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攀比,你就逃不过焦虑的折磨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編者按:
  如果让孩子们评选最讨厌的父母行为,“攀比”一定会高票入选。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早已成为孩子们的公敌,即便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也会在攀比中自卑,更别说那些在攀比中处于下风的孩子。其实,除了比孩子,家长也比自己,而且同样在攀比中痛苦不堪。那为什么不放弃攀比呢?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庞建风先生,与家长朋友们聊聊这个话题。
  攀比,没有真正的赢家,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孩子总会在攀比中陷入自卑的泥潭
  主持人:前不久我去一所中学采访,与孩子们交流时,我问他们最讨厌什么,孩子们马上异口同声喊出了一个词。大家猜猜是什么?
  李女士(16岁女孩的妈妈):肯定是“考试”。
  主持人:没错。但半分钟后,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换了一个词,大家猜得到吗?
  莫先生(13岁男孩的爸爸):是“批评”吗?
  周女士(17岁男孩的妈妈):是“唠叨”吧?
  林女士(9岁女孩的妈妈):是“学习”吧?
  主持人:都不对,是“排名”。
  李女士:没错,我女儿曾对我说,她不讨厌学习,不怕考试,但对成绩排名深恶痛绝。她把公布排名的日子命名为“苦难日”。
  林女士:孩子在排名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与同学的差距,未必不是好事,知耻而后勇嘛。
  莫先生:讨厌排名好像和成绩好坏没什么关系。我儿子成绩很好很稳定,但就算拿到了全班第一名,他也不喜欢排名。不是因为厌倦了优秀,而是担心下次考试名次下跌。
  主持人:孩子们为什么都讨厌排名?请庞博士为我们指点迷津。
  庞建风:老师搞成绩排名的本意是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排名的策略是比较,本质是竞争,忽略了孩子的个性,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所以引起了的众怒。
  林女士: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也讨厌与人比较呢?
  庞建风:盲目的比较就是攀比,而攀比没有赢家,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孩子总会在攀比中陷入自卑的泥潭。你是全班第一,未必是年级第一,你是年级第一,未必是全市第一……攀比无极限,孩子就永无宁日。
  主持人:事实上,孩子就是在家长的攀比中长大的:在幼儿园比谁的玩具好,上学后比谁的成绩好,家长的一句“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多少孩子的童年阴影。
  李女士:帮女儿分析考试得失时,我确实喜欢拿她和班里的优秀学生比较,目的是给她树立一个奋斗的目标。女儿取得了好成绩,我会拿她跟更优秀的人比较,目的是防止她骄傲。
  庞建风:事实上,孩子在家长的攀比中更容易感觉到被嫌弃,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林女士:我们也是在父母的攀比中长大的,所以攀比属于“习惯动作”。
  庞建风:问题就在这儿!当攀比成为代际传承的恶习,父母和孩子都会痛苦不堪,亲子关系也会被连累,进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焦虑、失落、愤怒等负面情绪,严重降低了生活幸福感,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不自觉地转嫁给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家长之间的攀比同样令人焦虑,而且会在不知不觉间向孩子转嫁焦虑,后患无穷
  董先生(12岁男孩的爸爸):说到攀比的痛苦,我深有体会。今年春节我参加了一场中学同学聚会,重逢的喜悦只维持了不到一小时,接下来简直就是噩梦。昔日的同学要么吹嘘自己的富足,要么显摆自己的职称,要么炫耀自己的孩子成绩有多好,要么暗示自己的婚姻生活多幸福,甚至攀比结了几次婚,妻子多么年轻……同学聚会变成了攀比大会。两个做老板的同学杠上了,居然一项一项地比较公司规模、利税数额和座驾的价格。我坐在他俩中间,默默地流了许多汗,恨自己没出息。
  宋女士(6岁女孩的妈妈):我加入了两个家长微信群,没多久就感觉自己要疯了!有些家长热衷于炫耀,在哪里买了学区房、花多少钱让孩子上了某某名师的古筝班、孩子钢琴过了多少级,甚至收到了老公花多少钱买的生日礼物都要拿来炫耀一番。我想说的是,攀比无处不在,没人能够逃脱。
  主持人:美国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有一句名言:“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德国诗人歌德说得更准确:“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庞建风:家长在攀比中很容易滋生焦虑,焦虑积累得多了,一定会影响孩子。
  董先生:那次同学聚会结束后,我给儿子买回了一摞很贵的学习资料。我不想让他以后参加同学聚会时像我这样狼狈。
  主持人:或许您有更容易的选择——跳出攀比的怪圈儿,坦然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宋女士:怎样才能跳出攀比的怪圈儿?
  如果非攀比不可,那就选一个更高的目标,或者跟自己比,活出自己的精彩
  庞建风:现实生活中,完全跳出攀比的怪圈儿的确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跟更高的目标比。如果只与身边的人攀比,那么我们很难不焦虑,不妨跟更高的目标比,把攀比变成寻找人生榜样。比如,要求孩子向同桌学习,不如让孩子学习袁隆平,孩子肯定更容易接受,而且不会感觉自己被贬低和嫌弃。
  第二,纵向和自己比。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是横向比较,别忘了还要纵向比较,即让孩子和自己比:上次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这次只有一门,就是进步,就值得表扬;上次逛街让妈妈抱,这次全程自己走,就是进步,就应该奖励。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和别人比只会徒费精力,不如每日三省,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努力、更优秀。自我比较,能够帮助孩子向着理想的目标不断前行。
  第三,过精彩的个性化生活。作家马德说:“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主动跳出与别人比学历、比职位、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的怪圈儿。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当下,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个伴随一生的爱好,比如健身、书法、摄影、种植、烹饪、写作,在这些爱好中沉淀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给自己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活出自己的精彩。
  主持人:说到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盲目攀比不会激励他们成长,反而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自觉抵制攀比之风,过精彩的个性化生活,给孩子树立人生榜样。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摘要:默会知识论是分析STEM教育实践的新视角,其可行性一方面体现在实践是两者内涵的交集,另一方面体现在默会知识的外显内隐循环转化可以解释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基于该转化路径,提取两例美国典型STEM教学案例中的关键词,探究学生知识内隐与外显循环状况。研究发现,缺乏学生反思行为的明确指示词是STEM教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可参考反思性实践理论为STEM教育发展提供可行策略。    关键词:默
期刊
摘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新型阅读能力框架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阅读能力层级进行分析,发现该作业系统整体上将复述、解释、整合、伸展、评判与创意层级全部覆盖,其中评判、伸展、整合层级考核较多,创意、复述、解释层级考核较少;同时,在发现作业系统整体样态中有价值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阅读层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发现其深层本质与问题。为促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的日渐完善与学生多层级阅读能力的
期刊
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给全国家长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开学礼:有史以来针对未成年人最严格的网络游戏限令。《通知》主要有以下四项举措:  第一,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
期刊
从市体校到国家队,她只用了7年时间  2021年8月5日,站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上,她面色沉静,片刻之后,略微低头,然后起跳、翻腾,轻盈一跃,如银针入水,波澜不惊。几秒钟后,四周的欢呼声如潮水涌来。  那一刻,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14岁的中国小姑娘——全红婵。决赛五跳中,她有三跳获得满分,最终以466.20分夺冠,并刷新了奥运会女子单人十米跳台的最好成绩。  进入市体校:她身高1.2米,立
期刊
摘要:与应试导向的读写教学比较,读写关联教学以小学生经验重建为中介,通过生活经验的重建来完成表达经验重建,逐渐增强学生从现实世界到话语世界的转化与生成能力。文章以小学四年级色彩表达读写关联课为例,基于学生的经验重建,深入阐述了读写关联教学的主要步骤与关键策略。主要步骤:通过指向写作的阅读,完成生活经验重建;通过读写关联与生活经验的整合,从模仿表达到变式表达、自觉表达,完成表达经验的重建。关键策略:
期刊
摘要:传统的知识教学在身心二元论和表征主义知识观的统摄下,将知识看作普遍、客观和确定不变的,教学沦为客观知识和抽象符号的传递与接受,出现了知识与认知主体、知识与认知情境、知识与个体经验和非理性因素等的分离与割裂。具身认知理论不仅为解决这种割裂的危机提供了启示,而且与素养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素养时代的知识教学应该突出知识的具身性、个人性和具象性等特征,强调调动个体的理智、感知觉、灵感、情感和
期刊
问:闺蜜来我家玩,看到我教育儿子,说我“一本正经”“大义凛然”,意思是太严肃,不亲切,不幽默。我本以为教育孩子就是严肃的事,但经提醒,感到自己的教育方法确实不好,和孩子的关系也一直比较紧张。请问,我以前真的做错了吗?  袁女士  答:不能说一本正经的教育就不是教育,但运用幽默的力量来解决亲子冲突,无疑是更高级的教育。因为幽默能够更轻松更快捷地化解亲子冲突。  比如,我家孩子最后吃完饭,按约定要收碗
期刊
“既然生下残疾女儿,就要勇敢面对,调整好心态,勇敢地走下去,让女儿在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021年7月20日下午,熊婉晴合上暑假作业本,去厨房择四季豆——她先用左胳膊肘夹住四季豆,然后用右手择掉两头的蒂再截成两半,娴熟的择菜动作跟常人没啥区别。从6岁开始,每到寒暑假,熊婉晴都会在家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王蕾眼里,婉晴跟别的孩子没啥区别,11年来,她从没把婉晴当成特殊的孩子
期刊
【人物名片】  杜坚,简耕教育合伙人,亲子关系专家,游戏育儿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研究证明,游戏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自信心。玩,能解决90%以上的养育问题。如果孩子能从父母身上习得“笑对人生”的轻松态度,那将是他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  玩如此重要,可如今很多家长却成了“玩无能”,想陪孩子玩却不会玩,不知道怎么玩。那么,这部分家长如何改变才能和孩子一起重拾久违的欢乐呢?  玩,不是拼
期刊
用妈妈的口红在墙上涂鸦,试试鸡蛋从多高的空中落下能摔破,把金鱼捞出来哄它睡觉……  我知道小孩子好奇心强,没有刻意地制止他,但他的破坏行为让全家人忍无可忍  在幼儿园门口,薛女士向同样等着接孩子的几位妈妈抱怨:“我家帅帅最近在家像是打了鸡血,疯狂搞破坏!昨天晚上睡觉前,他趁我没注意,悄悄溜进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个鸡蛋放在灶台上,然后用手指推着它滚落,摔破在地板上,害得我收拾了半天!”  杜女士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