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与防范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起步到迅速发展不过十年多时间,现阶段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在商业银行竞相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风险的侵袭,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防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防范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之一的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在近几年发展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点。然而在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各种风险隐患,产生了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质疑,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商业银行欲通过理财业务提升竞争力,有必要在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方面下功夫。
  1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改变了资产负债结构,也将一些业务由表内移至表外,在某种层面上规避了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但同时却面临着各种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
  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1.1.1 市场价格因素的风险
  资金价格方面的风险即市场风险,是指因利率、汇率的变化而引发的理财产品链接的资产收益下降或负债成本增加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来源于银行在对多个资金市场价格预测基础上的套利活动。市场预测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价格风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及汇率制度改革不断加速的形势下,增加了银行对资金价格预测分析的难度,缩减了商业银行获利的空间,导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较大的编差,从而产生风险。
  1.1.2 心里因素的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十年间,银行习惯于以自身业务开展为中心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因缺乏共赢意识,往往在宣传上误导众多消费者。尤其是银行的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推出时,以超高预期收益率诱导投资者,对于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不予通俗易懂的解释,目标客户受高收益诱惑,在对理财产品还没有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上盲目介入,最终因期望的落空而产生对个人理财市场的恐惧,这种恐惧情绪在自然宣泄中传播给他人,导致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不信任,严重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
  1.1.3 法律和制度因素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无论是法律还是管理制度上都严格地束缚了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资金的投向。目前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对象基本上局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货币市场品种,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趋使其理财资金必然向新领域拓宽,难免触碰法律界限而产生法律诉讼关系,法律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1.2.1 管理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更侧重的是推出理财产品, 与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各要素及对程序化、系统化地开展理财业务考虑不周。如在个人理财人员的培训、相对独立的理财运作系统建立、理财业务文件管理及理财业务开展程序的规范化等方面都缺乏严谨性、科学性,不仅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也很难体现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理念,造成个人理财业务的增长与风险隐患并存的局面。
  1.2.2 技术风险
  目前,我国正在向老龄化社会迈进。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绝对收益是更多的老龄高净值客户的理智选择。银行为吸引这部分客户,必须保证资产的稳健增值。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匹配,银行就需要应用多种技术对个人理财产品进行设计。然而目前的量化对冲在产品应用中存在一定风险,当银行的理财资金大规模进军金融衍生品市场,就会因技术的缺陷凸现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
  1.2.3 声誉风险
  投资者因对我国商业银行充分信任的思维惯式,在购买理财产品后就会习惯性的认为买入理财产品,就等于自己的投资资金进入了保险柜,只等理财产品到期后的本利收回,一旦理财收益与预期出现偏差,也会习惯性地将理财产生后果的一切责任推给银行,不仅如此,还会将对银行的负面评价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散布出去,造成银行信誉损毁,对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开展,甚至对传统业务的开展都带来不良的影响。
  2 规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的对策
  2.1 风险存在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发生源自于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的多种因素,其中宏观方面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
  2.1.1 市场风险是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风险。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波动是常态,利率、外汇、金融工具价格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而银行的理财产品正是利用对价格波动的预测谋取收益的,自然或多或少地要承受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2.1.2 金融法律制度建立滞后于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速度而产生的风险。金融法律制度是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遵守的、严肃的、至高无上的金融管理准则。我国的法制建设相对于经济体的发展是落后的,制度变迁也跟不上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导致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市场主体不得不经历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的摸索和实践过程。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实践过程中固然会为未来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且能为金融立法提供实证数据和资料,但是,在较为慢长的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却无法摆脱失败的风险。
  2.1.3 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导致的从众行为而产生的银行個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形成与发展时间短,不足以让消费者对于个人理财业务与理财产品深入把握,消费者不能以成熟的心态消费个人理财产品。诚然,短时间内让消费者实现理性的理财业务与理财产品消费是不可能的,从对个人理财产品的盲从消费到成熟消费必须经过长期的金融实践与金融理论学习过程。   2.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不善是引发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微观因素:
  2.2.1 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存在“一窝蜂”现象,多数银行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缺乏个人理财优秀团队建设意识,缺少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揭示与披露制度,缺乏对客户一站式服务思想,这些是导致理财业务安全性差的主观因素。
  2.2.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差异化小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大体相同,理财业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体现在选择的目标客户大体相同,产品特点大体一致,产品的风险评估与监控手段大体相同,这些削弱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导致银行难以畅通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2.2.3 理财产品设计有失公平。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只设计了银行保留提前终止权,对投资者极不公平,为银行以自我为中心提供了合法保护。
  2.2.4 操作程序不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操作程序规范与否取决于专业理财人员的培训、销售等全过程。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这一环节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人员培训环节减化了程序,结果是理财人员对理财产品特点掌握不明确的情况下进入推销环节;其次是理财专业人员倾向强化产品推销,忽略对客户的风险提示;第三是理财专业人员过度强调预期收益误导消费者。这些都是加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因素。
  2.2.5 理财业务扩张与理财专业人才缺乏矛盾。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人才。理财专业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经济与金融等多方面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懂得心理学知识,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反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市场,理财业务迅速扩张与对高质量理财专业人员需求间的矛盾较大,造成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
  2.3 规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措施
  针对上述的风险因素,我认为重点是以强化商业银行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让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成为银行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点。
  2.3.1 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由对内和对外两部分构成。对内管理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在个人理财业务推出之前,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将风险进行指标量化,结合银行的风险承受力,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建立完善内控机制,有效的监督各相关部门交易行为,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对外管理主要是面向客户的规范操作与监督。银行必须向客户充分的、动态的披露理财产品信息, 通过加强市场监督减少法律风险。
  2.3.2 加強理财专业队伍建设
  理财专业人员不是推销员,而是设计规划师。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能够读懂客户、分析客户、评价客户、指导客户、影响客户、吸引客户,这些都要靠理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实现。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不是短期行为,它的持续性,决定了银行生存发展的持续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人员大多都是在实践中学习,各银行要为一线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提高的环境,并为理财业务的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
  2.3.3 整合银行相关的职能部门资源
  商业银行应该将多个职能部业务整合,将由多个部门条块分割管理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整合于个人理财业务中,形成个人理财业务相对独立的运行系统,为商业银行实施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2.3.4 构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信息平台
  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建立了较庞大的客户信息系统和产品系统,同样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也有自己的客户信息系统,但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客户信息还不能共享,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和风险防范造成了一定障碍,有必要开通机构之间资源共享通道,在机构合作基础上推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旌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同质研究 [D]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2]陈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J] 华南金融电脑.2010(2)
  [3]湛雷.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2011(3)
  [4]姚晓青.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9(8)
  [5]郭佳栋,孙英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 金融经济 2012(11)
其他文献
【文章摘要】  供应链管理的提出促进了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如何制定财务战略成为了研究热题之一。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站在整个供应链视角上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对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做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  财务战略管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把企业战略管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其对企业管理的理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审视,
期刊
【文章摘要】  作为医院,应该注重医院文化的建设,能够将“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以及发展战略又快又好的实现下去,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从医院病人和医院的员工两个方面对医院文化建设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医院核心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  医院;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所谓的医院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同
期刊
【文章摘要】  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也十分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并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取得成效。但不得不说,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在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问题;原因  1 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概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质与预算编制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道德风险综合治理典型案例库研究(10BGL006)  【文章摘要】  由企业的败德行为引起的企业道德风险危害日益显著,虽然各国都进行了有效的干预,但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非常大,于是道德[]风险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也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就如何防范企业道德风险进行研究,在探求企业道德风险治理的同时,引入了与财务治理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企业道德风险治理与财务治理的
期刊
【文章摘要】  21世纪以来,随着与信息产业的不断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阶段。作为促进创意产生、灵思不断的重要资源,心理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如何开发、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成为文化创意类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文化创意类产业中中小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前因变量;心理资本;提升策略  0 前言  随着知
期刊
【文章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国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其中,国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国外直接投资和东道国就业关系的模型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外直接投资和我国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两点结论:国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是显著的和国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直接效应在逐渐变弱。最后对怎样充分利用国外直接投资带动国内就业
期刊
【文章摘要】  本文分析了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我国会计的现 状, 面对新形势就如何做好会计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会计工作;机遇;挑战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现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1 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
期刊
【文章摘要】  社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特别是以城区周边新兴社区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农村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面对计算机环境,农村财务管理应加强人员培训、更新管理机制、做好财务规划、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大限度保障农村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机;农村;社区;财务;管理;对策  
期刊
【文章摘要】  当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着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起着宏观性作用。本文对人力资源规划和创新方面进行研究,为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运行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创新  0 引言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人力资源规划创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企
期刊
【文章摘要】  中职院校采用弹性工作制是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创新管理机制,做出的对现今坐班制的另一种合理有益选择,采用弹性工作制能有效解决部分学校制度建设与质量管理的矛盾,为教师个人成长提供有效空间,从而促进学校教研教改的发展,也能有效安抚教师失衡心理。研究表明,教师对富余时间处理的心理期望,以及教师对当下坐班制不太高的满意度,为弹性工作制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实施条件,而实施弹性工作制以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