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黄褐斑;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90-01
黄褐斑是发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唇周等颜面皮肤,表面光滑,无脱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8例病例中,年龄20~48岁,以23~45岁最常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中药组25例、西药组23例。3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黄褐斑多见于面颊额头,口唇周围或鼻两侧。斑块小如黄豆,散在多发;大如面罩,遍及颜面。颜色多为黄褐色、黑色、浅灰色等,其中以黄褐色居多。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医结合组
2.1.1 中药治疗 处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0g,僵蚕、白蒺藜、蝉蜕各6g,桑寄生、续断各15g。加减: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阳虚者加肉桂、肉苁蓉、巴戟天;急躁易怒加柴胡、郁金。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
2.1.2 西药治疗 口服维生素E胶囊,每次100mg,每天3次;口服维生素c片,300mg,每天3次;另晨起清洁面部后涂抹3%氢醌霜,每天1次。
2.2 中药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组的中药治疗。
2.3 西药组 同中西医结合组的西医治疗。
2.4 疗程3组均以20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黄褐斑块完全消退,肤色恢复正常;有效:黄褐斑大部分消退,剩余部分颜色明显变浅;无效:黄褐斑块消退较少或基本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见表1。
4 病案举例
秦某,女,25岁,于2006年5月26日初诊。患者于2005年12月因家庭突遭变故,闭经2月,面部起黄褐色斑块,额部及面颊为甚,可见明显色素沉着。伴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色黯,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满,脾气急躁,眠差多梦,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诊断:黄褐斑。处方:熟地15,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2g,红花10g,僵蚕10g,蝉蜕6g,白蒺藜10g,知母10g,黄柏6g,青皮6g,柴胡6g,旱莲草15g,桑寄生15g,续断10g。3剂,水煎服。服药后立感胸胁胀满明显减轻,大便日行一次,质稍硬。继续服药,加服维生素E胶囊及维生素C片,另晨起清洁面部后涂抹3%氢醌膏,半月后面部黄褐斑明显消退,颜色变浅,自觉烦躁、胸闷等症状消失,眠可,大便日行一次,质软。治疗3个疗程以后,黄褐斑消失。其后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5 体会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多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某些药物和疾病也可使本病发生和加重。日晒、物理性刺激是本病的发病诱因。中医对面部色素沉着统称为黧黑斑。中医认为,该病发病机理主要是肾虚肝郁、脾土不健、气血不和、血热不华。肝气郁结,失其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营气阻遏,致使颜面气血不畅;肾气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濡养颜面;脾虚生化无源,转输失职,痰饮内生或气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因而发病。《外科大成》中有“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热不华,火燥结成”的记载。
本基础方可养血祛风、益肾精、疏肝气。方用熟地、当归养血活血,化瘀润肤;桑寄生,续断益肾精;白芍、柴胡疏肝理气,解毒;从而使气血调和,肾精足,肝气疏,热气除,机体内分泌得以调理,皮肤容颜得以滋养。此外,维生素E、维生素C有营养肌肤、祛湿除斑之功效;3%氢醌霜为脱色剂,有脱色之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则疗效更佳。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年龄小、病程短、月经正常的病人疗效明显比年龄大、病程长、闭经、月经不调的病人疗效好。治疗期间一定要清淡饮食,忌辛辣香燥、肥肝厚味之品;避免日光暴晒,保持精神舒畅。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90-01
黄褐斑是发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唇周等颜面皮肤,表面光滑,无脱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8例病例中,年龄20~48岁,以23~45岁最常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中药组25例、西药组23例。3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黄褐斑多见于面颊额头,口唇周围或鼻两侧。斑块小如黄豆,散在多发;大如面罩,遍及颜面。颜色多为黄褐色、黑色、浅灰色等,其中以黄褐色居多。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医结合组
2.1.1 中药治疗 处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0g,僵蚕、白蒺藜、蝉蜕各6g,桑寄生、续断各15g。加减: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阳虚者加肉桂、肉苁蓉、巴戟天;急躁易怒加柴胡、郁金。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
2.1.2 西药治疗 口服维生素E胶囊,每次100mg,每天3次;口服维生素c片,300mg,每天3次;另晨起清洁面部后涂抹3%氢醌霜,每天1次。
2.2 中药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组的中药治疗。
2.3 西药组 同中西医结合组的西医治疗。
2.4 疗程3组均以20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黄褐斑块完全消退,肤色恢复正常;有效:黄褐斑大部分消退,剩余部分颜色明显变浅;无效:黄褐斑块消退较少或基本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见表1。
4 病案举例
秦某,女,25岁,于2006年5月26日初诊。患者于2005年12月因家庭突遭变故,闭经2月,面部起黄褐色斑块,额部及面颊为甚,可见明显色素沉着。伴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色黯,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满,脾气急躁,眠差多梦,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诊断:黄褐斑。处方:熟地15,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2g,红花10g,僵蚕10g,蝉蜕6g,白蒺藜10g,知母10g,黄柏6g,青皮6g,柴胡6g,旱莲草15g,桑寄生15g,续断10g。3剂,水煎服。服药后立感胸胁胀满明显减轻,大便日行一次,质稍硬。继续服药,加服维生素E胶囊及维生素C片,另晨起清洁面部后涂抹3%氢醌膏,半月后面部黄褐斑明显消退,颜色变浅,自觉烦躁、胸闷等症状消失,眠可,大便日行一次,质软。治疗3个疗程以后,黄褐斑消失。其后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5 体会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多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某些药物和疾病也可使本病发生和加重。日晒、物理性刺激是本病的发病诱因。中医对面部色素沉着统称为黧黑斑。中医认为,该病发病机理主要是肾虚肝郁、脾土不健、气血不和、血热不华。肝气郁结,失其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营气阻遏,致使颜面气血不畅;肾气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濡养颜面;脾虚生化无源,转输失职,痰饮内生或气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因而发病。《外科大成》中有“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热不华,火燥结成”的记载。
本基础方可养血祛风、益肾精、疏肝气。方用熟地、当归养血活血,化瘀润肤;桑寄生,续断益肾精;白芍、柴胡疏肝理气,解毒;从而使气血调和,肾精足,肝气疏,热气除,机体内分泌得以调理,皮肤容颜得以滋养。此外,维生素E、维生素C有营养肌肤、祛湿除斑之功效;3%氢醌霜为脱色剂,有脱色之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则疗效更佳。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年龄小、病程短、月经正常的病人疗效明显比年龄大、病程长、闭经、月经不调的病人疗效好。治疗期间一定要清淡饮食,忌辛辣香燥、肥肝厚味之品;避免日光暴晒,保持精神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