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调查与分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net2002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有利于实现毕业生的个人价值,有利于为农村基层地区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基层就业政策了解很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程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需要政府、高校等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58 — 02
  
  一、 前言
  201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660万,在全球经济疲软和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工作逐渐成为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教育主管部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计划等新的基层就业项目,在更多的领域为基层输送高素质人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目前,黑龙江省拥有74家高校,2012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即将毕业人数达到21万人,可以说我省具有大量的人力资本。然而,由于我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不到位,各种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农业科研项目没有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人力资源素质普遍较低,科技人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1〕。加之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大學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对于改善农村基层环境,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二、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黑龙江省两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工学、医学10个专业,通过两所大学相关就业指导中心的配合,总共发放了1000份,回收问卷895份,回收率89.5%,回收问卷数据录入到Excel2007中,经数据清洗、编码、假设检验后,判断出130份问卷中存在问题,有效问卷765份,有效率76.5%。受访者中,即将毕业的2008级学生占35%,2009级占28%,2010级占25%,2011级占12%。本次研究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对相关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并与即将毕业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于农村基层工作认识和看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于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情况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基层就业项目主要有“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等。调查显示:总体来看,2008级学生处在择业期,约有73%的学生基本了解,了解程度最高,但具体涉及内容约有85%同学不清楚;2009级、2010级和2011级学生了解和认知程度依次递减,分别为56%、35%、6%。
   然而,对于黑龙江省基层就业具体政策,只有15%的学生了解,其中近一半的学生听说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对于“三支一扶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几乎不了解,同时很多人错误的理解基层就业政策,与大学生没有任何关系,说明大学就业的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2.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程度
  根据我们的调查,不同专业学生及性别对于基层就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从专业而言,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其专业与基层有着一定的关系,或者是就业形势相对不理想,处于冷门专业;同时我们发现偏文科性质的学科到基层工作的意愿程度更大一些。
  性别对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男生与女生在生理结构及其在个人发展环境的不同,一般而言男生选择基层工作的比例更高一些。
  3.影响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含一些具体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调查愿意选择基层就业的学生中发现,65%学生认为国家出台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基层工作能够积累经验,更加磨练和锻炼人,基层就业机会多、容易得到重用;35%学生认为就要形势严峻,随便找个落脚的地方就可以,基层就业仅仅是无奈之举、权宜之计,完全没有考虑基层工作内容;在选择基层就业的学生中,超过45%的学生希望能够在基层就业服务期满后,希望政府能够进行指导帮助,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所调查的目标对象中超过70%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基层工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尽管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并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在传达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虽然获得了毕业生的普遍认可,但还有很多问题,就业指导工作有待提高,信息发布不及时或者根本没有相关信息的提示,65%的大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基层工作,对于基层就业的主动性不高。缺乏去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基层工作政策几乎不了解;其二是专业不对口。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大学把学生的培养方向定位于大中城市,少有针对农村基层设置的专业。基层工作比较复杂,很多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加之基层就业专业不对口,短时间内难以胜任新的工作,也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信心;其三是基层工作环境艰苦。75%的大学生认为基层工作环境差,待遇低,远离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差,文化娱乐设施少,生活比较单调,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三、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学生层面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要清楚服务基层不等于没有出息,要建立成熟的人生职业规划,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摆正基层工作是低级工作的误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任何地方的工作都没有贵贱之分,每一项工作都有其价值所在。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到大城市、大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到边远地区、乡镇企业或是农村基层组织,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名劳动者,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都能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赢得他人尊重。
  2.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基层工作尽管艰苦、环境恶劣,在基层工作中不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然而,哪份工作能够是一帆风顺。大学生要积极面对,主动化解消极的心里情绪。在激励竞争的今天,只有艰苦奋斗,排除万难,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才能够抓住机遇,实现个人的价值〔2〕。
  (二)学校层面
  1.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导向性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30%以上是通过父母、亲戚帮助得到,大约40%的学生依赖于学校就业信息获得工作机会。然而,在此次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学生根本不了解基层就业,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基层就业也存在一定的偏见,可见这与就业指导工作导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主动、积极、认真解读国家颁布各项基层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更多的基层就业机会。积极吸引中小企业到高校招收大学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很多高校盲目跟风,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一些看似“冷门”专业逐渐减少,致使无法满足基层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本身是以城市为中心,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明显为城市服务,而忽略了基层工作。因此,建议高校认真分析自身条件及环境变化,合理的设置专业及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大学生赴基层创业铺路架桥,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三)社会层面
  1.完善基層就业相关法律与政策
  完善基层就业配套政策,为基层就业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积极的补充政策〔3〕。在调查过程中发现,30%以上的大学生准备考公务员,并且50%以上的学生愿意从事公务员工作,而基层工作就业意愿却很少,很多学生担心服务期满后的职业发展,地方政府对于基层就业的扶持力度缺乏持续性和统一性。因此,要完善基层就业服务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并保证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合法权利。
  2.尊重物质需要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人文关怀的基础
  物质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础。政府按照规定给予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一般在2000元左右,这种工资水平目前解决不了长期的发展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与所在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一般吃住都在镇、村里,与五彩斑斓的大学生精神生活形成了极大反差,基层政府应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宣扬他们在基层的奉献精神,在精神层面有成就感,激发其创业心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地方一般都是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当地政府与村委会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地方优势,让他们有发展空间〔4〕。
  3.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基层就业信息,解释基层就业政策、待遇,摒弃大众对于大学生既是天之骄子的陈旧想法,转变社会对于基层就业的错误看法,使大学生树立能够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乔朋华,王维.农产品加工集群能力主要影响要素协同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02):94-98.
  〔2〕马婷.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8):45-48.
  〔3〕龚晓琦.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意愿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183-185
  〔4〕卓成霞.大学生村官:稳定比流动更有价值〔N〕. 大众日报 ,2012-01-31.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的深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社会为严峻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湖北省四市760位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方程分析了农村老年群体养老状况需求的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
[摘要]对人性的理解是组织理论和管理方式的基础,在组织理论发展的任何阶段管理理论的构建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的看法为基础的,同时,又都是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有其深刻的哲学渊源的。古代东方的管理思想受儒、道、法三家的哲学思想影响,蕴含了无限的精髓;它不同于西方以理性精神作为思维基础、以数字定量为手段的近现代管理科学,东方传统管理思想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文化和伦理,感性的东西远远多于理性的
大卫·古德尔(David Goodal)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职业生涯获得过三个博士学位、发表过一百多篇学术论文。他最喜欢的食物是炸鱼薯条和奶酪甜点。这是他的最后一餐——和大部分人无法预知死亡不同,大卫·古德尔在不久之前就确定自己将在2018年5月10日去世。他选择安乐死。  由于目前澳大利亚只允许罹患绝症的病人安乐死,而大卫不符合要求,所以他只好向瑞士巴塞尔一家诊所发出申请。“我非常遗憾活
摘 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最有代表性的达斡尔族村屯当属哈拉新村和莽格吐村。当下,城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城镇化浪潮为达斡尔族村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达斡尔族村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透视出达斡尔族村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探索加强立法保障,健全保障机制;利用资源优势,改变经济生产模式;加强宣传力度,促进民族旅游
[摘 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很多领域发挥着榜样和示范作用,本文将通过校园公益为切入点研究“互联网 ”时代下新媒体(APP)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动校园公益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新媒体(APP);公益 志愿;高校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近年来高校校园旅游蔚然成风,其发展态势有增无减,为了更好解决武汉高校校园旅游供求不平衡问题,选取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5所高校,在分析校园旅游管理措施基础上,引入准公共物品理论,试图基于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研究成果探讨高校校园旅游供求不平衡问题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旅游;准公共产品;供求不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从不抽象地空谈“何为公共权力异化?其性质和特征是什么”等问题,而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公共权力异化的历史路径进行了考察。在他们看来,任何国家公共权力都存在异化的可能性与倾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权力失范现象”作为异化的量变阶段,也存在着质变为异化的可能性,即并未完全根除公共权力异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异化;公共权利;公共权力失范  [中图
[摘要]“核心政治”是中国政治实践的基本方式。中国具有高度政治化的国家传统,过去全民讲政治,是全面化的政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视野下,虽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生活中淡化了政治,但政治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仍然以“核心政治”的方式保障和推动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这是中国现代化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从“全民”政治到“发展”政治,再到“民生”政治,体现了从“全面
[摘 要]本文基于美国学者艾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着重分析作为创新扩散本身的齐齐哈尔城市特色主题文化,通过齐齐哈尔城市特色文化的创新扩散,促进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广泛传播,在分析城市特色主题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软实力之间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制定特色主题文化传播与营销策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扩散;特色文化;传播;营销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认识基础上,运用卡普兰的政策公平原则既公正无偏原则,个人收益原则,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分配普遍原则,来论证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结果公平与过程公平。  [关键词]卡普兰;义务教育公平;政策公平原则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136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