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他还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果然是很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博士的这些见解指出了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为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教书育人的方法。
  一、重感情,使学生有“疑”敢“问”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创设愉悦、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学习气氛,把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带进课堂,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一次,我在教学“步”时,把“步”字学下半部分写成了“少”,这时,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指出了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遇“疑”乐“问”
  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但由于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提问情境,或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上的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让探索的问题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避免处在“心语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问题提得好就可以得到精美的礼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质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小老师,正确地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再期待着解决问题,就这样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究”
  随着实践的深入开展,以至于对学生的问题来不及回答,在教学中,我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块小黑板,让学生把问题写在自己的黑板上,使每个学生有一席发言之“地”,并鼓励他们将小黑板放到教室的大黑板上,请同学帮忙找答案,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此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1、对预习提示进行质疑。现行教材四年级以上的课文都有预习提示,这对学生学好课文很有帮助。我让学生自学前明确要求,并在阅读时用铅笔在有疑难的地方提出问题。如《白杨》一课的预习提示是这样写的:“白杨,又叫大白杨,在我国广泛种植。它也能在没有人烟的沙漠中成长,读了课文,你不仅会对白杨有所了解,而且会从中受到一些启迪。读课文中的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画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学生读了这课预习提示后,能很快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样子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句子。句子画出来了,并不表示已经懂了,我指导学生针对这两部分的内容提出疑问。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大戈壁给人什么样的印象?深黄一体是什么意思?”“爸爸在什么情况下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能从词语的理解、写作目的等各方面提出疑问,不正说明读懂预习提示,最能发现问题吧!
  2、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且在精读阶段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小珊迪》,我强调学生课文最后一句话“谁读了这个故事也不能不被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所感动。”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便问:“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什么美好的品质让人不能被感动?”这个问题贯彻了文章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之作用,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标题进行质疑。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学习《花潮》,学生明白了本文是以“潮”为主线安排文章结构的,先写花多如潮,再写看花的人如潮,最后写花声如潮,一个“潮”字,把话说活了,写绝了。
  4、对矛盾持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学生提出问题:“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个“担心”是不放心的意思,作者真的是对邱少云不放心吗?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走向正确,从浅薄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5、此外,还可以对文章的标点、表达方法等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提问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问”,教学生怎么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坚持固有答案,而要多方位独立思考,大胆提问,不着边际,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应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世纪之交,国际金融业的兼并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栏的三篇文章,分别从金融兼并典型案例、金融交易所兼并以及兼并浪潮所预示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此次兼并浪潮进行
小学品德新课标:“要求儿童认知、体验、欣赏、反思、移情等的心理结构的综合参与并全身心投入。”作为新课程理念的依托,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力求贴近生活,紧密联系实际,收
当前,学生对经典著作日益疏离,反之对一些肤浅的流行读物热心追逐,这一现状让人堪忧。而把经典阅读带进课堂则是让学生接近经典阅读的“捷径”。     一、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走进经典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古诗近80首。如果学一首带两首,学生小学毕业最少能背古诗240首左右,有的同学背诵的可能还要多。如: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生活为主题,学生吟诵着《牧童》《舟
对福州地区既有校舍第二批次鉴定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校舍鉴定报告应平行提供安全性鉴定结论和抗震鉴定结论,并提出综合处理建议;设计依据不明确时,可结合设计时
语文不但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因素,还是现实社会当中重要的交际手段。从小学教育初期,也就是宝贵的“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也跟义务教育当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纵观当今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效果,发现很多缺陷,与人的构想相差十万八千里。即使阅读的课文很多,但是却无法领悟到课文当中真正的含义。尽管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在记录了上百篇日记之后
所谓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相互的态度、认知和情感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结构、多类型的稳定的人际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是教育
人的性别分男性和女性,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呵护。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抚育孩子更多的是女性的责任,表现在教育领域便是女性教师占了绝大多数,特别是在小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男教师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独特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男教师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与社会的迫切需要相矛盾的是男教师现实状况并不如意。当前整个社会小学男教师数量少且流失严重,即便在职的男教师也因为传统观念、专业技能
多媒体技术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多媒体进入教育行列后,给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让英语老师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