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产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国际社会重视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2年通过的《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中就专门列有“公共教育”一项,并具体提出: “教育活动应在校内外进行,以激发与培养公众对景观和遗址的尊重,宣传为确保对名胜和古迹的保护所制订的规章”。1972年诞生的 《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27条也强调: “本公约的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第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也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等。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依靠诸多要素,如体制机制、法律科技、人才资金等。而其中教育则是贯穿各方面的重要因素。因为无论是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利用、传播等等,都要靠人去完成。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有理念、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对文化遗产有全面理解的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可以说,“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要素和条件。
当前,我国的遗产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尤其在针对遗产教育启蒙方面,更是缺少专门的研究。如何带领学生在欣赏文化遗产的时候,开启想象、创造、挑战未来的智慧?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公共教育机构,应当积极担负这方面的重要职责。
杭州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座落于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核心区域内,集西湖文化展示中心、西湖文献资料中心、西湖文化研究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为一体。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有关西湖的珍贵文物文献资料,成为海内外典藏西湖文物资料最权威的机构。2011年6月,杭州西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中国第40个世界遗产。杭州西湖博物馆作为全方位阐释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展示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公共教育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教育工作,引进教育戏剧这一独特的教育理念,融合遗产教育的理念与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于文化遗产教育戏剧
首先,中国戏剧与国外相比,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戏曲的概念包含其中。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很多家长都误以为文化遗产教育戏剧就是让孩子“唱、念、做、打”。其实教育戏剧概念,最早来自英国,它对全国的教学大纲中一些语言及人文学科的教育目标用戏剧的方法来教学,应该说更接近于“教育话剧”的概念。其次,教育戏剧并不是以戏剧排演为过程,这使得它又有别于以培养表演技巧为主要任务的戏剧专业教育。文化遗产教育戏剧,是通过扮演和戏剧游戏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取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激发创作能力和角色认同,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的目的。文化遗产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从事文化遗产教学的方法。
坚持遗产教育原则
以儿童认知为规律
从儿童认知规律和博物馆教学实践可知,对于儿童来说,要读懂文化遗产并非易事。根据研究表明,儿童从7岁至12岁开始具有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此时思维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仍有其局限性。一是思维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二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因此,孩子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
比如,西湖世界文化景观其突出普遍价值的承载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景观格局“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色、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等六大方面。杭州西湖博物馆的主体陈列也是以此为主线展开叙述,可以说是一本活的申遗文本。但如果仅仅通过参观展览、听讲解或互动游戏,孩子们可能只会对某些互动场景及表象的零散内容感兴趣,却不能较好地理解“遗产价值”这一相对抽象的具有内在逻辑的概念,并与之产生共鸣。因此,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博物馆教学活动。通过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开展教育戏剧可以帮助孩子透过湖光山色更好地理解西湖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孩子们在博物馆专业及教育戏剧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有计划及架构的教学策略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遗产知识学习。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像,表达思想,在实践中学习,从美感经验中,增进智能、技能并获得知识。
以人格塑造为核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融合、身份认同、精神归属问题突显。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有的财富,紧密联系着普通大众,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文化遗产不仅是物质的,它还包涵有精神和伦理上的内容,记录着人类和自然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能够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尤其在儿童人格塑造与价值引导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功能。采用教育戏剧的方式开展文化遗产启蒙式教育,其重点不在于遗产知识的灌输,更在于激发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通过场域信息、角色体验,引导儿童蒙发美学欣赏、情感体验,从小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将使命感注入其精神和意识中。
以专业素养为保障
坚持博物馆专业教育人员加教育戏剧专业老师的模式,博物馆派出资深博物馆教育专家和精英讲解人员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同时外聘专业的教育戏剧专家,共同组成西湖文化遗产教育戏剧教学团队。两支专业队伍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提出教育设想,针对教学目标、教育内容、课程形式、教学进程等,进行充分良好的前期沟通。双方从博物馆、文化遗产专业和教育戏剧专业角度展开思维碰撞,以西湖文化遗产专业知识为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确保了教学活动的专业水准。
坚守遗产教育目标
让孩子读懂西湖世界文化遗产
面对儿童,遗产教育最大的难题是内容的相对深奥、静态,与孩子好动、好奇天性之间的差距。因此,在设计西湖文化遗产的教育戏剧课程中,我们通过场景再现、角色塑造、对话交流,创造体验式学习西湖文化遗产的过程,使其成为极具现代感、极富张力的博物馆遗产教育启蒙课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结合博物馆的展陈与场域,以某个孩子感兴趣的片段作为对西湖文化遗产整体理解的切入点,从文本、语言、肢体、角色体验到舞台呈现,达成“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让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遗产世界
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在遗产教育方面还可以打破一些禁忌。比如孩子对藏品的介绍、遗产的解读自有自己的一套。也许,在成人眼中苏东坡疏浚西湖造福后世、发动民众体恤百姓的壮举,在孩子眼中或会幻化成美食“东坡肉”,发现原来东坡居士“好吃”的禀性和自己也相差无已,于是就喜欢上这位图版中的老人。也许若干年后,他就会对白居易、苏东坡留下的历史遗存,两堤三岛的景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遗产教育并不忌惮让孩子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遗产教育工作者只需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好适当的引导,启发孩子在想像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大胆表现。所谓“让成人的归成人,让孩子的归孩子”,孩子眼中的遗产自有一片天地。
让孩子成为保护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力量
文化遗产教育戏剧并不要求孩子们表演,它要求孩子们“成为”。因此,无论有无表演经验,每一个对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知识感兴趣的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一方面戏剧活动中特具魅力的角色扮演,为现代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迷失方向提供了可对比的、正确的引导,也为文化遗产教育启蒙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我们需要创造自己的身份,创造一种更加美好和谐的方式沟通。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获得了一些技巧,比如沟通、解决问题、同情心、合作等等。这些技巧,会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收益。他们会获得更多的信心,更有勇气解决问题,更有责任领导他人,更有习惯创造事物。另一方面孩子们从创作文本、创设场景及角色扮演中,在西湖文化遗产的知识宝贵中汲取了营养,从而激发保护西湖、热爱西湖的热情,成为保护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力量。
坚定遗产教育途径
活动还是学科?
在西湖文化遗产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借鉴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帮助孩子有效理解西湖文化的丰富内涵。一是采取以人为切入,根据白居易、苏东坡、岳飞等西湖历史名人为孩子塑造西湖文化的群像;二是以物为切入,如选取博物馆收藏的西湖文物,如雷峰塔藏经砖,展开相关故事的演绎;三是以事件为切入等,如岳母刺字、西湖疏浚等,挖掘历史背景,展现历史场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了各种角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总体来说,由于我国目前的遗产教育还没有形成体系,很多时候,教育停留在活动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遗产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因此,博物馆也尝试着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入手,以期逐步积累经验,为建构遗产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式打下一个基础。
馆内还是馆外?
博物馆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戏剧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西湖博物馆在学习环境中的情境,陈列展示及展品介绍,3D电影、大型电子触摸屏等,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西湖文化遗产价值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生开展情境创设,激发创作与创造的欲望。对所需学习资料的搜集、创设的提出与验证也均有重要作用。同时西湖博物馆地处西湖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域,走出馆外即是世界遗产的广阔天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取馆内馆外结合,学习文化遗产知识与亲身体验遗产地实物遗存相结合,生动多样的方式深受孩子喜爱。在馆内开展教学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各中小学校联系,把西湖文化遗产教育戏剧项目推进校园内。
我国特有的教育体制,客观上局限了遗产教育在学制内的普及。虽然有个别中小学校进行了一些校本课程试验,但由于没有整体教学大纲的支撑,仍然无法长久深入地持续。学校一般把遗产教育安排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作为德育教育的极小部分,而没有与学科教育内容有效的衔接。其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内涵极其丰富,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是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非常生动的教材。无独有偶的是,教育戏剧作为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音乐、美术等相比,也尚未进入学校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在西湖文化遗产教育戏剧实践方面其实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西湖博物馆在发挥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把西湖文化遗产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对运用教育戏剧这一方法开展学龄儿童遗产启蒙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展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核心价值的一家专业博物馆,西湖博物馆肩负着保护宣传展示西湖文化遗产的重任,我们也愿意为文化遗产教育提供有益的案例,促进青少年学生遗产教育,尤其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 作者系杭州西湖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依靠诸多要素,如体制机制、法律科技、人才资金等。而其中教育则是贯穿各方面的重要因素。因为无论是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利用、传播等等,都要靠人去完成。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有理念、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对文化遗产有全面理解的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可以说,“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要素和条件。
当前,我国的遗产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尤其在针对遗产教育启蒙方面,更是缺少专门的研究。如何带领学生在欣赏文化遗产的时候,开启想象、创造、挑战未来的智慧?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公共教育机构,应当积极担负这方面的重要职责。
杭州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座落于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核心区域内,集西湖文化展示中心、西湖文献资料中心、西湖文化研究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为一体。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有关西湖的珍贵文物文献资料,成为海内外典藏西湖文物资料最权威的机构。2011年6月,杭州西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中国第40个世界遗产。杭州西湖博物馆作为全方位阐释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展示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公共教育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教育工作,引进教育戏剧这一独特的教育理念,融合遗产教育的理念与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于文化遗产教育戏剧
首先,中国戏剧与国外相比,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戏曲的概念包含其中。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很多家长都误以为文化遗产教育戏剧就是让孩子“唱、念、做、打”。其实教育戏剧概念,最早来自英国,它对全国的教学大纲中一些语言及人文学科的教育目标用戏剧的方法来教学,应该说更接近于“教育话剧”的概念。其次,教育戏剧并不是以戏剧排演为过程,这使得它又有别于以培养表演技巧为主要任务的戏剧专业教育。文化遗产教育戏剧,是通过扮演和戏剧游戏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取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激发创作能力和角色认同,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的目的。文化遗产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从事文化遗产教学的方法。
坚持遗产教育原则
以儿童认知为规律
从儿童认知规律和博物馆教学实践可知,对于儿童来说,要读懂文化遗产并非易事。根据研究表明,儿童从7岁至12岁开始具有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此时思维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仍有其局限性。一是思维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二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因此,孩子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
比如,西湖世界文化景观其突出普遍价值的承载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景观格局“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色、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等六大方面。杭州西湖博物馆的主体陈列也是以此为主线展开叙述,可以说是一本活的申遗文本。但如果仅仅通过参观展览、听讲解或互动游戏,孩子们可能只会对某些互动场景及表象的零散内容感兴趣,却不能较好地理解“遗产价值”这一相对抽象的具有内在逻辑的概念,并与之产生共鸣。因此,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博物馆教学活动。通过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开展教育戏剧可以帮助孩子透过湖光山色更好地理解西湖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孩子们在博物馆专业及教育戏剧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有计划及架构的教学策略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遗产知识学习。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像,表达思想,在实践中学习,从美感经验中,增进智能、技能并获得知识。
以人格塑造为核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融合、身份认同、精神归属问题突显。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有的财富,紧密联系着普通大众,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文化遗产不仅是物质的,它还包涵有精神和伦理上的内容,记录着人类和自然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能够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尤其在儿童人格塑造与价值引导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功能。采用教育戏剧的方式开展文化遗产启蒙式教育,其重点不在于遗产知识的灌输,更在于激发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通过场域信息、角色体验,引导儿童蒙发美学欣赏、情感体验,从小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将使命感注入其精神和意识中。
以专业素养为保障
坚持博物馆专业教育人员加教育戏剧专业老师的模式,博物馆派出资深博物馆教育专家和精英讲解人员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同时外聘专业的教育戏剧专家,共同组成西湖文化遗产教育戏剧教学团队。两支专业队伍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提出教育设想,针对教学目标、教育内容、课程形式、教学进程等,进行充分良好的前期沟通。双方从博物馆、文化遗产专业和教育戏剧专业角度展开思维碰撞,以西湖文化遗产专业知识为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确保了教学活动的专业水准。
坚守遗产教育目标
让孩子读懂西湖世界文化遗产
面对儿童,遗产教育最大的难题是内容的相对深奥、静态,与孩子好动、好奇天性之间的差距。因此,在设计西湖文化遗产的教育戏剧课程中,我们通过场景再现、角色塑造、对话交流,创造体验式学习西湖文化遗产的过程,使其成为极具现代感、极富张力的博物馆遗产教育启蒙课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结合博物馆的展陈与场域,以某个孩子感兴趣的片段作为对西湖文化遗产整体理解的切入点,从文本、语言、肢体、角色体验到舞台呈现,达成“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让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遗产世界
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在遗产教育方面还可以打破一些禁忌。比如孩子对藏品的介绍、遗产的解读自有自己的一套。也许,在成人眼中苏东坡疏浚西湖造福后世、发动民众体恤百姓的壮举,在孩子眼中或会幻化成美食“东坡肉”,发现原来东坡居士“好吃”的禀性和自己也相差无已,于是就喜欢上这位图版中的老人。也许若干年后,他就会对白居易、苏东坡留下的历史遗存,两堤三岛的景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遗产教育并不忌惮让孩子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遗产教育工作者只需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好适当的引导,启发孩子在想像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大胆表现。所谓“让成人的归成人,让孩子的归孩子”,孩子眼中的遗产自有一片天地。
让孩子成为保护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力量
文化遗产教育戏剧并不要求孩子们表演,它要求孩子们“成为”。因此,无论有无表演经验,每一个对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知识感兴趣的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一方面戏剧活动中特具魅力的角色扮演,为现代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迷失方向提供了可对比的、正确的引导,也为文化遗产教育启蒙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我们需要创造自己的身份,创造一种更加美好和谐的方式沟通。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获得了一些技巧,比如沟通、解决问题、同情心、合作等等。这些技巧,会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收益。他们会获得更多的信心,更有勇气解决问题,更有责任领导他人,更有习惯创造事物。另一方面孩子们从创作文本、创设场景及角色扮演中,在西湖文化遗产的知识宝贵中汲取了营养,从而激发保护西湖、热爱西湖的热情,成为保护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力量。
坚定遗产教育途径
活动还是学科?
在西湖文化遗产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借鉴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帮助孩子有效理解西湖文化的丰富内涵。一是采取以人为切入,根据白居易、苏东坡、岳飞等西湖历史名人为孩子塑造西湖文化的群像;二是以物为切入,如选取博物馆收藏的西湖文物,如雷峰塔藏经砖,展开相关故事的演绎;三是以事件为切入等,如岳母刺字、西湖疏浚等,挖掘历史背景,展现历史场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了各种角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总体来说,由于我国目前的遗产教育还没有形成体系,很多时候,教育停留在活动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遗产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因此,博物馆也尝试着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入手,以期逐步积累经验,为建构遗产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式打下一个基础。
馆内还是馆外?
博物馆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戏剧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西湖博物馆在学习环境中的情境,陈列展示及展品介绍,3D电影、大型电子触摸屏等,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西湖文化遗产价值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生开展情境创设,激发创作与创造的欲望。对所需学习资料的搜集、创设的提出与验证也均有重要作用。同时西湖博物馆地处西湖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域,走出馆外即是世界遗产的广阔天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取馆内馆外结合,学习文化遗产知识与亲身体验遗产地实物遗存相结合,生动多样的方式深受孩子喜爱。在馆内开展教学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各中小学校联系,把西湖文化遗产教育戏剧项目推进校园内。
我国特有的教育体制,客观上局限了遗产教育在学制内的普及。虽然有个别中小学校进行了一些校本课程试验,但由于没有整体教学大纲的支撑,仍然无法长久深入地持续。学校一般把遗产教育安排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作为德育教育的极小部分,而没有与学科教育内容有效的衔接。其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内涵极其丰富,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是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非常生动的教材。无独有偶的是,教育戏剧作为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音乐、美术等相比,也尚未进入学校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在西湖文化遗产教育戏剧实践方面其实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西湖博物馆在发挥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把西湖文化遗产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对运用教育戏剧这一方法开展学龄儿童遗产启蒙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展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核心价值的一家专业博物馆,西湖博物馆肩负着保护宣传展示西湖文化遗产的重任,我们也愿意为文化遗产教育提供有益的案例,促进青少年学生遗产教育,尤其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 作者系杭州西湖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