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道排列组合题错解的分析及思考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在高二下学期的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排列组合题:将一枚硬币抛掷10次,至少连续5次出现正面的不同情况有多少种?
  
  一、错解
  
  错解1、利用联想抛掷情景,可将抛掷的结果分为6类。
  第一类:恰有5个连续正面,共有6个不同情况,即1--5,2--6,3--7,4--8,5--9,6--10;
  第二类:恰有6个连续正面,共有5种不同情况,即1--6,2--7,3--8,4--9,5--10;
  第三类:恰有7个连续正面,共有4种不同情况,即1--7,2--8,3--9,4--10;
  第四类:恰有8个连续正面,共有3种不同情况,即1--8,2--9,3--10;
  第五类:恰有9个连续正面,共有2种不同情况,即1--9,2-10;
  第六类:恰有10个连续正面,共有1种不同情况,即1--10。
  按照分类计数原理,共有21种不同的情况。
  错解2、用捆绑法,分两步:
  第一步,将连续正面的5次抛掷捆绑成一个元素,其余5次的抛掷之间产生6个空,选一个空将捆绑的元素插入,有6种不同的插法;
  第二步,余下5次抛掷,每一次都有正反两种不同的结果,共有2 种不同的结果。
  按照分步计数原理,共有6×2 =192种不同的结果。
  
  二、错因分析
  
  错解1、只考虑连续正面的情况,未从本题要求10次抛掷进行整体思考,忽略了其余五次的不同结果。例如,第一类:恰有5次连续正面,如果是1--5连续正面,那么应继续考虑第6,7,8,9,10次抛掷的结果。而第6次必须为正面,其余几次都有正反两种不同的结果,所以,1--5连续正面应有2 种不同的结果。
  错解2、在捆绑插入中没有进一步考虑是否有重复情况发生。例如:捆绑在一起的5次正面在插空时,如果插在第一个空(不妨设左边第一个空为六个中的第一个空,其他依次类推),此时连续6次,7次,8次,9次,10次连续正面都会发生;如果插在第二个空,则这个空前面的抛掷也可能为正面,后面的抛掷也可能为正面,故6次,7次,8次,9次,10次连续正面又会发生,即连续6、7、8、9、10次连续正面被重复。当插入第三个空时,连续7次,8次,9次,10次连续正面的情况又发生重复。所以192种不同的结果里包含了很多重复结果,重复现象的计算也比较复杂。
  
  三、正解
  
  利用联想抛掷情景解之,分六类:
  第一类、恰有5次连续正面。
  当1--5为正面时,第6次必须为反面,第7,8,9,10次均可为正或反,故共有2 种不同的结果;6--10与1--5情形相同,故也有2种不同的结果。
  当2--6为正面时,第1次,第7次必须为反面,余下的第8,9,10次各有两种情况,故共有2 种不同的结果。3--7,4--8,5--9与它相同,也有2 种不同的结果。
  所以,恰有5次连续正面共有2×2+4×2=64种不同的结果。
  与上面方法相同,不难得到:
  第二类:恰有6次连续正面共有2×2+3×2 =28种不同的结果。
  第三类:恰有7次连续正面共有2×2+2×2 =12种不同的结果。
  第四类:恰有8次连续正面共有2×2+1=5种不同的结果。
  第五类:恰有9次连续正面共有2种不同的结果。
  第六类:恰有10次连续正面有1种不同的结果。
  根据分类计数原理至少出现连续5次正面向上的不同情况共有112种。
  
  四、错因思考及对策
  
  排列、组合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主要体现在:1、对问题的整体把握。2、对题目中一些细微处的理解;3、解决问题过程中易出现重复或遗漏。4、解题方法独特等方面。
  由此题的解题情况分析,有的学生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问题初步解决后没有进一步思考是否有遗漏或重复。反应出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不扎实,做题急噪。
  为了在以后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避免错误,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认真读题。对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很明晰,并把题中的细微之处划出来,反复咀嚼,理解。第二、在解决问题之前先问自己:本题是要完成什么事,怎样才算完成,最后才是如何做才能完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很自然的从整体上把握了问题。第三、在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不要急于下笔,看看有没有重复或遗漏。因为有些遗漏或重复不易发现,我建议学生联想所做事情的情景,并把联想情景用数学语言表达,可以检验结果中有无重复或遗漏。第四,学习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角度相互印解题的正误。
  本题在考试中学生做错的很多,这是本文产生的初因。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他方法比文中的方法还繁杂。故在此借本文抛砖引玉,寻求更好更简捷的解决方法,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单位:715000陕西省安康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儿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年龄特征:1、自制力差,好动;2、掌握的词汇量又极其有限;3、感性经验少,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极差等因素的制约。很多老师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怎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数学效果呢?    一、抓住儿童的情感心理因素,激发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儿童在轻松、愉悦、高昂的情绪之中,学习兴趣很浓,解答数学题反应灵敏,思维活跃
期刊
【摘要】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需要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能力 培养    小学作文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共同担负着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小学作文指导必须从低年级抓起,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及能力;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指导学生学
期刊
从“特殊到一般”与“从一般到特殊”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同时一般与特殊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两个重要方法。  当我们拿到一个问题,经过苦思冥想而又一筹莫展时,不妨先“退一步”,将问题转向特殊化,通过探寻、摸索、尝试,解决它的一个或几个特例,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线索和积累经验,推测一般思路,这就是特殊的思想方法,正如波利亚所说:“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观察,能够导致一般性的数学结果,也可以启发出
期刊
传统数学教学重视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重视解题技能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数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而忽视数学人文性的展现,给大多数学生造成了数学刻板、枯燥、缺乏情感的印象,从而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对数学的感悟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终身受益
期刊
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完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也是为了探索,所以“探索”处于核心地位,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笔者就自己的点滴体会谈一谈,不对之处,请予以斧正。    一、教者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
期刊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分,也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下面就我的几点经验谈一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创造出更多生动而鲜活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方式。首先,教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此我们必须开放教学,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 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复习课三步走,效果显著。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目标    上课开始,教师先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期刊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的作用,能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谈谈导入新课的一些方法。    一、实例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设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体现数学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利用身边的实例导入,
期刊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训练。读能帮助理解文本,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体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但以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训练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轻。  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一般只是低层次的读得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由于教师朗读水平影响的制约,
期刊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有相当的“学困生”,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困生的转化也要讲究策略,要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原则,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克服数学学习上任何困难的信心。  【关键词】“学困生” 讲究策略 克服困难 树立信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由于各种原因,在小学中普遍存在数学学习“学困生”,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