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要及时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张先生,45岁,糖尿病病史4年。2007年4月因多尿多饮4年,视物模糊1周入院。该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饮食控制尚可,未系统监测血糖,发病期间经常伴胸闷、心悸、手足发凉、发麻,但血压等正常。入院前1周开始视物模糊,周身无力。入院后检查空腹血糖在6.2~9.5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3.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8.2%,眼底检查发现有微血管瘤、硬性渗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4.2微克/分钟,心电图:广泛ST-T改变。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1期、肾病3期、糖尿病心脏病。选择甘精胰岛素每曰21:00皮下注射8单位,监测1日三餐前、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7天后来得时用量稳定在14单位/日,同时配合阿卡波糖50毫克,1日3次口服,监测三餐前血糖在5.1~6 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6.5~7.8mmol/L之间,患者一般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后门诊复查糖化血红蛋白6.2%。治疗达标情况良好。该患者糖尿病病史虽不长,但已出现并发症,而且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入院时曾对注射胰岛素有惧怕情绪,但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次数少,而且治疗中未出现过低血糖,患者依从性增高,治疗坚持状况很好。
  
  专家点评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积极治疗糖尿病,预防及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2型糖尿病以往的传统阶梯式治疗模式是:先开始饮食、运动治疗,如果血糖达不到标准,则加用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并根据血糖来调整用药剂量;如果血糖还不满意就开始第3步,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最后一招就是使用胰岛素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往往让患者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高血糖时期,也给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而且长期的高血糖也使患者胰岛B细胞的功能丧失殆尽。
  大量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积极地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著名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主要研究者RobertTurner教授曾说:“UKPDS研究对当前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启示是:我们没有及时尽早地使用胰岛素,也没有充分、积极地使用。”因此,临床医生及患者一直希望寻求一种容易被患者接受、使用方便,既可以使血糖控制良好,又不出现低血糖的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是一种能模拟正常人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24小时无峰值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可以每日1次给药,有效地控制基础血糖,注射方便,而且吸收平稳,无峰值,大大降低了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此,由于甘精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值得信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选择了大量的1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前面介绍的张先生就是一个真实的成功案例。
  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及2006年ADA/EASD共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指出:只要糖化血红蛋白>7%就应该积极调整血糖治疗方案,推荐及早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对于控制血糖,医生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策略,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优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提高血糖控制的达标率。甘精胰岛素的应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力武器,可以保证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 钟 卉)
其他文献
1 型糖尿病早期经过几周胰岛素的治疗,有些病人进入了一个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血糖也能保持正常的时期,被称为“蜜月期”。可惜好景不长,数月之后他们又必须接受终生的胰岛素治疗。以前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患者才有“蜜月期”,现在证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蜜月期”。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般6个月到三五年不等),胰岛素用量可以很小,甚至可以不用降糖药。这一
期刊
在很多人眼里,抗生素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然而事实上,所有的抗生素都存在不良反应,可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另外,细菌变异非常快,很多细菌都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因此,某些抗生素几乎完全失效,现在又出现了对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的“超级细菌”。为了尽可能安全地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件事:  禁止使用加替沙星。在我国,加替沙星有多
期刊
病 例  70岁的赵大妈惠糖尿病10多年,每天胰岛素用量为38单位,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6.0~7.0mmol/L,餐后血糖也在7.0~9.0mmol/L,还有冠心病、血脂紊乱和血压高,长期都在门诊规律复查和调整药物。一年前,赵大妈的老伴住院,她每天要接、送孙子,还要照顾老伴起居,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连药物也不能按时服用,还经常忘记打针。后来偶尔出现过头晕、头痛,她也没在意。老伴出院后不
期刊
根据发病病因,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和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就像一个“储油罐”,积存了太多的油脂,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肝功能异常,以致油脂越积越多,脂肪肝也从轻度发展为中度、重度,直至肝硬化或肝癌。    哪些人易患脂肪肝?    1.肥胖者肥胖人群中脂肪肝患者所占比例为30%~50%。一方面肥胖者血中游离脂肪酸大大增加,且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另一方面,一些肥胖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期刊
66岁的熊大爷,自从10年前发现糖尿病,一直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由于他不太注意血糖监测,用药后虽然体重降下来了,但血糖控制一直没有达标。4年前因为发现蛋白尿,医生建议他改用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得还是不平稳,经常在10.0mmol/L左右,还发生过几次低血糖,全家人都很紧张。熊大爷这才终于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用胰岛素泵。用了3个月以后他发现,血糖真的下来了。从原来的10.0mmol/L左右下降到
期刊
病 例  55岁的李先生已患2型糖尿病10多年,由于肾脏受损,5年前他开始应用诺和笔注射人胰岛索诺和灵30R治疗。为了把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他每天必须在餐前30分钟准时注射胰岛素,但有时由于工作或应酬等原因,不能及时注射,造成餐后2小时血糖常出现较大波动。1年前,医生给李先生改用了诺和锐。30特充治疗,最近又换成了诺和锐·30笔芯,使用原来的诺和笔,每日早晚两次餐前立即注射。这样一来,
期刊
病 例  刘大爷患糖尿病5年了,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每天3次,每次1片(250毫克)。虽说血糖控制得不错,但他心里面却不踏实,总是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几个月前,他看到一则广告宣称“无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于是刘大爷购买了这种治疗糖尿病的假药,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肝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那么,口服降糖药真的对肝肾有损害吗?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解 读  如果刘大
期刊
目前,一些新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许多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如控制高血糖、控制高血压、调节脂代谢紊乱、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抗血小板凝聚等。其中,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纠正高凝状态,而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正是阿司匹林经典的作用之一。  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有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阿司匹林联合,用
期刊
病 例    我的邻居老王患糖尿病多年,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几天前的凌晨,老王悄无声息地走了,医生诊断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我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心脏也不太好。请问:什么是心肌梗死和无痛性心肌梗死?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无痛性心肌梗死?    解 读  简单地说,心肌梗死就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多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使心肌供血不足,一旦心肌血液供给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
期刊
病 例  郭先生今年45岁,身体肥胖,不爱运动。惠高血压5年,今年体检又发现血糖高、血脂高,开始服降糖调脂药。去年有一次追公交车快跑时,突发心前区疼痛,立即去医院检查。测身高167厘米,体重86公斤,腰围102厘米;血压150/90mmHg,空腹血糖10.2mmol/L,甘油三酯3.1mmol/L;心电图大致正常。诊断为:代谢综合征、高血压、2型糖尿病。医生指出郭师傅各项指标都高,心血管病危险性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