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古汉字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汉字是与现代汉语字词相区别的。同一个字古今词义、词性大多不同,甚至读音、写法也有一定的区别。这源于“古”字,即时代的间隔性,越是朝代久远,古汉字与汉字的区别越大。这就为我们研读各个时期的古代文学造成困难,尤其是涉及古文学篇章较多的高中语文课堂,古汉字成为阅读古文学难以纵横一跃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课时,针对古汉字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强记硬背,而是将古汉字自身的优势彰显出来,美学、文学、语言三位一体,进行教学。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将古汉字作为镶嵌在古代文学篇章中的一个元素,对古汉字的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读懂眼前的古文。在这一理念下,古汉字的学习乏味、枯燥,不具美感,学生无法产生兴趣,更加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这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古汉字教学的时候,要彰显古汉字自身的美感和魅力,让其自然的对学生产生吸引,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当中。
  一、提炼古汉字当中美的内涵,迎合学生“悦美”之心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使教学获得成效,必然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使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能够与学生的喜好相吻合。换句话说,成功的教学,一半是建立在“投其所好”的基础之上,投学生的所好,“好”必然是接受知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灌输,更不是强制自己接纳,而是一种对知识的自然接近。又由于“悦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教师不妨挖掘所学知识自身的美学特点,以其美为突破口,攻其所学。古汉字,它是中国古文化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具有美学的特点,艺术的张力。每个字形的前身都可能是一幅图画,是一个暗含字义的图腾,充满自身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将古汉字作为阅读古文学的语言工具,在这里,教师不妨从古文字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入手,利用多媒体的影像效果,将古汉字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发掘学生对汉字敏锐的感受力,使其感到古汉字字形字义之下美的召唤,而对古汉字的学习有所期待,能自主接近,获得丰富而又别致的审美体验。
  以《劝学》为例,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文,其间闪烁着作者深邃的哲思,包含着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文中的句子也耐人寻味,可做箴言警句,可做座右铭、指向标。而这些句子是由一个个古汉字依据语法的规则合理排列构成,因此,要弄懂文章,首先要弄懂组成文章的最小元素——古汉字。在阅读文章之前,学生会通过题目了解文章的主题,即“劝学”,劝诫人去学习。“劝”是一项活动,它的古汉字字形已经对这项活动有所暗示。教师可以从题目中“劝”的古代写法切入,让充满美学意义的字形感染学生,获得“劝”最初的含义,然后由此进入,通过文章阅读,总结如何劝。在古汉字当中,“劝”具有会意的色彩,它的字形具有四部分,字的左边为上中下结构,即草字头覆盖在两个口之上,两个口之下是隽字去掉乃。右边则是“力”字。这四部分都指代一个意义,互相联系,组成“草丛之下的鸟以悠扬的叫声为农民捎去播种的讯息”的视觉效果。“学”也是通过活动场景而被造出的,同样具有艺术的色彩,上面的形体看上去像一只手在教另一只手织网,下面则表示婴儿的形态,即给我们一种“织网这一工艺很复杂,需要从婴儿阶段进行手把手的传授才能掌握”的视觉效果。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极易把握,但很少有人了解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要试着挖掘,并将字形的演变图像呈现出来,在形体美学及字义美学的双重把握下,将学生引入对古文的阅读活动中。
  二、找古汉字相似之用法,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古文字是古代人进行语言交流、抒写胸臆思想的符号,而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它的语言交流之价值已经消失,其主要的价值表现在古文学的阅读之上。因此,如果要还原其价值,有必要将独立的古汉字放置在文学文本之中,借文学文本所承载的内容,表现古汉字的生命色彩。古汉字作为文学的一个系统,自然会被无数次引证,也就是说,可能有无数篇文章涉及到一个古汉字,而这个古汉字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在学习或翻译文学文本的时候,我们可以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即借助某个涉及同一古汉字的文章或句子、段落来攻另一个涉及同一古汉字的文章或句子、段落,以此来巩固理解、加强记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课堂文本的可延伸性,而偏执于一古汉字对应一篇古文进行理解的教学方式。这就有意无意的困毙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视野,使学生看到一个古文字相应的只能想出一篇古文,这不利于学生古文阅读量的增加,也不利于学生对单个古文字的理解记忆。因此,教师不妨多结合文本,将涉及具有相同意义的古汉字通过不同文本表现出来,丰富汉字的文学色彩,扩大汉字的价值,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解。
  以《陈情表》为例,这是一篇感人涕泪的古文,其中有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学生通过对文本大意的理解,以及对“切”与“慢”的取意,可以获悉这八个字的意义,但由于不能准确的拿捏“逋”的古汉字之意,常常不敢决断的将这八个字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翻译出来。即便按照教材注释中所列出的解释,能辨别逋慢有逃避、怠慢之意,但是在知识长时间的闲置下,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为了加强理解,巩固记忆,教师还可以举一些涉及到这两个字其他文学文本或句子、段落,借以此来加深对“逋慢”的印象,印象深刻则记忆尤深,为以后对涉及该字词的古文的阅读奠定基础,这便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學实践之用法。如《魏书·太宗纪》中,涉及“逋慢”两字的句子有“刺史守宰,率多逋慢”,教师要将这八个字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并列解读,互相说明。
  三、归纳同字的不同意义,避免“一叶障目”
  课堂的有限常常使知识丧失无限的可能性,由此,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不能做到多面性。有时候,只解其一,不解其二,甚至用自身对其一的理解模式去理解其二,这势必会为学生带来困惑,使理解有所偏差。关于汉语文字,它是多变且丰富的,在不同的语境,同一文字或词汇可能表现不同的意义,这在带给读者文本含义丰富性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障碍。由于古文阅读量有限,古文字的意义理解单一,学生常用惯性思维来确定词义,使一叶障目。为了解决由于生搬硬套而促成的理解偏颇问题,教师应该围绕文本学习所涉及的字词,向教材之外延伸,集合同一字词在不同句中所表现的不同意义,让学生看到同一字词的意义的多面性,避免一叶障目,对文本造成错误的理解。
  在古汉语当中,“考”字的字义繁多,有“老”“死”“敲”等字义,所以,在某一个句子中,不能单单只考虑其中一个意义的可能性。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字义,教师可以让学生查资料,例举与这些字义相对应的句子文本,以便结合文本去记忆字义。关于“老”、“死”之意,有《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嫔”;关于“敲”之意,有“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古汉字是中国璀璨文化的一支,教师应秉承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去教学,使古文字最大程度的呈现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通联:江苏梁丰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境界,就是读出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面临的一个困惑,就是学生在文本解读中读不出自己。作为选入教材的那些优秀文本,怎么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呢?是语文教学陷入了应试使然?还是尽管有着走出应试的态度,但又不小心走入了工具理性的怪圈?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精析了《三颗枸杞豆》一文的教学,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文本解读,读不出自己的表现  学生在面对优秀文本的时候,原本应当
将Cr以铬铁的形式加入到FeNiMoCu系预合金粉末中,经充分混合后单轴600MPa下压制,然后分别采用冷压烧结、烧结热锻和复烧工艺,研究铬对FeNiMoCu系预合金粉末烧结密度、组织及
不少人喜欢喝可口可乐,然而在生活中,可1:2可乐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用途。
《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说(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这个发生在轮船上"送子换子索女"的故事,情节曲折,感情真挚,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也使该作品成为现代短篇小说
一、获得感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
【正】 何时对主动脉瓣疾病施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有症状、体征和其它左室功能障碍证据的患者已错过了从换瓣术中获得最大效益的机会。在晚期从手
【正】 对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刺激作用经西医研究评定,中药柴朴汤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与抗过敏药基本相同,35%患者病情中等程度缓解,且可减少类固醇的用量。日本近畿大学中岛重
写作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能教会学生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的方法,但是在提升学生的“措辞”水平这一问题上少有质的突破,这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困惑。究其原因,主要出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说,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其写作水平尤其是措辞水平已经基本定型,想有所提升,难度颇大。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说,高中语文教师往往擅长或者偏好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等应试技巧的教学,不擅长或者偏废“措辞”这一写作基
新生代语文名师王君提出和倡导“青春语文”,其基本理念是:要让语文有味道,有激情,有敏感,有灵动,有自信,有浪漫,有创新,让语文、语文老师、学生充满青春的气息,并享受其中。“青春语文”强调四个意识:一是咬文嚼字的文本意识,语文教学要融进文本,扎根于字里行间的文字优美之中;二是平等和谐的对话意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的智慧碰撞中教学相长;三是飞扬灵动的创新意识,青春的激情是飞扬的,是天马行空的
数年前,有人主张在零备课状态下直接进行课堂教学。持此主张者,称这样的教学为"现场化教学"。据说,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课堂生成的最大化。这样的主张与实践,我不认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