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行动,总有收获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可到底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尤其是在一线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思想或者说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和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们就有关问题听取了一些身在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的意见,其中不乏很有见地的观点。现把张伟、管水法、袁冲老师就这个问题的交流对话发表于此,以供讨论。
  
  张伟: 前几年从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讨论、关于“减负”的讨论、关于“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讨论、关于“创新教育”的讨论,到近期的关于“新课标”诸多问题的讨论,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但仿佛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很多东西热过后就没有了下文,不知道最终实施完善了多少。在“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再拾“创新教育”这个话题,虽然有点“时过境迁”的味道,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再次从理论到实践检讨我们学校体育中的“创新”,就是希望同行们能继往开来,可持续地去发展“创新”。我们不是理论家,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师一步步去做的。
  管老师、袁老师,新课标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的很高,各级纲领性文件对此都作了充分关照和说明。毫无疑问,下个世纪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创新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该是个不争的话题。然而,就我所知,一线实践中还有许多教师的认识是模糊,甚至是有偏见或不正确的。比如,有人认为创新问题是从事发明创造的人的事情,至少也要到大学才有必要谈到这个话题;再如,很多人认为体育教学中很多技术原理、教学方法都是固定的,已成定论的东西,怎么创新呢?也有人说,创新教育是数理化等理科的事情,体育就这个“小三门”地位,去赶什么热闹,自讨苦吃;再说,和创新联系得也不是太多。
  管水法:“创新教育”前几年是个很热点的话题,一些理论家们甚至弄出了成筐的所谓系统的理论,似乎套上了这个理论就马上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了。我认为其实体育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并不象有些人所以为的那样,一定会提出一套全新的理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对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标已经作出了指引,通过实践看,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真正把新课程理念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落实创新教育也就有了保证。
  刚才你列举的观点有相当的代表性,有些老师承认体育教学中是可以落实创新教育的,并进行了实践探索,但认为其内涵只是限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而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我看这里面对“创新教育”应该有个正确认识的问题。不过就体育教学而言,从落实创新教育的角度讲,我们的主要任务还不是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一层面上。应是开发这种潜能,着力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既然承认创新能力是一种潜能,就要尊重潜能发挥的规律。潜能发挥的规律,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而是潜能主体在特殊状态下的一种表现。没有学生主体的发挥,其创造的大山,光靠教师的掏掏挖挖是不可能爆发的。教师的作用是学生没有火花时激发火花,点燃火花以后使之越烧越旺。
  袁冲:其实,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已经出现了很多,我们也尝试了不少,很多东西是教学相长的。创新教育不会横空出世,是要一步步积累的。老师的创新往往会无意中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内在动力。例如体育教学中,我们可将富有节奏的美妙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景或脍炙人口的要领口诀、独特新颖的练习方式等创新应用到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使学生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再如我们在进行短跑这一比较枯燥的项目练习时,一改往常的并排跑进,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性别不同让他们自己创造“比较合理”的比赛方法。于是,直道上简单的让距、弯道上弧与弦、直道与对角线、同一起点不同终点、不同起点同一终点的比赛方法让学生们跑得乐此不疲。新课标实验以来,很多课都敢放手去上了,在技巧教学中,当若干个单一动作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大胆编排设计多种组合动作,在思维创新的空间里遨游,从而迁移创新,达成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的创新往往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新。(例如教具的创新、教具使用方法的创新、教材的创新使用等。)
  张伟:有一个问题,许多老师也许注意不够,即创新能力是可以分层次的,既有高层次的创新,也有一般层次的创新。而高层次的创新能力也是逐渐培养起来的,没有一般层次的创新,就没有高层次的创新。“从无到有”是创新,“从有到新”也是一种创新。西蒙顿在《科学天才》一书中写道:“天才们进行新颖组合比仅仅称得上有才能的人要多得多。天才们就象面对一桶积木的玩童,会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不断把想法、形象和见解重新组合成不同形式”。我想,从中我们应该感悟到创新教育的丰富内涵。
  管水法:关于创新教育的特征、定义、功能等诸如此类的大问题,专家学者们都发表了见仁见智的看法,我们应该多谈一些实践中的问题。我认为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者贝多芬、《本草纲目》的编写者李时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等等这些人无疑是相关领域创新人物的典型代表。但创新不是科学家、艺术家的专利,我们的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当然,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学生的创新大都是一种个体化的创新,即中小学生在自己的身心水平上创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时候并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活动让中小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张伟:刚才袁老师例谈了一些教法创新和学法创新。创新教育是与接受教育相对而言的,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这里,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应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创造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环境。刚才小袁讲的我深有同感,这种方法要是换了若干年前或是新课标实验前,也许会被斥为“另类”。大概七、八年前,我在实践中就搞过这样一些实验(在高中搞过,因为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体育认知能力和积累):在带了几次准备活动以后,向学生讲清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编操、游戏的要点以后,就让学生自己编操带游戏,并要求按小组写好方案后交上来,两周一换,结果学生迸发出空前的热情,写上来的教案还真的不错,学生的创新潜能真的很大,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并要容忍学生在失败中一步步成长。
  记得以往课前整队操练要么是体育委员操作,要么就是体育教师操作。我想,这么简单的练习应当让其他学生来锻炼指挥一下,作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结果一实践很多同学就这么简单的口令也喊不象样,这可能与我们以前包办到底的教学方式有关,身体的姿态、预动令的区分、节奏的间隔让人忍俊不禁,产生的效果不亚于赵本山的小品。笑过后学生们反思,以前都是老师们怎么讲咱就怎么做,原来“体育”看起来简单,要做好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就连简单的队列操练也必须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才能指挥好。后来经过几次点评练习后,学生们从口令的节奏、预动令的区分等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很多内向的同学通过指挥锻炼以后,似乎也自信开朗了许多。我要说的是如果没有教师“创新”地教一下,没有学生“创新”地学一下,很多东西也许我们还要包办到底,学生能做的东西要放手让他们去做,要相信他们能做好,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管水法:刚才两位都从实践举了很好的例子。作为教研员,我经常调研听课,也时刻关注着这个问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是,一提创新教育,于是本来属于体育课程自身必须完成的任务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忘,那也是十分可怕的。体育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应该以“体育”作为载体,而不能架空,事实上,一切创新也都是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的。
  张伟:管老师,您重视体育本身的问题,重视创新的基础无疑是对的,但正如你所说,这一点也不能走极端。我们的学生到底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呢?似乎不好准确地进行描述。我个人认为,就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而言,(学生接受的体育信息、对体育的态度、本身的认知能力等基础的东西应该是相对长进的。)要求十全十美也是不可能的。从相关指标看,问题肯定存在,但不能看到一点问题就大做文章。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基础的问题而淡化对体育创新教育的关注。否则,对落实创新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袁冲:至于什么是创新,我总认为,体育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不能单看其结果是否具有新意,而主要应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思考而有所得;即使看结果,也不是和别人比,尤其不是和专家工程师比,而主要是和他们本人前后的认识和做法相比,对别人也许是旧的,对他自己也许是新的,我们便不能否认其创新的一面。就象我前面所说的徒手操的创编、技巧练习的串联等,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教师教法的创新,学生学法的创新。只要我们一步步去做,局面总该会有所改观。
  张伟:我们体育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还是对学生的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问题特别重要。没有个性的人是不可能有创造力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更不敢提出不同于别人、不同于教师的见解。另一个既属于理念问题又属于具体操作的问题是,我们要善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空间。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督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创新教育的良好空间是有不同层面的,首先是社会的空间,其次是学校的空间,最后是课堂的空间。前两者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体育老师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能做的是营造良好的课堂空间。我觉得除了尊重学生个性外,还有一些很具体的环节,如教学作风的民主,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时间练习,有表现特长的机会,有探寻答案的时间,容许学生犯错误。这些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的的确确又十分重要,同时也是难以做到的。
  管老师,我知道您是从一个山区的一线教师一步步走上杭州市的区教研领导岗位的。作为一个教研员,您一定走的多见得广。拜读您的文章,从文章看您平时思考的也比较深刻,您怎么来看待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落实这个问题呢?
  管水法:我始终认为,体育教研员是体育教师中的一员,他自身的实践经历、自身的教科研能力、自身的创新能力、自身的学习精神,往往会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体育教学和科研状况。因为从一线经历过许多,所以觉得做一个一线体育教师确实不容易。我一般随机听课比较多,与老师面对面真诚地交流比较多。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我认为形式和思想两方面都要体现,但必须以思想为主;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要体现,又必须以学生为主。但就我所听的一些课看,很多教师把功夫都花在教学的形式上,甚至有的课前反复排演。看起来课堂上学生常常有惊人的“创新”表现,而其本质恰恰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学生的一切并不是真实的表现,更不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行为,而是按照已定的“剧本”在表演。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而且会对学生的人格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也有老师把落实创新教育误解为就是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结果几个人忙乎了半天,搞了一节课,花样确实多,其效果确是寥寥,甚至使得许多不明真相的老师以为体育创新教育本来就是如此,因此望而却步。基于此,我倒认为,创新主要在思想,形式是次要的,是为思想服务的。千万不可本末倒置,而且一切必须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服务,而不是让教师“表演”自己的才能。
  袁冲:我还觉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本来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权威地位,教师要少用或不用否定的方法。因为我们的否定哪怕是不经意的,都可能影响到学生思维决断的主动性。当自主练习或自主讨论的氛围一旦形成,教师所做的工作便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在必要时给予帮助,让他们能把自己的意见更顺利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千万不要轻易地左右他们的意见。即使必须表明自己意见的时候,也不要以“真理拥有者”自居,要让学生感到你发表的也只是你个人的理解和意见。无论在备课中还是在课堂上或者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盲从于现成的结论,绝不能做教参的贩卖者,要体现一种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无法想象一个思想保守、观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必须充分体现到课堂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我觉得需要强调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更要注意发挥导引的作用。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按照思维的科学规律展开,“放任自流”是对新课标和创新教育的错误的理解。因为创新能力是一种高要求的能力,对我们体育教学来说,光有活跃的思想还是不行的。
  管老师,说句题外话,作为体育教研员又是领导,您是怎样保护、激发、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的呢?在实践中您肯定会碰到一些“另类”的东西,您是怎样处理或者说是怎样包容的呢?
  管水法:的确,新课改以来,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说明广大体育教师动起来了。虽然有些是要规范的,有些是要合理化、科学化以后才能可持续发展的,也就是说有生命力的,有些虽然不合理甚至是“异类”,但教师毕竟是动脑筋去思考了,这部分人是有责任感和职业的敏感度的。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特别是在体育教师的现实地位下,在一些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情况下,对于这份朴素的“创新精神”应该是保护、提倡和鼓励的,对于这份难能可贵的“创新”我是感动和尊重的!
  张伟:的确,“体育”看上去是简单的活儿,但我们如果把看似“简单的活儿”真正做好了,也就不简单了,就象我们这次跨地区的交流一样,只要行动,总有收获!
其他文献
【写在前面】    “省财政厅的机关建设抓得有特色、有成效,应予总结、宣传。以推广学习型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  这是2010年12月30日,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财政系统开展“学习提升年”活动情况报告上的批示。  安徽财政系統的学习型机关建设。发端于何时,经历怎样的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其样本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带着这些问号,我们试图踏着安徽财政改革的鼓点,去探求新理财观背景下的新学习观,及其
在基层和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不理解、老师把握不准的判罚,这些判罚会影响到比赛、教学以及课余训练。本文试图通过比赛中的一些典型的、可能引起误解的判例介绍来提高广大教师对规则的理解,以提高课余训练效果和学生的实战能力,并对规则的最新修改作一介绍。    一、实践中部分战例的规则解释    1.比赛中,主队应该坐哪个球队席?在前两节比赛中,主队应该投哪个球篮?  解释:主队应该坐在记
在安徽政坛,有“合肥出干部”之说。最近几年,省城合肥向各级党政机关输送了大批官员,且大多得到了提拔重用。  出干部,缘于出经验。2006年以来,合肥致力于打造“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进而提出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其发展模式和诸多经验广受外界推崇。在这个过程中,干部人才队伍作为“第一资源”,始终发挥着决策、指挥、组织、执行等关键性作用。  这些年来,合肥如何破解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深
老师,你真的对我们很好,和我们一起打球,做游戏,玩。我真的好喜欢你和我一起玩,可是我又老是那么不争气,总惹您生气。下午那节课我因为违反了纪律三次,下课后被你叫到了办公室,我知道自己错了,影响了大家上课。可当时您好生气,我从来没见你发那么大的火,你的嗓门好大,我吓的哭了,我真的好担心您以后再也不会原谅我了。  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我错了,对不起 !!   看了学生短短的一段话,我不仅思绪万千:平常总是
日本大相扑的正式比赛是在一座顶部为6.7m的四棱柱土坛上进行的,这个土坛日本人叫它“土裱”。建造土裱的土是专门开采的,而比赛场地所圈定的界限是由稻草编成的袋子,袋子中充填粘土、砂之类东西而形成。这个草袋子也叫做土裱,把土裱埋入土台顶部的表面便形成清晰的界线(见图)。    在大相扑竞技台上的界线有两种:最外边的界线是一个被切掉四角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边长为5.70m。正方形内有一直径为4.55m的
笔者有幸拜读了李国峰老师发表于2006年第3期《体育教学》上的一篇名为《三步上篮教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的文章,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所得,特提出自己的几点异议,现叙述如下,望与李老师共同探讨。    1.解决一大二小三起跳的问题  李老师在文中写到的几种方法都很具有实用性,但有一点必须要提醒学生,其实现实运用当中的三步上篮只有二步半,所以现在有很多称三步上篮为行间上篮。  三步上篮的每一步都要
9月9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促进条例公开征询意见结束。专门为新兴产业制定地方法规,安徽是全国第一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15年9月,安徽顺应产业变革大趋势,发布“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列为“头号工程”。这是经过5年积累后,安徽站在新起点上的谋篇布局。  梳理演变的历程会发现,从单项扶持政策到政策支持体系,再到制定
傅白水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本书是一本解读浙江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财经类图书,共分为三部分。上部“空前的辉煌”,介绍了浙江依靠资源和资本要素驱动创造的经济辉煌;中部“艰难的涅槃”,介绍了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率先在浙江走到尽头,浙江进入艰難的转型期;下部“崭新的曙光”,以杭州为代表介绍了浙江率先走出粗放发展旧有模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  凭借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依靠资源要
有幸拜读了《体育教学》2005年第3期中的《前滚翻的两种错误动作分析》和2005年第6期中的《也谈前滚翻的错误动作分析》两文章,经过斟酌,笔者对两文提到的观点有不同看法,本着与王朝杰和赵建军二位老师及广大读者共同学习和提高为目的,以此文与大家共探讨。  作为体操技巧基础动作之一的前滚翻,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作为初学者掌握好它非常重要但却不易。而教师对前滚翻动作重点、难点的正确理解
本期与3期為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