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完善学习序列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元整体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整体设计为例,总结单元整体设计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分析”,发现原单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经历“重构”,意在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序列;适度“添加”,使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更加丰盈。
  【关键词】整体设计;学习序列;三位数乘两位数
  小学数学教材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构成,同一单元中的新知又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从而可以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单元的教学顺序如果能够做适度调整,就可以让各个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符合新知学习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可以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审视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内容,从分析原有的单元学习序列入手,发现可以改进之处;重构新单元学习序列,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目的;最后从课时设计出发,适当添加新的课时教学内容,让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更加完善。下面以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整体设计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分析原有的单元学习序列
  分析单元学习序列,可以从单元结构分析入手。首先,厘清单元有哪几个学习板块,这些学习板块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其次,进一步分析各个板块需要怎样的学习基础;最后,从完善各个板块间的逻辑关系入手进行辨析,为重构单元学习序列做准备。
  (一)单元结构分析
  逻辑性是数学重要的特征。体现在单元中,是指一个单元中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序列呈递进关系。如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这一个单元,学习序列是“倍的认识→倍的应用问题”,在建立倍的概念的基础上,然后在具体情境的应用中,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类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前者是后者学习的基础,两个板块不可以交换。
  而2011年版的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个单元比较特殊,它的三个板块虽然都是关于乘法的内容,但又是相互独立的,呈并列关系,如图1。
  第一个板块是例1、例2,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个例题是按一般到特殊的形式编排,即例2一般是在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学习因数末尾有0或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两种特殊的乘法笔算;第二个板块是例3,即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有联系的乘法题组,观察、分析、概括出规律;第三个板块是例4、例5,即乘法中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通过举例,概括得出更为一般的数量关系。
  这样的单元结构也不是特例,如四年级上册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三个板块,其中“口算除法”板块与“笔算除法”板块是递进的,而第三个板块“商的变化规律”又是独立的。
  那么,这样的单元,是否可以通过单元内部结构的重组,增强板块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单元的结构性与逻辑性呢?
  (二)学习基础分析
  学习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二是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呈递进关系的数学新知,前者的学习往往就是后者的学习基础,或者是主要的学习基础。但是,并列关系的单元,各个板块的学习基础往往是独立的。
  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三个板块的学习基础就是相互独立的。从图1可以清晰地发现,第一个板块的学习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前者提供的是分步积的计算方法,后者提供的是算理与法则。因此,可以用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第二个板块的学习基础是对有联系的乘法计算题组的观察、发现与归纳;第三个板块则是对原有的用乘法解决问题时的数量关系进行分类与概括。
  所以,这三个板块的学习,都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自主探究,并通过交流反馈的形式总结法则、探究规律。
  (三)逻辑关系辨析
  逻辑关系辨析就是指在分析单元结构与学习基础后,探究原来教材单元学习序列中的不合理之处,为重构新的单元学习序列寻找实践的依据。
  经探究可以发现,第一个板块中的例2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虽然可以由“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同类笔算乘法进行迁移,但是在之前学习时也只是法则上的规定,并没有算理上的解释。而第二个板块“积的变化规律”恰恰可以作为其算理上的解释,因此如果能够调整这两个板块的顺序,更有利于“例2”算理的总结与理解,如图2。
  同时还可以发现,第三个板块如果能够前置到第一个板块前,即成为新的第二个板块,则如例1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火车的)速度×时间=(到北京的)路程”来概括。同时,“积的变化规律”包含了正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如图3),在学习了这一个“模型”后,再来分析乘法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从“函数”的视角设计问题,如知道“单价”后,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当“单价”不变时,总价如果增加、数量会怎样变化。
  因此,通过单元板块间逻辑关系的辨析,可以使各个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密切,让原来相互独立的板块,通过合理调整,成为有逻辑关系的单元学习序列。
  二、重构新的单元學习序列
  对原单元进行分析与辨析,既可以梳理出学习序列,更可以揭示重构新的单元学习序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构新的单元学习序列,可以以调整单元学习序列为基础,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基于单元的课程拓展。
  (一)调整单元学习序列
  调整单元学习序列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重新构建板块,即把单元中的新知重新组织,形成新的板块。二是板块内的调整,即把某板块内的学习序列进行调整。三是对各板块的学习顺序进行整体调整。
  “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要采用第三类方式进行调整,即调整后的第一个板块为“积的变化规律”。第二个板块是“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三个板块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并且努力实现前一板块的学习内容在后一个板块学习时进行合理的应用,如图4。
  调整单元学习序列,可以更好地构建起单元逻辑结构,让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成为后一节课的学习基础,前一节课获得的学习经验,在下一节课中得到应用。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驱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驱动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此理念也可以指导区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变革。问题驱动作业强调在课前预习、课始诊断、课中巩固和课后拓展四个作业布置阶段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辨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前笔者做了以下工作。  【教学前测】  1.前测摸底。前测情况如下:一个班46个学生中,对于例题60÷3的计算正确率达到100%,这么高的正确率令人惊讶。通过个别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在计算60÷3时,可以先把0遮住,计算6除以3等于2,最后把0添上,但说不清为什么可以通过遮住0的方法来
【摘 要】教科书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影响。“旁白”是教科书的主要呈现形式,包括提问式旁白、对话式旁白和总结式旁白。运用旁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基于此,教师要巧用旁白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深入旁白挖掘教学重点;活用旁白规范教学语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旁白;新人教版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体现在教科书的呈现形
【摘要】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重组织轻研讨的弊病,采用安德森等人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中知识与认知过程的两维表为工具,对两名特级教师的《平移与旋转》同课异构课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两节课例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为发挥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在分析同课异构课例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同課异构;课例研究;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同课异构是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但在实际的组织
【摘 要】提高教研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内容。对于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致力于解决小学生数学学习问题,其合理角色定位是“反思性实践者”。实践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应该是“真”研究、“实”研究和“深”研究。“真”研究是指研究教学中真实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实”研究是指研究需要有实践支撑,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深”研究是指研究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能从研
【摘 要】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就“5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动作表征”促进学生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图像表征”促进学生自主观察,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通过“符号表征”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三重表征;小学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  一、问题提出  数学符号是数学学科语言的主体,主要用于数学表达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对近二十年我国民办学前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发现,我国民办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民办幼儿园的内涵与价值、政府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定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农村民办幼儿园等,未来应当强调持续提升民办幼儿园质量,深入研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步加强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与规范,着重关注农村民办幼儿园。  【关键词】民办学前教育;热
“找次品”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智力思考的探究课。教师总想带着学生奔着最佳方案去,那就是当一些物品中只有一个次品,且知道它比其他物品轻或重时,尽可能将待测物品分成最多只相差1的3份,且有2份数量相等。称n次,可以从3n-1 1至3n个物品中找出这个次品。要真正在40分钟内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这一结论,确实有难度。  迷雾一:需要一架什么样的天平?  找次品的题里几乎都有这样的字眼,“没有砝码的
【摘 要】一线教师往往只倾心于教材的研究,而对于学生的研读往往是教师的研究盲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缺乏研读学生的传统和意识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学生的研读更多依赖经验,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支撑使然。以“比例的意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特征三个维度入手,读懂学生,从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比例的意义;研读学生;有效课堂  缘起:概
【摘 要】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前两课时的新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在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所牵涉到的寻找依据、借助分类、巧用比较、以简驭繁等各种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并把它们渗透到各个环节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解题经验,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确灵活地应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依据;分类;比较;以简驭繁  “一一列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