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通量平行测序技术产前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基于高通量平行测序技术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using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NIPT)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MPS-NIPT产前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 271例。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游离胎儿DNA进行MPS-NIPT。MPS-NIPT高风险孕妇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随访所有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生后3个月的健康状况。 

结果

MPS-NIPT筛查胎儿非整倍体的高风险率为1.83%(78/4 271),经产前诊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55例。78例高风险病例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34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3例,13-三体综合征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21例,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5例。高风险病例中3例(1例为2-三体综合征高风险,2例为XXX-三体综合征高风险)拒绝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另外75例行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检出55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符合率为73.33%(55/75)。剔除流产和引产病例,有效随访3 734例,MPS-NIPT筛查常见非整倍体(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总检出率为96.43%,总假阳性率为0.46%,总阳性预测值为76.06%,总准确率为99.49%。MPS-NIPT低风险病例中漏诊1例13-三体综合征和1例XYY-综合征。 

结论

MPS-NIPT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检出率高,假阳性率极低,可常规用于单胎妊娠胎儿常见非整倍的产前筛查。但对低风险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测,防止漏诊。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大鼠宫内环境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s,即PM2.5)暴露对致敏原卵清蛋白反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Sprague-Dawley孕鼠随机分为4组:过滤空气-生理盐水(简称空气-盐水)组、PM2.5-盐水组、空气-卵清蛋白组和PM2.5-卵清蛋白组,每组10只。PM2.5暴露系将孕鼠置于PM2.5与环境等浓度的染毒柜中,暴露时间为妊娠第
本文报道一例13q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分子诊断经过及妊娠结局。孕妇于孕16周行无创产前检测,结果提示胎儿13号染色体Z值为-3.73,故于孕17周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46,XX,del(13)(q13q22)。进一步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提示胎儿染色体存在13q13.3-q31.1杂合性缺失(38 343 786-81 779 413),片段长度约43 Mb。文献报道显示该片段缺失可
期刊
本文对一例产前血清学筛查临界高风险孕妇进行无创产前检测(高通量DNA测序法),结果显示该例胎儿21号、18号、13号染色体无三体异常,但存在18号染色体局部缺失del(18)(q21.33q23)。本研究对其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并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同时分析其亲代外周血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确证了无创产前检测的发现,即胎儿18号染色体q21.33-q23区域存在约16.5 Mb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了一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处理过程。患者孕28周+4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卵巢低分化浆液性腺癌Ⅲc期,同时术中给予卡铂腹腔化疗,孕32周+4予以紫杉醇+卡铂静脉化疗,孕36周+5剖宫产娩出一男婴,同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双附件+盆腔病灶切除),术后2周予以8次紫杉醇+卡铂静脉化疗。截至2017年9月,患者随访1年,各项指标未见异常;婴儿出生后随访1年,各项体格检查亦未见
期刊
期刊
近年来,成年疾病的发育起源越发受到关注。许多研究开始从机体发育的角度将环境因素与成年疾病的易感性联系起来。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宫内编程改变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及成年后多种疾病易感的主要机制,且存在跨代遗传效应。表观遗传机制在发育源性成年疾病的编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生殖细胞则可能作为媒介,以实现这些不良环境效应的跨代遗传。因此,在发育源性成年疾病领域探究环境因素对后代发育的影响,尤其是生殖细胞介导的跨代影
期刊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于2016年7月在本刊发表后,受到广大参加新生儿复苏和危重症诊治的围产医学工作者的热烈欢迎。该指南作为我国新生儿复苏的指导性文件,对我国新生儿复苏和危重症急救,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由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出版的《新生儿复苏教程》(第7版)于2016年出版。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将其中主要的更新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现状进行修改,经新生儿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