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研究的新进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析样本】
  陈新元.《高中议论文差异化写作教学与质量目标的实践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6
  刘中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培育策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6
  杨添淇.《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6
  刘佳.《初中微写作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6
  成龙.《写作课的教学逻辑》,《语文学习》,2016
  吴娟.《概念图支持高中议论文写作构思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6
  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涵解读与写作指要》,《语文学习》,2016
  这几年写作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比如对于“真实写作”,更强调写作行为的真实(真实的读者、作者,真实的文体或语体、目的、任务),而不是所谓“真情实感”;对于文体,更强调可教可学的实用性文体,而不是文采和个性的“小文人”语篇;对于写作教学策略,更强调侧重语言交际的“微写作”,而不是目的虚假,结构完整的语篇写作。2016年的研究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延续性,也有一些新增的议题和内容,总体来看,保持了一种平稳前行的姿态。
  一、关于写作文体
  在议论类文本的写作上,根据程红兵、胡根林主编的《高中语文质量目标手册》把写作教学的技能目标分成三个层级八个等级的理路,陈新元的 《高中议论文差异化写作教学与质量目标的实践研究》关注到了差异化写作教学的可行性,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的收益。她通过大量教学案例及分析,总结了差异化写作教学的实践方式。通过议论类文本的写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议论类文本写作教学的应用之义。刘中奎的《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培育策略研究》先分析了当下教育体系中逻辑學教育的极度缺乏和薄弱的现状,认为当下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高考体”的训练,缺少写作过程指导和思维训练,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观点单一,论证过程格式化,思维高度同质化的“应试型”问题。鉴于此,他提出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培养策略:先学会概念分析,次学会恰当判断,再到有效推理。
  在实用类文本写作上,彭婷婷《高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研究》中详细分析了我国实用文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思想不重视,教学不落实,教法欠创新,学生缺热情。同时把我国实用文写作与美、德、日等国家进行比较,认为写作课程、教材和教学面貌上的区别主要在于理念上的差异,如西方国家更注重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公民教育、职业教育等理念,实用文写作教学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她提出综合写作法、“RAFT”写作法以及系列训练法,对于我们开展实用写作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关于写作内容和形式
  当下,关于写作内容方面的研究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有明显不足,从2016年的写作教学研究可见一斑。丁志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知识构建问题研究》一文提到了高中语文写作知识的构建要求和构建原则,对写作知识的编排也有建议,如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重,简化写作知识的呈现方式,结合范文分析强化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等,但对于写作知识内容本身的探讨仍然不多。
  在写作形式上,除了对随笔化、日记式的写作形式研究,微写作教学逐渐走进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如杨添淇的《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中详细阐述了“微写作”的基本概念,认为“微写作”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就阅读文本提出的话题进行200字左右的写作活动,时间一般为十分钟左右,和当今流行的网络写作方式相似。本质上微博、短信等都属于微写作范畴,“微写作”对于写作教学意义较大,它不同于“大作文”,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练笔、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助于掌握更多的文体,使学生进入真实写作状态,避免虚假,也有助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避免辞藻的堆砌与修辞的炫耀。该文还提供了一些“微写作”的方法,如“删繁就简”法,“借鉴仿构”法等。刘佳《初中微写作教学研究》结合初中生学段的特点,对“微写作”做了一些分类,比如应用类写作,仿写类写作,微创作类写作,评价类写作等,并通过课例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策略。
  三、关于写作评价
  对于写作评改,重要性不亚于写作本身。赵霭瑄在《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策略研究》中指出初中写作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一元化,评价形式流程化,评价内容应试化等问题。他提出写作评价的策略:落实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改变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培养学生自评、互评能力;同时运用寓教于乐的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卖瓜”式学生自评,“点赞”式同学互评,“亮点”式教师点评,还可以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刘诗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批改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也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对作文评价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内容不明、评价方式不当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评价策略。
  宋伟在《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互评能力培养研究》对学生互评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互评对于学生兴趣的促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都有老师评价替代不了的作用,当然互评并不能离开教师的引领。
  四、关于写作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对于写作教学的研究,大部分文章都聚焦于写作教学策略,本年度情况也不例外。
  成龙探索了写作课教学策略使用的基本逻辑。他认为,教学逻辑包括学科逻辑、学的逻辑与教的逻辑三个基本层面,学科逻辑与学的逻辑是教的逻辑的前提,教的逻辑是学科逻辑与学的逻辑的外显。具体到写作课,其教学逻辑中的学科逻辑体现为对写作知识的认知,学的逻辑体现为学生如何认知写作知识、如何训练写作能力;教的逻辑体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写作知识与如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他详细分析了金志浩老师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王栋生老师的《思考问题的“路数”》、程红兵老师的《多样思维与作文》、徐振维老师的《给我一片绿》等诸多案例,建议当下的写作教学要回到学科逻辑的原点,要换位思考,要大胆尝试并理性研究。   新课改着力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显然有充分的体现。王彩彩老师在《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一文关注了自主学习策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之间的结合,在自主学习中体现出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差异性,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学案”。李桂香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中提到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和思维提升有明显作用。此外,人们关注到情境教学策略,如李龙翔提出在写作课上,老师创设一种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审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并激发写作欲望。
  在众多的教学策略中,用概念图支持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吴娟试图用概念图这一认知工具来探讨高中议论文写作构思能力。在她看来,概念图中的概念与命题的变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呈现出的可视化的认知结构图,科学地改善作文教学策略,在此认识基础上,她探索了基于概念图的审题立意结構图、选材剪材结构图以及谋篇布局结构图。
  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策略2016年也受到较多关注。自从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发表后,一时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语文界流传开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其说是一种教学策略,不如说是一种作文类型,正如欧阳国胜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涵解读与写作指要》一文分析提到,从内容与要求上看,“任务驱动”具有以下内涵:1.体式驱动,即文体,格式的规定;2.对象驱动,有明确的对象指令;3.内容驱动,即问题和内容都有一个指向。4.思维驱动,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探究,由认知的简单粗糙到认知的深化、细化。用任务驱动方式来命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对写作材料的关注转移到对任务指令的关注,并从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释,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从替圣人说神话说套话,到表达自己的思考辨析说真话说贴心话,这是现代语文思想的变化,可以说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流。对于任务型写作,林志强在《因任务而作文,因作文而完成任务》中提出了任务型写作的核心要求,即透彻分析。他认为议论的核心其实就是分析,议论类文本可以没有结论,但是不能没有分析。任务型写作可以防止套作,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作者通联:赵文格,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家族的命运,家长们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子女被视为父母的天职。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于晚年写成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里程碑,是颜之推根据自己的学识、经历编写的教育子孙的书籍。在《颜氏家训》之后,家训、家诫类著述大都承袭了《颜氏家训》的基本框架与寓意。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没有专门设科,古代语文同哲学、政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曾入选过清代学塾教材《古文观止》,影响极广。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部分,也选入了该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本、注释、研讨与练习。其中注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疏通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中给唐太宗连上的四疏之一,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将其选入时采用了《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本,篇中名句“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在同是中华出局出版的1975年版的《旧唐书·魏征传》和1990年版的《贞观政要》(骈宇骞、骈骅编著)中却写作“胡越”。对于“吴越”应为“胡越”之错讹的说法,经过各学者历年来基于版本、文字沿用以及修辞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塑造自己灵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  这,是我读完大夏书系中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魏志渊的《语文课》和王开东的《深度语文》之后的感受。教育类的书籍常常是枯燥而乏味的,但是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语文课》《深度语文》,我感受到的是崇高情感的熏陶,是人类智慧的洗礼,是生命的深度挖掘。
回顾课改,在诗歌教学方面,方家探索出了许多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囿于中考、高考等诸多因素,在诗歌课堂教学中还多固守着诗歌讲读、训练等一般程式。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弱化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对诗歌意蕴的理解比较浅显,没有体现出真正地自主学习诗歌的过程。评点,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能够充分地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契合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本文试图借
解读一篇文本的动机,常常源于这篇文本给读者带来的冲击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诸多优秀的文本,总能在应试的隙缝里,发现一些原本以为不起眼实则力量无穷的文本。《鸟啼》便是其中的一篇!  一、寒冬之抑  文中写寒冬并不多,直接写的只有文首一段,而且写得很是简单:几个星期的严冬,鸟儿死去了,到处都是鸟儿的血衣。  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却以为这一段的教学绝不可简单带过,因为当我们以之作为经典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所谓“共生写作”,就是和大家共享生活素材,一起讲故事,一起写作文。用特级教师黄厚江所举的一个生活事例来演绎就更直观了:渔夫不需要跟儿子讲撒网的N种方法,直接跟着他上船捕鱼,在捕鱼中学会捕鱼,这是唯一的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同理,最科学最有效的写作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当然,学生可以和老师,和同学,和自己,甚至和课堂之外的他人一起写作。这令我不得不佩服黄老师那本色而朴质的农民式智慧。  
语文界似乎陷于一种顾此失彼的游戏:在某一阶段,趋向于语言,过分强调工具性;在另一阶段,又容易趋向于人文内容,过分强调人文性。  20世纪90年代的那场语文大讨论之后,“人文性”强势介入,引起了这样的严重后果:大肆挖掘人文价值,隆重推出文化专题,精心挖掘历史底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样的现象早已受到有识之士的批判,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语言”,把课文当做普通的训练材料,搞纯技术操作,使课堂失
从中国文脉来看,文史本是不分家的!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重文轻史甚至是忽视历史的情形,笔者以为是不妥的。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提出三个观点供同行參考。  一、以史为背景读文  文史本不分家,语文的人文性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历史。高中语文的史感培养,除了来自于文言文之外,新闻通讯类的文本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触摸现代史与当代史,而学生形成的史感,也可以驱动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故笔者以为,以历史事实为背
我初识郭锋是在1997年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期间,外表俊朗、言谈优雅、思维严谨的他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大学毕业后到湖北宜昌工作,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即使当上了校长之后也情系语文。在初中语文教改这片热土上,他收获了丰硕的教学实践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得到过刘国正等语文教育名家的悉心指导甚至高度肯定。2010年,他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并受聘我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兼职教授。2012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