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晨读课上经常看到学生不愿读书,我就经常思考怎样做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激情。于是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增加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二、改变朗读形式,提高晨读效果。三、明确朗读目标,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增加 内容 改变 形式 明确 目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了一个夜晚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后人的大脑正处于十分清醒的状态,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对学生来说,早晨读书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然而我们的晨读课虽说也是书声朗朗或整齐有致,但读来读去,不外乎是语文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有限的内容,单调的读法,早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在反复朗读几遍之后学生早已读得厌烦乏味,再怎么读也读不出什么激情来。这样的晨读课,也让我这个教了多年语文的老师有点厌烦了,所以,我经常在想怎样设计晨读课的内容、形式和目的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激情。
一、增加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我们以往的晨读都以语文课文或英语课文作为晨读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些课文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学生早已读得滚瓜烂熟。天天读这些东西,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也逐渐地衰减,一节四十分钟的晨读最多二十分钟有效利用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那光张嘴不出声了,有时甚至要教师盯着才能朗读,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
在平时的课堂中发现班里的一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知道的课外知识比较多,所以就在想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否在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说寓言、故事、古诗词《十万个为什么》、《四库全书》等以及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对于课外读物,最好是每个学生人手一册,或者是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课下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借阅。总之要充分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学生总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在读的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读得十分用心了。后来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开天辟地》时学生就讲了很多普罗米修斯和盘古的事情都是课文中没有的,同时还有很多学生讲了一些其它的神话故事,整个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融洽和活跃的气氛当中,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实现。
二、改变朗读形式,提高晨读效果
以前的晨读,大都是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中不会背诵的部分,如果会背了就自己往下一课预习,我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读起来特别快,而且有的还没学的课文就已经会背诵了,在多倍了N篇以后他们就不再想读了,而那些成绩不好的背不出来的看到他们不读也想跟着玩,这就使得晨读课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还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结果。同时传统的朗读方式,已不能够彻底地表达,渲泄学生的读书情感仅使学生产生会背就好的感觉。在晨读课中还发现有些学生读着读着就变成了齐读,这样既不利于体现各种不同文章的不同阅读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个体感受的抒发和表达。固定的形式重复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惰性,为了朗读而朗读,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提高朗读实效,我们应该向学生提倡和推荐更多的朗读形式。除齐读、自读,还可以用分组读、分角色读、诵读、比赛读、同桌互读等,对于适合表演的可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和感情表达出来。每一种读法,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例如:分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读后老师的适当点评和鼓励又让学生情绪得到了鼓舞,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分角色读可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对角色的体验与感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边表演边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同时表现出来……
在学完《普罗米修斯盗火》后的一次晨读课上,有几个同学在一起互读互听,一个同学读过后,其它几个同学进行了评议,提出了在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普罗米修斯的英勇无畏,特别是在读普罗米修斯所受惩罚的那一部分找准应该重读的词句表现他为了人类而甘愿受罚的品质。然后他们又大胆努力地尝试着各种不同的读法,一个个读的有声有色,同时还把自己知道的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其它资料讲给同学听加深了他们对人物的敬佩之情。在读后还自觉做了拓展把自己读到的一些神话故事也讲了出来,还涉及到了下边要学的《盘古开天辟地》,并且进行了自觉主动的预习。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印象,使整个晨读课变得充满了活力。但不论何种形式的朗读,都必须以自读为基础。只有读的流利了,才能更有效的表达和体验不同的角色。
三、明确朗读目标,促进自我发展
其实无论怎么读,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参与和协调。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许会使朗读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我们之所以要补充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加多种朗读形式,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读书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书目需要确定不同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用心去朗读体会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并且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检测自己是否真的实现了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你是否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是否或者应该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读完诗词你能否把它背诵下来是够能够说出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这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启迪学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在每周的晨读课中除了每节课的总结谈收获我还会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谈本周的收获,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后的,很多同学都能够积极地举手发言,有的背古诗,有的谈感受,有的说收获,还有的讲读过的故事,甚至平时特不爱说话的也能说上那么一两句了,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找回了自信。
从以前的墨守成规到现在的自由而不散漫,我发现了只要教师做好指导,晨读课真的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阅读质量,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出生动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增加 内容 改变 形式 明确 目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了一个夜晚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后人的大脑正处于十分清醒的状态,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对学生来说,早晨读书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然而我们的晨读课虽说也是书声朗朗或整齐有致,但读来读去,不外乎是语文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有限的内容,单调的读法,早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在反复朗读几遍之后学生早已读得厌烦乏味,再怎么读也读不出什么激情来。这样的晨读课,也让我这个教了多年语文的老师有点厌烦了,所以,我经常在想怎样设计晨读课的内容、形式和目的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激情。
一、增加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我们以往的晨读都以语文课文或英语课文作为晨读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些课文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学生早已读得滚瓜烂熟。天天读这些东西,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也逐渐地衰减,一节四十分钟的晨读最多二十分钟有效利用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那光张嘴不出声了,有时甚至要教师盯着才能朗读,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
在平时的课堂中发现班里的一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知道的课外知识比较多,所以就在想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否在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说寓言、故事、古诗词《十万个为什么》、《四库全书》等以及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对于课外读物,最好是每个学生人手一册,或者是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课下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借阅。总之要充分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学生总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在读的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读得十分用心了。后来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开天辟地》时学生就讲了很多普罗米修斯和盘古的事情都是课文中没有的,同时还有很多学生讲了一些其它的神话故事,整个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融洽和活跃的气氛当中,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实现。
二、改变朗读形式,提高晨读效果
以前的晨读,大都是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中不会背诵的部分,如果会背了就自己往下一课预习,我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读起来特别快,而且有的还没学的课文就已经会背诵了,在多倍了N篇以后他们就不再想读了,而那些成绩不好的背不出来的看到他们不读也想跟着玩,这就使得晨读课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还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结果。同时传统的朗读方式,已不能够彻底地表达,渲泄学生的读书情感仅使学生产生会背就好的感觉。在晨读课中还发现有些学生读着读着就变成了齐读,这样既不利于体现各种不同文章的不同阅读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个体感受的抒发和表达。固定的形式重复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惰性,为了朗读而朗读,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提高朗读实效,我们应该向学生提倡和推荐更多的朗读形式。除齐读、自读,还可以用分组读、分角色读、诵读、比赛读、同桌互读等,对于适合表演的可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和感情表达出来。每一种读法,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例如:分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读后老师的适当点评和鼓励又让学生情绪得到了鼓舞,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分角色读可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对角色的体验与感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边表演边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同时表现出来……
在学完《普罗米修斯盗火》后的一次晨读课上,有几个同学在一起互读互听,一个同学读过后,其它几个同学进行了评议,提出了在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普罗米修斯的英勇无畏,特别是在读普罗米修斯所受惩罚的那一部分找准应该重读的词句表现他为了人类而甘愿受罚的品质。然后他们又大胆努力地尝试着各种不同的读法,一个个读的有声有色,同时还把自己知道的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其它资料讲给同学听加深了他们对人物的敬佩之情。在读后还自觉做了拓展把自己读到的一些神话故事也讲了出来,还涉及到了下边要学的《盘古开天辟地》,并且进行了自觉主动的预习。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印象,使整个晨读课变得充满了活力。但不论何种形式的朗读,都必须以自读为基础。只有读的流利了,才能更有效的表达和体验不同的角色。
三、明确朗读目标,促进自我发展
其实无论怎么读,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参与和协调。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许会使朗读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我们之所以要补充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加多种朗读形式,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读书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书目需要确定不同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用心去朗读体会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并且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检测自己是否真的实现了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你是否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是否或者应该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读完诗词你能否把它背诵下来是够能够说出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这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启迪学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在每周的晨读课中除了每节课的总结谈收获我还会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谈本周的收获,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后的,很多同学都能够积极地举手发言,有的背古诗,有的谈感受,有的说收获,还有的讲读过的故事,甚至平时特不爱说话的也能说上那么一两句了,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找回了自信。
从以前的墨守成规到现在的自由而不散漫,我发现了只要教师做好指导,晨读课真的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阅读质量,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出生动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