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 科教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才是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之根本。因此,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
关键词:科教兴国;基础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308
一、科教兴国思想的提出
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再次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他号召全党全社会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邓小平同志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依靠科学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论断,为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重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同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整个21世纪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二、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1、加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中提到:“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温家宝总理也强调“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因此,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战略机遇面前,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共同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88.39亿元,较上年增长7.6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96.25亿元,首次超过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44%。公告还显示,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4.22%,这是连续第五年保持在4%以上。
2、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选拔制度,初步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3、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立法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但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法律保障。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根本上明确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合法权益。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强国之根、立国之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礎在教育,教育才是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之根本。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 1998年1月4日.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 2001年5月29日.
关键词:科教兴国;基础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308
一、科教兴国思想的提出
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再次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他号召全党全社会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邓小平同志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依靠科学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论断,为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重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同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整个21世纪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二、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1、加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中提到:“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温家宝总理也强调“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因此,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战略机遇面前,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共同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88.39亿元,较上年增长7.6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96.25亿元,首次超过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44%。公告还显示,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4.22%,这是连续第五年保持在4%以上。
2、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选拔制度,初步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3、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立法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但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法律保障。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根本上明确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合法权益。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强国之根、立国之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礎在教育,教育才是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之根本。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 1998年1月4日.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 2001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