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理论”专题(三篇)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术语“当代艺术理论”包含了两个迥然有异却又相辅相成的层面:当代的艺术理论与当代艺术的理论。我们可以从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主编的《反美学》(The Anti-Aesthetic,1983)和布瑞恩·沃利斯(Brian Wallis)主编的《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Art After Modernism,1984)中直观地感受到当代艺术理论的魅力。
  首先,相对于传统、现代而言,它是当代的艺术理论,是宏大理论(the grand theory)终结之后的艺术理论。与现代艺术理论单一的语言学模式不同,比如瓦尔堡学派、沃尔夫林学派的艺术风格论,维也纳学派的纯视觉主义研究,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理论,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与图像志研究,等等,当代艺术理论更强调理论的多元性和具体性。与审美形式主义的“去语境化”策略不同,它更强调艺术理论“介入”社会的态度,强调研究方法上的“再语境化”,如艺术体制论、艺术社会学、艺术符号学等。今天,当代艺术理论日益卷入高度体制化的知识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语境之中。艺术理论与技术化生存、资本化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宰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些亟需当代艺术理论进行系统地清理和批判性地反思。总之,它是一种全新的、跨学科的、突出自我反思性的理论。
  其次,它是以当代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在西方的艺术史叙事逻辑中,当代艺术的诞生是以现代艺术的衰落为代价的。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和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一致认为,艺术和艺术史的观念内在于现代性的叙事逻辑之中。所谓叙事,就是指赋予艺术事实以历史方向和意义的一整套话语模式。在艺术史中,这种话语模式是按照讲故事的方式逐渐展开的,有着自己的开端、发展和结局。由这种叙事逻辑支配的时期被称为“艺术的时代”,即艺术在其中具有明确的历史方向和历史意义的时代。它开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终结于20世纪60年代末。文艺复兴之前是前现代时期,艺术的时代是现代时期,而艺术终结之后的时代则是当代时期。因此,作为历史的分期概念,当代艺术是现代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即后艺术(post-art)。当然,它所终结的不是叙事的对象——艺术事实,而是操纵叙事的话语模式——现代主义。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现代艺术的终结”理解为当代艺术话语对现代主义叙事的背离。它开始告别艺术媒介的“纯粹性”(格林伯格)与艺术的“自主性”,转而强调艺术的“观念性”与社会的“介入”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当代艺术实践已经走过了一段历程。但是,我们对当代艺术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依然停留在翻译、介绍西方艺术理论经典的阶段,即使这一阶段,我们也仅仅刚刚开始,更不要说系统地阐释与分析了。
  这里呈现给读者的三篇论文仅仅是初步的尝试。程文欢的《“破框”之后的当代艺术与艺术史的关系》围绕汉斯·贝尔廷的“艺术史的终结”命题与全球艺术理念,系统分析了他的当代艺术观念。由于当代艺术早已“破框而出”,突破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范式,因此面对新的艺术环境,新的艺术话语和艺术史模式需要被建立起来。这正是贝尔廷研究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当代艺术不仅突破了“画框”,而且突破了博物馆的“围墙”,让艺术“介入”生活,成为公共空间中的表演艺术。李星的《景观社会与当代艺术的“场所”主题》结合情境主义理论和当代艺术个案,对当代艺术的“场所”主题与景观社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该文认为,场所内含的隐喻与象征意义不仅是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对景观社会中影像与符号泛滥的一种批判性回应。与前两篇文章略有不同,胡深在《论绘画艺术中的错觉——运动》中,追问了艺术的视觉性(visuality)问题:是什么让视觉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是艺术隐含的深度意义,还是艺术独特的构图方式?视觉性是指隐含在视觉表征中的一种看与被看的结构性关系。它往往既投射又预设了一种观看世界的图式。这种图式决定了我们看什么,如何看,如何能看,如何被允许看与被看。视觉性是当代艺术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从阐释者的视角出发,该文分析了观看活动中的视觉心理。一幅绘画在观看者的眼中之所以能“动”起来,不是作品本身的空间位移,而是观赏者的心理联想活动和绘画作品本身的构图形式所引发的一种视错觉运动。
  主持人简介:周计武,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客家侬情》由福建省著名词作家徐杰作词、作曲家林荣元作曲,歌曲反映了客家女子情意绵绵、儿女情长、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并融入了客家山歌元素,热情讴歌了客家女子对丈夫的依恋之情和客家汉子艰苦创业、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客家精神。该曲曾入选2010年中宣部“唱响中国”征歌活动福建省选送的20首作品的前10名,并获得第十一届福建音乐舞蹈节作品创作奖第三名。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资料查找、实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报道和鉴赏中国艺术家徐冰的大型装置艺术《凤凰》,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与圣约翰大教堂举办的两场诗人对话活动为主,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与同时期法国著名先锋电影导演戈达尔的最后作品、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艺术电影《再见语言》,创新性地尝试进行平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在西方消费文化及其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主流文化话语机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徐冰;诗歌;戈达
期刊
【摘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它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山西是我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山西皮影的起源与发展、制作工艺、表演操纵及其艺术特点。  【关键词】 山西皮影;制作;表演操纵;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皮影戏由说戏人(掌签子的)、贴窗子的(助手)和乐队组成,每人各执其事,又身兼数职
期刊
【摘要】 在20世纪50、60年代期间,不少台湾画家在寻觅不同于传统画法的新的艺术探索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有志于现代中国水墨画革新、追寻与西方后现代艺术同步为己任的中青年艺术家,共同组成了一个非官方性质的民间画会或研究会,其中最为著名、影响广泛的是由刘国松等人发起组织的“五月画会”。  【关键词】 现代抽象画;水墨画;刘国松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B  台湾现代水墨画艺术的形成
期刊
【摘要】 随着数码拟真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赛博空间(cyber space)模拟人的城市生活,而近年来大热的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则以其高度逼真地“还原”古代城市(包括佛罗伦萨、大马士革等)而深受玩家追捧,很多玩家甚至认为自己通过在虚拟世界中的游戏,穿越了时刻,亲身游历赛博空间所营造的城市。然而,根据鲍德里亚的建筑美学论调,“拟真”乃是通过代码的自我复制,过度繁殖而扼杀了本真和真实生活。的确,
期刊
【摘要】 在有伴奏的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历来被推崇为主流形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却时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对其中的几对关系往往处理不当,导致效果不好,这在高职院校学生合唱团的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应有作用,必须处理好合唱钢琴伴奏中的四对关系:个人演奏与团队合作、台下排练与台上演出、艺术特长生与非艺术生、钢琴伴奏与现场指挥等的关系,唯有如此,方能呈现精彩的合唱演出,
期刊
【摘要】 如何在当代建筑中传承传统美学?在大量媚俗的假古董中,何陋轩不循常规,混纺出新,以意境传承传统建构之美。本文从曲顶茅屋、毛竹构架、花墙台基三个部分分析何陋轩的建构美学,解读建筑师隐藏在建筑表象之后的对于“古与新”命题的解答,以期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何陋轩;建构;美学;古与新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何陋轩是著名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冯纪忠先生最重要
期刊
【摘要】 古代城市设计美学是传统文化在城市营造过程中的体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在当代城市建设发展“千城一面”、而传统城市建设文化式微的情况下,对我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总结和借鉴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总结古代城市设计美学的一般原则,并以之为借鉴,试图运用到凤阳县新城城市设计中,以实现对古代优秀城市设计美学原则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 古代;城市设计美学;当代运用;新城
期刊
【摘要】 当代艺术从萌生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在中国也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但始终无法得到大众的青睐和理解,无法走进普通民众中去。这其中不仅有当代艺术自身的特性所造成的误读和引发的偏见,还有观者欣赏水平、艺术评论、艺术教育和公共系统的缺失等共同造成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当代艺术;普通民众;困境;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国内当代艺术风向标和重要展
期刊
【摘要】 永(1752-1823)是清中期的一名书法家,同时他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身份:清高宗弘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一生经历了乾、嘉、道三朝,处于帖学的高峰与转折时期,而其作为皇室书法的一名代表人物,其书风特点与皇室书法的整体背景是分不开的。同时他又与当时的文人相交甚密,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为清中期四大书法家,是清帖学高峰期的典型代表人物。在金石考据学盛行的年代,永的书法及其观点亦受到影响,在帖
期刊