景下国际形势的分析与研究,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讨论、探究、体验等方法,得出结论,提高认识。学生能更直观地体验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更真切地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认同国家的伟大。学生的爱国之情也在数据对比和事实分析及研判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升华。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了自身的认知[2]。
  二、树立精神偶像,树立强国志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的一种新的情感依托与情感表现的形式,有助于青少年在群体中得到相互认同,从而满足群体归属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青少年的选择,引领着他们的行为。正因如此,偶像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影视等娱乐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小学生的偶像崇拜倾向逐渐凸显,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为此,教师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发挥英雄模范的激励作用,激发小学生崇尚英雄的积极情感,使英雄模范成为学生的精神偶像,让英雄精神成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能量,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场防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榜样人物。这些鲜活的人物群像在危难时刻绽放出最美的人性之光,虽平凡却有着责任与担当,都是值得尊敬的榜样,都是活生生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用心去发掘,巧妙地利用。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可先让学生了解和搜集战“疫”逆行、书写感人瞬间的“奉献者”的感人事迹,学生交流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有学养厚实、亲临一线的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有驰援武汉、冲锋陷阵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守望相助的爱心人士、踏实工作的社区和乡村工作人员、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坚守平凡岗位的保安和清洁工、遵守规则的邻里乡亲……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人物的付出,疫情防控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感受到: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用行动诠释着中华儿女的责任担当,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值得崇敬的最可爱的人。英雄人物这一素材把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仰和勇于担当的爱国心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之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此时此刻,你们心中最美的偶像是谁?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崇敬之情呢?学生有感而发,纷纷行动起来:有的给勇斗疫魔的护士阿姨写信,有的给勇敢的警察叔叔朗誦一首诗,有的创编歌曲和童谣赞美社区的工作者,还有的用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形式抒发对志愿者、清洁工等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偶像对话,“点亮”了心目中的新偶像,懂得了向偶像学习,就要像偶像一样有执着的信仰、远大的志向、渊博的学识、超人的智慧和勇往直前的大爱担当,就要循着偶像的足迹,树立报国之志,好好学习,做赤胆忠心、为国奉献的有为少年。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参与社会实践,引导报国行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学中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变化,在实践锻炼中升华爱国情感,并付诸爱国行动,让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2]。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家同意识,不但要唤起学生爱国之情,强同之志,更要引导学生有报国之行。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我参与我奉献》一课时,通过新闻媒体,学生了解到疫情防控中许许多多抗疫英雄坚守岗位、不论生死的感人事例,重塑了精神偶像。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英雄们在用行动守护人民生命安危,保卫祖国稳定。作为小学生,能为抗疫做些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利用假期增长了厨艺,减轻了爸妈的负担;有的给家人、邻居写倡议书;有的教给大家一些健身和缓解心理焦虑的方法;有的通过社区、网络向疫区捐款捐物;等等。学生明白了做好这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对抗疫的支持,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社会一份子,如何尽到小公民的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调查研究与疫情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引导学生对疫情背后暴露出来的政策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对提出的公共问题进行汇总筛选后,确定了“关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不足问题的研究”“关于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问题的研究”等作为研究的重点,再进行分工协作,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将研究总结用调查报告、建议书、手抄报等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将研究成果邮寄给相关部门,还收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学生以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体验生活,认识、关注社会,关注公共问题,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完成真实世界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形成品质,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
  德育最好的资源应该来源生活,又回归到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更不能离开学生的现实生活。主体与外部环境的自觉互动,生命个体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心,都是德育过程中重要的力量。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最真实的世界,是他们作为完整生命个体存在的体现。教师要准确把握教育契机,把疫情期间学生可见、可感的生活资源,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内容,用身边的事实说话,形成真实的教育情境,在学生心里播下“家同情怀”和“国家意识”的种子,从而促成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2.
  责任编辑:赵赟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National Affects by Using Living Resour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LUO Yanxiang
其他文献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举事例必不可少,读人物传记让举例变得轻而易举。但是读人物传记有讲究,浮光掠影会语焉不详,影响论证的力度。而读过传记之后能够顺势写一篇读书笔记,既有
针对引黄水库水体呈现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藻、高有机物的水体特征,以济南鹊山引黄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开发了高锰酸钾预氧化/溶气气浮/炭砂滤池组合工艺,考察了工艺的运行参
<正>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实现东、中、西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因此,构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是长江
为了评价清洁能源政策对济南市采暖季PM2.5质量浓度及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影响,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6年采暖季)和2017年11月-2018年3月(2017年采暖季)济南市区清洁能
信息技术课程是彰显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教学中,怎样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教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里,数学就像一位恋人……"数学大师们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现在大多数学生感受更多的是数学的枯燥,而不是趣味,对学习数学缺乏兴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 G显带提示有染色体易位的病例进行分析 ,阐明易位本质。 方法 :以定位于待研究染色体区段的酵母
<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湖南、贵州三省市交界处,集资源能源依赖型县、少数民族县、革命老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于一身。按照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
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肩负着从小对幼儿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入园学习蒙语。为此,幼儿园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认真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措施,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