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袜与看客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袜》是清代戏剧家洪升《长生殿》中一折。故事讲述“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当地酒铺老板王嬷嬷,拾得杨贵妃遗落的一只袜子,酒铺生意因“袜子”大火。自此,顾客前来不再为喝酒,只想一睹贵妃“香袜”芳容!
  一只袜子何以由“臭”而“香”?这要追究大诗人刘禹锡,于《马嵬行》中一改白乐天、杜甫和温庭筠众诗人“天子赐缢死”成论,持“贵人饮金屑”说,横生“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这一枝节。由是,这只“凌波袜”,身价陡涨,一因着太真妃“玉体”而贵;一因籍曹子建《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而名。
  然而,由“看袜”数钱数到手抽筋,绝非酒铺老板王嬷嬷能预料到的。那时,尚无“眼球经济”一说。但名人效应的道理,王嬷嬷并不陌生。加之,看客围观、起哄、架秧子,是“看熱闹不嫌事大”。李肇《唐国史补》一书,载有王嬷嬷发迹经过,上“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勒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瓿,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洪升笔下的看客,与鲁迅笔下麻木、呆滞、冷血的看客相比,显得更加敦厚。原因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之前,洪升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直到因《长生殿》在孝懿皇后病逝期间演出,洪升被劾下狱,革去国子监监生功名,才明白“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鲁迅笔下的看客,再无“看袜”的浪漫。面对“人头落地”的血腥,看客的麻木与无动于衷,令鲁迅颤栗。在《朝花夕拾》中,记有1906年3月,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电影,画面上一名即将被俄国人砍头的中国人,被一群身强体壮、一脸麻木且无动于衷的中国人围观。日本人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
  美国作家张纯如不这么看。张纯如26岁那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了一次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追思会。会上,张纯如被南京大屠杀血腥的历史图片震惊。那些“毫无掩饰的黑白图像:被砍下的头颅、被开膛的腹腔以及裸体的妇女,强奸她们的士兵迫使她们做出各种色情的姿势,她们的脸上则露出了令人难忘的痛苦和羞辱的表情”。这些照片,成为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直接动因。
  此后,张纯如回到中国,走访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施暴者,花3年时间,写就此书。采访中,张纯如始终不解,为何会有一个日本兵屠杀一村人的怪事?甚至,几百名被日军俘虏的军人面对仇敌,居然如待宰的羔羊,眼看着同伴被拉出去行刑。1997年,当《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一部全面记录日军对南京所犯暴行的英文著作时,张纯如心绪难平。
  此时的张纯如,终于体味到鲁迅留学日本看电影时的心绪。不同的只是时间、地点与人和数字,不变的依然是看客的麻木和无动于衷。看客是作家眼中的现实,若阿Q、华老栓、孔乙己们不幸遭遇南京大屠杀,会有马嵬坡酒铺“王嬷嬷”式的淡定吗?
  巧的是,张纯如最终选择饮弹身亡,与洪升酒后纵身长江,都有一种“看”和“看见”的悲壮。当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陈天华,想用“蹈海”唤醒看客,结果呢?
  令鲁迅颤栗的看客的麻木与无动于衷,仍让我们时时警惕警醒。
其他文献
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彪炳史册的光辉历程。  一辉煌40年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艰辛进行伟大实践的40年。其历史成就、历史功勋、历史价值、历史意义,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而且得到了全世界广大人民的普遍认可。经过了40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对党、国家、民族的进步与未来,更加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二探索奋斗取胜  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期刊
我熟悉不少45至65岁的人,应该说,这个年龄段还没到颐养天年之时。但是,这些年来,不管是收到的微信,还是相聚时的聊天,大家谈的多是养生和健康。有些说的更到位:只要活着就好。崇尚“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不,前几天朋友又发来个段子:“夕阳不会无限好,快乐一秒是一秒。”连续轰炸般“忠告”,引起了我的思考:“夕阳”应该怎样“红”?  先说说我对“夕阳”的定位。50岁左右,窃以为不能算作“夕阳”,应是“下午四
期刊
任何人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视野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有限的生命长度,我们的兴趣爱好的偏颇,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等,都决定了我们是不可能如古典小说中的智慧人物诸葛亮之类那样,真的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也不可能真的无所不知,而且假如我们在面对相对陌生的事物的时候,太过单纯与粗心,是有可能出现诸多错误——甚至于荒诞不经的错误的。  宋人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谬误(谲诈附)”一章中,说到晚唐段成
期刊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挑夫,每天挑水走过一条崎岖的小径。然而,扁担两头的水桶一只完好,一只有裂缝。因为这个原因,他从溪边挑回家的水永远只有一桶半水。意想不到的是,时深日久,有裂缝的水桶的那一端的路旁,却开满了美丽的花朵;而另一端的路旁,只有一些零星的杂草。这正是缺陷成就美丽的一个例证。  人,是不容易知足的动物,很多处于珠圆玉润、堪称完美状态下的人,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抱怨自己的生活。会说话的人,往往
期刊
我想写这个题目久矣。只因没遇到牵动人心、引起舆论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作“引子”,便迟迟动不了笔。  不经意问,我所需要的材料来了:杭州市七旬老人老沈(化名),每月退休金4000多元,老伴退休金每月3000多元,儿子上班年收入五六万元。虽然也早已在城边为儿子买了套两居室的房子,“时刻准备着”,可“就是一直为找不到女主人发愁”,眼下儿子40多岁了,仍是光棍一条。因此才有了《37℃高温舍不得开
期刊
人,都希望长寿。皇帝想万岁,百姓盼百岁,还是老百姓的期盼现实些。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寿百岁,他说,“死而不亡者寿”,身虽死而不被遗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这颇像“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现代诗句。  一提健康,会想到健壮的身躯。是的,外形的健康是可看到的,而内心的健康往往被忽视。明代养生家高濂说:“夫人只养形,不知养神,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人即死,车败马即跑也。”这个比喻十分恰当。  老
期刊
现在,我站在一栋楼的楼顶,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我要说说脚,说说脚的种种妙用。  首先脚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此物件,位于人体的最下部,具有移动和支撑人体重量的两大重要功能。它能进能退。进的时候,可快可慢。尤其关键时刻,踹你一脚,没商量。那个得意劲,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大脑的主人;退的时候,可以凌霄轻步,闪转腾挪,世故得让人心有余悸。  俗话说,噱在头,蹩在脚。譬如,某君被人踩了一脚,这种事,最好不开口,
期刊
《庄子》有篇《不龟手之药》(龟通皲,皮肤皲裂之意),讲了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善于制造防治皮肤冻裂的药(类似于现在的防冻护手霜)的人,世世代代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一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百金购买这个药方。宋国人把族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说:“咱家世世代代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不过赚几个小钱儿罢了。现在一下子卖掉技术就能得到百金,那就卖给他吧。”客人得到秘方以后,用它来游说吴王。正赶上越国向吴国发难,吴王
期刊
龙套,也叫文堂,是传统戏曲中扮演兵卒、夫役等群众角色的统称;由于所穿都是各色龙套衣饰而得名。现在大家将其引申为各类组织、团体或班子中的边缘角色或非主要角色。与龙套对应的是主角,主角光彩夺目,龙套就显得黯然失色。  但这并不意味着龙套就不重要,更不是可有可无。将主角与龙套的关系比喻为红花与绿叶,很有道理。红花固然鲜艳夺目,如果少了绿叶扶持,赤裸裸的红花不仅显得形单影只,甚至给^流水飘零的感觉。陪伴的
期刊
马桶是藏垢纳污之处,也因此,与马桶有关的行当,就免不了被人蔑视。晚清大文人辜鸿铭曾嘲笑在他心目中没有学问的袁世凯:“诚然,要看所办是何等事,如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能办得好的。”的确,倒马桶是简单劳动,用不着熟读四书五经,但如果是对马桶进行改善、提升呢?那恐怕就得有学问、而且得有大学问了。  据我所知,在人类使用马桶(包括其它五花八门的便溺器具)的进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