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悼亡诗形式及思想比较

来源 :中国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文化、哲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英悼亡诗对待死亡的态度和表现死亡的形式不尽相同,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死亡思想。国人视死亡为诀别,相见再无期,故格调悲伤;英国人视死亡为新生,来世再相聚,故悲中有慰。中诗悼亡意向多贴近生活,英方则多具想象性和哲理性。
  【关键词】:悼亡诗;死亡观;中国诗;英国诗
  诗作中总是不乏对生与死的向往,诗人常在怀念逝去的亲人的诗行间加以自己对阴阳两隔两重世界的幻想,这成为古今各种悼亡诗的主题。以下比较的是我国中唐诗人元稹和英国女诗人克里丝蒂娜?罗塞蒂的几首名诗,希望从中感受悼亡诗的独特魅力。
  在我国流传较广的悼亡诗中,比较脍炙人口的却只有几首: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抛开对诗人元稹为人的各种不满与猜测,但看其诗作,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他从日常生活琐事开始,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亡妻韦丛的深情厚爱。与英诗的直接思念不同,中诗善用大量的关于景色物品,黑夜梦境的描写,构建属于他自己的怀念天地。惯用对比,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欢和今日之悲。基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吟咏死亡—这个人生的永恒主题,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深深的死亡意识,呈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幻灭感。元稹的诗作中,至少有十六首诗歌是为韦丛而写,包括《遣悲怀三首》、《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其中《遣悲怀》三首以生活琐事入,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一首诗紧扣“百事乖”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个细节来表现韦丛嫁给自己之后所受的苦难。“我”穷得连衣服都买不起,韦丛只好到她的嫁妆中去为“我”翻箱倒柜。“我”好喝上几口,而家里又没有闲钱可以沽酒,韦丛便大方地从头上拔下金钗让“我”拿去当酒。家里连煮饭的米都没有了,挖些野菜来充饥,韦丛吃得津津有味。“我”,一介书生,放不下架子上山去打柴,韦丛便到槐树底下去扫些落叶来当柴烧。诗歌写到这里,一个贤惠能干大方明理的贤妻形象便浮现在读者面前,而诗人的愧疚之情也浸透其中。现在诗人官运亨通了,每年的俸钱都能超过十万,可那个原来和他一起共度患难的妻子却离开了。自己所能做的,只能是多花些钱来祭奠妻子,为她办一桌像样的斋饭而已。
  第二首诗写韦丛去世之后自己的悲思。妻子业已离开人世,一看见她的那些遗物自己就不免感伤。于是自作主张将妻子的旧衣服拿来送人。可妻子用来做女红的针线盒却舍不得送人,也不忍打开。爱屋及乌,妻子从娘家带来的婢女,我都格外关照。梦里回想起妻子跟我受苦的情景,就到她坟前去烧些纸钱来求安慰。写到这里诗人再推己及人,说世上所有贫贱的夫妻都像自己一样事事哀怜。读来让人揪心。
  第三首诗写由妻子之死得到的感悟。人生短暂,纵使活上百年对于漫漫宇宙而言还不是白驹过隙。自己像邓攸一样虽善良而无后(韦丛去世时只留下一个小女儿),像潘岳一样只能靠写悼亡诗来寄托哀思。渴望死后能与妻子同穴而居,又担心这一心愿也实现不了。下辈子再与妻子重续前缘就更不可能了。对于那已逝去的妻子,自己能做些什么呢,像鱼一样成天睁着眼睛不眠,来报答妻子与自己一起承受的苦难。夫妻之间的恩典该如何报答,这是个永世难解的课题。
  元稹与韦丛的七年夫妻生活恩爱有加(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未提及元稹这七年间有婚外恋),妻子去世后元稹也一直把内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给韦丛,这些都可以说明元稹对韦丛的一片痴情。元稹的诗作靠生活细节让读者产生共鸣。这三首悼亡诗是他对自己七年夫妻生活的高度提炼,也将人间其他贫贱夫妻的苦难生活写了进去,所以读来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它没有刻意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也没有列举让人印象深刻的意象,由生前写到死后,既表现了妻子的贤惠体贴,也写出了自己对于妻子的感激愧疚与百般思念。
  英诗中颇具"永生"情结,表现为诗歌主题多为生命、死亡与爱情,下面克里丝蒂娜?乔治娜?罗塞蒂的《愿君常忆我》就是其中一首。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 Gone far away into the silent land / When you can no more hold me by the hand / Nor I half turn to go, yet turning stay / Remember me when no more day by day / You tell me of our future that you planned / Only remember me; you understand / It will be late to counsel then or pray / Yet if you should forget me for a while / And afterwards remember, do not grieve / For if the darkness and corruption leave / A vestige of the thoughts that once I had / Better by far you should forget and smile / Than that you should remember and be sad   请想念我
  请想念我吧,当我已经不在--不在这里,在远方,寂静的田园;当你已不能握住了我的手腕,握住了我的手,我欲去又徘徊。请想念我吧,当你已不能天天为我描述我俩的未来的圆梦,光是想念我吧;再相随相从,在一起祷告,谈心,已经太晚。但要是你把我忘怀了片刻,又重新想起;请也不必叹息,如果原先属于我的思忆,被黑暗和腐蚀留下一丝痕迹--那么,宁愿你忘怀了而欢笑,不要,不要你记住了而哀悼。(方平译)
  与上述元稹的睹物思人不同,英美诗歌常直接叙议抒情,韵律节奏强烈,读来极易上口。这两首诗的美在于作者的思索像一种旋律,婉婉道来而又带有感情的节奏,抒情表达的饱满而又完整,另外情景在诗中的搭配也非常的自然,读来非常流畅。诗的作者克里丝蒂娜?罗塞蒂,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诗人,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与神秘气息的精神诗人,她的诗歌具有唯美、忧郁与细腻的艺术风格。她的诗作具有双重张力:宗教虔信下的爱情企盼与清寒自制里的热切奔放。诗人独特的生活给了她不一样的忧郁细腻的性格,其作品更是诗人本人性格、生活以及社会的折射。
  克里丝蒂娜性情淑婉娴静,喜欢独自冥思玄想。她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捕捉艺术上的灵感,用心感悟生活的真谛——生于死的冲突,希望与无望的矛盾,现实与幻想的碰撞。克里丝蒂娜的宗教诗中总是表达着“爱已是太迟,快乐亦已太晚”的情愫;非宗教诗中,对生命发出礼赞,也对死亡充满向往;她向往爱情,却惧怕它的消退,对男欢女爱持悲观态度,于是就有了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而不是享受现世之爱。她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爱恋,思想上的纠缠,对真实的爱情不报幻想。这些思想基调从这首缠绵悱恻的悼亡诗,亦是爱情诗中可透露出一二,同样地,这些追随诗人一生的宗教与感情的矛盾也可从旁侧吴宓先生的译文中感受到。克里丝蒂娜一生为宗教所困,诗作中的忧伤情调无疑根源于她的宗教情感,使她的诗像带着镣铐跳舞般摇摇晃晃。读者可一次切身感受诗中把引人共鸣的临终告别作为题材,以次来表现了梦境般凄美而又超脱意境的手法。
  参考文献
  [1]陆扬. 中英死亡美学[M]. 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8.
  [2]马林诺夫斯基.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 李安宅, 译,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
  [3]高旭东.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赵远帆. 死亡的艺术表现[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谈起孩子作为父母的没一个不说不爱自己孩子的,爱,又分很多种,只有做到正确的爱才是爱。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看我们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家长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同一种文化形态和公共教育理念下长大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成年后在道德、人格及能力上有巨大的差异,在于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生命中的第一启蒙者——家长的教养态度的不同。  古说棍棒下出孝子,这也许是很久以
期刊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有一段精彩语录:这是个怀疑的时代,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在这个肮脏的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干净;
期刊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应注意对环境教育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农村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因而在学校开展的各种课程中都应对学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数学是常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可利用课本中或老师补充的例题或习题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德育渗透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是教书育人、全面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现今课堂教学的三大方式之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有交流、发言的机会,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虽然不是主角,但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适时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自己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与学生共享合作的成功和快乐过程。  【关键词】合作学习;最佳时机;面向全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其一是,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起主体作用。教固然重要,学则更是重重之中,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发挥幼儿的学。现就我对幼儿教育的点滴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交流。  1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摘要】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营造课堂氛围;初中语文教学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融洽的师生关系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
期刊
在提倡“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在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并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积累、习惯等素养。  1“兴趣”是个性化阅读的动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素质,首先要激发其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
期刊
【摘要】“和美语文”这一新生教育理念,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的目光,引发了我的思考,使我尝到了课改的甜味,使我的语文课堂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关键词】和美语文;韵味无穷;品味高雅;有感而发  年初在《小学教育》中读到一篇文章《“和美语文”的课堂追求》,文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讲述自己对“和美语文”的理解和领悟。初读之甚是不解,何为“和美语文”?反复品读,渐入佳境,心中不觉萌发一种冲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