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早熟甘蓝型油菜材料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浙油50进行基因编辑,创制油菜早熟材料,为培育早熟油菜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BnFRI和BnFLC基因是控制油菜开花的两个关键基因.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甘蓝型油菜浙油50的开花关键基因BnFRI和BnFLC基因进行编辑,农杆菌侵染甘蓝型油菜下胚轴获得具有明显早熟性状的油菜株系.[结果]对T0代转基因株系靶位点序列检测和突变类型分析,结果表明BnFLC和BnFRI基因分别有一个位点被成功编辑,编辑类型为单碱基的插入和7个碱基片段的缺失.该植株明显比正常株系提早抽薹和开花,对突变早熟单株的T1代植株进行测序检测分析,发现突变类型可稳定遗传.[结论]BnFLC和BnFRI同源基因敲除导致功能突变,可能是甘蓝型油菜提早开花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以亚麻籽粕为原料,利用微波法进行脱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微波温度对亚麻籽粕微波脱毒效果的影响.用脱毒后的亚麻籽粕制作酸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对亚麻籽粕酸乳中氰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粕最佳脱毒工艺为微波时间60?s、微波功率640?W、微波温度70?℃,该条件下微波脱毒后亚麻籽粕氰化物含量最低,为14.02?mg/kg;亚麻籽粕酸乳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9?h、发酵剂添加量1.50?g/100?mL、发酵温度4
合成氟虫腈人工完全抗原,制备氟虫腈单克隆抗体,以氟虫腈及氟虫腈类似物为半抗原,分别采用戊二醛法和碳二亚胺法合成人工完全抗原;利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鉴定;使用氟虫腈-牛血清蛋白人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得到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小鼠体内诱生腹水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氟虫腈在牛乳中的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结果表明:氟虫腈的人工完全抗原合成成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3F6质量浓度为8.5?mg/mL,效价为2.0×106,亚型为IgG1,与氟甲腈、氟虫
肠道炎症已成为我国社会健康的难题和挑战,其发病率在我国迅速增长.肠道炎症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缓解药物,因此加强肠道炎症有效缓解物质的研发至关重要.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是一种食疗益生性较优的乳源功能性低聚糖,能够有效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刺激免疫应答,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道炎症及GOS干预缓解肠道炎症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在所有乳制品配料过程中,分离过程对于从液态乳中分离成分相当重要,其中膜分离技术在乳品加工行业已有数十年的应用历史,在解决分离、浓缩、除菌等问题和开发新产品方面,已越来越成为乳制品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综述膜技术在乳品工业的主要应用,包括乳标准化、蛋白分离、乳清脱盐和废水利用等,旨在为工艺选择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海藻多糖来源丰富,可以分为褐藻多糖、红藻多糖、蓝藻多糖、绿藻多糖等.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藻多糖作为海藻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如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抗炎、保护肝脏、防辐射等.海藻多糖具有增稠、稳定、保水等多种食品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本文对海藻多糖的制备方法和生理保健功能,特别是海藻多糖在乳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展望今后研究应用的热点和趋势,为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乳品工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建立巴氏杀菌乳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高相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水稀释、调节pH值至4.6沉淀酪蛋白,过滤后采用Xbridge Protein BEH C4柱分析,经体积分数0.1%三氟乙酸-水溶液、体积分数0.09%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在10~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7;当牛乳中α-乳白蛋白加标量为200~1032 mg/L,加标回收率为97.9%~104.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非还原性二糖,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医药、农业和食品等领域对细胞和生物分子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乳酸菌作为食品发酵工业中的重要微生物,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探究海藻糖对于乳酸菌的保护机制,本文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海藻糖对生物分子的保护机理及其在保护乳酸菌抵御环境胁迫中的应用.海藻糖对生物分子的保护机理存在4种假说:“水替代”假说、“玻璃态”假说、优先排阻学说和分子间协同作用学说;海藻糖能够对乳酸菌在脱水胁迫、高温胁迫、冷冻胁迫及氧化胁迫等恶劣环境下起到一定的保护
蛋白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成分,乳蛋白被认为是天然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来源.乳源生物活性肽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经酶促水解或微生物发酵而来,有助于人类神经、胃肠、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发育,在预防癌症、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和其他健康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乳源生物活性肽在营养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乳源生物活性肽的生产技术、生物活性进行归纳,并对乳源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应用进行展望.
[目的]为探究控制西瓜种子大小的遗传机制.[方法]以144份纯合西瓜种质为试材,对多环境下种子大小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144份种质资源种子长度、种子宽度与种子百粒重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9、4.78和4.80;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3个过阈值的QTL区域,分别位于4、7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种子大小性状相关QTL区域在多次环境中均被检测到.[结论]西瓜种子大小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其QTL在多个染色体上均有分布.
食品安全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运用精准思维,实现精准治理.食品安全谣言基于互联网环境产生和传播,具有标签化、视觉化和社交化等特征,传播主体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当前,食品安全谣言治理制度与体系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短时间难以化解,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和互联网企业对谣言监管等领域仍存在突出问题.立足食品安全谣言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围绕产生源头、传播媒介、传播主体等领域,统筹协调,精准施策,有助于实现食品安全谣言的精准治理和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