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①,急于义而死焉者也②。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堙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与?独五人之嗷嗷,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④。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肓⑤,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⑥,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⑦。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⑧,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⑨。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⑩,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环道路⑾,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⑿。
  (《七录斋诗文合集·古文存稿》卷三)

注释:


  ①蓼(liǎo)洲周公:即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天启六年(1626)三月,周顺昌被魏忠贤党抓捕,同年六月惨死于京师狱中。
  ②急:一作“激”,二字可通。
  ③逆阉:指魏忠贤。阉,对太监的蔑称。废祠:魏忠贤当权时势力颇大,各地官员争相为其建造生祠;魏忠贤失势后,生祠皆废。
  ④丁卯:天启七年(1627)。史载周顺昌被捕,吴民声义,是在天启六年(丙寅)三月,颜佩韦等五人被杀则是在该年七月。因此“丁卯”当为“丙寅”之误。
  ⑤缇骑(tíjì):本指汉代执金吾属下的卫士,后泛指抓犯人的官役。此处指明代锦衣卫校尉。
  ⑥以大中丞抚吴者:指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巡抚毛一鹭,时以大中丞巡抚吴地。
  ⑦溷(hùn)藩:厕所。
  ⑧沈杨:·本作“沈扬”。
  ⑨颜色不少变:是说五人的头颅被置于城楼上,面容没有-一点变化。颜色,面容。
  ⑩脰(dòu):颈项,这里指头部。 函:用匣子装。
  ⑾圣人之出而投环道路:指崇祯皇帝即位后,严厉镇压阉党,魏忠忠贤在被贬途中自缢而死。投环,自缢。
  ⑿同(jiǒng)卿因之吴公:吴默,字因之,曾任太仆卿。《尚书》载,周穆王命伯同为仆正,后称仆寺卿为同卿 太史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曾任翰林院修撰。 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文震孟的外甥。上述三人皆苏州人。

大意:


  墓中的这五个人是在周公蓼洲被捕时,激于义愤而被杀的。到了今天,吴郡的知名人士向当地长官请求,然后清理魏忠贤生祠的旧址,安葬了他们,并且在其墓前树立石碑,以表彰他们的事迹。唉!这也算是一件盛事了!
  这五个人的被害,距离今天入土安葬,前后只有十一个月。在这十一个月的时间中,那些富责人家的子弟和志得意满的人,因疾病而死又默默无闻的,也很多了。何况那些生活在草野之中的没有名气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死后光荣显耀,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丙寅)年三月十五日。那时我们复社中一些行为堪称楷模的人,为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给他送行,哭声震天动地。差役按着剑走上前来,喝问道:“哪个在为他哭?”大家忍无可忍,将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的官衔担任吴郡巡抚的毛一鹭,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他主使的。吴郡的百姓为此事正痛恨他,于是趁他厉声呵斥之机,一齐大声叫喊,群起而攻之,毛一鹭吓得躲进厕所里,才得以幸免。不久,他就以吴郡百姓叛乱的罪名请示朝廷,经追查,处死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也就是现在一起被安葬在墓中的五个人。
  然而,这五个人在临刑时,意气风发,高呼中丞的名字痛骂,从容谈笑着死去。他们的头颅被挂在城墙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贤德之士用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颅,装在匣子里,最终跟尸体合在了一起。所以现在的坟墓中,是五个人完整的遗体。
  唉!在大宦官魏忠贤当权乱政的时候,官员能不改变自己意志的,以天下之大,能有几人呢?而这五个人出身平民,平时没有接受过儒家的教育,却能为大义所激发,置生死于度外,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而且当时假诏书纷纷传出,那些受株连而被捕的党人,遍及全国,终于因为我们吴郡百姓的奋起反击,他们才不敢继续株连治罪。魏忠贤也因害怕百姓的义愤而迟疑不决,不敢冒然实施自己的阴谋。等到圣明天子即位,魏忠贤就在放逐的路上自缢而死,这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绩啊。
  由此看来,今天那些身居高官要职的人,一旦获罪,有的抽身逃走,却无处可以容身;有的则剪去头发,闭门不出,故作疯癫而不知去向。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和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牺牲精神,到底孰轻孰重?因此,周公蓼洲的忠义显于朝廷,被追赠美好的谥号,死后荣耀无比;而这五个人也因此得到加修坟墓的恩宠,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大石碑上。四方人士來此,没有不到墓前跪拜哭泣的,这实在是百年一遇的荣耀啊!否则,让这五个人都保全性命,老死于家中,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地位高的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奴仆来使唤,又怎么能使英雄豪杰屈身于他们墓前,慷慨激昂地抒发仁人志士的悲壮情怀呢?所以,我和复社的各位君子,为这陵墓空有石碑却没有碑文感到难过,于是特意写了这篇碑记,也借此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说明普通百姓也是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
  上文提到的贤德之士是:太仆卿吴因之,太史文文起、姚孟长。

【点评】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他幼年嗜学,读书必手抄,朗读一过后焚之再抄,如是者六七遍,故其读书室名“七录斋”。
  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迫害朝中正直的大臣,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曾任吏部主事的周顺昌为人刚介,疾恶如仇,因指斥魏忠贤党而被罗织罪名。天启六年(1626)三月,锦衣卫前往苏州抓捕周顺昌。周顺昌有德于乡,受到士民爱戴,得知锦衣卫前来抓人,苏州百姓数万人为其喊冤乞命。锦衣卫气焰嚣张,巡抚毛一鹭是魏忠贤一党,亦厉声呵斥民众。众人义愤填膺,一拥而上,打死锦衣卫_人,毛一鹭躲进厕所才侥幸逃脱。事后,周顺昌被押解入京,遭严刑而死,颜佩韦等五位普通苏州市民则以叛乱之名被处死。魏忠贤败后,苏州百姓为表彰五人事迹,在魏忠贤废祠上为他们修墓建碑,张溥则创作了这篇碑文一《五人墓碑记》。
  这篇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志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作者将五人之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庸庸碌碌,屈服于邪恶势力,不能保持刚正的气节相比,与魏忠贤一党“高爵显位者”事败抵罪的贱行相比,也与“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的苟活者相比,由此凸显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者在碑记之末一语道出了本文的主旨:“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不仅抒发了对五人蹈义而死的敬仰之情,更充分肯定了普通百姓的正义行为对国家社稷的重要影响。(海涛)
其他文献
宋朝苏轼有诗曰:“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大诗人写这首诗的起因是:柳闳、柳辟两兄弟很崇拜舅舅苏轼的书法,常向他索求墨宝。于是,苏轼写诗自谦,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主要意思是,用坏的笔即使堆砌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
期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期刊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因素,世界上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但是,人是有差别的,不同品质的人干事的结果就不一样。一般而言,好人干好事,坏人干坏事,尤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必须由好人来负责。儒家认为,这样的好人就是圣人和君子。圣人的要求很高,一般人很难做到,儒家理想而现实的人格实际是君子。《中庸》论及天之道、地之道、至诚之道和圣人之道,而谈得最多的却是君子之道。实施中庸之道所依托的主体是君子,治国、平天下
期刊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也就是公众熟知的“狗年”。自古至今,中国流传有许多嵌有“犬”或“狗”字的妙联巧对,读来妙趣横生。  据传,四川成都有位书生,每天清早起来,就坐在门外读书。前屋有个员外,听得不耐烦,便故意挖苦道:“门外马嘶,想必腹中少料。”书生听了,不甘示弱,大声回敬道:“堂前犬吠,肯定目内无珠。”员外话里藏刀,书生机敏应对,均一语双关,寓庄于谐,令人拍案叫绝。  唐代田园诗人戴叔伦,幼年才
期刊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形容三国大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将其从容自若、意气风发的儒将风采描写得淋漓尽致。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指挥若定。这里的“纶巾”,实际上是古代的一种帽子,绝非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丝巾、领巾之类的东西。那么,“巾”是怎样跟帽子发生联系的呢?  “巾”的字形从古至今变化不大。其甲骨文写法为巾,像是一块向下垂坠的布。之后的金文、篆文等字体一脉相承,仅在笔画上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色”—青、赤、黄、白、黑,我们前面已经讲了“青”和“赤”,本期来说说“黄”这种色彩。关于“黄”字的来源问题,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首先,《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是:“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这实际上是从“黄”的小篆字形出发作出的判断。“田”代表土地;“炗”作为“光”的古字形,既表示读音,同时又将其表示“色泽”的含义带入“黄”这个字中。许慎认为,“黄”最初表示土
期刊
治国必先齐家: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风建设。这一思想源于《尚书》《诗经》等文化元典。《尚书·尧典》讲上古圣王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协和万邦的功业是从亲睦九族的家庭建设做起的。《诗经·大雅·思齐》也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意思是说要给自己的妻子树立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国家。这一由自我
期刊
三、过渡时期的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959)是郭威的养子,也是郭威发妻柴氏的内侄。郭威有一后三妃。柴氏在郭威发达之前就去世了,后来被迫封为圣穆皇后。淑妃杨氏也是在郭威称帝之前去世的,只有贵妃张氏看到了郭威的成功。郭威的几个儿女究竟是哪位夫人所生,史载不详,但在张氏与两个儿子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残忍杀害之后,郭威就没有了亲生儿子。因此,他称帝后乃以内侄及养子柴荣为太子。  柴荣比郭威小十七岁,
期刊
上欲相枢密使魏仁浦①,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②,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己丑,加王溥门下  ①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后晋时入仕为小吏,处事谨慎,得到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的重用,官至宰相。下文魏仁浦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相当于首席宰相。  ②不由科第:不是进士科出身。魏仁浦虽然自幼读书向学,但是未能参加科举考试。侍郎①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开国明君,还是中兴英主,其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总是与一批贤明宰臣的辅弼分不开的。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中央对割据藩镇的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号称“中兴”,而佐助这一中兴事业的最著名的宰辅就是裴度。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父、祖曾任过县丞、县令之类的小官。裴度自幼饱读经史,博览群籍,能诗善文。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及第,登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