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古稀,文学情愫绽放繁花中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yao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爷爷种在院子里的一棵紫红色月季,在董明智的心里默默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如今,自己到了当爷爷的年龄,他已把心田的种子浇灌培育,任其繁花绽放—300多盆月季、100多盆三叶草,其他品种还有茶花、兰花、铁线莲、矮牵牛、百合、杜鹃、菊花……
  他还把养花的知识、经验和感想融入他的爱好—文学创作,并配以中国古典诗歌,通过自媒体发表,以花会友,惜花惜友。
  勤读书,追记者梦想
  从合肥三中毕业后, 1970年,董明智参加工作。工作期间,他的爱好是写作,于是在1982年,他报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并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记者。
  正因为多次为企业宣传,扩大了企业影响,1988年,董明智被单位评为劳动模范,“行政干部当劳模,这在很多企业中都是鲜见的”。
  赏花卉,化人生惝恍
  工作之外,董明智选择养花赏花、读书写诗作为生活的调剂、精神的寄托,作为遭遇逆境时的慰藉。
  “大家还记得吗?20世纪80年代初,市中心的含山路南边半条街是合肥市自然形成的唯一花市。”董明智回忆说,“很多河南、湖北、福建的花农,把他们种的月季和兰花带到那里,引得本地的花卉爱好者围观购买。”
  当时已入而立之年的董明智便是围观者之一。去的次数多了,他与一位聂姓的河南花农交上了朋友,“一些较独特的月季花,他肯定会留给我”。
  在董明智的人生中,曾經历过不少挫折:1981年报考《合肥晚报》记者,落选;1985年报考安徽电视台记者,未被录取;1992年,参加合肥市领导干部招聘考试,未被录用……尽管如此,他养花、赏花的情趣,丝毫未被动摇;他读书写作的兴致,也丝毫未受影响。
  巧腾挪,迎露台阳光
  “最早的记忆是爷爷的庭院,后来老伴儿单位分配房子,要了一楼,终于有了个小院子,尽管只有20多平方米。为了改良院内土壤,我将覆土下的建筑垃圾去除。2002年,家人组团到上海旅游,我自己溜到上海著名的月季公司,挑选了10多个新品带回合肥,种在院子里。”董明智分享着自己的庭院故事,“但后来,院子南边盖起了18层高楼,改变了月季的日照时间,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揪心的事!于是,我狠狠心,把房子卖了。2012年,又狠狠心,我在蜀山区西园街道汉嘉社区的属地买下了现在的复式顶层。”
  勤交友,获意外褒奖
  2018年,合肥市绿化委员会发起评选合肥市“绿色家庭”活动,结果西园街道汉嘉社区董明智家庭入选合肥市首批72个花园家庭。
  面对这一结果,面对全国各地众多花卉爱好者及周边小区的邻居,董明智很明智,以开放共享的心态和他们进行交流。
  2020年5月10日,董明智通过安徽广播电视台的直播,与月季花爱好者交流,内容涉及月季花常识、扦插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话题,“还有与月季藏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一时间在花友之间快速传播。
  在董明智办公室的书柜里,中国古典文学和花卉书籍各占一半,其中花卉书中的90%与月季花有关。说起70多本关于月季的书,董明智明显兴奋起来:“很多书的背后,都有故事。”
  《月季花赏析》书后就留有一个联系电话。1987年春,董明智进京专程拜访了此书的作者孟庆海先生,参观了他的月季园,学习了“以叶辨花”的技巧,“这是我唯一认识的有关月季花知识的书籍的作者,现在,孟先生已是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副理事长”。
  2014年4月,董明智收到了一本《月季正名》,这是他的花友从北京寄来的,还附有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先把我的一本寄给您,如不嫌弃,就收下吧。您那儿的月季藏书真多,觉得放在您那儿更有意义。”
  撰诗文,弘交友主张
  董明智还利用自己的文学爱好,把自己栽培的300多盆月季、100多盆酢浆草、四五十盆兰草、20多盆杜鹃,还有关于菊花、杜鹃、铁线莲、兰草、多肉植物的种植经验和故事……图文并茂地呈现在他的美篇“智智”、微博“芊芝芃”里,以花为友,以花会友,视友如花,惜花惜友。
  “由于交往了一些月季花友,大家都有共同爱好,互相交流,栽种的月季品种日渐丰富,目前居然有200多种,月季小苗也扦插了一大堆。”董明智一说起月季,根本停不下来,“种花时废寝忘食,赏花时流连忘返,更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自我陶醉,不亦乐乎!”
  露台边的暖房不大,也就放得下一方茶几、两把椅子、一立书柜。书柜里全是中外文学作品,有七八百册,尤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暖房四周高高低低,围满了各类避寒植物。这是董明智会友、读书、喝茶之所。
  一位花友在网上交流中,这样留言:“您的生活多精彩啊!爱花养花,吟诗作赋,美化了生活,陶冶了情操。不!是点亮了花友的眼睛,陶冶了花友的情操。热爱大自然的人,永远年轻快乐!”
  这样的通感,董明智当然也有同感。
  (摘自《合肥晚报》2021年1月25日,水云间荐)
其他文献
已经80岁高龄的刘化敏,在过去5年里,只要身在海南省定安县,必然每天早上8点30分准时赶到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上班”,但他从没拿过一分钱工资。  这位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老人退休前一直从事宣传工作,因患哮喘病,2016年“被逼”到海南当起了“候鸟”。爱好摄影的他,经常背着心爱的相机穿梭于定安的大街小巷。他的照片很快引起了定安县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理事长付子云的关注。  “刘老师,能不能来我们‘夕阳
期刊
对大多数人来说,听到“中医”,总会联想到“中药苦、拔罐疼、针灸怕”。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实用工具,能进行简单的中医养生操作。  宁波市中医院专家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3个物件,用好了就是养生“神器”。  梳子:经常使用能延缓衰老  几乎每天都会用的梳子,其保健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一日三篦,发须稠密。”  对于经常性失眠的患者,经常梳头,能刺激头部的百会、印堂、风池等穴位,具有疏通经
期刊
有时候看到别人打哈欠,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打哈欠。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呢?  古人类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人类从远古时期人类祖先沿袭下来的一种社交行为。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年代,古猿只有依赖社群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彼时,我们的祖先还是通过肢体进行交流的,当其中一个古猿挥动肢体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相邻的同伴就会模仿这个动作并传递给下一个小伙伴,直至整个群体都收到消息。于是,当夕阳西下,行进中的古猿群里一
期刊
法国女钢琴家科莱特·马兹如今已是106岁高龄,但依然坚持弹钢琴。不仅如此,她还正在筹备2021年4月发行她的第六张钢琴演奏专辑。  1914年,马兹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父亲经营一家化肥厂。她4岁开始学习弹钢琴,接受母亲的家庭教育。由于母亲十分严厉,在马兹心中,钢琴填补了她成长过程中缺失的温暖。后来,马兹到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学习钢琴演奏,毕业后长期在巴黎一所学校担任钢琴伴奏。  为保持身体灵活,她
期刊
一百年前,  在南湖红船上,  燃烧起一团火。  美丽如初升的朝阳,  燃烧起神圣的初心和信仰,  燃烧起历史的使命和担当。  在中华大地上,  高高举起镰刀锤头的旗帜,  呐喊,奋斗,牺牲。  这是太阳对大地的深情。  一百年来,  从第一声枪响起,  到星星之火燎原,  伟业征程,  波澜壮阔,  浴血奋战,  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華夏大地歌声嘹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鲜血染
期刊
在众人的印象中,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其实,除了和科学打交道,年轻时的钱学森是非常喜欢音乐的,称其为音乐“发烧友”也不为过。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考取了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因为从小喜欢乐器,入学时间不长,他便凭着深厚的音乐功底,成为学校乐队的次中音号手。每到晚上,学校男生宿舍都能听到钱学森刻苦练习的演奏声。为了提高自己的音樂素养,钱学森将省吃俭用的钱拿去购买上海兰
期刊
“这些漆器首饰、茶具、餐具是销路最好的,把漆器艺术和实用品相结合,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38岁的陈芷月是重庆漆艺第六代市级传承人,在她的漆艺工作室里,展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漆器,其中不仅有传统的漆器艺术品,还有许多她创造性融入新元素的漆器实用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重庆漆器是中国漆器的代表之一。重庆漆器发源早、工艺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城多阴天、湿度大的气候环境,适合漆树
期刊
警察是每个城市不可缺少的守护者。不过,警察作为一种职业,可以说历史短暂,从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警察队伍组建到现在,不过200多年的时间。然而,警察还有一个漫长的过去,行使警察职能的机构和职位从先秦时期就已有之。  古代雅典最早的“警察”  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自古希腊,是“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雅典是古希腊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城邦国家之一。公元前43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出任这
期刊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在朝中做官的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没有实权,被人监视不说,一家人的生计也成了问题。  到黄州的第二年,苏轼生活费吃紧,不得不开源节流。根据当地市面上柴米菜蔬的价格,他规定一家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得超过150钱。他想了个法子:每月初一,取出4500钱,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叉子挑下一份来,而后将叉子藏起来;当日花销若有结余,另存在
期刊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一茬茬年轻的官兵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守卫着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傷;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