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庐剧的发展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庐剧,作为一种地方戏,其发展有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简要地谈论了庐剧的起源问题、演出及内容的特色,进而也简单地谈论了庐剧的现状,并提出一点思考。
  关键词:倒七戏;寒腔;农村生活
  
  庐剧,兴起于农村。伴随着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庐剧也在不断发展着,其中也产生过优秀的剧目,如梁祝的故事、白蛇的故事等。那么庐剧为什么会产生?它具有什么特色,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一、庐剧的兴起与盛行
  
  庐剧,原被称作“倒七戏”,形成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现在最早的文字记录是1985年在安徽省巢湖市发现了清同治七年的石碑,碑文约400字,是当年在巢县任知县的陈炳所颁禁演“倒七戏”的《正堂陈示》,可以想见当日的流行。据《中国戏曲志·安徽卷》记载,《正堂陈示》的内容大致为:“今倒七戏名目,淫词丑态,最易摇荡人心,关系风化不浅,嗣后如有再演此戏者,绅董与地保宜秉案本县捉拿,定将此写戏、点戏与班首人等,一并枷杖。”
  虽然这略微点出了庐剧盛行的概况,但产生的时间应该更早。从一个剧种的兴起到勃兴,虽然庐剧是一种“阡陌文化”,发展迅速,可是如果发展到需要政府禁止的情况,也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正如元杂剧的兴盛一样。由这块石碑可以证明“倒七戏”在140多年前已经出现,而且也可以推测其大约在1840年前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就已形成。
  作为地方戏的一种,庐剧的产生与农民劳动、农村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与其他地方戏不同的是庐剧产生的最初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生活。在贫穷的山区,生活艰苦,为了乞讨,为了博取同情,就尽量说得凄苦,从而形成了庐剧的特点,即寒腔。这一点受当时“门歌”的影响,确切地说,庐剧起源于“门歌”。此后的庐剧,虽然改变了最初的目的,但这种特点一直没有改变,并成了庐剧的标志之一。
  其次,庐剧的形成应与地方戏的兴盛有关。从康熙末至乾隆年间,地方戏似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蓬勃发展。当时最著名的“花部”和“雅部”之争,花部的胜利更显示出地方戏的强大生命力。虽然曾一度禁演,可是地方戏的发展已是不可避免之事。当然,庐剧也会改变其演出方式,成为正式的戏目之一。据史料记载,清末太平天国时期在皖中、皖西地区就已经出现职业班社的流动演出。由此也可见庐剧产生的之早及其产生与地方戏的职业性演出的关系。
  
  二、庐剧的演出
  
  庐剧不同于黄梅戏的优柔清丽,庐剧起源之时就与如泣如诉的“寒腔”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一个合肥人,笔者最爱的就是那既有斗争的悲凉又有生活的幽默调侃的庐剧。
  庐剧的表演,乡土气息比较浓厚,特别是花腔小戏,唱腔就是来自民歌,边唱歌边起舞,儿时的我却只看得懂这热闹。而与徽戏和京剧一度合班之后,庐剧更是多方吸收,也丰富了表演形式。
  庐剧流行在以合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广大地区:东到巢湖,西至六安,南接芜湖,北连淮南、滁州一带,正处在安徽省中部的腰腹地带。南与清新的黄梅戏、古朴的徽剧流行区域相接;北与高亢、悠扬的梆子、泗州戏为邻。按地域划分,庐剧分为三路,中路以合肥、巢县为中心,西路以大别山区的霍山、六安为中心,而东路以芜湖、当涂、南陵沿江一线为中心。三路庐剧既有共同点,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著名庐剧演员丁玉兰说过:“庐剧是合肥人的本土艺术,就像人人爱吃的咸鸭子骨头一样,越嚼越有味。”随着演出形式的变化发展,随处可见的家乡小戏、打戏台到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内容和优美的唱腔。而笔者从小听着庐剧长大,还真咀嚼出了庐剧的些许特点:其一,庐剧在唱腔中总是会出现用假声演唱的旋律,在专业上被称做“小嗓子”。这个特点让演员演唱起来更灵动悦耳,也更容易表情达意。其次,是演唱中的帮腔吆台,也就是当舞台上的演员唱到一定的时候,现场和后台的演员就开始齐声帮唱,声音高亢辽阔,笔者儿时就常常想去后台瞅瞅究竟躲了多少人在台后。不过这样,就更烘托了剧情,让风格明朗,也渲染了舞台气氛。这浓浓的乡土味儿让笔者无论长大后在河南当兵还是在外地工作,只要一听到这熟悉的调调,就会不自觉地感触上心头,泪流满面。再难听到那方言的唱词。简易的小舞台上全心投入的演员们,和到了高潮台后的人忽地一起帮腔吆台,伴着简单却也悦耳的打击乐伴奏,加上演员动作的花样翻新,优美姿态,也令人回味再三。
  
  三、庐剧的内容
  
  庐剧的传统剧目分为花腔小戏、折戏和本戏三大类。无论是小戏也好本戏也好,庐剧的优秀剧目都与当地的生活息息相关。《讨学钱》《骂鸡》《借罗衣》《小辞店》等等,都描写了底层的老百姓生活。最独具一类的是西路的革命历史剧,它们讲述的不是英雄大人物而是最底层的人物在革命运动中的事迹。如著名的剧目《妈妈》,其写红军撤离大别山根据地时期,一位普通山村姑娘冒着敌人捕杀的危险和传统道德的巨大压力,假装怀孕生子掩护并抚养红军遗孤。为此她牺牲了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该剧强烈的戏剧冲突,高超的结构技巧,深刻地体现了这位山村姑娘的伟大。这可以说是为了体现“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的母亲”这一深刻主题,但是该戏仍然保留那种普通人民的特点,点出了普通劳动人民在当时情况下的生活状况。
  再看传统剧目《借罗衣》。该剧目主要是通过年轻农妇二嫂子借罗衣回家炫耀,事后被戳穿受辱的事件来嘲讽她爱慕虚荣的性格。这一剧情设计不但体现出了二嫂子的农村妇女炫耀的性格,也反映出了皖中地区的民情风俗。当每年的农历四月四,出嫁的姑娘都会回娘家。剧中二嫂子的一段独唱就说明了她借罗衣的缘由和目的。可以说,剧中的二嫂子形象其实就是当时皖中一带农村劳动妇女的代表。家贫无衣、带鸡腿换罗衣这也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辛苦。这正反映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苦和不幸。
  因此说,庐剧起源于农村生活,它在内容上也反映了农村农民小人物的生活,这是庐剧在内容上的一大特色。
  
  四、庐剧发展的一点思考
  
  近年来庐剧的发展有些迟缓,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庐剧了。面对日益狭窄的市场,该如何做呢?
  有人认为,由于庐剧是和“三农”紧密联系的,而现在农村基本上不再是以前的自耕自作的大家庭,现在的农村只是一个空壳,庐剧也失去了它存在的土壤。也有人认为是庐剧僵化的模式,没有有影响的剧目,才导致了现在庐剧没有市场的现象。可是我认为这也只是外在的因素。同样作为地方小戏,东北的二人转却被搬上了央视舞台,发展前途无限光明。这不正说明了不是因为地方小戏就失去了市场么?为了庐剧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东北二人转的发展模式。首先庐剧要与时俱进,贴近当下生活。庐剧剧目的改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庐剧首先应当做到内容的新颖,贴近现代化的生活。其次,也可以旧瓶装新酒的改编古代的历史题材。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庐剧的特色,并发挥这一特色。以庐剧为例,现代的幽默化社会,合肥的方言又具有这种幽默、俏皮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坚持“哀怨悲怆”的基础上,增加幽默的效果。
  看着庐剧发展近三十年来,经历过庐剧的辉煌和衰落,我很明白群众基础的珍贵。而庐剧是有市场的、有群众基础的,这也是他能走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它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庐剧植根于安徽这块热土,不间断地从群众中吸收养分丰富与壮大自己,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唱腔。它的亲和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的艺术魅力满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诉求。它为徽文化增添了风采。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传统文化越来越焕发出活力,庐剧更应该在国家保护传统遗产、发展文艺事业的有利环境中,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属于当今时代的品格。
  “梨花院落知乡味,皖乡徽镇品庐剧。”我衷心地祝愿庐剧能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开拓自己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再造辉煌。
  (作者单位:安徽省江淮大剧院)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中国移动财务状况、数据业务的发展现状、目前所处的地位,分析并研究中国3G发展趋势和国内通信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和将采取的策略:揭示了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所
本文从朱时茂执导的电影处女作《戒烟不戒酒》入手,阐述影片对于制造笑点和现实问题的独特解读,彰显出导演对于低成本电影中,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双赢这一主题。 This ar
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员工素质,加快知识和技术积累,增强组织内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企业或组织自身发展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一直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竞争焦点逐渐转向非生产领域,如何降低物流系统的成本,提高效益与服务质量成为竞争的新焦点,物流管理因此产生。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
舞蹈编导是组织和创作、演出舞蹈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兼有舞蹈编排和导演的双重职能,在舞蹈的创编中居于核心地位.故而舞蹈编导需要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高超的创编技巧,而
摘要:香港已经回归十四周年,香港电影也在回归、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中艰难前行了十四年。回归以来,地道的港片越来越少,合拍片却越来越多。香港电影是走出自己还是固守本土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但不管怎样,事实证明了,只要用心做好电影,无论是回归还是坚守,都能称得上是一种成功。  关键词:香港电影;合拍片;香港元素;本土化    一、香港电影的辉煌和衰落    说起香港电影,最让人怀念的就是上个世纪80年
当前,航测遥感技术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航测遥感技术日趋成熟、获取的空间信息日益丰富,开展航测遥感数据的处理、挖掘和利用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测绘过程中
后工业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触手可及,视觉文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主要的文化形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不断生产,创造,消费,复
1933年春,春雷阵阵,大地苏醒,山花吐苞,喜雀和鸣。闽赣边界的头亭山,像一支红缨枪直指云霄。山的峡谷有个头亭隘。隘那边——江西省黎川县红旗招展.打土家分田地,劳苦大众欢
音色,即音的色彩,是表现音乐情感和特点的关键因素.音乐语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色的控制和把握.任何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根据独有的艺术特点常常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