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课是一门应运而生而又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新课标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这就要求教师将书本知识与学生活动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并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提升的一种教学形式。因此,对于思品老师来说,如何能使“活动课”上得生动而有意义,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研究,下面,我就对此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有鲜明的特点。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 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活动课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既顺应了课程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它属于课程范畴,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师生对活动课都应高度重视。
2、准备要充分,安排要有序。活动课要到达预期的目的,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上要有序紧凑。需要学生从主题出发,亲身调查、访谈、搜集有关事例、数据图文资料等。教师要精心备课,从计划到组织,从活动过程到其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应注意的事项等,都要做到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3、教师指导要适度,学生主体地位要突出。我们开展活动的重点和核心是学生的自主体验,因此,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参与者,但是,教师不能由此而放任自流,袖手旁观。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同时,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意识。活动课的教学主要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活动课离开
教师的适度指导,就成了“放羊课”,同样,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失去了活动课的魅力与价值。
三、活动课的主要形式
1、讨论、辩论式。这是一种新学习方式的探索,讨论是一把钥匙,开启知识之门。辩论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形式。对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念、观点认识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辩论、讨论,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对比、综合、归纳,寻求到正确答案和结论。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二单元时,组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让学生动手收集论据、材料,通过辩论、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辨证思维的方法。从而懂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总起来说是利大于弊,它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国际竞争力。但又明确了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注意的问题与面临的严峻挑战。
2、查阅资料式。这种形式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报刊、杂志、网络等方面的资料,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等资料,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说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实际问题。如九年级第二单元中的活动设计:“查阅有关资料,举例说明我国的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并利用搜集的资料出一期板报。”进行这个活动时,在内容上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搜集材料;在方法上采用阅读报刊、杂志和上网查找等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调查访谈式。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其境,通过调查、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某一理论或观点。如九年级活动课:“选择一个有关资源或环境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时,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考察被水泥厂污染的河流,考察被皮毛加工厂流出的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活动课,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接触自然,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出很好的建议,写出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4、体验式。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按照知识内容的要求,进行某一种行为,体验某一种生活。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青春”一文时,“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归纳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何特点。”通过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和体会,从而明确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出现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是很正常的,因而消除了他们的烦恼,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重要与美丽。
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可以演绎精彩的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科学合理的活动会使我们的学科教学如虎添翼,引导我们的学科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健康轨道。我们广大思品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甘肃省张家川县镇中学 741500)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有鲜明的特点。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 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活动课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既顺应了课程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它属于课程范畴,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师生对活动课都应高度重视。
2、准备要充分,安排要有序。活动课要到达预期的目的,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上要有序紧凑。需要学生从主题出发,亲身调查、访谈、搜集有关事例、数据图文资料等。教师要精心备课,从计划到组织,从活动过程到其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应注意的事项等,都要做到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3、教师指导要适度,学生主体地位要突出。我们开展活动的重点和核心是学生的自主体验,因此,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参与者,但是,教师不能由此而放任自流,袖手旁观。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同时,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意识。活动课的教学主要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活动课离开
教师的适度指导,就成了“放羊课”,同样,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失去了活动课的魅力与价值。
三、活动课的主要形式
1、讨论、辩论式。这是一种新学习方式的探索,讨论是一把钥匙,开启知识之门。辩论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形式。对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念、观点认识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辩论、讨论,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对比、综合、归纳,寻求到正确答案和结论。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二单元时,组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让学生动手收集论据、材料,通过辩论、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辨证思维的方法。从而懂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总起来说是利大于弊,它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国际竞争力。但又明确了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注意的问题与面临的严峻挑战。
2、查阅资料式。这种形式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报刊、杂志、网络等方面的资料,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等资料,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说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实际问题。如九年级第二单元中的活动设计:“查阅有关资料,举例说明我国的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并利用搜集的资料出一期板报。”进行这个活动时,在内容上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搜集材料;在方法上采用阅读报刊、杂志和上网查找等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调查访谈式。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其境,通过调查、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某一理论或观点。如九年级活动课:“选择一个有关资源或环境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时,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考察被水泥厂污染的河流,考察被皮毛加工厂流出的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活动课,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接触自然,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出很好的建议,写出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4、体验式。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按照知识内容的要求,进行某一种行为,体验某一种生活。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青春”一文时,“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归纳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何特点。”通过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和体会,从而明确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出现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是很正常的,因而消除了他们的烦恼,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重要与美丽。
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可以演绎精彩的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科学合理的活动会使我们的学科教学如虎添翼,引导我们的学科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健康轨道。我们广大思品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甘肃省张家川县镇中学 7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